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王易位

文丁執政初期遭遇嚴重的旱情,洹水一度斷流,對生產生活造成了很大影響。與此同時,周族已發展得頗為強大,且季歷娶妻於顯赫貴族貴族摯任氏,已非往日的邊族。文丁始初倒也樂得倚重周人平定邊患。這一時期,周人先後對燕京之戎、余無之戎、始呼之戎、翳徒之戎發動連續的征戰,除落敗於燕京之戎外,余皆獲得勝利。文丁最初還曾嘉獎季歷,並使其專任征伐之事,但隨著周人連戰連捷,聲望日隆,文丁感到長此以往,周將對商的統治構成嚴重威脅,於是利用季歷成功征討翳徒之戎,俘獲其官員至殷報捷之時,將其軟禁在都城而不再使其歸周。毫無叛亂之心的季歷蒙此猜忌之冤,絕食以明心跡,最終餓死在殷都。

文丁有子羨、胥余和比干。文丁死後,羨繼立,為帝乙。帝乙繼位時期的商,經歷了連年的戰亂與自然災害,國力已是衰敝不堪。西部季歷之子昌繼承父親之位為周人統領,一心為父報仇,接連攻商,東部強大的方國人方也對商不斷發起侵擾挑戰。為避免腹背受敵,帝乙決計迎合周人長期以來的願望,通過聯姻緩和與周人間的關係,於是將自己的親妹妹嫁與昌。自此,周成為商的「貴戚之卿」。在當時的社會倫理中,這種身份是十分不同尋常的。孟子曾言,對於異姓之卿而言,「君有過則諫,反覆之而不聽,則去」,而對於貴戚之卿而言,君有大過則諫;反覆之而不聽,則易位」。這一段論述,正是其後商周故事的本質所在,也是我們理解這段歷史的關鍵視角。

穩定西境後,帝乙開始了對東方部落曠日持久的軍事行動。他先是令南仲率軍抵禦昆夷的進犯,並修築朔方城長期駐兵防禦。在出兵反擊島夷、淮夷進犯的途中,商軍受到孟方的攻擊而匆匆回師。其後,帝乙集合支持自己的部分方國,討伐孟方,獲得勝利。之後相當長的時期里,商與人方兵端不斷。帝乙與攸方首領喜合兵攻人方,耗時近一年時間大敗人方,擒獲敵首。這以後不久,帝乙又率兵至於雇、齊等地,今天山東甄城、淄博左近再徵人方,苦戰一年多的時間,再次將敵首俘獲。

雖然商對人方的戰爭均獲勝利,但直至帝乙去世也始終沒能真正平定人方,卻為此投入了大量資源,加速了商的衰敝。

帝乙長子啟、次子衍皆為庶出,三子受為嫡子。帝乙另有一子,名期。帝乙生前欲啟繼立,但始終受制於保守派勢力未能如願。帝乙死後,受繼立,為帝辛。

帝辛是商先公以來的第26代第43位首領,湯代夏政後的第16代第29位商王。帝辛可說是文武雙全的人物,其身形偉岸,容貌俊美,天資聰穎,聞見甚敏,材力過人,且有倒曳九牛、撫梁易柱之力,手格猛獸之能。帝辛即王位後,重視經濟生產,大力發展農桑,衰敝的國力因之一度有所恢復,囊橐皆滿貯糧食並新建鉅橋糧倉,珍寶齊聚而築鹿台以藏,一時頗有「兼天下,朝諸侯,人跡所及,舟楫所通,莫不賓服」之象,其可謂全然一副完人形象。

帝辛同樣是改革派的代表人物,而且較比武乙更要有過之而無不及。帝辛的某些執政理念,即便在今日看來,我們也不得不嘆服其覃思超卓。與武乙相類,帝辛同樣敢於打破神權觀念,對祭祀事務很不熱心;此外,他反對等級觀念打破,看到了奴隸和戰俘作為人力資源的巨大價值,補充進自己的勞動隊伍和軍隊之中,更從中選任賢良,拔擢到朝中參與政府管理。激進便會遭到反對,帝辛的理念損害了貴族集團的利益,自然也就遭受了保守派的抵制。其中,他的叔父胥余、比干以及庶兄啟是其中的代表。

胥余封地在箕,今山西省晉中市太谷、榆社一帶,因稱箕子。他的想法較為保守,認為帝辛的很多做法不合規制,與帝辛激烈相抗。帝辛於是將其囚禁起來,欲治其罪,他便披散下頭髮,裝瘋賣傻,從而未受罪罰。

比干同樣算得素有才學,少年得志,年紀輕輕便受兄長帝乙託孤重任,輔佐帝辛。同時,比乾重視親情,由於當年兄長曾將妹妹嫁周,他始終希望緩解商周間關係,帝辛是自己的侄子,周的首領發亦算得自己的外甥。然而,由於周人行貴戚之權,翦商「易位」的既定國策,商周間矛盾註定不可調和。最終,比干作為一個失敗的調停人的角色被自然的清理出統治核心。

帝辛的兄長啟,依舊法則是可以繼承父親王位的人選。然而由於嫡長子繼承製的新創製,啟所年長,卻因庶出而使王位旁落。更何況啟的這個庶出,是由於其時其母尚未為後的嫡母庶時所出,而非庶母所出,這便更加重了幾分遺憾的色彩和情緒。他在表面上對帝辛的抵制算是最少,卻在暗地中所做的功課最多。時有膠鬲,是由周安排到商的間諜,啟則通過他和周人取得聯繫,密謀尋找時機推翻帝辛的統治。

