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師八佛名號稱念 ● 生一切成就》儀軌

懐閒斎主按:本專欄日後會時不時送上一些普傳儀軌以助修行。此儀軌由大藏寺法台祈竹仁波切傳。我先將儀軌呈上,再附錄講解。諸仁者,莫因容易得,便作等閑看!

《薄伽梵藥師八佛名號稱念、陀羅尼咒念誦·祈願相屬之所求諸類利益·生一切成就》

拿摩古如木尼因達雅

成就生處本傳師 本尊三寶護法眾 威勢能力難思議 請成我此祈願處

本師能仁金剛持 文殊堪千寂護等 一切親承傳承師 祈請加持我相續

尊之名號僅耳聞 救出惡道之險處 悲心更勝於諸佛 祈請藥師薄伽梵

藥師善逝七昆仲 往昔發起大力願 承許末五百年實現 祈現前示諦實力

藥師世尊天眾等 三門至誠恭敬禮 實設意化無餘獻 無始所積罪墮懺

凡聖諸善業隨喜 輪迴不空善安住 祈於眾生轉法輪 回自他善向菩提

四洲別洲日月山 富饒情器諸超勝 我身亦復獻為仆 悲心納受祈加持

頂禮供養皈依薄伽梵、如來、應供、正遍知、善名稱吉祥王佛

頂禮供養皈依薄伽梵、如來、應供、正遍知、寶月智嚴光音自在王佛

頂禮供養皈依薄伽梵、如來、應供、正遍知、金色寶光妙行成就佛

頂禮供養皈依薄伽梵、如來、應供、正遍知、無憂最勝吉祥佛

頂禮供養皈依薄伽梵、如來、應供、正遍知、法海雷音佛

頂禮供養皈依薄伽梵、如來、應供、正遍知、法海勝慧遊戲神通佛

頂禮供養皈依薄伽梵、如來、應供、正遍知、藥師琉璃光王佛

頂禮供養皈依薄伽梵、如來、應供、正遍知、釋迦牟尼佛

各念誦七遍向藥師七佛與導師釋迦牟尼佛眾等強烈祈請。

複次:

嗡、那摩、巴嘎哇爹、貝卡賊、古如貝助雅、炸拔喇雜雅、大踏嘎大雅、阿哈爹、桑雅桑布達雅、爹雅他、嗡貝卡賊、貝卡賊、瑪哈貝卡賊、貝卡賊、喇雜薩木嘎爹、梭哈

如是長咒;或短咒:

爹雅他、嗡貝卡賊、貝卡賊、瑪哈貝卡賊、貝卡賊、喇雜薩木嘎爹、梭哈

(註:藥師佛咒發音教材(音頻):gelu.org/mzyg.htm里能找到)

隨力念誦百、千、萬、十萬遍敦請本尊心意之陀羅尼咒。

復而念誦敦請悲心之祈願文:

