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龍的真容 - 7:五采青黃 -- 龍的顏色與北極光

儘管龍的真相久已湮埋在歷史深處,豐富的古籍和地下文物還是為我們揭示了它與北極光之間越來越多的緊密聯繫,我們先來看看兩者在顏色方面的對應關係。

比如說,早期龍的「主打品種」是黃龍和青龍,北極光最常見的顏色是黃綠色和綠色。這種相似性,是不是純屬巧合呢?我們認為不是,因為兩者的顏色譜系之間,實際上存在著多方位的對應。讓我們來仔細對比一下。

最早的龍是什麼顏色的呢?紅山文化遺迹中出土的龍形象是以黃綠色或者墨綠色玉雕刻而成,被認為是「最早的中國」的偃師二里頭遺址中出土的龍以綠松石拼綴而成,這些最早的龍實物的顏色都包含綠色,當然其具體的色調可能受了原材料顏色的限制。但在進入有文字記載的歷史時代之後,早期典籍中龍的最常見品種正是青龍和黃龍。似乎因為黃帝的關係,黃龍的地位最尊貴。比如《瑞應圖》記載:「黃龍者,四龍之長」。

相對應的是:最常見的北極光恰恰是黃綠色和綠色的。

北極光的黃綠色調來自於空氣的主要成分氮氣和氧氣。帶電粒子撞擊激發態的氧原子會產生綠光,而撞擊激發態的氮分子會產生紅光,兩者疊加就會產生黃光。而由於綠光的強度遠大於紅光(平均強度約是後者的10倍),所以黃中偏綠的北極光最為常見,純綠色的次之。

有的讀者也許會有疑問:所謂青龍,一定是綠色的嗎?古文「青色」的確比較複雜,可以包含綠、藍甚至黑色,古人有藍綠不分的傾向。但「青」字最早的含義,還是指綠色。比如《說文解字》:「蒼,草色也」。而《廣雅》則說「蒼,青也」。所以青龍也可稱為蒼龍。這兩部書是中國最早的字典,其釋義當最接近其原始含義。從古人的五方與五色配屬的觀念中也可得出同樣的結論:青色是東方之色,東方屬木,可見青色最早就是指草木蒼翠之色。

早期龍以綠色為主色調,不僅可與紅山和二里頭的出土文物相印證,也可在較早的文獻中見其端倪。比如說我們前文所引的漢代的《龍瑞賦》和《青龍賦》中對龍的形象描述:

「煥若羅星,蔚若翠雲」、

「或蒙翠岱,或類流星」。

唐代張隨所作《葉公好龍賦》:

「龍乃拖其尾而登其堂,矯其首而窺其奧。垂錦帶,張翠鱗,光流電轉,聲發雷振」。

這些描述都明指龍的主色調為綠色。

據說關公的青龍偃月刀之所以得名,也因為刀柄是銅製的,年深日久生出銅綠色。寶劍古稱「青鋒」,是同樣的道理。

早期龍的以綠為主的色調,在現代人看來,似乎是比較奇異的。這不能用古人對它的特意美化和神化來解釋。只能說,龍的這種特性應當是來自於歷史傳承,應當去華夏先民和龍的歷史深處去尋找原因。

北極光當然還有其他顏色,其常見性與龍還是存在對應。比如單純紅色的北極光比較少見,多發生在250公里以上的高空。紫色的北極光最為少見,是撞擊離子化的氮分子產生的。與之對應的是:赤龍是比較稀有的品種,紫龍則最為罕見。

黑龍的等級最低,屬於可殺之列。《淮南子-覽冥訓》說女媧補天時:

「斷鱉足以立四極,殺黑龍以濟冀州,積蘆灰以止淫水」。

為什麼殺的是黑龍呢?有的讀者可能會認為冀州屬於北方,按五方五色觀念,北方屬黑,所以才殺黑龍。但是,冀州在上古時代的觀念里並無北方意味,而是天下之中。《淮南子-地形訓》:

