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馮唐金線不可取?

文/聽潮

2012年的時候,馮唐調侃了韓寒和王小波,說他們的文章不入流,以至於遭到很多網民的炮轟。他們還自造了一個成語——馮唐金線,用此來表示一個文學水平差的人,拿著自己的線到處評論別人的文學水平。

說實話,韓寒,王小波,馮唐三人的書,有的人我只不過看過一本,有的人只不過讀過隻言片語,還有的人的書根本就沒翻過,所以關於他們三人作品的好壞問題,算是無從評價。然而,拋開對此三人作品的評價,我對於馮唐的那條金線觀,卻非常贊同。

他的那段原話是:文學的標準的確很難量化,但是文學的確有一條金線,一部作品達到了就是達到了,沒達到就是沒達到,對於門外人,若隱若現,對於明眼人,一清二楚,洞若觀火。『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這條金線和銷量沒有直接正相關的關係,在某些時代,甚至負相關,這改變不了這條金線存在的事實。……

空口或許無憑。就舉個打著詩歌的幌子招搖過市的人作為例證,此人叫烏青。

他曾寫過《《對白雲的讚美》:

天上的白雲真白啊

真的,很白很白

非常白

非常非常十分白

極其白

賊白

簡直白死了/

他這樣類似的廢話,還有《一種梨》:

我吃了一種梨

然後在超市裡看到這種梨

我看見它就想說

這種梨很好吃

過了幾天

超市裡的這種梨打折了

我又看見它,我想說

這種梨很便宜

當然,還有《怎麼辦》:

我打電話,給張建華

接電話的是

他母親

我問:張建華在嗎

他母親說,在、在大便

我說,在大便啊

他母親說是的

我對張建華的母親說

那怎麼辦呢?

……

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很多,類似於烏青的人也不少,就不一一列舉了。總而言之,這些東西,不明所以的人跟著瞎起鬨,略有一點鑒賞能力的人可能以為詩人都是這德行,而行內人才知道它自稱為詩的東西,究竟是個什麼東西。是是非非,早已是非常分明,這些沒有任何意義的廢話,稱它為一句話尚算客氣,但招搖過市地稱它為詩,真是嫌污了文字。可見,有時候有這麼一條金線,確實比沒有這條金線的好。

那麼,這條金線該如何劃分呢?馮唐雖未明言,但我們依舊可以找出來。依我看一篇文章之所以能夠稱得上好文章,需要依據以下十二個標準:

一、題旨:需言之有物,忌空洞無物。

言之有物的東西,讀起來的時候,你總有覺得飽滿充實,甚至還能收穫到什麼。但言之無物就不一樣了,看了也白看,看了不如不看,你會後悔自己有時間幹啥不好,而去碰這些勞什子幹嘛。

二、情感:需真情實感,忌無病呻吟。

人皆有七情六慾,有真情實感的東西,總是能夠讓你感同身受,甚至心心相印。而反之無病呻吟的東西,如「啊,天很藍啊」,「啊,樹很綠啊」,看得就讓人討厭說不出的彆扭,只會把它當成一個笑話。

三、氣脈:需氣脈通暢,忌行文滯澀。

好文章是講究氣脈的。曹丕曾說:文章以氣為主。記不得是朱自清還是哪位大家說:文章是究竟文脈的。氣脈,其實也就是說文章不可以亂,死路要清晰,一氣呵成的時候最好。如果行文滯澀,大概要麼是用詞問題,要麼是思路問題,讀起來總有接不上的感覺。

四、格調:需新穎清奇,忌浮誇陳腐。

格調這個詞,通俗來講是關乎品味的問題。有人說:格調高雅;有人說:格調豪放;還有人說:格調風流,這些都是以各自不同的角度出發,說不上高低好壞,但有一種情況卻是非常糟糕的,那就是浮誇陳腐,就這就類似於《私人訂製》電影里的那個導演換血彈棉花。

五、辭藻:需達意簡約,忌矯揉造作。

用詞方面,《論語》中說是:信、達、雅,說的是辭藻首先是達意,然後通暢,最後方才是雅緻。當然論語里沒說,如果能再做到簡約傳神,那是再好不過了。而那些矯揉造作的,就說不出的彆扭了。如一人形容風大,非要用一知半解的成語,便來了這麼一句:啊,真是樹欲靜而風不止啊!結果貽笑大方罷了。

六、技法:需自然而然,忌刻意斧鑿。

技法,涉及段落的時候,關乎修辭;涉及全篇的時候,關乎藝術手法。只是修辭也好,藝術手法也罷,使用的時候,都應自然而然地使用,不可刻意雕琢,不然總會覺得呆板、生硬、做作。而真正的大師,爐火純青的時候,都是無跡可尋的。

