草原
我所見的草原不是風吹草低見牛羊的草原,不是狼圖騰的草原,也不是電視中的草原,它是草和依草而生的生命。
好吧,故事開始了。草原之行是大學期間社會實踐的活動,簡單說來就是一群年輕人到了一個有趣的地方。我們乘火車,轉大巴,轉汽車,到了目的地,內蒙古克什克騰旗達萊諾日鎮白音珠日和嘎查。下車,和好客的主人打過招呼後,我迅速確認了兩件事情,有水,有電,心下稍安,然而關於生活環境的好消息也就到此為止了。
我們一行十餘人按男女分開住,女生和主人們住在磚房內,男生們睡在蒙古包。包內有個100瓦的白熾燈,還有半邊搭的炕,炕前是個大灶台和鍋,門口處有小灶台和水缸等雜物。睡覺還是蠻有趣的,7、8個男生一起睡著大通鋪,腳聚在一起,頭向外散開成一個半圓,剛剛好可以睡下,睡前去包外關燈的任務大家輪流去做。早上是被牛給吼起來的,迷糊中翻看手機,大概是5點左右,起床穿好衣服,出蒙古包和頂架的牛打個招呼,陸續去水井旁打水洗漱,開始一天的生活。
草原的吃喝拉撒也很簡單。因為沒有冰箱,所以草原人很少吃新鮮蔬菜和肉類,簡單用油炒炒流動商販賣的風乾易存的食物,加上牛奶中濾出干物壓成的奶豆腐,配上蒸上一鍋白米飯,就組成了草原上最普通的一餐。喝的除井水外當然少不了奶,比如剛擠出來溫熱的牛奶,或是加上些劣制的紅茶在包里的大鍋中熬成奶茶,也有發酵過的酸奶拌上炒米和白糖當做可口的零食。至於拉撒,草原上沒人的地方都是可以方便的地方。
草原通往外界的交通只有一條土路,勉強可以讓兩輛車並行通過的寬度,每天有幾班小客車在這條土路上通勤,運輸著進出草原的人們和物資。通往草原深處則是一條更窄的路,或者用草原上被車壓出的痕迹來描述更為恰當,草原人會在草原的深處帶著蒙古包與常用物資放牧,他們與外界的物資來往就依靠著這條路上來往的帶斗貨車。至於同大隊的來往,主要交通工具則是馬和摩托。
草原上環境原始,而缺乏現代工具的時間過的很慢,人們可以慢慢看著太陽從升起到落下。在這段日子裡,我們和草原也發生了一些故事。
草原上馬牛羊是分開養的,馬是從野馬群中套住馴化來的,被當作交通工具使用;牛則在大隊附近散步,產奶為人們提供蛋白質;羊則因為吃草根破壞草皮要到草原的深處放牧,是草原人的財產。為了節省人力,同大隊的羊是在一起養的,年輕人會與這些羊在草原深處一同生活。
羊是喜歡集群的動物,出圈後會跟著頭羊。所以放羊的工作很簡單,前面有人帶著頭羊慢慢前行,後面的人看看羊群和風景,時不時的把走偏的羊帶回羊群,幾千隻羊只要3~5個人就夠了。路上風景如畫,綠的草,藍的天,白的雲,還有邊走邊吃的愜意羊群。草不高,只沒腳踝,日頭很曬,平闊的草原無處可躲,當雲到太陽附近時才可以跑到陰影里涼塊一下。太陽偏西的時候放牧就結束了,大家把羊群趕到聚集地,再把頭羊趕到圈裡,後面的羊便拚命的往裡面擠,把最後一隻羊送進去後,再匆匆的檢查下有沒有要出生的小羊,配合著剪羊毛,一天的工作就結束了。
放羊的日子是寂寞的,白天為伴的只有羊,回到聚集地無聊的時候和蒙族小哥聊了很多。他講了草原上的生活,如套馬馴馬的精彩,雖說也有摔斷腿的經歷,但他講述時仍是神彩飛揚。也說起了草原的生活,夏天四處放牧,冬天喂牲畜備好的乾草,平淡而又鮮活。當我談及城市的生活時,他的眼中滿滿都是渴望,渴望去學校學習,渴望見到高樓大廈,渴望與漢族人交流,渴望見到草原外面的世界。我們來的時候準備了投影儀和許多電影,便順勢邀請他們在一個晚上看電影。出乎我的意料,大隊里沒事的人都來了,男女老少有7、80人。本計劃在磚房裡放的電影改到了室外,大家一塊拉電線,接設備,選電影。天地就是影院,草地就是座椅,牆壁就是熒幕。很多人都聽不懂電影中的普通話,但由的光線組成的周潤發還是讓他們開心不已,頂著蚊蟲叮咬看了4個小時。
蒙族人信奉藏傳佛教,與人為善。互幫互助這四個字再貼切不過,人們都盡自己所能的幫助鄰友,比如我看到的修水泵,接生牛犢,殺羊,搭蒙古包,都是大家自發的去幫忙,然後主人家請大家喝奶茶解渴,一切都顯得那麼自然。
蒙族人也比想像中更為好客。我們一行外來人,走到哪裡都有主人的奶茶招待,熱情到無法推脫。隊里人給我們湊齊了蒙族服裝,讓我們感受他們的文化,學慣用數碼相機幫我們拍照。速都大哥提供住處的同時更是招待我們吃了大餐,有酒有肉,邊吃邊唱邊喝,聊生活,聊理想,聊友誼,唱著互相聽不懂的歌曲,抒發著各自的情感,一餐下來,賓主盡歡。
臨別前,我們也和隊長大哥聊了許多,聊起不論牧民還是牛羊,他們的根都是不起眼的草,草吸取著太陽和大地的能量,養育著草上的萬物,平凡而又偉大;聊起草原的廣闊,就像草原人的胸襟;聊起族人的辛苦,交通的不暢,礦物的開採,科技與環境的選擇,草原和草原人的未來不知將去往何處。
我很幸運的在草原改變前看到了它,壯美晚霞,藍天白雲,牛羊草地,純樸牧民,就是我心中的草原。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