「冀州曰中土」,

《楚辭-九歌》:

「覽冀州兮有餘,橫四海兮焉窮」,

所以女媧只「濟」了冀州。冀州作為《尚書-禹貢》中的九州之首,帝王之都,在這裡被用來代指整個天下。而單殺黑龍之原因,大概在於黑龍屬於「國人皆曰可殺」的物種。

與此相類似的是,在龍形象被帝王壟斷的封建時代,黑龍也是唯一平民化的龍品種。比如宋代的志怪小說《夷堅志》中的故事《何丞相》和《潘公龍異》裡面,窮人身上的大貴之兆就是幻身黑龍,而皇帝竟然不忌,可見黑龍在古人心目中似乎算不上真龍。

黑龍是不是因為「太丑」才不受待見呢?我們覺得不應該。因為古中國其實有「尚黑」的傳統。《韓非子》:

「禹做祭器,墨漆其外而朱畫其內」

儘管孔穎達有「夏尚黑,殷尚白「的說法,但黑色的地位在上古中國從來都不曾低下過。從周代直至明代,中國皇帝祭天的禮服是一以貫之的」玄衣纁裳「,玄色就是以黑為主色調的。所以黑龍不受待見,只能歸咎於」黑「與」龍「這兩個概念的組合的特殊性。

從北極光的角度看,其中原因可謂昭然若揭:黑色的北極光當然是子虛烏有、斷然不存在的。所以黑龍並非真龍,良有以也!

紅色的北極光往往有不祥的含義。在古代歐洲,人們通常把它與戰爭和殺戮相聯繫,這大概是因為它的顏色與血色太相似了。阿拉斯加的印第安人也有把紅色北極光和死亡和恐怖相聯繫的觀念。曾經的北美暢銷書《Two Old Women: An Alaskan Legend Of Betrayal, Courage And Survival 》的印第安人作者Velma Wallis在訪談中說,在她小時候的部落里,如果出現紅色北極光的隨後幾日碰巧有人死去,大人們就會說,是那北極光把他帶走了。

赤色的龍在中國文化中是否有相似的含義呢?自中古以後,我們似乎看不到這樣的痕迹了。但先秦文獻中還是給我們留下了這種含義的蛛絲馬跡。《楚辭-大招》相傳是屈原為客死秦國的楚懷王招魂的詩作。屈原對懷王的私人感情很深,詩中他勸慰亡魂回到家鄉來,不要四處流蕩:「魂魄歸來!閑以靜只。自恣荊楚,安以定只。」為了說服亡魂,他列舉了東南西北四方的種種莫測危險和惡意。東有大海,深不可測。西有流沙,還有長爪鋸牙的怪獸。南有炎火千里,毒蛇虎豹。說到北方的時候,屈原說:

「北有寒山,趠龍赩只」。

「赩」就是大紅、赤紅色。那麼顯然這個赤紅色的龍,與毒蛇虎豹和長爪鋸牙的怪獸一樣,在古人眼裡都是荼毒人類的東西,極為恐怖。但在屈原的其他詩作里,龍的形象卻都是吉祥優雅的。比如,「折瓊枝以為羞兮,精瓊爢以為粻。為余駕飛龍兮,雜瑤象以為車」、「駕青虯兮驂白螭,吾與重華游兮瑤之圃」。

看來赤紅色的龍,確是龍中的異類,所以屈原為了起到恐嚇的作用,特別選擇和強調了「趠龍赩只」這個場景。這說明先秦時代人們眼中的紅龍,與紅色北極光在恐怖角色上是完全重合的。

至此我們可以看到,龍與北極光在顏色性質上存在著系統性的耦合。


推薦閱讀:

太子之位不是只能有一個人嗎?為什麼龍王還有三太子呢?
匹夫
龍是怎麼交配的?用什麼姿勢?
龍的真容 - 16:龍字古音與龍鳳關係的線索
龍的真容 - 15:「卿雲爛兮」 - 五彩祥雲的前世今生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