見具利益聖行相好身 聽聞消煩惱苦梵音語 覺知繼承具足遍知意 祈請藥師琉璃光王佛

供養祈請七大善逝尊 乃至僅持名號一切者 謂能救護有寂諸布畏 釋迦牟尼如來廣讚揚

思維彼理後以強烈信 恆常祈請八大善逝尊 我等喪志愚昧不變者 祈請速疾示現大悲力

音聲遍響十方剎土中 一切悉以無障耳聽聞 聞知卑微我之此所欲 祈請速疾示現身光明

一切有情所有心所想 一切悉以無障意知曉 向怙主汝至心而寄望 祈請速疾成滿我願求

然而我等殘暴惡行故 見而不悅若不賜加持 謂殘暴斗諍時之怙主 廣大稱揚聖行又何需

濁世熾盛大加持雨降 一切他聖已成畏罹時 謂大悲故汝等勝怙主 承許救度我等不為耶

然亦與彼善逝之大悲 無有任何延誤與遺忘 如朝北岩洞日光不現 祈消我等深厚業惑障

從今直至菩提果位間 汝等上師諸佛菩薩眾 此外無他更勝寄望處 祈以大悲手執無分離

尤於此世光明遮止時 藥師王佛善巧所化現 滅諸布畏指示勝善道 願能往生琉璃光剎土

甫往生即面見藥師佛 嘗受勝乘法露之祥瑞 速疾趣行地道之次第 願獲證具十力之果位

如是觀修薄伽梵藥師琉璃光王佛本尊眾之後,勤行頂禮、供養、敦請悲心之祈請;亦復各別以七遍稱念、祈請八佛名號,此乃最勝讚頌。此八佛過去發心之時,承許一切時中,攝受不舍一切稱念、祈請名號者。尤其,導師釋迦牟尼佛降臨此剎土後,以八佛為主,十方諸佛菩薩與會之時,開示:『若各以七遍稱念、祈請此藥師七佛名號;滅除(現今此世)暫時階段中,外、魔、敵、匪之一切怖畏損惱。過去之重大業障亦速疾清凈,長壽無病,速疾解脫病惱,恢復諸衰損福德,得新成大福德,死後不墮惡道,得善道之殊妙人身,能趣行大乘地道…等暫時與究竟之無邊利益。』於此勿生疑慮與二心。如是所說,藥師琉璃光王如來本願功德經云:『若五戒、十戒、菩薩四百戒、比丘二百五十戒、比丘尼五百戒;於所受戒中,若有毀犯,怖墮惡趣,或能專念彼佛名號,恭敬供養者,必定不受三惡趣生。』『爾時,世尊告阿難言:如我稱揚,彼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所有功德,此是諸佛甚深行處,難可解了,汝為信否?阿難白佛言:大德世尊,我於如來所說契經不生疑惑。所以者何?一切如來身語意業無不清凈。』『佛告阿難:是諸有情,若聞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至心受持,不生疑惑,墮惡趣者,無有是處。』『阿難!是諸佛甚深所行難可信解,汝今能受,當知皆是,如來威力。阿難!一切聲聞獨覺、及未登地菩薩等,悉皆不能如實信解,唯除一生所系菩薩。』如是眾多經藏所示。因此之故,於具足實修如此具大義利之時,於己具慈憫之(八佛)等應珍重以精進。『薄伽梵藥師八佛名號稱念、陀羅尼咒念誦·祈願相屬之所求諸類利益·生一切成就』—此因思惟欲想廣大利益自他而意欲寫作之時,近期具信弟子『卻謹嘎佩』(法施增喜)所敦請之面前,結集殊勝經師之開示;僧人『雅旺洛桑滇比嘉稱·巴桑波』(語自在善慧教幢·祥瑞賢)於上師居所—靜慮殿中親書。

—————————————————————————————————————————

平時活佛都是很隨便的,有人要修什麼,他就給藏文儀軌讓複印,讓那人自己找人翻譯,或者如果集體要,就是我找人翻譯後發大家,然後活佛可能會講解一下。這個,卻是活佛給我的時候,竟然已經預先翻譯好排好版了,有藏文、有中文,有注音,所以當時我特別驚訝。活佛說「這年代很多不好的事情發生,傳染病啊天災啊等等,如果有時修這兩個儀軌,或者約好同門一起念誦,就會保佑。。。」後來,活佛也從來沒有如此慎重自己找人翻譯了。

一直以來,我也沒有幹什麼,但最近連續幾次地震和其他世界大災難,活佛都建議說,念誦我給那藥師儀軌吧,平時也念念,有很大保護作用,所以我想起來了。

祈竹活佛《藥師八佛名號稱念?生一切成就》導修講解

聽法之前必須生起利他的正確動機,為利益一切眾生成佛以利益眾生。

這是一個非常短和方便的藥師儀軌,一切祈請、供養、念咒、打座等都可以通過這個儀軌去完成。

佛陀說了顯宗和密宗,這個法屬顯宗的法。但不管是顯密的修法,我們在座的都是在家弟子要上班工作,重點是修信心,通過信心可以達至成佛之道。你們有些是入了佛門很久,甚至有些是修了密乘很久,新舊的同修要知道,皈依是進入佛門,而要快樂就必須要修業因果。

剛開始進入佛門,皈依是很重要的,修行的基礎是皈依,我們一定要記住這一點。如果學佛對三寶沒有信心,對業因果沒有信心,自己想做什麼就做什麼,基礎沒打好,而去修菩提心併入密乘,是很危險的,如同座電梯到20樓,斷了線般就掉下來,馬上會死,表示沒有基礎。

