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人生像個螺旋——訪「大糖醫」創始人顧斌

他曾經是一名醫生,後來加入了全球知名的一家醫藥企業——禮來公司。他從一名銷售做起,後來成為了公司里職位最高的華人。可在一年前,他卻突然辭職了,創辦了一家移動醫療公司——匯馬醫療科技。這家公司推出了一款專門管理糖尿病的手機軟體——大糖醫,已成為糖尿病慢性病管理領域最強的互聯網醫療公司。

一個夏日的午後,我滿懷著好奇與期待,來到匯馬醫療科技,見到了顧斌。

鳥語花香中,我穿過花園,走進位於張江晨暉路上的一座小別墅。顧總的辦公室在三樓。我輕輕地走上樓梯,看到牆上掛著不少油畫,色彩繽紛,別具風趣,便駐足欣賞。「這些是顧總畫的。」一個員工端茶上樓,撞見這一幕,便笑著說。

見到顧總時,他穿著簡單的黑色T恤,臉上洋溢著溫暖的笑容。在這個像家一樣的辦公室里,我們開始了輕鬆愉悅的聊天。其實相比「顧總」,我更願意稱呼「顧學長」。因為,我們都曾經在上海交大醫學院里讀書。而當時的他,同我現在一樣,也是一名醫生。

精神科醫生

「我加入禮來公司是1995年。1991年畢業後,我在醫院裡工作了4年。畢業後,我被定向分配到黃浦區精神衛生中心工作。我蠻喜歡精神科醫生這個工作的,做的很順利。直到有一天,同學沈彤介紹我一個機會。她在禮來公司做代表,要去市場部做營銷專員時,她把自己銷售代表的位置推薦給我。看到她去了外企,自己也是躍躍欲試吧。我在醫院做研究的空間是有限的,希望能有不一樣的環境。」

禮來18年

「我在2014年上半年寫了《歷來18年》。2013年,我開始負責動物保健這塊業務。去了以後,感覺自己還是喜歡原來製藥企業這一塊。對於動物保健這一塊,自己的熱情興趣,並不是太大。我把想法跟公司管理層提出來後,他們能理解,並希望我能繼續留在禮來。他們給我了一個機會,一段休息時間——想回來時,會給我跟原職位一樣的機會。我心存感激,按照公司的建議,休息了一段時間。這段時間裡,我有很多感想,把過去18年的經歷梳理了,作為一個小結。應該說,這是寫給自己的一段文字。希望能有些反思、有些新的收穫。」

最有挑戰性的一件事

「有一段經歷,我印象蠻深刻的。大約是在2007年的下半年,我負責整個禮來中國的市場部。我們做了一個戰略規劃,希望總部來投資中國的糖尿病領域。禮來公司在糖尿病領域一直蠻強的,有很多里程碑式的創新,包括動物胰島素、胰島素類似物。但由於當初投入有限,在中國市場上有些滯後。糖尿病領域的發展前景很大,我們做了一個戰略規劃給到總部,讓總部來投資。

所幸,總部同意我們這個戰略規劃,接下來是去執行。我被任命為業務總管,換句話說,就是需要帶領隊伍完成指標——當初,這些指標是我自己設置的。我在禮來的之前經歷,一般都在市場營銷,而非銷售一線。這個轉型對我來說,是個挑戰。

我需要做角色轉換。從原來一個「參謀部」的角色,變成直接「帶兵打仗」,做前線指揮官。心理上,我也經歷了一個起起伏伏的過程。現在看來,對我而言,做業務是一個很好的鍛煉機會。這個過程中,有一些很好的體驗和經驗。

突然來了一個機會或是一個變化,讓你從原來自以為適合的角色進入到另一個並不熟悉、原來並不一定想去做的領域。要開放你自己、接受這種現狀。面對很多未知,帶著積極的態度去嘗試,會帶來很多驚喜。」

最深的感悟

「對我來說,禮來是一家蠻不錯的公司。在我真正離開的時候,公司花了很多心血挽留我。我有一種蠻好的感受——服務於一家非常不錯的公司,學到了很多,也給這家公司帶來了一些貢獻。你平時花的很多努力,大家都看在心裡。你在一些行為、價值觀上的做法,獲得了同事的認可。」

離開禮來

「現在想起來,其實是蠻自然的一個過程。在禮來,我從銷售代表開始,做過醫藥代表、產品專員、產品經理,後來負責一個產品組。我做的一個產品叫做百憂解,通過這樣一個載體,把抑鬱症——一個不為中國人知曉的疾病,通過宣傳讓人們理解,幫助到很多病人。

2001年,我去公司總部,負責整個抗抑鬱新葯在全球上市前的準備工作,這需要跟很多跨部門的同事去聯繫協調。這個過程,使我有了一個全球的視野。2003年結束,我回國發展。2007年底開始,我一直負責管理整個禮來中國的市場部。

