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饒毅開講啦:猴年馬月要做什麼樣的人?

編者按:

1月16日,《知識分子》主編、北京大學講席教授饒毅做客CCTV一套《開講啦》,與主持人撒貝南一起「調侃」談笑風生,認真又不失趣味地回答青年代表們的提問,也自如切換「嚴肅」講述要做什麼樣的人——從生物學角度講述人之為人的神奇與不易,因此更應珍惜做人並與其他生物有所差別,從個人角度出發做一個有趣的人,從社會角度考慮做有意義的人。

演講者 | 饒毅(《知識分子》主編、北京大學講席教授)

● ● ●

開講啦:饒毅 你要成為什麼樣的人 http://v.qq.com/cover/a/au2tha3g6i8vrks.html?vid=c0019thsxo1

你要成為什麼樣的人

我今天想談「我們要做什麼樣的人」。我在想做一個什麼樣的人的時候,首先我就是要做人。

從生物學的角度來看,有我們自己是一個很神奇的事情。這是一個漫長的進化過程,是從無生物到有生物,無核到有核,單細胞到多細胞,多細胞到整個個體。當然有簡單一些的個體,有複雜的個體,有植物、微生物、動物。我們最感興趣的動物裡面,也就是從低等的小小的蟲子到更高等的,一直到有脊椎類、哺乳類、靈長類,最後走到了智人。

而在智人裡面,還有從猿到人的過程,這個過程並不是一步走過來的。所謂的北京猿人不是我們任何在座人的祖先。我們現在智人主要是來自於東非,他們從東非遷徙到歐洲,從印度次大陸南下到東南亞,從中國的南部遷向中國的北部,逐漸就要變成各地的人,最後變成我們自己。演化到最高的形式我自己的時候,我就覺得能夠有我這樣一個人在世界上是很神奇的事情。

那麼既然這是一個很神奇的事情,不僅有整個生物的進化,而且包括家族的傳承,那你就會很珍惜。這個意思就是說「我要跟其他的生物,包括高等的動物要有所差別」。

我們不能否認我們是動物,所以也有個體生存、種系繁衍的需求,也得需要食物、住房、求偶,但是我們不能這幾樣東西做得跟動物一模一樣。所謂你們這一代才流行,我們那一代沒聽過的「高富帥」「白富美」,在我耳朵裡面聽得特別難聽。我認為這六個字把人完全當成動物在肉市上做交易,這是很悲慘的事情。我們跟動物最大的差別是我們具有人的特性的大腦,大腦讓我們有高級的認知,讓我們有文明的社會,為我們帶來今天日新月異的世界。所以只要你用大腦做一些值得進化,為你帶來的高級認知,這樣用大腦的生活才是做人的生活。所以做人用腦,這是我認為的基本點。

我們要做什麼樣的人,第一個角度是從生物的角度,做人。第二個角度是從個體的角度,做有趣的人。做有趣的人,包括對於我來說做有趣的科學家,我覺得是一個很自然的事情,科學是對真理的追求、對自然的好奇。所以如果沒有大腦,自己覺得自己要有趣,科學可能不會誕生。在和平時代你願意做哪個行業都可以,你甚至學律師也可以,做主持人也可以,也沒有什麼可恥的。做科學也是不需要誰獻身的,你願做你喜歡就做,不願意做,做別的事情。

科學是一個很好玩的事情,科學是一個很有趣的事情。我在北大做的研究里,曾經做過一個基因變化以後就影響睡眠。這是果蠅的腦袋,你可以看見一個熒光蛋白是由我們有特定的基因表達,可以看到這個基因在哪個地方,在哪個區域起作用。其中有些基因我們發現如果改變它以後,可以讓果蠅不睡覺,還有一些基因我們改變以後讓果蠅睡覺睡得特別多,還有一些基因我們改變以後,它白天睡覺晚上玩。我們還做過老鼠的研究,把老鼠的一些基因變掉以後,這個老鼠跟誰睡覺就出現問題。這個當然不是睡眠問題,這是性偏好的問題。

我實驗室最近還做猴子的研究。這是一個小猴子,這個小猴子和其他小猴子是不一樣的。不一樣不是在外面是在裡面,我們改變了它的一個基因,基因改變以後就發現它對母親的愛就要減少。我們通過改變基因以後,知道哪些基因使得其他的猴子會愛它的媽。

