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讀書 #109 天皇並不總有實權—— 《日本簡史》

歲暮天寒,泠雨凄凄,在雨聲潺潺中讀《日本簡史》,總想起小時在被窩裡玩日本戰國背景的遊戲,抓住滑鼠的小手凍得僵硬,卻捨不得睡去。對許多亞洲國家來說,日本是一個既熟悉又陌生的國度,既有文藝、設計與建築,也有動漫、流行與AV。陽春白雪下里巴人,曾在二戰中帶給亞洲國家苦痛的民族,今天卻以其繁榮的經濟與文化讓受害國家又愛又恨。我們在上一期介紹的《獨裁者手冊》中談到,國家是沒有利益的,但是人有,想要了解這個神秘的國度,我們得先拋開抽象的國家概念,投入到「人」的歷史當中。

史書有斷代史與通史之分。斷代史是專門研究某一個時期的,比如班固的《漢書》,通史則是縱貫古今的,比如司馬遷的《史記》。北京大學的王新生教授於 2005 年出版的《日本簡史》就是一部通史。依照時間順序與統治勢力更替,王教授把日本歷史劃分為四個時代:

1. 古代——貴族統治(石器時代到平安時代 1069 年,大約北宋末年)

2. 中世——武家勢力(平安時代後期到德川幕府結束 1867 年,大約清朝末年)

3. 近代——帝國擴張(明治維新到 1945 年二戰結束)

4. 現代——民主分權(二戰後至今)

作為一部簡史,通讀下來語言曉暢,史料翔實,結合了文化、政治、經濟等方面講述各個時期的特點,是以宏觀角度了解日本歷史的好讀物。但是畢竟簡史,日本文明雖然出現較晚,歷史事件卻繁複多變,短小的篇幅無法說清每個時代的故事,比如戰國時代的織田上洛、本能寺之變等的故事均一筆帶過,給人以鋪陳史料之感。再到近代部分,以甲午戰爭開始,由於國內的統治需要以及本書以教材為編寫目的,這部分開始愛國主義情緒高漲,明顯有失偏頗。從時間上看近現代的歷史非常短,但是卻佔了全書的一半篇幅,冗長羅嗦,建議讀者可以忽略明治維新後的內容。這兩個明顯的缺點也是本書口碑較差的主要原因,除此以外,古代與中世部分仍不失為日本歷史入門的好讀物。

日本的考古學同中國類似,都是在近代由西方國家傳入後才開始興起的。但是日本多火山地震的環境,毀掉了很多遠古的遺址遺物,給日本考古帶來不少困難,今天日本的成立時間都還有不同的說法。中國有金器銘文甲骨文,可以把歷史上溯到夏商周,但是日本沒有,大家只能從神話傳說里去尋找。一般認為日本國是在公元前 660 年由太陽神天照大神的後裔神武天皇建國,當時的中國正是春秋五霸時期,可見日本文明出現之晚。在往前的歷史就是舊石器時代東亞人東渡日本了。

日本的天皇制度很有意思,在中國,皇帝是天子,位極至尊,權傾天下,但是日本的天皇卻有很長一段時間是被架空的,成為一個符號。我們上周介紹的《獨裁者手冊》這本書里,作者就強調無論是奪權上台,還是維持權力,無論是民主還是獨裁,統治者都必須知道錢從哪裡來,掌握了錢才能收買自己的核心聯盟,才能維持自己的統治,這一點非常非常重要。古中國與日本都是農業社會,土地與稅收就是錢的來源。在中國,皇帝可以「溥天之下,莫非王土」,但是因為日本在大和政權建立之初就是依賴於各地方貴族的,所以日本的天皇一直在努力推行「公地公有制」,但是從來沒有成功過。

統治者從來都不是單槍匹馬的,即使是康熙大帝也需要有他的核心集團作為支援,在中國,這個集團很小,通常都是皇帝身邊的大臣,每一代皇帝都致力於中央集權,一旦地方經濟發展,軍事實力上升,就會威脅到統治者的地位,比如周朝後期,地方諸侯敢於問鼎中原,比如唐朝後期,地方藩鎮勢力過盛而至天下四分五裂。所以中國的皇帝到了後期一直在做中央集權,削弱地方勢力。日本的天皇始終無法掌握土地就是一個致命的問題,貴族有自己的莊園,也就有了自己的收入,不需要依賴天皇也能自給自足,這與法國太陽王路易十四與貴族們建立共生關係的原則是相悖的。於是莊園壯大了之後,就開始出現鬥爭。為了在鬥爭中取勝,貴族們開始培養自己的武士群,武士階層登上舞台,逐漸成為聲勢浩大的武家勢力。武士群中實力最強的源賴氏和平清盛兩支在鬥爭中拿下日本統治地位,開始幕府統治的時代。

幕府時期,天皇勢力被稱為公家勢力,武士階層則為武家勢力。後來有名的《平氏物語》就是將源氏與平氏兩大武家勢力的故事(感謝林作成同學的指正,《源氏物語》同這裡的源氏沒有關係)。武家掌握了大量土地莊園,控制了主要商業城市的稅收,天皇沒錢就無法收買自己的核心勢力,自然無法與武家鬥爭,但是武家要依賴天皇授予將軍頭銜以正統治之名,所以天皇體制一直保留著。大約從中國北宋時期一直到清朝末年,日本一直處於幕府統治時期,雖然統治者換了幾遍,但是天皇一直沒有實權。直到近代歐美列強用槍炮打開亞洲市場,日本才在「倒幕尊王」的運動中把天皇推回權力的頂峰,重掌大權的天皇開始一系列改革,是為明治維新。這段時期的歷史也很有意思,動漫《銀魂》就是以明治前的最後一個幕府——江戶幕府——為背景。今天的日本在美國佔領期間被迫接受民主制,成為君主立憲國家,天皇宣布放棄神性,作為一個符號延續至今。

我覺得在看這本書的時候可以很好地把一些我們平時了解的歷史碎片串聯起來。歷史從來都不是突變的,從天皇掌政到上皇專政再到武家干預,這是一個漸進的連續的過程。日本在歷史早期曾全盤接收中國的先進技術,也有所選擇地吸收中國的思想制度,這段時期我們讀歷史課本都很熟悉,就是所謂的遣唐使的時期。後來唐朝內亂,日本暫停了官方的遣唐使制度,但是民間的貿易沒斷。於是日本開始從全盤接收到轉變內化的階段,從中國傳入的佛教、儒家、茶道、繪畫在日本都有非常獨特的發展。

了解日本歷史,這本簡史並不足夠,但是作為一本通俗易懂的教材來說,它是一個很好的入門讀物。我之前在閱讀歐美文學或者觀看歐美影片的時候,常有些古希臘神話、北歐神話或者文藝史上的常識看不懂,這時候了解這些神話與歷史就很有幫助。日本作品也一樣,當我了解日本天皇與幕府的關係之後,就不會奇怪為什麼動畫裡面的一休對將軍又敬又怕了。

16.01.30/中午

於自居

原文:每周讀書 #109 天皇並不總有實權—— 《日本簡史》

推薦閱讀:

舊影瑣憶·攻克柏林的正確姿勢
歷史館 | 有女同車,一場古代貴族男女的美麗邂逅
阿比西尼亞帝國小傳(二)
人類歷史上有哪些著名的夢?
21世紀的思想啟蒙已經開場!騷年們,還不趕緊上車?

TAG:日本 | 日本历史 | 日本天皇 | 历史 |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