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ineering+Design+Business學科交叉的踐行者:CMU-MIIPS

Engineering+Design+Business, 我們不是多學科大雜燴,我們是學科交叉的踐行者

「你在在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讀什麼?」

「MIIPS」

「What?」

「Master of integrated innovations for products and services (MIIPS)」

「幹啥的?」

「Engineering Design」

「哪個院?「

「Integrated Innovation Institute」

「你不是商科生么?」

「我們是Engineering+Design+Business」

以上的對話貫穿於我收到CMU MIIPS AD之時至今,現在在III學習已經一周了,也能隨便扯扯這個神奇的學院,真愛與吐槽起飛~

III的前世今生

III坐落於4612 Forbes Avenue,遠看就像一隻路邊的大蘑菇,外牆上赫然寫著Engineer+Design+Business,然而就算在CMU也沒多少人了解III。

其實,2015 fall III才取得了自己的院系編號49,從此課程正式告別了寄College of Engineering, the College of Fine Arts (CFA) and the Tepper School of Business籬下的日子。III和以上三大院的關係更像是一個四口之家,三位Directors&Founders也分別來自三大院,也代表著三種勢力的均衡影響:

Eric Anderson

-Co-Founder & Co-Director, Integrated Innovation Institute

-Associate Dean, College of Fine Arts

-Associate Professor of Industrial Design, School of Design

Peter Boatwright

-Co-Founder & Co-Director, Integrated Innovation Institute

-Carnegie Bosch Professor of Marketing, Tepper School of Business

Jonathan Cagan

-Co-Founder & Co-Director, Integrated Innovation Institute

-George Tallman and Florence Barrett Ladd Professor in Engineering, Mechanical -Engineering, College of Engineering

III和三大院系的聯繫當然不僅於此,MIIPS的學生有可以使用Design School和 Mechanical Engineering Department的所有資源和設施,同時也還有IDeATe的

two computer clusters, a digital imaging lab, a machine shop & rapid prototyping facility, and a photography studio。基本上能很好涵蓋Engineering和Design的所有需求,各種酷炫的設施都非常贊。此處應特別鳴謝三大院係為III的發展提供著堅實的後盾。

III的老師和學生

III的老師大多都具有很強的學科交叉背景,且具有很強的design能力。很多professor還同時是企業家或者公司的高管。可能他們只是在III教Engineering,但是其實在Engineering Department教design,從他們身上可以看到學科交叉之後的融會貫通的具體形態。

III的老師和同學之間的聯繫也很緊密,3位directors開了一門Integrated Product Development,每周上兩次課,每次三位都準時參加,密切配合地講課和補充,必要的時候還會在課堂互相提問補充,給對方挖坑且填坑,職業坑隊友並且救隊友,讓整個課堂充滿了思維的碰撞和調侃。在討論課的時候,directors進入每一個組,回答每一個問題,也記錄每一個學生的表現,總體而言就是非常關心學生,充滿passion。當然,這對學生也是更大的挑戰,how to be impressive and outstanding?每周五中午還有seminar,學習新的軟體,並且用設計軟體現場搭建模型,完成作業之後大家就可以慶祝一周課程結束,然後一起吃吃喝喝聊天哈哈哈,之後各自找坑寫due or discussion。

當然了,任何時候,只要有問題都可以隨時和老師們聊天和溝通,問問題之後老師也會發material,並且歡迎你去office hours。

從學生的錄取來看也基本是三足鼎立的結果,33個學生來自三個不同學科,多個不同國家的學生匯聚在這裡。這幾年的趨勢是逐步走向均等化,但是不可以追求平均化,從比例上看Engineering和Design的學生仍然多於Business,但Business的人數也在不斷增加。除了9名本科直接升學的學生,其餘同學都有各種各樣狂拽酷炫的工作經歷,某某某公司的設計獅,某某某公司的工程獅,一些start-up的核心成員,各種酷炫的經歷,教授講到任何產品都有人能扯出一段相關的經歷出來。Free talk就能隨便聊各種前沿科技的應用,也是酷酷噠。

III的理念和堅持

III非常強調創新、整合和實踐,為此還在311 South Craig Street弄了一個student studio,裡面可以使用一些基本的設計設備和討論,在儲物架上甚至能發現satellite material之類酷炫的高級裝備和各種防護服、防護設備。也許你經過III並不會看到學生在裡面活動,覺得這是一個安靜的大玻璃房,安靜悠閑,心裡默念,這個院怎麼這麼閑,然而,如果你有幸拜訪III的studio,你一定會感到不一樣。

很多學生都常年駐紮在studio,以前一直以為美國學生上午是睡過去的,其實不是,周末去studio,總是能捕捉到野生美國同學在奮戰。每個人都在討論設計,從工程角度去設計,從商科角度去設計,和從設計師本身去設計,很可能談商業設計那個同學本身並不是商科生,而是一個努力上商科課程的工程師,很可能你會遇到一個咬著筆頭看工程書籍的商科生,當然,那很可能就是我,掙扎在engineering和design的深淵裡,痛並快樂著。我們時常會有思想的激烈交鋒,不同角度之間的碰撞對撕,不同文化背景之間的衝突融合,在這裡更多看到的是興趣的遊走,熱情的釋放,我們保持著對各自專業領域的尊重溝通交流並且相互學習,關於產品設計的任何問題總能輕易找到同學給出精彩的解答。