在2013年初,我被任命負責整個禮來中國動物保健業務。那個時候,我很高興地接受了這樣一個任命。但去做之後,服務的對象從原來的人變成豬、雞,我不太習慣。我發現,動物保健這一塊,並不是自己真正喜歡的,找不到做糖尿病業務管理的感覺。

在禮來十幾年,我慢慢學會了遵循自己的感受。如果對這件事情本身沒有熱情,我並不能堅持下去。」

創辦大糖醫

「離開後的想法,就是趁這個長假,多看一些書,把在禮來的過程寫下來。另外,希望多看一些書、多跑一些地方、多畫一些畫,就是給自己一個放鬆、放假的過程。

差不多三個月以後,文章寫得差不多了,我想做些什麼事情。當初的想法,是有一個自己的小公司,或者自己的工作室,我可以做一些新的事情。這個事情,源自我寫禮來18年時慢慢形成的想法。

我有很多經驗、經歷,想分享給其他人,希望能幫助到他們。可能某一天,我做一個教練,可以把過去的一些經歷、經驗、體會,分享給一些有願望、想上進的年輕人,能夠幫助他們成長。我的角色,是通過一些討論、對話,讓對方更好地了解自己,從而把自己的潛力更好地發揮出來。有了這個想法以後,就真的去做了。我覺得這種狀態也是自己蠻喜歡、蠻enjoy的一個過程。

可是,計劃沒有變化快。後來,我被一些年輕的精英激勵,激發了很多新的想法——為什麼不考慮把一些新的技術、移動技術嫁接到原來做的傳統模式上,讓它更好地發揮作用,帶來更多的價值?從這個角度來說,也是激勵我新的想像、新的可能性。這種可能性,就是有沒有可能,不是一個人,而是一個團隊,一起來實現我們的想法,做一些不一樣的事情,最終是能夠幫助到病人。

基於這樣的交流、探討、碰撞,我們在去年8月份,一起出來創業。這個變化,我覺得還是延續著能夠成就大家、幫助大家,施展一些影響力。所以我很高興,能夠以開放的態度,一起來接受一些新的挑戰,去做一些新的事情。

中國糖尿病病人1個億,真正被治療好的才1000萬。空間是很大的,關鍵在於怎麼幫助大家更好地了解糖尿病、更好地自我管理。目前,醫生時間有限,很難做到,需要通過另外一股力量。我們可以成為這股力量,通過線上、線下的知識體系,更好地支持醫生,幫助病人了解糖尿病,養成自我管理的習慣,更好地控制血糖。於是,大糖醫誕生了。」

大糖醫的亮點

「大糖醫應該是屬於糖尿病管理軟體里第一梯隊的。我們差異化的地方,主要是在專業上。我們的團隊有醫療行業的背景和經驗,能更深入地了解醫生的需求、想法。我們產品設計的出發點,是圍繞著醫生的,即怎麼更好地支持醫生幫助他們的病人。從設計細節來說,能更好地幫助醫生提高效率。同時,我們也圍繞著如何更好地幫助病人,通過很多互動、第三方的助推,讓病人養成自我管理血糖的好習慣。

目前,依據醫生給我們的反饋,大糖醫是眾多糖尿病管理軟體里最專業的一個。他們用起來比較順手方便,提升了效率。總體來說,目前大糖醫的進展是非常令人滿意的。有些數據比我們預期要好得多,這給了我們很大的鼓舞。」

團隊夥伴

「我們團隊是很棒的。負責產品開發跟線上運營的首席產品官,叫謝菲菲,是一個80後非常優秀的青年。她有跨界的創業經歷,也拿到了杜克商業學校的MBA。之後她加入禮來,是優化流程的專家,也曾經負責過整個醫療准入價格、保健等專業醫療大環境的工作。負責線下推廣以及企業合作方發展的管理層,叫吳靖宇。他也是一個非常棒的青年,拿到密歇根MBA。他在禮來公司做了6年,是非常優秀的年輕管理人員。我們還有很強的技術支持,他叫孫棟。他從上海交大畢業,來自於一家全球著名的醫療軟體公司。當然,我們還有一個強大平衡的互聯網運營團隊。

公司是一個老中青的結合吧。我更多的是類似於教練,幫著公司做一些前瞻性的思考,做一些外部重要合作夥伴的對接。」

經驗與不足

「現在看來,如果再來一次,不會像大公司一樣去規劃很長時間,比如做個五年計劃。在移動互聯網領域裡,一個禮拜、一個月可以發生很多大的變化。所以,很多計劃做了是白做。確實有必要重新更快地適應互聯網的一些做法——先做了再說,小步快跑,然後不斷試錯。沒有做過,是不會有這種體驗的。但是,在某種意義上,長期的規劃還是需要的。只是說,並不需要花太多的時間。」

