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校園網貸,只是看上去很美

從互聯網金融中脫胎而出的校園網貸,自出生起就被標榜成創新型事物。不成熟、不完善成為了創新型事物需要被保護的一種冠冕堂皇的理由,但是,未來真的需要這麼多創新事物不可嗎?染指校園的互聯網金融真如所標榜的那樣,「花明天的錢,圓今天的夢」嗎?

大學生網路貸款——這樣一種遊走在法律和道德邊緣的灰色地帶的創新型事物,從2013年開始爆發,到2014年的野蠻生長,再到2015年的資本大鱷進駐。看似曲高和寡的校園,早已不能獨立於金融圈之外。

「套牢」大學生,只需三步走?

網路搜索「大學生貸款」關鍵詞,便會出現近百家面向大學生貸款的平台,大致包括分期購物平台、單純的P2P貸款平台,以及阿里、京東、蘇寧等傳統電商平台。

據統計,我國在校大學生有近3000萬人,這一龐大群體的消費支出五花八門、層出不窮,在曾經火爆的校園信用卡業務被叫停後,許多互聯網消費金融公司、P2P網貸平台都想在這個市場分一杯羹。

地推

2015年8月,螞蟻金服2億美元投資大學生購物平台趣分期,這起當時在互聯網金融圈獲得最大規模的融資案例引起了行業轟動。如果說,趣分期是傍上了螞蟻金服這個土豪來發展自身業務,那麼螞蟻金服應該是看上了趣分期強大的地推團隊市場佔有率。

依靠龐大的地推團隊迅速圈用戶成為了校園網貸平台跑馬圈地的第一步。地推團隊的核心成員便是穿梭在寢室、教室的那些校園代理們。

發放傳單、「二維碼」掃一掃、貸款簽約、發展代理是校園代理的主要收入來源。據媒體報道,某大學一位校園代理在通常情況下,每成功簽約一人便能得到10元的傭金,之後依據客戶貸款金額的不同分別能拿到1%~3%不等的提成。據介紹,如果是校園一級代理,每月收入能上萬。

為了顯示自己的信譽度,有校園代理會將辦理成功的業務截圖發到朋友圈,並對申請人的基本信息做了模糊處理。

通過朋友圈和社交網站進行宣傳,來諮詢的學生不在少數,但鮮有提及貸款涉及的違約責任。

一則媒體報道稱,北京某大學就讀的學生一直擔任學院學生會幹部,在去年做起了互聯網金融公司的校園代理,為公司提升APP裝機量舉行校園地推。下載這些APP後,需填入姓名、手機、身份證號,如用戶選擇綁定銀行卡的話每單提成40元,如不綁卡而選擇留下照片的話,每單提成30元。

身邊的同學就是潛在的客戶群是校園代理間公開的秘密。

學生證+身份證=網貸成功?

近日,鄭州一名大學生在同學們不知情的情況下,借用他們的身份證等信息進行貸款,負債幾十萬後自殺跳樓的消息引起熱議。

關於貸款,小鄭在《講講我的故事大二學生負債三十多萬》的帖子中解釋道,「有人好奇我一個大學生,從哪弄來的三十萬,我找二十多個同學朋友幫我貸款,自己所有能做的貸款都做過。」

有業內人士指出,一般情況下,大學生向分期消費、P2P網貸等互聯網金融平台借款,除了需要填寫姓名、身份證號、銀行卡、手機號、QQ號碼、錄視頻以外,還需要填寫省市、院校、入學年份等學歷信息。

但是,在這起事件中,發現有不少簽字和照片,與借款主體(當事人同學的資料)並不匹配,也就是說,平台在審核借款人的時候,一定程度上可能是「放水」了。

而據之前的媒體報道,有的學生利用同學的身份去平台借錢,居然全部通過,這表明一些借款平台在身份核實這方面幾乎是形同虛設。

國內最大第三方電商維權平台「中國電子商務投訴與維權公共服務平台」在315之前接到多位用戶對「趣分期」的投訴,其中一起投訴和身份核實密切相關。因本人身份賬號在趣分期平台上被冒名註冊,要求解綁時,客服要求提供更多的個人信息,這種變相強迫提供個人隱私的行為實則一種審核認證制度流程不完善的表現。

