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二十四偽史雜記&與中正兄書

這幾日在讀汪精衛的傳記,十分感慨。人生波瀾轉折,不過如此。其實我想知道,抗戰勝利前夕汪精衛客死異鄉的時候,在他的心裡,是否還記得當年那個刺殺攝政王的自己?

有人說汪精衛的投降,是國民黨派系內鬥的結果;也有人說,是汪精衛自己不甘居於委員長之下,然而無論如何,這都是讓人失望的結果。於是才有了下面這篇腦洞大開的文字,藉以祭奠那個十八歲時就吟出「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的汪兆銘吧。

求學術黨輕拍。

是為題記。

—————————————————————————————————————

與中正兄書

弟兆銘萬死致中正兄麾下:

當弟懸筆,廣州淪喪,華南已陷。倭寇自淞滬而下,凡三千餘里者,生靈塗炭。

前者黨內大會,戰和兩端各執一詞,兄丰神偉意,欲攜諸將軍奮身殺敵,驅逐倭寇,弟實慕之,恨不能馳騁左右,以效鷹犬。然弟之在渝,諸將軍多猜忌,每有建言,必遭駁斥。甚者,誣以「投降派」之名目,恨不能殺弟而後快。想兆銘廿三歲即從總理,迄今三十餘年,恪秉公心,不敢少殆,而今為黨人不容,竟不能用!弟雖有馬革裹屍之志,奈何匹夫之怒,不過三尺。於抗日之業,不能有寸功。

弟愚見之,抗戰之業,假舉中國之兵,同心戮力,亦絕難旦夕而就也。況赤黨在北,諸侯環伺,克複神州豈可輕談?然則華北百姓何苦?東南百姓何苦?

倭寇,小國也,戰不能久,必以迅疾。鋒芒若有挫敗,必不復初勇。然華北、東南廣土也,若不以國人治國人,盍可守御?故倭寇南下,必於政要名宿間遴選親日者以為傀儡,效偽滿之故事。

向者程嬰語公孫杵臼曰:死易,立孤難耳。杵臼乃蹈義赴死,擇其易者。今弟以為率諸將軍內飭諸侯,外和赤黨,與倭寇決死者易;而委身於敵,牽制倭寇,救亡同胞者,難也。今後兄為其易,而弟為其難!若他年兄勝,則民國傲然於世界民族之林;若倭寇勝,弟於中斡旋,亦能得存民族火種。

弟此去金陵,自知千秋之下,必負污名。然大義所驅,死所不避,何況名乎?惟願以弟薄力,拯救國人,存蓄力量,以期光復。弟之愚誠,唯日月與兄鑒之!

臨行倉促,留書辭行,謹再拜!

n 弟兆銘

n 民國廿七年十二月於渝

推薦閱讀:

TAG:故事 | 小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