III的所有project從產品的理念設計開始就保持在三個學科並行思考的軌道中。不同於很多國內的創新課程,更多時候我們談的不是一個構念,而是從構念出發如何變成實物,這也是III致力於推動我們去做的——工業設計。III從來不需要擔心無法將創新實物化,Engineering Design Business的三位一體足夠讓產品落地生根,我們的每一個大project也都是以實現落地生根為final的。

III的課程設計

當然,要讓三個學科的學生從各自領域的專場中跳出來,學會從其他角度看問題並不容易。III在課程設計上就考慮到各自問題,為每一個背景的學生設計了其他領域的基礎課程,壓縮在半學期,通過上課、作業和project結合的方式,讓每個人都具備從三學科交叉思考的能力。每一個project都進行分組,各個不同背景的學生被放到同一個小組裡面,討論,思考,總結,相互學習。

除了基礎課程外,其餘主要是整合創新類課程和seminar。例如Design for manufacture, Integrated Development Process之類的都是具備酷炫大分組大作業的課程,每周100+頁的Reading,軟體工具學習,project reporter,簡直酸爽得不要不要的。

在選修課方面,可以根據各自的背景需求進行調整,不過最常見的就是背景提升的擇。三大院也為III提供了便利,選課有reservation可以開一開方便之門。

目前MIIPS的項目分為兩種,9-month和16-month。9個月項目的體驗用師姐的話說就是「快到起飛爽到炸」,從一開始就有很強的就業導向,III也注意到了我們在解釋MIIPS時候會有困難,所以設置了Career planning的課程,一方面幫助我們理解自己的不同,另一方面也讓我們能夠展現出自己的interdisciplinary。9個月,最重要的是讓工程師、設計師和管理者互相理解,並且培養理解不同領域的能力,之後衍生出自己的interdisciplinary skills。16個月的項目則會多一個暑期的實習,當然,III並沒有想要讓實習僅僅是實習,每周要寫reporter,將實習當做一個項目來做,實習也是需要得到學院的permit,保證是在III的領域內的實習,之後還有一個學期,要在professor的指導下寫一篇畢業paper,同時可以選修各種課程,這是為了給跨學科的背景提升更多的空間和時間,也是進一步在理解的基礎上發展自身能力的考慮。

III的畢業去向

所有的一切落到最後還是就業是王道,MIIPS也不例外。頂著integrated innovation的名頭,MIIPS其實是美國第一個Engineering, Design and Business結合的項目,至今已近15年,也算初具規模。近幾年在賓大,沃頓商學院也和其他院合辦了類似的interdisciplinary的項目。這類項目想要解決的主要問題就是如何實現需求到是市場的驚險一躍,設計師的想法不一定現實不一定符合商業邏輯,工程師的想法不一定美觀不一定有商業潛力,管理者的想法不一定切實可行不一定有落地性,而實現工程師、設計師、管理者三方的有效溝通成本是非常高的,讓各自領域中有成就的人比摒棄自己的專業觀點去接受其他領域的想法,並且理解不同的觀點本身就非常難。好的產品需要的不是設計師、工程師和管理者的折衷妥協,需要的是理解和共同提高,無疑,兼備三種背景能夠大大降低溝通成本,提升項目的現實性。零零總總說了這麼多,MIIPS項目的就業去向還是非常可觀的。

Project manager/brand manager

主要是運營一整個產品,目前來說還是挺廣泛的去向,其中商科背景會比較多選擇這個去向。另一部分也是依託著Tepper Business School的資源,可以找到比較多的機會

User experience designer

基礎課程結束之後就會有大量的課程設計UI的部分,這也是未來的一大趨勢,提升產品的用戶體驗,實現人機交互設計。選擇這一個track的同學一般會在學期開始的時候注意選課,選擇CS或者HCI下面的課程。

Engineer

這是一個比較傳統的track,整個項目中最多的就是Engineering的學生,很多會選擇回到他們之前最擅長的領域展現自己的能力,當然,這一個track也有很多學生本來就是帶著公司的funding來的。

後記

III很年輕,充滿朝氣,在這裡讀書最大的感覺就是:痛並快樂著。每天都在探索新的領域,也在每一個看到新領域裡那個成長中的自己。

作者介紹:

張宇冰:本科畢業於南京大學商學院工商管理系,碩士就讀於卡內基梅隆大學integrated innovations for products and services.


推薦閱讀:

MONO 貓弄 CEO 於向飛:如何運用產品設計喚醒用戶感知? | MindTalk
如何獲得第一份產品設計的工作
淺析資訊類信息流產品
「譯」???????我們是如何設計 Oscar 2.0的
工業設計實習,有哪些公司可以推薦?

TAG:卡内基梅隆大学CarnegieMellonUniversity | 产品设计 | 交叉学科 | 产品运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