所以我們是通過異常來了解正常。這些實驗好玩得很,這些動物的外觀和細胞基因表達都是很漂亮的。除了作為一個職業,做科學研究要做有趣的。

我自己在學校一直是講課,我講本科生的課,我也講研究生的課,我也是希望讓我們的同學覺得科學裡面有一些非常好玩,非常優雅、非常激動人心的工作。

除了做研究工作教學以外,我自己也喜歡讀書,有時候忍不住跟別人分享,就像小學生出黑板報一樣,我們最近幾個大人也想出黑板報,然後找不到黑板,乾脆出了微信公眾號(編者註:即《知識分子》)。我們的目的就是把自己對智力、對知識的欣賞和享受與更多的人分享。我們還是覺得好玩是一個很大的目標。所以除去做好玩的科學,教好玩的課程,到讀好玩的書和出好玩的微信公號,我覺得我很喜歡做一個有趣的人。

從社會角度當然得考慮要做有意義的人。做有意義的事情對於我這一代人來說是一個問題,對於你們來說可能還是更大的問題,因為我們是和平時代的中國人。

九年前回北大,我堅決拒絕任何人給我戴上「愛國」的帽子。我認為愛國只能用來描述,1940年代在英國,獲得博士學位,在美國進行過博士後工作,回到戰爭中的重慶工作的張昌紹教授。他是藥理學家,他在戰爭期間在可以留在國外生活和工作的情況下,決定回到祖國,這叫愛國。有他這樣的科學家從西方引進我國所缺乏的科學傳統和當時的現代科學。才有1960年代後期到1970年代初期,屠呦呦和其他科學家在中國做的研究。他們做的研究從中藥青蒿獲得化學單體抗瘧葯青蒿素。他們的研究結果造福於中國,造福於人類,所以他們當然是有意義的工作,他們的人生是有意義的人生。

我這一代,特別是像我自己這樣的人,不僅對於愛國完全沒有資格標榜,而且我很擔心自己的生活和事業意義不大,甚至沒有意義。

所以我經常想提醒自己,希望我的研究有些時候不僅是看哪個老鼠跟哪個老鼠交配,而且甚至對於我們其他的學術,或者應用也許有時候有意義。這種意義可能是我們發現了一個新的基因,一個細胞如何控制睡眠,如何控制各種社交活動。也可以希望偶爾說不定我們發現一個藥物,可以讓人的時差可以倒過來。我說這句話還不是笑話,我們實驗室最近有一個研究生,他用細胞做的實驗,人體的細胞放在培養的時候,他丟一個葯上去。那個細胞就改了九個小時的時差,我現在熱切地等著他,是不是在動物身上,在人體有作用,除了在細胞上有作用以外。

像這樣的有可能對人類有用處的,偶爾我也悄悄地做一做,會希望自己有一部分工作能夠有意義。可以是科研工作有意義,也可以是教學,萬一自己做得有限,我的教學做得很投入,希望有一批學生他們以後做的工作做得很好。這樣的話組織一個有機的,我自己認為是做人,做有趣的人和做有意義的人。謝謝大家。

本文為饒毅做客CCTV-1【開講啦】的演講稿,視頻內容來自CCTV1開講啦。

關注知識分子,輸入數字編號閱讀近期熱文:

【161】有一種幸福叫與你同行|《知識分子》作者大曝光

【154】張首晟:人類文明第一書

【140】「王室成員」 : 跨年的一首歌又火了

【148】你收到一份科學家的猴年告白|視頻

【144】特快:斯坦福大學換的新校長乃何許人也

【135】什麼是2015年最受科學界關注的新技術?

知識分子,為更好的智趣生活。

關注請加微信號:the-intellectual或長按下方二維碼。投稿、授權事宜請聯繫:zizaifenxiang@163.com。

推薦閱讀:

開學季 | 紫外線能防控近視?待議!
中國科學家打破泡沫世界「弱肉強食」叢林法則:納米印刷的新可能
周海宏、王小勤、魯白跨界對話: 聽音樂是為了取悅大腦?
謝燦:史上最短經費申請和當下現實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類人猿的記憶力也是棒棒噠!

TAG:知识分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