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牛蛙,請勿隨意放生!

出品:科普中國

製作:蜥游紀科普創客團隊

監製: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路信息中心

說起牛蛙,有人會想到它的美味,也有人會想到它和青蛙一樣是滅蟲能手。殊不知,牛蛙是一種危險的外來入侵物種。

近年來,放生牛蛙的行為越來越多。今年實施的《北京市園林綠化行政處罰裁量基準》規定:「在區縣級濕地內放生,未造成環境破壞的處罰程度最輕,罰金在5000元至1.5萬元之間;在國家級濕地內放生並造成危害的,處罰程度最重,罰款金額在30萬元至50萬元之間」。為何北京園林綠化局會出台如此嚴厲的條例?接下來我們將為大家一一解答這些疑惑。

牛蛙的前世今生

牛蛙(Lithobates catesbeianus),也叫美國牛蛙,頭部藍綠色,因繁殖季節鳴叫「哞哞」似牛而得名。繁殖期間,雄蛙常集群鳴叫持續2~3個月。雌蛙常在淺水區產卵,產卵量特別大,甚至每次可達2萬枚。蛙卵可以在15~32℃之間發育,最適溫度為24~30℃,3~5天即可孵化成蝌蚪。牛蛙蝌蚪渾身隨機布滿深色斑點和淺色小斑塊,長可達10餘厘米,以水中藻類、原生動物、花粉粒等為食。蝌蚪在溫暖地帶幾個月就能變態成熟,較冷地區則需要數年。牛蛙成年後生活在池塘、沼澤、湖泊、水庫、微鹹水(例如夏威夷海水)、河流和溝渠,甚至城市下水道(例如成都下水道)。

圖1 牛蛙蝌蚪(Gary Nafis拍攝)

牛蛙原產於美國落基山脈以東、加拿大東南等地區,經過農業與貿易被廣泛引入世界各地,也是世界最常見的養殖食用蛙類之一。但牛蛙早已被列入全球最危險的100種外來入侵物種名單里,現已入侵北美洲、拉丁美洲、歐洲、東亞和東南亞等地。

圖2 牛蛙具有發達的肌肉和與環境相似的體色(蔡波拍攝)

外來物種?or外來入侵種?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和交通運輸條件的改善,人類活動尤其是貿易交流,打破了生物種群自然分布的地理屏障,有意無意引入不曾存在於本地的生物——這些生物就是外來物種。

有的外來物種可能不會造成威脅,如紅薯。有的外來物種比較危險,可能會捕食本土物種或傷人,如來自美洲的擬鱷龜(也稱小鱷龜)和大鱷龜(也稱蛇鱷龜)。有的外來物種不僅危險,而且一年四季都能存活,還能快速大量繁殖,打壓或消滅本土物種,破壞生態平衡,嚴重影響農業和林業,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這些外來物種就被稱為外來入侵種。牛蛙就是其中之一。

外來入侵種的入侵過程

外來入侵種的入侵過程一般有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為建群階段:外來種被人為引入外地,在外地建立了立足點,能勉強自給自足。第二階段為時滯階段:從建立立足點到種群擴散和爆發之間,是外來入侵種發展的潛伏期。第三階段為全面入侵階段:由於適應性快速進化,入侵種具備了對引入地的適應性特徵,開始種群擴散和爆發。

入侵物種首次發現地往往在我國沿海經濟發達省區,明顯多於內陸省區,且擴展速率存在地理上的差異,尤其在同類物種多樣性高、地形變化小的區域擴展更快。人為協助尤其是放生活動,促進牛蛙等外來物種再擴散。

外來入侵物種的危害

外來入侵種與本土物種之間會產生強烈的競爭,或捕食本土物種,或協助農業或者林業害蟲為非作歹,或和親緣關係近的本土物種雜交導致基因污染,或傳播疾病等等。這些入侵過程造成本地物種數量減少甚至滅絕,進而破壞整個食物網,影響本土物種之間千百萬年相互協調發展的生態。一旦發生生物入侵,最終導致生物多樣性減少、自然災害頻發、生態失衡,直至影響人類健康。