規劃藍圖

「我希望某一天,通過我們大糖醫,很多公眾能遠離糖尿病。某一天,我們能服務到2000萬的糖尿病病人。通過我們的服務體系,能很輕鬆地把糖尿病管理好,使病人遠離併發症。為了這個願景,我們所有的嘗試都是非常有意義、有價值的。」

成長的力量

「我本身比較好奇,願意以開放的心態去看一些新生事物,所以一直處在不斷的學習過程中,感到非常愉悅。這是來自於自己內心的一些想法。另外一個想法,是能夠做一個有用的人,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我一直有一個想法,做自己喜歡的、能夠做的、同時又有意義的事情。其實從這一點來看,移動醫療本身就符合這些理念。所以,我非常自然地願意不斷走下去。

另外,可能是潛在的一些動力和壓力。有一種責任心,對自己、對他人,對自己的小夥伴們的一種承諾。希望能夠100%地投入,能夠和大夥一起創造一個平台,能夠讓大家一起成功,一起更好地幫助他人。

來自內在、外在的一些動力,能夠克服很多挑戰。不斷往前學習,邊學邊做,不斷去試錯、優化,一步一步地做起來。」

興趣愛好

「有時我檢討自己,是不是興趣太多?我確實有很多愛好,從小就拉手風琴,當初是媽媽讓我去少年宮,被老師選中,媽媽盯著我不斷練習。當初是被動的,後來變成主動了。後來,我在高中玩吉他 。在大學,我組建了上海第一支樂隊,還去了很多高校巡演。

之後,我對繪畫產生了興趣。為了更好地平衡工作和生活,更好地觀察世界,找到好的放鬆方法、好的習慣,我報了一個素描班,畫一些亂七八糟的油畫。

其實,這個過程,對我本身也是一個放鬆的、不斷思考的、冥想的過程。它使我容易處在當下。而且,這種狀態本身,可以幫助我恢復精力和體力,同時產生更多新鮮的想法。」

訪談結束時,顧斌的這段話,我記憶猶新:

人生像是螺旋,可以嘗試不同的東西,但最終還是回到根本,即真正想做的事情。在這個過程中,你會發覺自己在不斷螺旋式地發展。起初看,沒有什麼變化,但時間一久,便能夠感受到這種嘗試實踐,慢慢地完善了自己,使自己能更好地享受美好生活。」

我想,顧斌一直走在「成為自己」這條知行合一的道路上。他的成長曆程,充滿了自我激勵和激勵同伴的力量。我期待聽到他之後更加精彩的故事,並能夠真切地看到大糖醫早日實現自己的宏願,創造出它應有的社會價值。

以下摘自顧斌的《禮來十八年》:

離開團隊,感覺像是失戀了。

18年來,我在禮來學到了一個原則:做我自己。

當感覺所有事都已上正軌時,一定會發生一些事情。重要的是要知道自己想成為什麼樣的人,要做自己,相信今後還會有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我體會到了要遵從自己內心的艱難,也感受到了突破自己、真正實踐做自己的喜悅。

有時,靈感突然出現,就該把想好的方案記錄下來。久而久之,就會形成自己的一套工作方法。我自己的體會是,一旦這種方法成為自己的習慣,就會有無窮的新點子湧入大腦。我非常喜歡這種想像、記錄問題和想法的過程,尤其是在出差的路上。

不要和臨床醫生爭論——醫生往往反映的是他所觀察到的現象。要先認同醫生的觀察——和自己的確實存在差異,再把話題轉到如何幫助醫生和幫助患者上。

最重要的是形成一個機制,能夠讓內部有一個公開透明的討論,然後達成一致的決定,再去爭取總部的支持。這種支持,源自彼此合作理念的相通,對創新的默契和對質量要求的認同。

在形成自己的管理和領導風格的過程中,模仿是很有效的一種方式。

作為市場總監,要對公司的各職能部分以及正在發生的事情有個大致了解,這是廣度;同時,對於一些重要的事情,要能夠刨根問底,做到徹底掌控,這是深度。我感覺掌握寬度和深度的平衡很重要。有時,問得太具體,會挫傷對方的積極性,感覺不信任;泛泛地問,又有可能錯過一些重要問題的癥結。

在越忙的時候,尤其是要高強度腦力的時候,運動會帶給我更好的狀態。

工作碰到困難時,我會想起三點:thing big(要敢想),nothing is easy(沒有一件事是容易的),everthing is possible(萬事皆有可能)。

我一直相信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我的潛能是在激勵中被激發出來的,為什麼要通過嚴厲和高壓才能管理績效呢?

每個人都是一本書,值得我們去細細品味和學習。

跟麗莎大夫做健康女人。更多健康故事和方法,關注微信公眾號「麗莎大夫」便能看到哦。


推薦閱讀:

TAG:礼来公司EliLillyandCompany | 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