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西部招妻》|人所能做到的最大的善良是什麼?

小時候我聽過最多的故事,就是我媽常跟我說,別老往外面跑,指不定哪天就有人販子將你拐走。那時我年紀小,覺得她的擔心太多餘,心想,我一大活人,別人拐走做什麼,不能吃不能喝,更不是親身的,拐回去當祖宗供起來嗎?

後來讀書,我斷斷續續在報紙雜誌和電視上看到一些零碎的新聞:某個火車站破獲特大人販子拐賣兒童集團,某某人家丟的孩子找回來了……從那時起,我才明白我媽說的是真事兒。

在我們國家,由於人口眾多,「養兒防老積穀防饑」、「娶妻生子成家立業」在某些人心中成了一個人目標。人沒有成家,膝下無子會是件無法容忍,甚至被人嫌棄的事兒。每逢過年在家,年輕人和父母爭論的話題,多圍繞在成家上。

有次跟我媽聊這個話題,問她,為什麼我非要找女朋友。我媽說,如果不找女朋友,外面那些人會說閑話,說我沒有性功能。我有點兒生氣的說,沒有就沒有唄,人家愛怎麼說就怎麼說,反正結婚找女朋友是我的自由,任何人都沒權利干涉。就這樣一來一回,最後我媽氣哭了,說「還不是想給你家留個後,這樣我就好對你姥姥他們有個交代。」

我媽說這話時,把我嚇到了,因為在我看來,這是完全無法理解的思維模式,甚至有那麼一刻,會覺得自己是種馬。為什麼會有這麼奇葩的思想呢?在我看來,人應該是具有獨立思想、獨立人格、自由的人,不應該被綁架。

在《西部招妻》中也有如我類似的情形,書里有兩個招妻的故事。在讀之前,我以為所謂的西部是西南。後來翻開書本讀幾頁,發現所謂的招妻,是在西北,也就是在甘肅、蘭州、寧夏等地。那裡是大荒漠,住在那兒的人貧困交加,饑寒交迫,似乎除了賣女兒賺些錢,沒有其他辦法生存下去。

1、

老三,河南洛陽人,患有小兒麻痹症,這樣的人幾乎沒有女人會嫁給他,迫於無奈,他不得不通過類似於人口買賣來實現結婚的目的。按我國法律來說,人口買賣是犯法的,國家明令禁止。但對於某些農民來說,那種故有的封建思想促使他們走上招妻的道路。

我們國家有些很奇特的地方,就是經濟、教育、文化等各種不對稱性,以前在教育行業,大多數好學校都集中在北上廣,尤其是藝術生,很多人為進一所好的大學,擠破腦袋的想去北京上學,拚命讀書學習有之,潛規則有之。而其他的不對稱性,從每年的經濟發展排名,也可見一二。

河南的經濟在全國排第幾,我不清楚,不過相對河南,寧夏更窮,尤其是在寧夏固原縣這種國家級貧困縣,其貧困程度,已不是超出想像。很多人一年到頭都不洗澡、不洗被子,床上跳蚤到處蹦,地上土地貧瘠,不少人為節約一塊錢,寧願走好幾公里的山路,在那裡,人們除維持基本的溫飽,別無他法。

貧窮與落後伴隨著這些人,書中說要改善這裡的環境,至少需要一代或二代人才能改變,可我卻覺得,這個想法實在是太過美好。

為擺脫這種狀況,或者說為讓自己過上點兒好日子,固原縣的人賣女兒,有哪個地方娶不到媳婦,花幾萬塊錢就能買女兒。書中的老三便是他們的主顧。

賣女兒這件事看似簡單,實則複雜,老三在招妻的過程中,來來回回固原縣好幾次,有的媒婆介紹成功後,原本談好的價錢,突然漲價;有的原本成功,但跟著老三到河南後,什麼都不會做,整天好吃懶做;更有甚者,在招妻的過程中,會強制扣人。一切看似有法可依的規則,都不管用。「在這裡,信譽和金錢,哪一個更重要?做人的標準是什麼?這裡的人窮怕了,他們首先要的是錢。」

以前看陳丹青的《局部》,他說過一句話:人在苦難中,才更像一個人。究竟什麼才是人?人苦難到何種程度,才會有這樣一種原始的本性?難以想像。

2、

如果說老三的故事是在極力渲染賣妻過程中人們的無奈,痛苦,貧困,國家的不聞不問。那劉祥武的情況,可能與我媽所說後繼無人的思想觀念有些相似。

劉祥武的家庭比較特殊,母親已故,哥哥患有精神病,政府不願插手,家裡債台高築,唯有父親和他一個勞動力,為讓他們家能傳宗接代,劉祥武不得不在父親的逼迫下踏上招妻之路。

與很多人一樣,女人嫁給男人,最大的願望是尋求一個安穩的家,可惜現實的困苦、貧窮、無奈、觀念等種種問題交織在一起,促使人不得做自己不願做的事。

劉祥武較之老三的招妻之路較為坎坷,老三在當年只需要一兩萬就能搞定的事情,到劉祥武則需要十萬左右,他不得迂迴招妻,走上打工存錢的路。

劉祥武在打工的路上,通過不斷學習,開始領悟人生。哥哥的精神病,父親的心病,他通過不斷反思,發現人所謂最大的煩惱,是由於這個社會的不和諧造成的。他在知識中尋找慰藉,並開始學會利用媒體,幫助那些身處在這個社會底層的人。

一個人有多少善心,在我看來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在貧困時,還能想著幫助別人,這種善意,方屬難能可貴。

我想,人之所以為人,是其富有濃郁的思想和感情。劉祥武在幫助一位殘疾乞討人士時,用最大的善心,找醫院治好他的病,社會各界人士也紛紛捐錢,可等他病好後,劉祥武沒得到一聲感謝,人家反倒怪他。只因救助者在感到恩惠,體會到獲取恩惠的容易之處後,內心會想著獲取更多,在貧苦中掙扎的人,想的最多的是自身幸福,他們只學會索取,不懂付出。當這種恩惠突然消失,他們回歸尋常生活,心中便有諸多怨言。

以前看美劇《權利的遊戲》,我一直不明白為什麼作者會將「小惡魔」設定成侏儒,現在想想,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在殺伐四起的那個時代,弱者更容易同情弱者。「小惡魔」所代表的,是那沒有人性,只為爭權奪利中的點點微光,是黑暗的年代中指引人們走向光明的曙光。

或許,人之所以要不斷接受教育,不斷學習,除脫離溫飽外,我想更多的是擺脫自己在某些思想觀念上的惡,學習所謂的善。我們上一輩,之所以還有這麼多陳舊腐朽的觀念,可能是他們已不能更新自己的思想觀念,停滯不前,已成死水。

誠如陳丹青在《局部》里所說,人為什麼要經歷或體悟痛苦,畫家為什麼要去畫那些悲痛的景象。只因這樣,世人才會更嚮往美好。

現在想想,人所能做到的最大的善良,無非是「悲天憫人」而已。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可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關注後可在後台回復下「知乎」,謝謝。


推薦閱讀:

人的問題,說簡單點都是經濟問題
《槽邊往事》|一段旅程的白日夢
這位導演如果拍金庸的武俠小說,一定很過癮
《晚來寂靜》|閉口不言 晚來靜寂
馮唐|總有刁民在害朕

TAG:小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