學佛的程序是:對皈依三寶有信心、對業因果有信心,經過這些,雖然還未得到佛陀的果位,也沒有得到菩薩的境界,如終生這樣修,來世肯定不會墮三惡道,得到更好的投生,有因緣去學佛和行各種的事業。

學佛的人一定要對自己所修的法有信心,並且去修皈依及業因果,沒有造惡業,即使馬上死掉,肯定不會墮落到三惡道。皈依沒有修好就去學菩提心、空性、密乘,終生就在世間法上,走時就會很後悔。當我們修菩提心的自他交換法時,我們觀想前面有病人與你作自他交換,是沒有用的。連你自己都無法搞定,又怎去幫助別人。最後就會對菩提心的修法生起邪見,其實問題是在自己那裡,自己的痛苦沒有搞定,對自己沒什麼幫助,一切都在外面而已。

通達空性智慧,空性的目的是什麼?是除掉我執,以空性智慧去對治我,如果我們要解脫輪迥,必須滅掉這個我,要通達無我智慧非常難,一定要對業因果通達,也是非常艱難,從皈依開始去修,慢慢去修,積集福德最後才能通達這個無我智慧。消業障也是悟到無我智慧的方法。七支修持中的頂禮、供養、懺罪、隨喜、祈請長住、轉法輪、迥向菩提都是通達無我智慧的方法。長時間去修並遇到善知識。這些因緣全部俱足時,在一剎那間就悟到這個無我智慧。所以悟到空性這個因緣具足之後,不用在座墊上坐半天,只要在一剎那間我們就可以了。如果因緣沒俱足,整天修止觀,即使把座墊都坐爛也無法悟到空性。總的來說我們得到瑕滿人身,這個人身是非常難得的,懂得去分什麼是善,什麼是惡,這就是瑕滿人身,我們不可以去浪費,按阿底峽尊者的著作《菩提道燈論》這些都有解釋,雖然我們無法親見阿底峽尊者,但我們可以通過他的教法去學習,宗喀巴大師也有菩提道的講解,如廣論、中論、略論都有講解這些,如果我們能如是者學,我們就沒有浪費這個瑕滿的人身。我們得到瑕滿的人身是樂觀,如果悲觀的就沒法去修,建立事業。老是覺得自己這樣不順那樣不順、這裡痛那裡痛、又沒工做,如果廿四小時都在想自己很慘,這樣就跟本無法修,凡是在輪迥中,這些不順是正常的,如果沒有這些就不叫輪迥,重要是要堅強,必須要樂觀的心態,知道自己有瑕滿人身樂觀去做。所以我們要常去仔細的觀修。剛才所說瑕滿人身、無常都是很重要的,這些法都是一個前行,忘記了前行,都會變成世間法和輪迥的因。

修這個法的日子可選初八、十五、三十這些日子比較吉祥。動機很重要的,透過修這個法目的是讓一切眾生可以脫離輪迥,得到無上的佛果。現在我們身處末法時期,「煩惱濁」很強,在末法時期中眾生心中普遍充斥惡念及貪、嗔、痴三毒,例如我們常為眾生修法,修了之後常常想:「眾生會不會變得很厲害,比我還成功?」以前仁波車有個弟子,仁波車讓他把所修的善業迥向給眾生,他馬上說:「不!不!不!我已經這麼小善業了,都給了他,那我就沒有了」。所以我們修行的心胸不應這麼窄,應要廣大。

