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小說閱讀的想法一則

題圖是比較文學系畢業的無業青年演員Adam的吐槽。

我當然是不資磁的。專業可有用啦。

昨天看到一個姑娘在微博發表言論如下:

@whitelip

跟J在黑漆漆的吸煙室里聊電影。是不是應該有一個巨型kindle電影院,銀屏為標準電影尺寸,每個座位旁有個「我讀完了」的按鈕,超過80%就翻下一頁。我縮在最後一排觀眾頭頂上的長方形小窗里,用遙控器為大家翻頁,柱狀光線中灰塵翻轉起伏。

要不要3D?文字會旋轉,感嘆號齊刷刷向你飛來,讀到感人之處與旁人抱頭大哭。「寫得太他媽好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牛比!」

這個顯然是不行的,那看書速度慢的20%讀者難道沒有人權嗎??而且閱讀是一個不能同調的事情,找個男孩子一起讀同一本書大家就都懂了。

我想了想,在現在這個時代,很多讀者的閱讀都是通過知乎、微博、豆瓣文章、微信平台來完成的。文學也該與時俱進的嘛。有沒有什麼辦法,既不影響一部作品的結構和連貫性,又能夠順應讀者碎片化的閱讀需求?

換句話說,當我們拿到一本書,下意識地覺得這個行為有些莊重,多少有莫名的儀式感。但打開微信推送、豆瓣的文章就很容易。但說實話,我覺得有些豆瓣的文章閱讀難度遠高於某些紙質書里的文章。說明作品的嚴肅與否和載體沒有那麼大關係。

那麼,有沒有可能在這些平台上有高質量的純文學體驗呢。

思考結果如下:

當作者寫完一部小說後,建一個微信公眾號,公眾號就是小說題目。有興趣的讀者們就來訂閱。

每天一個章節地推送。規則是,絕對不能有小說以外的內容。前言後記可以有,但作者絕對不可以出來亂髮表煩人的感想,不可以陳述自己寫的多辛苦,這個小說多好看啦,我得了氣胸需要捐款啦。也不可以出來和讀者們聊天,絕對不可以。假設小說有20章,那麼20天以後這個閱讀就完成了。過程中,不會有作者和讀者的交流,作者也不可以根據讀者對先前章節的反饋來調整之後的內容。

完成以後就註銷公眾號,等下一本小說寫完了就可以再開一個。

至於盈利模式,可以在其他平台上提供先試讀和簡介(這就和現在的圖書市場一樣)。讀者如果覺得好,想讀完,就以買一本電子書的價格來訂閱這個公眾號,按照現在的行情,十塊錢左右吧。公眾號直接由作者或其代理管理,省略了出版的環節,也不浪費紙張。讀完後,讀者如果想要電子版,可以免費下載。

我想了一下,如果羅蘭巴特《戀人絮語》或納博科夫《微暗的火》是這個形式,好像也是蠻行得通的啊。反正我是肯定會買的。換成陀思妥耶夫斯基托爾斯泰什麼的不行。於是感覺自己又掌握了一個小說的分類方法XD

你們覺得怎麼樣。資磁不資磁。

推薦閱讀:

6部擁有無限可能的神作,到底有多精彩?
你那麼好看,當朋友多可惜
《海諜》第四部分第四節
花之落 · 永生

TAG:文学 | 小说 |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