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小米的浮誇風

我對小米公司,是極有好感的。小米的產品與其它同價位產品相比,確實在設計、用戶體驗上更為出色,憑良心講:這鍋看著挺順眼的。

然而近來的小米變了,不僅在核心競品MIUI中亂加十分影響體驗的低俗,色情,偽科學廣告(變質的MIUI)。更變得非常傲慢,小米論壇里聲討亂加低俗廣告的貼子很多都被連貼帶號一塊封禁掉了。

@pansz 有這樣這樣的回答:

確如他所言,大家對於初代小米手機的期許就是:管你什麼樣子,只要能完美適配MIUI我就買。我就是這批支持者之一,當時下單是在凌晨呢,一下買兩台:

這些年來,我全家以及身邊的朋友,都用上了小米的產品。我常說,小米是一家值得信賴的商業公司,這一方面是出於對雷軍先生的尊重,更是對小米表現的由衷認可。

但近來的小米變得浮誇,傲慢了。

以體驗為追求的MIUI被廣告塞得臃腫不堪,以社會化營銷與用戶做朋友為理念的社區變得傲慢無比。

在@張家誠 的貼子里我這樣感概:

歡迎大家讀一讀這篇文章:

小米,你的電飯煲真能【發揮每一種米的最佳狀態】嗎?

原文:

「下面做個簡單計算:

通過小米給的曲線圖可以看到,烹飪方案中一共有5個變數:【快速預熱時間、中溫吸水時間、大火煮沸時間、加壓糊化時間、燜飯補炊時間】。這裡僅優化不同種大米的最佳烹飪工藝(引入海拔、地域、人群等因素只會使得試驗更複雜),試驗設計選擇5因素3水平正交試驗平行試驗兩次,那麼1種大米就需要進行50次試驗(不考慮驗證試驗),因此4000種大米就需要200000次試驗

小米科技成立於2010年4月,到現在共有6年,設該試驗項目同期立項並開始實施,並且每天進行試驗,那麼平均每天需要進行91次試驗,一天三頓飯,每個飯點需要進行30次試驗,設每次試驗需要100名感官評價員,那麼每個飯點則需要3000名感官評價員。

那麼問題來了,進行如此長時間、大規模的感官評價試驗,居然從未見到報道,是不是可以認為小米根本沒有進行感官評價?也就是說,其宣稱的【能把每一種米都煮好,能讓每一種米能發揮到極限】是在耍猴?

註:以上演算未考慮試驗細節,例如:三水平的試驗並不能找到最佳值、驗證試驗未計入其中等。因此,真要實施試驗,試驗次數只會多不會少。

小米電飯煲聲稱做了大量實驗,得出了2000 多種加熱方案。注意,這不是語言的修辭格式,而是陳述式的命題。廣告法允許創意式的語言修辭格,但是拒絕偽命題——虛假宣傳。」

上述文章是 @張家誠 的論述。他的最核心觀點是針對『5個變數』(快速預熱時間、中溫吸水時間、大火煮沸時間、加壓糊化時間、燜飯補炊時間)的對比,最低也是5因素3水平正交試驗,平行試驗兩次,那麼1種大米就需要進行50次試驗,理論極小值是20萬次。

他的米家人自己試,只是一種假設。

事實上,每天朝九晚五8小時,每次將淘,量,放,取時間不另算,按30分鐘一鍋飯,每次燒50鍋,連續無休不停,不考慮品嘗者人數與時間,也需要250天連續無休才能做好。

上述還是最理想設計,工作人員如機器人一般完美高效。

如果考慮進去品嘗人數,每鍋每次飯至少10人品嘗,為排除口味偏愛因素再換被試者,這是一個需要近千人參與至少一年多的集體攻關。

補:

上述是最基礎的實驗方案,也許通過構建若干典型米種間『纖維素量』『澱粉量』在五大變數影響下的模型,不同品種的煮米方案,可以藉由微調曲線得到,未必需要20萬次。

當然,這只是一種最省力可能性的推測,然而這個模型的建立,涉及到口感的評價,卻是有著絕對無可避免的必要前提實驗,而這樣的前提實驗需要考慮排除『五大變數』之外的被試口味偏差,樣本太小就沒有參考意義,這種規模的實驗更加複雜,有沒有這樣的基礎實驗數據支持,我持很大疑問。

目前得到的消息是,這口鍋的現有數據,是由『純米實驗室』得出來的,詳情不知。

末:

不過就是一口鍋,言凌你又何必跟個事兒逼一樣沒事找事呢?

種種跡象顯示,現在的小米正一步步淪為浮誇、傲慢,愚弄用戶的中國特色的商業公司。

借用@賈敬賢 的一句話吧:我不希望小米變成這樣。

@趙剛-零零發@魏喵俠 ,以上。


推薦閱讀:

小米生態鏈投資的牙刷,除了刷牙,還能說話
小米MAX,會是好選擇嗎?
小米在信息無障礙領域的發展
蘋果、三星和小米的無線充電發展趨勢

TAG:小米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