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2個月的時間把一款不賺錢的產品做到國內最大?丨Pre.im
如果你在互聯網圈內創業,就一定聽說過Testin雲測。在中國市場,Testin雲測平台上已經有95萬的應用,CEO王軍說:「開發者是改變者,Testin雲測是幫開發者建立自信、顛覆未來的同謀。」
而近期,Testin又推出的一款內測分發及託管的免費工具,它就是http://Pre.im。區別於只支持iOS平台的TestFlight,http://Pre.im同時面向Android和iOS的開發者。通過免費的內測分發、應用託管工具,讓開發完的應用最快速的到達用戶手中。但是http://Pre.im是一個根本不會賺錢的項目。而且,也沒什麼特別好玩的,都是跟程序猿打交道。如果真的非要找出它的優點,程序猿們說,「出乎意料的方便」。所以,鹿鹿醬非常好奇:為什麼明知http://Pre.im不賺錢還要做?於是,故事開始了...
http://Pre.im是什麼
1、為什麼叫http://Pre.im?
http://Pre.im的負責人李海亮說:「我們的想法很簡單,給開發者一個短的好記的域名,讓他們便於將辛苦開發出來的應用分發到用戶手中。Pre取自英文單詞Preview,預先、預演之意。內測本身就是這樣的一個狀態,技術剛剛完成開發需要預先進行內部小規模的測試驗證沒問題後才會進行規模性的測試。希望http://Pre.im是開發者們最先想到的測試工具。」
2、http://Pre.im是一款怎樣的產品?
http://Pre.im 一款iOS和Android應用內測、託管、分發平台,它區別於TestFlight只支持iOS平台,http://Pre.im同時面向Android和iOS的開發者。
TestFlight將測試人員分為內部成員和外部成員,理論上說,這兩種測試者都可以在測試階段使用你的App,不過所謂的內部主要是指iTunes Connect上在你的開發團隊里參與技術開發或者管理的成員,最多可以邀請25個內部成員。而與之相對的外部成員,上限是1000人,開發者需要收集每一個測試成員的APP ID把這個APP ID加到列表中用戶才可以使用。同時,測試用戶要下載這款應用還需要先安裝TestFlight的手機客戶端。而且,這裡有一點需要注意的是,在你邀請外部成員參與測試之前,需要先通過蘋果的審核,審核時間會有不確定性導致延誤內測時間。但相應的,http://Pre.im沒有審核時間方面的限制,將App傳上來即可發布給測試用戶。並http://Pre.im提供免費iOS企業證書籤名,無需在收集用戶UDID,可以根據實際需求邀請測試人員,更符合中國開發者的使用習慣。
3、為用戶的生活做了哪些改變?
如你所見,它極快、極簡、有愛、Big,和Testin如出一轍。
李海亮說:「其實Testin最開始創業的時候就是想做http://Pre.im。我們都是程序猿出身,那時候做一個產品真的是一半的時間都用來做測試,還特別沒有效率。因為手機型號,操作系統的分裂,會帶來很多適配問題,更有各種各樣意想不到的崩潰和閃退。而開發者不可能把市面上所有手機都買來,就算能買那麼多手機也沒有那麼多人力來測試,所以我們就想能不能通過『共享經濟』來解決這個問題。但是當時做不太實際,因為它並不可以盈利,就是不賺錢,所以我們就先做了Testin,準備了四年,才開始做http://Pre.im。」
可以說,它極大地解放了程序猿。
為http://Pre.im做了什麼準備
Testin為http://Pre.im準備了四年。
2011年,他們面向移動互聯網提供兼容測試時,其實就準備做內測這個產品。但當時的移動應用還處於粗獷發展期,兼容測試更適合這個階段的開發者需求。雖然那時沒有啟動http://Pre.im這個項目,但是在實際服務手游和應用客戶時,他們已經在用這個機制進行內部的內測分發管理了。事實上,http://pre.im已經在實際交付中運轉了四年。李海亮說:「如今我們做的,只是把面向付費客戶的工具放出來,免費給開發者使用。在最初的那個時期,客戶會通過各種各樣的方式給我們傳剛剛開發完的測試包,比如QQ、網盤、郵件、還有當面拿著U盤送過來。客戶看到報告後經常會和之前的測試結果進行對比,有的需要對兩個不同版本的包同步測試相同的任務,我們的交付團隊經常會遇到:客戶本來需要測試的是2.0.3版本,測試完才發現是對方給過來的是2.0.1版本。於是我們就為客戶開發者一個版本管理小工具,幫助他們記錄每個版本和把包發給我們,這就是http://Pre.im前身。」鹿鹿醬:為什麼不賺錢還做?