這三人是反對帝辛改革的核心人物,圍繞在他們身邊的,還包括九侯、鄂侯以及主張維護傳統的樂師集團商容、疵、疆等人。

帝辛的王后是來自弱小部落的妲己,妲己與婦妌、婦好一樣,有一定能力,能夠輔佐帝辛,參與到統治決策中。九侯之女也是帝辛的妻子,卻因缺乏處理事務的能力受到冷落,九侯為此心生怨懟,聯合鄂侯對抗帝辛,被帝辛所殺。

帝辛廷中的改革派臣僚,主要是祖伊、費方首領中、崇方首領虎以及大將惡來、飛廉等人。

帝辛時代至為重大的戰略,主要是集中於軍事領域。即位初期,帝辛本計劃平定周人的威脅,一度在黎,今山西長治地區集結兵力,伺機出兵,卻恰逢東方部落再次作亂,大舉攻商。帝辛曾短暫征伐今湖北秭歸地區的歸方,但並未將其征服。與之相應,這一時期的周則因實力不足而頻頻示弱,周昌更是將長子伯邑考送來為帝辛駕車,以示忠心歸服。即便其後伯邑考因垂涎王后妲己美色而被帝辛誅殺,昌也因實力不濟,並未有強硬反應,而選擇韜光養晦,住到鄰近朝歌的羑里,今河南湯陰,專研八卦術數。審時度勢之下,帝辛選擇在西部繼續委任周人專任征伐,自己則全力以赴應對東方的威脅。「明年,伐犬戎。明年,伐密須。明年,敗耆國。殷之祖伊聞之,懼,以告帝紂。紂曰:『不有天命乎?是何能為!』明年,伐邘。明年伐崇侯虎。」他長期駐紮於武乙時代所營建的軍事重鎮沫,並改成其朝歌,實際上是將統治中心基本轉移到了這裡。自此以後,帝辛對東部部族連年用兵,甚至動用象隊投入戰鬥,最終徹底平息了長久以來困擾商廷的東部邊患,大量俘虜敵軍,並能夠開始對東方地區實施有效統治。在此過程中,中原文明傳播到東方部族間,使得東部地區獲得了難得的經濟開發和文化融合,應該說在這個意義上講,帝辛為中華文明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觀察,曠日持久的戰爭確使恢復中的社會經濟背負著沉重的負擔,大批戰俘受限於生產力水平難以消化,對周的暫時放任以傾全力東進更是使得王畿的防禦力量格外空虛。就是這樣的局面,使得因專任征伐而已大獲發展的周迎來了難得的翦商時機。

此時,昌已去世,其次子發為周人統領,出色的軍事家呂尚以及發弟旦、奭等及一干臣子全力輔佐。

公元前1047年年末,帝辛東征剛剛結束,大軍仍駐防前線穩定局面,他本人則回到殷都準備迎接新年。同時,啟派疵、疆兩位樂師奔周,通報商都虛實,望周適時發兵。前1046年1月26日,周發決計把握這一難得機遇,點齊戰車300餘輛,木甲兵數萬人發兵討商,同時遍告各反商方國,以合兵進擊。2月21日,周軍抵達孟津,與庸、蜀、羌、髳、微、纑、彭、濮等部族會合,聯軍總數達4萬5千餘人。軍行至鮪水,今河南鞏義西北部,啟使膠鬲面見發,約定於甲子日會於殷郊,啟將安排殷軍率先倒戈,以引導周軍。計劃周定,發令膠鬲速報其主,以作準備。周軍按計劃繼續行軍,卻突遇滂沱冷雨,久久不停,拖慢行軍速度不說,且多有兵士病倒,非戰鬥減員連連發生。發唯恐誤期,無奈之下,只得「擇車」「選馬」,挑選精銳士卒僅三千人一晝夜行軍300里急赴約定戰場。27日清晨,周發做了最後的戰爭動員,28日凌晨抵達牧地,今河南省衛輝市西南二十五里的汲城村,去朝歌僅七十里。直至此時,帝辛方得知消息,周兵將至,而此時的商軍還遠在東方戰場。28日拂曉時分,周與各方國聯軍終於抵達與膠鬲約定的牧地東北的郊野地區,此時,商軍早已在戰場列好戰陣。而宮廷之中,帝辛才在倉猝間組織好以衛隊親兵為核心的極其有限的抵抗力量。

而牧野之上,周軍戰鼓擂起為號,商軍倒戈相向,直奔朝歌而去,周軍精銳此刻反倒成了攻商隊伍殿後的部分。帝辛的抵抗力量實在有限,大邑商頃刻間土崩瓦解,費中、飛廉及崇方首領虎皆戰死牧野,大將惡來在殷都被發射殺,帝辛本人則被周軍生擒。發親手將帝辛斬殺,梟其首以示眾。商容在殷都組織了歡迎周軍入殷的隊伍,啟則代表商貴族親迎發。

帝辛死後,葬於淇水之濱,今墓尚存。帝辛留在東方戰場的主力大軍,則在攸方首領喜的帶領下,東渡出海而去,從此再未出現。

nn說到底,所謂武王伐紂,不過是子姬姻親一場家務事。而以此為標誌,存續554年的商王朝正式宣告滅亡。
推薦閱讀:

她是歷史上公認的首席「狐狸精」, 至今都無法洗脫自己的冤屈
【商代史2】商代的先公與先王(上)
商周時期的斧

TAG:历史 | 商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