我們修法的場地,要觀想成在藥師佛的凈土,非常漂亮。如修凈土法門,把自己住的地方觀想成凈土,這是一個修凈土方法。接著跟傳軌開始講解。

拿摩古如木尼因達雅

是頂禮上師藥師佛,拿摩是頂禮的意思,古如是指上師,木尼是指佛陀,因達雅是藍色。

成就生處本傳師 本尊三寶護法眾

成就生處本傳師是指從佛陀傳至文殊,文殊傳至堪千到現在的歷代祖師。護法是所有護法,葯

師的護法是四大天王。

威勢能力難思議 請成我此祈願處

威勢能力難思議是具有不可思議的力量,請求您今天就成就我。

本師能仁金剛持 文殊堪千寂護等 一切親承傳承師 祈請加持我相續

再次重複我們的傳承,本師、上師金剛總持、文殊、堪千、寂護。祈請加持我和一切眾生相續。

尊之名號僅耳聞 救出惡道之險處 悲心更勝於諸佛 祈請藥師薄伽梵

藥師如彌陀一樣,只要我們聽到、接觸到、想到、念誦他們的名號,都可以從險處中被救渡。當我們見到殺生時,念誦藥師佛咒可以令它們得到利益。在路上見到很多人或螞蟻都可以念藥師佛咒,都可以讓他們得到利益。

藥師七佛的悲心超越一切的佛,致誠祈請藥師。

上師善逝七昆仲 往昔發起大力願 承許末五百年實現 祈現前示諦實力

藥師七佛中的每一尊佛都曾發過不同的願,都是在末法時期以各種不同方式利益眾生,末法是有五百年,現在已經開始了,所以藥師七佛的願亦現前實現了。

藥師世尊天眾等 三門至誠恭敬禮 實設意化無餘獻 無始所積罪墮懺

凡聖諸善業隨喜 輪迴不空善安住 祈於眾生轉法輪 回自他善向菩提

接著是開始七支修持,包括頂禮、供養、懺罪、隨喜、祈請長住、轉法輪、迥向菩提。

頂禮:向所有藥師佛及其眷屬,我們身、口、意向您致誠頂禮;

供養:實設或觀想出來的供品遍滿虛空作供;

懺罪:懺悔無始以來的罪障,有受戒沒受戒所犯的罪都致誠的懺悔;

隨喜:

祈請長住:藥師七佛的化身在輪迥未空之際都長住;

轉法輪:佛陀可以變化出許多不同的化相,最重要的核心都是轉法輪,祈請佛陀轉法輪;

迥向菩提:自己所造的善業迥向眾生得到佛果位。

四洲別洲日月山 富饒情器諸超勝 我身亦復獻為仆 悲心納受祈加持

如懂供37供曼達可以在這裡加插。將世界情器化成供品供上去,連自己身體變成如僕人般他供養。當把自己供上去是為了消除一切眾氐的業而供的。

頂禮供養皈依薄伽梵、如來、應供、正遍知、善名稱吉祥王佛

頂禮供養皈依薄伽梵、如來、應供、正遍知、寶月智嚴光音自在王佛

頂禮供養皈依薄伽梵、如來、應供、正遍知、金色寶光妙行成就佛

頂禮供養皈依薄伽梵、如來、應供、正遍知、無憂最勝吉祥佛

頂禮供養皈依薄伽梵、如來、應供、正遍知、法海雷音佛

頂禮供養皈依薄伽梵、如來、應供、正遍知、法海勝慧遊戲神通佛

頂禮供養皈依薄伽梵、如來、應供、正遍知、藥師琉璃光王佛

頂禮供養皈依薄伽梵、如來、應供、正遍知、釋迦牟尼佛

以上七尊佛我們都每尊念七次,如有時間可作詳細供養,每尊佛念七次後加上七支供養和曼達供養部份。即念誦「頂禮供養皈依薄伽梵、如來、應供、正遍知、善名稱吉祥王佛」七次,然後由「三門至誠恭三門至誠恭敬禮至悲心納受祈加持」,完成後又在念下一尊佛七次再加七支供和曼達。如沒有時間就每尊佛念七次即可。

這裡八佛的意思是,藥師七佛加上釋迦牟尼佛共八佛,為什麼要加上釋迦牟尼佛,因為他是我們的佛教的教主,所以加上去是恰當的。當我們每念至「頂禮」在內心都要作強烈的祈請。