李海亮說:「其實,盈利和價值是兩個不同的視角,在Testin整個生態體系里,http://Pre.im內測是其中一個閉環,它承載著比賺錢更重要的使命。四年磨一劍,這一劍將從內測開始打通Testin全平台一站式測試服務。在我看來,用戶需求比什麼都重要,而合理的解讀用戶的需求更重要,開發者的需求以致,必然要迎合需求推出相應的服務。」
如何獲取用戶
只用了兩個月的時間,http://Pre.im已經躍居國內最大的內測平台。並且數據方面,每天都在刷新歷史紀錄。聽http://Pre.im的同事說,負責人李海亮有著十幾年的運營經驗。所以鹿鹿醬馬上來取經!
我問他:聽說http://Pre.im的用戶在以每周100%的速度增長,能不能和創業者分享一下經驗?
李海亮說:對於互聯網運營從業者來說,獲得第一批用戶的方法每個人都可以列出十幾種。
然而,在討論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要思考在產品當前的階段你需要的是哪一類用戶?我們項目內部對於用戶的劃分方法是:潛在用戶、註冊用戶、使用用戶、核心用戶、種子用戶,對我們的價值也是依次由淺入深。
當創意形成產品,通常會經歷從0到1的過程,我們管這個叫「冷啟動」。首先,作為產品負責人你需要清楚的知道和定義你的用戶畫像,並把你認知的目標用戶同步給項目里所有人,在後續的活動策劃、文案包裝、選擇渠道等方面都要基於這個來開展。根基偏了經營的群體不對,你會發現產品的留存和活躍很難提升。
你的目標是一個iOS開發工程師還是一個UI設計師,寫出來的文案完全不一樣,iOS開發工程師會關注「http://Pre.im可以免費領取iOS企業證書籤名」,UI設計師壓根就不知道這是什麼鬼,雖然他們在同一家公司,有可能就座在隔壁。所以,先清楚的告訴你的團隊,我們面向的用戶是誰,用戶是誰,用戶是誰,重要事情說三遍,可以讓你和你的團隊成員在後續的內部溝通中減少很多不必要的返工。
http://Pre.im面向的目標用戶群體是iOS和Android的開發者,受蘋果AppStore的制約,iOS開發者存在iOS企業證書籤名的困擾,Android的開發者是無需考慮這個問題的,兩個群體對於內測分發這個事情上的痛點是不一樣的,因此宣傳上需要準備兩套完全不同的物料。在沒註冊到http://Pre.im平台之前的用戶,我們統一把他們叫「潛在用戶」。與團隊一起,找出你的用戶會集中在什麼地方,聚焦你的用戶,聚焦他們在的地方,那將是你們接下來一段時間的戰場。
1、我們把第一個戰場設置在了Testin平台,自身的資源,我們清楚的知道每個開發者的產品目前所處在什麼階段,也知道他們誰在什麼時間會有內測需求。因此初期,通知了很少的一部分開發者來到http://Pre.im,很簡單的目的,驗證需求和完善平台的整體用戶體驗能否符合開發者使用習慣,用以保障敏捷開發的方向和用戶期望是一致的。BUG1小時內解決,當天的合理需求第2天上線,有些需要動用較多開發時間的通常也不會超過1星期上線。這個階段通常的需求量在300-500左右真實「註冊用戶」,為什麼定在這個量級?因為多了你基本照顧不過來,每天上百條反饋已經足夠你分析用戶需求。用戶過少不足以支撐你的數據分析模型沒有類似資源的創業者不用擔心,量不是很大就不要考慮高風亮節了,自己也可以上陣去你的朋友圈裡發散一下總能搞定幾十個,你能比較真實的了解到用戶群體的需求和對你產品的改進建議,作為產品的負責人保持和你的用戶溝通,決策時可以找到一個判斷支撐點。很多創業團隊技術出身,天生就對此不屑一顧或覺得自己不會溝通,請相信我只有這樣你猜能做出用戶需要的產品,而不僅僅是你自己需要的產品。這個環節一定要快,不要讓反覆的迭代拖垮你。
2、雖然論壇勢已不再,但還是會有一群開發者聚集在一些地方討論技術和共同學習,沿著這條脈絡在初期我們鎖定了國內最知名的幾個開發者論壇,Cocoachina是一個老牌的iOS開發者社區,聚集了一批面向iOS和cocos引擎的開發者們,符合http://Pre.im對iOS開發者用戶群需求,我記得上線那天是8月11日。同時,我們同步啟動了9秒社區、安卓巴士、EOE這三家開發者論壇,多去嘗試不同的渠道。
現在你也可以到這些平台搜索到http://Pre.im的活動帖子,每家得到的數據是完全不一樣的,有的超出預期有的未達預期,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在這個過程中,你要每天積累和分析所有的渠道數據,知道哪些平台效果好還是差,逐漸淘汰你的渠道列表,找效果最好的持續合作。
養成分析數據的習慣,找到每一個細小的變化,也許下個爆點來自這裡。