除了盜用他人信息借款外,不同P2P平台重複借款也是利用了目前網貸徵信系統不發達的漏洞。

不同的平台通常能給大學生授信大於都是5000上下,只要10個平台就能湊夠5萬,在中國目前共有2000+個平台的大背景下,這簡直不值一提。

激起超前購物的慾望

拿著身份證、學生證,再填個表格,不需要擔保,不需要資質審核,便可以獲得小額貸款,有的平台甚至還打出「無息」的宣傳。

登錄大學生們常用的分期付款網站「分期樂」,這家網站除了列出琳琅滿目的商品外,還打出了「全場免息、直降5億」的誘人字眼。

在「名校貸」官方網站上,工商營業執照明確標註了其營業範圍不得從事信用擔保、金融擔保等相關業務,而當媒體對安全性提出質疑的時候,客服回答:「是安全的。我們公司不是高利貸公司。」

以某平台官網給出的償還金額來看,貸款5000元,分12月還清,每個月僅需償還551元。當代理向學生介紹時,只會一直強調每月僅需償還500多元就可以了,看起來很划算。實際上這筆貸款完成後,該學生總共需要支付6612元,摺合貸款年利率為26%,而2015年央行給出的商業貸款一年期利率僅為4.35%。同時該學生還需支付保險手續費和靈活還款服務包費,在該平台宣傳文本及合同中,這部分費用標示得並不清楚,不細看很難發現。

據《楚天都市報》報道,湖北某大學的一名學生,因購買蘋果6手機及其他消費,申請網上貸款。隨後拆東牆補西牆,不斷找其他小貸公司貸款還債,最終欠下多家公司共計70餘萬元的債務,而其本金僅為3萬元。

利用大學生理財知識的欠缺,收取高額服務費便成了變相的高利貸。有媒體採訪過的大學生表示,無論是借貸公司還是分期平台,都沒有在用戶申請分期時,主動、明確地告知逾期還款會造成怎樣的後果,或者將要如何賠償。這也讓一些同學並不清楚拖延還款要負擔多少,這也是一些學生借貸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的原因之一。

有媒體曝光過校園分期平台的高額收費標準。一旦逾期,「名校貸」會收取逾期未還金額的0.5%/天作為違約金,「趣分期」則要收取貸款金額的1%/天。還有少數小貸公司會收取貸款金額7%至8%作為違約金。不僅違約金嚇人,有的平台還收取一定的押金和服務費,比如,明面上是每個月5%的利率,可還設置了5%的服務費。

壞賬率:大寫加粗的迷

在趣分期、分期樂等大學生分期公司的官方口徑里,壞賬率都低於1%。

而知乎上對大學生分期話題的討論,其中幾個比較知名的公司,網友的評價呈現了特別的兩級分化。各個話題下都有不少自稱是趣分期前員工的童鞋,犀利地指出各種宣傳背後的真相。

例如

出意外趣分期的壞賬可能已經突破10%了

趣分期還出現過僱傭當地流氓團伙對學生進行恐嚇的討賬方式

趣分期所謂的2000人風控團隊,其中多數都是校園代理,就是勤工儉學的大學生,並沒有多少經濟或者金融常識

學生的還款能力無法預估,更為關鍵的是,學生的還款意願也很成問題。多年前國家取消銀行辦理學生信用卡以及助學貸款長期虧損,壞賬率官方數據高達8%也說明了大學生分期平台背後的隱患所在。

最後的風控

校園網貸的大肆跑馬圈地之意或許看中的就是大學生群體背後的最後一根救命稻草——父母。

對於一家校園網貸平台,風控應始終放在第一位,包括了如何評估借貸大學生的還貸能力,如何對借貸大學生進行有效擔保,如何針對大學生網貸做更有效的資金用途調查,如何完善大學生借貸審核程序。

而現實中,即使學生並無償還能力,一些網貸平台仍故意向學生放貸。網貸分期平台在與學生簽約時,通常會留下學生家長的電話,但並不告知學生家長。當學生難以償付欠款出現長時間逾期時,平台工作人員會與對方家長聯繫。此時,「子債父償」就成為了家長們不得已的選擇。


推薦閱讀:

手機殼材料的成長記
辦「年貨節」只是因為阿里擔心這個?
董明珠和雷軍賭的十億是營銷,嗯,你又被騙了

TAG:百略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