七、章法:需詳略有致,忌錯落失衡。

章法,本是書法和篆刻的用語,但用諸文學也一樣合適。在文學中的章法,可以看成結構和詳略。結構上,拋開什麼「分總」等形式上,如從行文來講,還存在嚴密、疏闊、整飭等。詳略則更好解釋了,即是該多說的時候多說,無意義或偏離主題的,寫得再好也要割愛。所以注重章法是必然的,否則通篇就會失衡了。

八、韻味:需聲色並茂,忌淡而無味。

韻味這個詞,最難講,往往可意會而不可言傳,一定要通俗說開那就是一種味道。如何有味道呢?需要注重語言的平仄、押韻、和格律,以及行文的節奏感。但這還不夠,寫景需要歷歷在目,讓人身臨其境;寫情則需要能夠讓人銘感肺腑,感同身受;敘述則是娓娓道來,讓人如同親身經歷。當然還不至於這些。從本質上來說,它和意境是類似的,只不過可能更強大聲色並茂一些。

九、表達:需清晰傳神,忌不知所云。

眾所周知,現代語文將表達方式劃分為四種:敘述、描寫、議論、抒情。這四種形式雖然經常共存在一篇文章內,但幾乎風馬牛不相及完全相同,只不過本質上都還是要朝著一個方向走的。無論敘述也好,描寫也好,抒情也好,議論也好,它們的本質,也都是想要把心中所要展現、表達的東西清晰地以文字的方式呈現於人眼前。而寫的不知所云的文章,那就真是該說不知所云了。

十、境界:需深邃高遠,忌淺薄蒼白。

境界一詞,中國人最喜歡談,中國人也最會談。人們常說一幅國畫有境界,也常說一副書法有境界,也常說一首曲子有境界,還常說某個人有境界。境界究竟是什麼呢?其實說的直白些,是一個人的眼耳鼻舌身意投射到這個大千世界中,又從大千世界中反射、折射出來的一種狀態。說到底,都是與人有關的。所以好的文章,必然是有深邃高遠的思想,最起碼也有獨到之處,而不是淺薄蒼白的。

十一、風格:需獨樹一幟,忌混同人我。

說到風格,可能會說那不就是每個作者寫出來是什麼樣就什麼樣么。這話初聽是沒錯,但一個寫作的人,最開始都是從借鑒、模仿他人開始的,很多東西都只是前人所得,而並非自己固有,所以經常混同人我,難以形成自己的風格。而一個真正的好作家,必然是形成他獨有的風格,至於他創作的作品,自然會打上一種只屬於他的那種印記。

十二、態度:需虔誠熱枕,忌自比天高。

態度,大概所有的文學鑒賞裡面,都從來沒有提到過的一項。而我以為,一個好的作家,必然是抱著虔誠、熱枕、嚴肅、神聖的態度的,因為這會直接影響創作的結果。反過來說,也就是一篇好的文章中,你能從中見到作家的態度的。提到此可能有人就會以古龍當反面例子。但是他肯定不知道,古龍在寫作的時候,會泡好一個熱水澡,修好指甲,提筆將平日最愛喝的酒收起,然後靜默片刻,一直等到心有所感之時,才將一切蓬勃而出,至於那些爛了尾的,都是因平時飲酒過度沒能按時交稿的情況下,出版社找人代寫的。所以,關於態度,你總能發現一種奇怪的現象,越是好的作家幾乎越是謙虛認為自己有待改進,而那些水平不咋樣的人整天如半瓶水樣晃得噹啷響。

當然,現代世界將文學劃分為:詩歌、散文、小說、劇本,形式不同,論述也可能難免掛一漏萬,但這些準則,確是放諸四海皆準的,文學創作也好,文學批評也好,文學研究也好,文學鑒賞也好,都離不開它。如果拋棄這些,我覺得文學可能也要到末世了。

所以,你對馮唐不爽,可儘管有理有據的說他。但若嘲笑這一條金線,那隻怕將來烏青變成了詩聖,文學到了末世時期,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人都要從棺材裡跳出來,穿越千年幽暗歲月,光著腳丫子飛奔上前,大喝道:「時無英雄,使豎子成名」!

文:聽潮,公眾號:聽潮論劍

推薦閱讀:

睡前故事——吞風
南風縣事件(十)
科幻小說:《魏氏時間》
一個好故事的標準是怎樣的?

TAG:冯唐 | 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