接下來是持咒部份,長咒我們可以念21次,短咒可念108次或隨意。時間很緊時我們可念長咒3次,短咒21次,更急時可以念長咒、短咒各一次。看自己的時間去隨力念誦。

當我們要修的時候要拿出時間來修,修善業是很艱難的事,造惡業是很自然的事,而且我們又要工作,因此要強迫自己的心,把這個心慢慢調整過來。跟著是再一之念誦悲心祈請文。

見具利益聖行相好身 聽聞消煩惱苦梵音語

覺知繼承具足遍知意 祈請藥師琉璃光王佛

看到32相80隨好的佛身相,一見到就有利益,聽到藥師佛的聲音就可以消除內心煩惱的功德。佛陀的身體不象我們凡夫,是一個光明智慧的身體,當我們對佛生起信心時,自然就有利益。

藥師佛答應我們的祈請。

供養祈請七大善逝尊 乃至僅持名號一切者 謂能救護有寂諸怖畏 釋迦牟尼如來廣讚揚

思維彼理後以強烈信 恆常祈請八大善逝尊 我等喪志愚昧不變者 祈請速疾示現大悲力

不用總是整個儀軌念誦,僅是念他的名號都可以從輪迥中諸種布畏得到解脫。

釋迦牟尼如來也廣大讚揚藥師佛,因此我們對藥師佛生起強烈的信心。在內心生起強烈信心,並恆久對此八佛作強烈祈請。我和一切眾生被喪志愚昧所障礙,祈請藥師佛加持我們。

音聲遍響十方剎土中 一切悉以無障耳聽聞 聞知卑微我之此所欲 祈請速疾示現身光明

一切有情所有心所想 一切悉以無障意知曉 向怙主汝至心而寄望 祈請速疾成滿我願求

我們祈求的聲音響徹十方凈土,藥師八佛都能完全聽得到。我們這些可憐眾生的希求,祈禱藥師八佛傾聽並迅速為我等示現身光明。為什麼我們講到十方凈土呢?因為我們從前行,正行,結行中所有的念誦,所有的發願,十方凈土的諸佛菩薩都能清楚聽見。一切眾生所思所想,藥師八佛都能完全知曉。我們至心向藥師八佛祈請,前面儀軌里我們念誦到的所有願望,請加被能迅速實現。

然而我等殘暴惡行故 見而不悅若不賜加持 謂殘暴斗諍時之怙主 廣大稱揚聖行又何需

濁世熾盛大加持雨降 一切他聖已成畏罹時 謂大悲故汝等勝怙主 承許救度我等不為耶

我們的行為多惡少善,但八佛仍不會捨棄我們並會賜予我們加持。因為藥師八佛曾經發願利益末法時期的眾生,諸佛也因此讚歎八佛。末法時期的我們煩惱如同滂沱大雨連綿不絕,而八佛以勝過諸佛的大悲發願,願為我們的依怙,所以我們至誠祈請,藥師八佛不會不救度我們。

然亦與彼善逝之大悲 無有任何延誤與遺忘 如朝北岩洞日光不現 祈消我等深厚業惑障

從今直至菩提果位間 汝等上師諸佛菩薩眾 此外無他更勝寄望處 祈以大悲手執無分離

對於曾經發過的大願,藥師七佛不會遺忘也不會在履行時有任何遲疑。如同朝北的山洞不見陽光,我們的處境也十分的可憐。所以我們要猛烈祈請消除我們深厚的惡業和熾盛的煩惱。在我們心中應強烈生起這樣的信念:從現在起直至成就菩提果位,我們唯一的依靠就是您——藥師七佛,請您以大悲手牽引我,引導我直至成就正等正覺。

尤於此世光明遮止時 藥師王佛善巧所化現 滅諸布畏指示勝善道 願能往生琉璃光剎土

甫往生即面見藥師佛 嘗受勝乘法露之祥瑞 速疾趣行地道之次第 願獲證具十力之果位

我們也應祈願:尤其在我們臨死時,藥師佛會以善巧的方法現出化身,消除我們所有的怖畏,並為我們指引趨往善趣之路,能往生於藥師佛的琉璃凈土。投生凈土後能馬上見到藥師佛,接受殊勝的大乘佛法甘露,行菩薩道,速疾證得佛果。

這是一個非常方便的修藥師七佛的儀軌。我們前面提到,在殊勝日里修這個法門是非常好的。如果我們要在這些日子修這個法門,早上我們可以先受八關齋戒,端嚴陳設好供品後,我們可以按儀軌修一次。之後換一下供品,再修一次……能換一次供品修一次儀軌是非常好的。藥師咒的靈異方面有很多事例,但不算重要,所以在這裡暫略,我們好好修行即可。到晚上迴向時,可插念《普賢行願品》,其它的迴向內容也可加在後面。我們的供水供花等,也不要扔到

不凈之處。比如水,我們可買礦泉水,供完後可以飲用,不要隨便倒掉。

提問:儀軌里有「頂禮供養皈依薄伽梵、如來、應供、正遍知、善名稱吉祥王佛」等,念到此處時,是否需要做大禮拜等?