牛蛙對本土物種的殺戮

牛蛙體形大、食性廣。成體幾乎可以吞食任何比它小的生物,包括無脊椎動物、魚、小型哺乳動物、爬行動物、兩棲動物(包括蝌蚪)、蝦類、鳥類甚至蝙蝠,但極少捕食農業害蟲。牛蛙不僅與本土兩棲類競爭,還會捕食本土兩棲類,導致許多本土兩棲類種群下降或局部滅絕,對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造成嚴重的危害。

可怕的蛙壺菌

牛蛙攜帶有蛙壺菌(Batrachochytrium dendrobatidis)。該病菌也是全球最危險的100種外來入侵種之一,對絕大部分兩棲類有致死性。不少兩棲類因缺乏對蛙壺菌有效的免疫而大量死亡,最終波及整個種群,甚至滅絕。蛙壺菌會在兩棲類身上引起皮膚黴菌病,或更特別的壺菌病。該病菌除了在兩棲類身上和水體中被發現之外,也在傳染區雨水中被發現,能在環境(尤其水環境)中保持活力長達數個星期。有研究認為,蛙壺菌起源於非洲,通過非洲爪蟾和牛蛙,在貿易過程中被傳播到世界各地。其分布隨植被和貿易量以及外來兩棲類宿主的分布增加而增加,與年溫差也有關。目前,蛙壺菌已經擴散到非洲、北美洲、南美洲、澳大利亞、歐洲、東南亞等地,已導致全球超500種兩棲類感染,其中超過200種數量嚴重下降或絕滅,如澤氏斑蟾(Atelopus zeteki)、達爾文蛙(Rhinoderma darwinii)等。蛙壺菌在澳洲與巴拿馬的高山雨林地區影響尤為嚴重。

圖3 被病菌感染的牛蛙(蔡波拍攝)

牛蛙對我國的影響

自從1959年牛蛙被引入我國大陸以後,由於養殖管理不善而逃逸、有意放生等原因,牛蛙遍布全國,而且已經在四川、重慶、浙江、福建、台灣、雲南、廣西、廣東、海南等省區成功建立了自然種群。

有研究指出,牛蛙的擴散是導致我國蛙壺菌擴散的重要原因。目前,科學家們已在市場和野外的牛蛙中檢測出蛙壺菌。該病菌已經侵入中國特有種滇蛙、昭覺林蛙和大蹼鈴蟾以及雲南臭蛙等本土物種中。而隨意放生的現象,加劇了我國本土蛙類感染該病菌。放生事件還多發生在各大著名湖畔、風景區和自然保護區。這些地區有特別高的生物多樣性,生存著很多中國特有的物種,是國內重要的生物資源寶庫,對國家的生態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牛蛙正成為威脅我國兩棲類、魚類和昆蟲多樣性的重要因素。

形勢嚴峻

目前,全球外來物種已超10000種,中國外來入侵物種資料庫(chinaias.cn/)已收錄754種。主要的13種農業林業外來入侵物種每年就能對國家造成574億元的直接經濟損失。

去除牛蛙對生態環境的負面影響,將是一場硬戰!

因此,請不要隨意放生。要知道,您不經意的一次放生,對本土生命而言,將是一場巨大的災難!

放生的本質是救生。與其放生,不如從自己做起,在生活中拒絕污染,拒絕破壞環境,拒絕食用和藥用瀕危野生動植物,抵制濫砍濫伐,抵制捕捉販賣野生動物,參與監督污染,保護好我們與所有本土生命共有的生態環境。這樣的你才能解救更多生命!

「科普中國」是中國科協攜同社會各方利用信息化手段開展科學傳播的科學權威品牌。

本文由科普中國移動端出品,轉載請註明出處。


推薦閱讀:

乳酸菌的那些事,愛喝酸奶的你知道嗎?
石墨烯VS石墨炔:「超級材料」之爭?
長征七號,走你!

TAG:中国科普博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