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治癒了什麼?

十幾年前中國就有了美食節目,比如央視的《天天飲食》,也許還有更早的。那時候的節目接近於「工具書」:主持人和廚師,二話不說,開始教大家如何煎煮烹炸蒸。後來「飲食文化」愈發興盛,「貪吃」不再是一種毛病,反而成為一種懂得享受生活的美德。於是各種美食節目層出不窮,不少國家還有專門講美食的頻道,比如美國的「Food Network」;上海也有「星尚頻道」,裡面好幾檔節目都是講好吃的。

食品行業恐怕是最不受互聯網衝擊的行業了,別的媒體都在試圖削減開支,而美食的電視雜誌報紙卻賣得紅火,連影視作品近年來也尤其昌盛。記得小時候有個日本熱血動畫片,叫《中華小當家》,其套路接近《灌籃高手》,現在看來有些老套。

這裡就牽涉到當代美食節目面臨的最大問題:通過畫面表現出食物的誘人美味之同時,如何還能與別家的節目有所不同?

用畫面表現美食方面,電視行業已經非常成熟了,運用恰當的鏡頭調度和光影效果,再加上剪輯,就能拍成如今我們常說的「food porn」。接下來的問題就是如何在這個基礎上講出新意?

在我看來,這個問題其實可以轉變為另一個問題:如何解釋食物與人,社會之間的關係?例如《深夜食堂》借食物為載體,講的是人情世故;《米其林情緣》講文化交融;《落魄大廚》講的是家庭關係;《料理鼠王》講的是個人奮鬥。他們都強調美食擁有轉化人心,溝通融膜的魔力。

《小森林》作為另一部日本「治癒系」漫畫改編的電影走的是相同的路線。整個故事很簡單:一個從日本農村到城市工作的女孩子,因為不想繼續城市的壓抑生活,回到農村,遵循過去媽媽的生活方式,自食其力種田料理,一年後重獲生活的信心。

和國際上流行的「慢食(slow food)運動」不同,《小森林》中雖有「慢活」的面相,種植食物的方法也的確「有機」,但影片對於全球化時代生產方式的態度卻是曖昧的:媽媽手工做的醬油其實超市裡早就有了,村民感謝大機器提高了種植和砍伐樹木的效率。女主人公逃避都市的原因也是曖昧不清,隱隱透出的不是對於現代城市那種高強度,冰冷無情的生活的批判,反而更像是一個賭氣的女孩子希望給自己放一年暢遊山水的長假。

究竟山野生活到底給了她什麼力量?原來讓她煩惱的城市生活出了什麼問題?這個問題是社會制度的弊病導致的,還是僅僅系她的心態問題呢?我不知道,但恐怕這些都不是「治癒系影片」打算解答的。「治癒系」是在孤寂深夜的小飯館中讓你看到人與人之間仍可能存在的一種溫情脈脈;「治癒系」要帶來的是平日勾心鬥角,日復一日重複勞作後還存在一片山林供你遁隱的可能。

可這些真的能「治癒」嗎?亦或者它僅僅是給人帶來一種虛假的幻象,激勵你重新心甘情願地投身新的傷痛中?


推薦閱讀:

標榜「黑暗童話」的「當怪物來敲門」,何以成為治癒雞湯?
癌症治療的未來:我們如何贏得勝利
窮食記(美食小故事)
玫瑰痤瘡能否被治癒?

TAG:小森林系列电影 | 治愈 | 治愈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