答:在每尊佛的名號念七遍時,我們不用站起來頂禮,合掌即可。

提問:在修這個儀軌的時候,是否就等於發願往生琉璃光凈土?

答:那當然。我們前面講過,如果條件全部具足,就可以往生琉璃凈土。我們也可以發願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因為藥師佛的經典里提到,修藥師佛法門也容易往生阿彌陀佛凈土。我們沒有念阿彌陀佛也不要緊。我們可以把修藥師法門的善業迴向往生阿彌陀佛凈土的因。

提問:閉關念長咒還是短咒?

答:可以先長的念100後,再念短咒。

提問:儀軌里有「頂禮供養皈依薄伽梵、如來、應供、正遍知、善名稱吉祥王佛」等,念到此處時,是否需要做觀想?應如何做觀想?

答:藥師法門修法很多。今天教的是供養藥師佛修儀軌的方法,觀想方面是沒有講的,觀想主要是閉關時用,跟今天講的是不同的。對我們來說,做好懺悔,念誦,供養,祈請是最適合的。閉關開示跟平時一般修的開示是不一樣的。如果這時要觀想,我們可以觀想我們念誦時對應的佛像在對面虛空中,降下甘露清除我們身語意的惡業及種種病痛。最重要是我們要非常肯定,藥師佛就是在我們的面前。平時我們觀想本尊時,都會有迎請智慧尊融入事業尊等步驟,主要是因為我們初學者信心不夠。所以我們要很肯定,我觀想的本尊此時就在我的面前。佛在世的時候有個國王,他有一個有嚴重的皮膚病的女兒,皮膚如同烏龜一樣,讓人十分害怕。國王把她嫁給自己的一個大臣。大臣不敢違背,但婚後一直把公主鎖在家裡一個大箱子里。因為所有人看到自己都十分害怕甚至厭惡,公主的心裡十分悲傷。有天她聽說佛陀要到她們那裡去,想到自己的現狀肯定是無始以來造惡的果報,她虔誠地祈求佛陀加持,希望能清除惡業。關她的箱子有一個小洞,在她虔誠祈禱的時候,她看到小洞里放出金黃的光,佛陀真的出現在她的面前。佛陀慈悲地賜予加持,如同冬天蛇蛻皮一般,公主以前的讓人害怕皮膚全部褪去,變得如同天女一般。所以我們好好觀想,佛肯定是在我們面前的。

提問:在災難發生之後,修藥師法門是否對亡者和正在遭受災難的眾生特別有利益?

答:長期專修這個法門,肯定是有意義的。但如果修行抱著「臨時報佛腳」的心態,信心可能又不是那麼具足,加持力可能沒那麼大。如果遇到災難,或者有人要往生時,如果我們從心裡發起強烈的信心念誦,對方肯定能得到非常大的利益的,因為佛陀的功德和加持力是不可思議的。以前有個故事說一個小小的蟲,無意中繞了佛塔一圈,死後憑此功德得到了暇滿人身。我們不是「無意」地修習佛法,如果我們在修行時,加行,正行,結行都很圓滿的話,那麼功德也肯定是不可思議的。就像這次地震中很多人一起受難死亡一樣,為什麼會經常出現一批人一起死亡的現象?比如八個人一起殺魚,一起吃魚,事後也沒有懺罪,將來這八個人必定會受一起死的果報,因為因果實不虛的。


推薦閱讀:

是否真的存在投胎轉世,如果沒有那如何解釋?
有關輪迴?
毛筆小楷《心經》單字放大[多圖預警,請用WIFI打開]

TAG:藏传佛教 | 修行 | 佛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