如何管理團隊
一個強大的團隊背後一定是離不開管理的,而http://Pre.im的內部管理方法竟然非常簡單——完全的自驅動。卻和現在很多創業公司的管理方式出入很大,大家一般都會把目標定高一些,但是http://Pre.im卻恰恰相反。
李海亮說:我們是完全的自驅動。進來的第一天就設置了明確的目標,和激勵制度,各自獨當一面,不需要多餘的人員也不允許掉隊。而且,我們最初的目標設置並不激進,現在看來甚至是保守,然而正是因為一次一次的刷新紀錄團隊戰鬥力越戰越勇,原本六個月的數字目標,用了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已經完成。我想,有時給團隊成就感遠比苦口婆心的教育或金錢來的實在。我們每天下班後進行Team項目例會,分析數據情況,預測下一天的數據走勢,這是個很有意思的環節,我們會疊加第二天所有要推出的新功能、運營活動和營銷方法,推斷第二天的數據增長,然後設置一個小的賭局,輸的請客。我通常會扮演一個屠夫的角色,他們定下的第二天目標我會習慣性的下注在完不成上,團隊為了證明自己的推斷正確,第二天經常會讓我們看到眼前一亮的曲線。除了數據,產品方向和用戶反饋是我們更為關注的環節,產品是維繫用戶產生裂變的基礎,運營只是將這個現象放大和提前。每天的例會上,我們還會溝通每個人的工作進展,分析收到開發者的每條反饋,確定第二天的產品優先順序和運營策略。敏捷開發、用戶需求、目標導向是我們一直堅守的團隊文化。當然這一切得益於Testin雲測的背景前提下,一些外圍的事情我們隨時調取公司資源來處理,我們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關鍵的事情上。創業者問
如何找產品經理?
李海亮:這是一門很系統的課程,時間有限我簡單說下,我理解的產品經理有兩種:
一種是全局性產品經理他會從公司戰略層面,考慮產品的整體方向、配合公司方向的各項產品進度以及用戶發展規劃。這樣能把控全局的產品經理在當今的互聯網環境里已經很少了,很多公司把對產品的決策權放到了管理層,產品經理的話語權是被閹割過的,然而管理層往往是離用戶最遠的,他們的決策會受到各種外界環境甚至一句話的影響。
只有真正接觸用戶了解用戶需求和痛點的產品經理,把它當成自己的孩子對待才能對結果負責。產品的上線只是一個開始,跟蹤用戶的使用,追蹤用戶的潛在需求,與整體的運營策略協同一致,可以讓產品走的更遠,有機會形成裂變,還好http://Pre.im團隊里有一個。
另一種產品經理,真的只是產品經理,他們接來自需求方的各種需求,把需求變成現實可以看到的功能、活動、產品,在追求用戶體驗和呈現形式上有自己的獨到見解願意在這上投入精力,他們關注事情的往往是產品驗收上線時就已經結束了。他們對上線時間負責,結果是需求方來承擔。由於留給產品經理的調研時間有限,或沒有系統的調研方法,一些產品經理會把自己的需求和理解變成用戶的需求,需求被扭曲是這個群體的一個常見問題。內部創業有壓力嗎?
壓力和成就感是並存的,進入內部創業項目就意味著要比之前投入更多的精力和努力,這裡每一個人都有共同的使命。隨著九月的來臨,團隊成已經從原有的996變成了7*24的狀態,我們經常會看到在http://Pre.im平台上開發者們半夜還在更新迭代這版本,很多開發者一個月迭代十幾次,讓人欣慰的是開發者已經開始習慣這個平台,在多的辛苦都是值得。
最後,鹿鹿醬想說,
其實,開始時我不相信http://Pre.im是一個不會賺錢的產品,因為投入那麼多、用戶也那麼多。
所以我問李海亮,「http://Pre.im不會是真的不賺錢的吧?只是不是特別盈利吧?」他回答:「我們目前還沒考慮盈利的問題,現在只是在做我們一直想做的事,想做到極致。」
然後我就無話可說了,所以推薦給你http://Pre.im,大家可以試試。如果覺得還挺好用的,給我點個贊?如果覺得不好用的話,一定要吐槽哦!還可以推薦你喜歡的產品給我,我寫給大家看!
>>>> 感謝閱讀,「逐鹿X」會一直陪伴你!
來源丨逐鹿X (ID:zhulux)
編輯丨琥珀 (ID:weimic)
推薦閱讀:
※橡樹資本創始人Howard Marks:預測能力對投資人一生的影響
※石墨丨一個帶你回到八九十年代的在線文檔,就這樣被玩壞了...
※如何把握與投資人電梯」偶遇」,從1F到21F只有3分鐘!|BP厚黑學
※毛大慶:優客工場絕不只是一個辦公室
※互聯網+報銷很火,然後呢?先把這件苦事變成快事丨易快報
TAG:星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