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葉問3》|到底是失了水準

昨日看《萬萬沒想到》,我瞪著屏幕看半天,沒看出它意欲何為,是想一本正經講故事,還是插科打諢做無厘頭?等到時間剛過59分01秒,我失了耐心,點擊關閉按鈕,將它移進回收站。現在看國產片,對我來說最大的疑問不是電影好不好看,而是它能不能看。

抱著忐忑的心情,我在看過《萬萬沒想到》後,於第二天上午買了《葉問3》的電影票,戰戰兢兢坐在影院位置上,等到看完出來,有朋友問我,覺得怎樣。我說,將就。他發了個哭的表情,可能覺得我口味太獨特,無法滿足,估摸著以後不會推薦我看電影了。

我看電影的要求真不高,簡單來說,只要把故事講好就成。什麼拍攝手法、思想內涵之類的,就別追求了,簡簡單單就行。可真正能做到這點的國產電影不多,如果稍微把檔次再升華一下,可能國內也就那幾個導演能做到。

《葉問3》的一般,是故事太過單調、乏味,甚至有割裂之感,我之所以跟朋友說將就,並不是電影好,而是我對武俠持有寬容的態度。

武俠,簡單來說有兩種產物:武俠小說和武俠電影。武俠小說的衰弱,現已成趨勢,記得以前讀書,有類雜誌賣得很好,一月能出雙刊。時隔多年過去,等我再在報刊亭詢問時,它一月只能出一期。賣報刊雜誌的老闆還對我說,每個月也就拿一兩本,不敢多拿,保本就好。這是時代,或者說整個大環境所致,暫無辦法。

不過武俠電影的崛起倒成為一種勢頭。我不知道為什麼這麼多人現在不愛看武俠小說,想來想去,只能得出武俠小說除了打鬥設計比較人性化,不夠魔幻的結論,再找不到任何理由說服自己。有時跟朋友聊天,談及此事,分析一翻,只能說武俠小說轉變得太慢,人們過於追求和顛覆金古溫梁的武俠體系,太過痴迷傳統,遵循傳統,未能延伸出自我風格,從而導致後繼乏力之感。

一個時代的發展過程中,文學作品在求新求變,能突出重圍自然是好事,若不能,等它漸漸衰落,那也無法,只能緬懷。我在看《葉問3》時一直在思考這些問題,可有什麼用呢,畢竟《葉問》現在也有些後繼乏力之之感。

國內能連續拍三部的電影不多。看網上一些評論,總喜歡說甄子丹的人品,這跟他拍電影有什麼關係?我承認,甄子丹拍的爛片無數,但選擇劇本是他的事兒,其實想想,現在的武俠電影,除武打場面加持的效果比以前好外,還有多少有意思的內核在裡面。《葉問》系列算是甄子丹較好的電影,能拍到第三部,也實屬意外。

《葉問3》在故事性上,較之一二兩部有所欠缺。李小龍拜師後,隔了老半天不出來,等出來,打個醬油,不知所云。估摸著導演不知該如何處理這個人物,略顯突兀。

電影在前半段保衛學校的過程中,原本是一場驚心動魄的打鬥,到最後場面一轉,葉問跑去找費蘭奇PK,最後以惺惺相惜過渡,實在有些令人摸不著頭腦,不得不說這節奏把控欠缺火候,意境不夠。

按道理來說,武俠片里的功夫,不應該以這種方式結尾,要麼「一橫一豎,對的站著,錯的倒下」,要麼叫人「念念不忘,必有迴響」,拳腳過後,甄子丹捂著肚子走出鐵門,費蘭奇抱著女兒微笑,不明所以的人,還以為是一場基友間的友誼賽,我只能說這種感覺沒到,毫無意境。

至於馬鯨笙前面所鋪設的劇情,就走個過場,失了氣場,到最後還落個虎頭蛇尾的結尾,一句滾蛋,沒了下文。

最後葉問和張天志在打鬥過程中,使出的槍棒、雙刀和拳腳的較量,和之前的主線相比,有些狗尾續貂之感。

在《葉問3》中,正宗詠春之爭是另一根線。如果說打得贏就是正宗,那我不同意,故事在前面表現葉問的儒雅,到後面自打嘴巴,跑去爭正宗。妻子得癌症痛得死去活來的安排,不知是在向人們宣傳女性的三從四德,還是表現男主外,女主內的傳統思想觀念,讓我有些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或許,在武俠的世界裡,武功是有高低之分,但這正宗二字,也不是誰倒下誰說了算。古人講「以德服人」,但在《葉問3》中,甄子丹是落了下乘。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可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關注後可在後台回復下「知乎」,謝謝。

推薦閱讀:

小李子的《荒野獵人》在國內上映,不知引起多少人心理不適應
《西部招妻》|人所能做到的最大的善良是什麼?
人的問題,說簡單點都是經濟問題
《槽邊往事》|一段旅程的白日夢

TAG:小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