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這些名人都因為生病開悟了

最近,碰到一個糖尿病的小夥子。雖然病情已經穩定了,他卻總是萎靡不振,顯得病怏怏的。有一次,我問:「最近忙啥呢?」他有氣無力地說:「我一直閑在家裡。」我感到驚異:「你可以正常生活,怎麼不去工作?」他的眼神閃過不安與恐懼,連連搖頭,慌張地說:「不行,我還沒恢復,得繼續養病。」我這才知道,自從被確診為「糖尿病」後,甭說是出去工作,就連平常的生活,他也有家人幫忙。

生病後,並不是每個人都將會「為良好的健康而努力」的。一些人會以生病為借口,逃避生活、工作的壓力。正如社會學家Talcott Parsons 所說,生病會帶來「繼發性獲益」,即生病允許病人能逃避社會責任、獲得其他特權。他們不用承擔社會工作,不必為自己負責。一些窮人,為了使社會地位合理化,他們借口說:我之所以這樣,是因為生病了,這不是我的錯。因為留戀生病帶來的好處,有的人甚至不願康復。

我又想起了一位年近七旬得了腦梗的老太太。每當家裡人來探望她時,她總是唉聲嘆氣地抱怨身體不舒服,走路也不穩。家人只好小心地服侍她,攙扶她散步,喂她吃飯,買來她喜歡的東西。即便這樣,她依舊皺著眉頭說:「胃口不好,覺得孤單。」可是,家人一走,她卻恢復了活力,津津有味地吃著點心,和護工聊天逗樂。有一天,我對她說:「你的病就要好了。」她竟一臉愁容地說:「能不能慢點好啊?我的病好了,就沒人陪我,也沒人照顧我了。」

你是否曾因感冒或肚子痛不用上學呢?還記得當時自己的幸災樂禍嗎?可是,疾病對你的好處,要比這深刻豐富許多。來看看名人們在經歷疾病時的感悟吧。

史鐵生在《我與地壇》中說:

「這樣想了好幾年,最後事情終於弄明白了:一個人,出生了,這就不再是一個可以辯論的問題,而只是上帝交給他的一個事實;上帝在交給我們這件事實的時候,已經順便保證了它的結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於求成的事,死是一個必然會降臨的節日。

這樣想過之後,我安心多了,眼前的一切不再那麼可怕。比如你起早熬夜準備考試的時候,忽然想起有一個長長的假期在前面等待你,你會不會覺得輕鬆一點?並且慶幸感激這樣的安排?」

每當我們讀史鐵生的文字時,總會被從中煥發出來的精神力量所打動,他以高尚堅強的靈魂開出了生命之花。我想,如果沒有那場意外的病痛,何以磨練升華出如此博大與深邃的生命哲學?

冰心曾在病榻上反思:

「人類在生理上,五十萬年來沒有進步,而勞心勞力的事,一年一年的增加,這是疾病的源泉,人生的不幸!我願終身在森林之中,我足踏枯枝,我靜聽樹葉微語。清風從林外吹來,帶著松枝的香氣。白茫茫的雪中,除我外沒有行人。我所見所聞,不出青松白雪之外,我就似可滿意了!」

可惜,當她一回到健康道路上,世事已接踵而來……

李開復先生,他在新書《向死而生:我修的死亡學分》中寫道:

「我想告訴大家我在病中的體悟,這段期間我深刻感受到身心的痛苦及家人無盡的愛,讓我懂得分辨真正有意義、值得我奮力去追求的是什麼。

這段意外之旅還讓我看到自己過往的盲點,我所追求的「做最好的自己、世界因你不同」,本質上並沒有錯,但是多年來,名利的浮漲讓我不知不覺間偏離了軸心,以致迷眩其中,付出了沉重的代價而不自知。這場生死大病開啟了我的智慧,我依舊會儘力投身工作,讓世界更好;但我更真切地知道,生命該怎麼過才是最圓滿的。」

黑暗中,看著那些金屬檢測儀器發出的幽綠的光,喬布斯感慨道:

「現在我明白了,人的一生只要有夠用的財富,就該去追求其他與財富無關的,應該是更重要的東西,也許是感情,也許是藝術,也許只是一個兒時的夢想。 無休止的追求財富只會讓人變得貪婪和無趣,變成一個變態的怪物——正如我一生的寫照。

上帝造人時,給我們以豐富的感官,是為了讓我們去感受他預設在所有人心底的愛,而不是財富帶來的虛幻。 我生前贏得的所有財富我都無法帶走,能帶走的只有記憶中沉澱下來的純真的感動以及和物質無關的愛和情感,它們無法否認也不會自己消失,它們才是人生真正的財富。」

復旦大學青年教師于娟,在與乳腺癌抗爭時寫道:

「在生死臨界點的時候,你會發現,任何的加班,給自己太多的壓力,買房買車的需求,這些都是浮雲。如果有時間好好陪陪你的孩子,把買車的錢給父母買雙鞋子,不要拚命去換什麼大房子,和愛的人在一起蝸居也溫暖……」

「若天有定數,我過好我的每一天就是。若天不絕我,那麼癌症卻真是個警鐘:我何苦像之前的三十年那樣辛勤地做蝂捊。名利權情,沒有一樣是不辛苦的,卻沒有一樣可以帶去。活著就是王道。」

同樣罹患了乳腺癌,林黛玉的扮演者陳曉旭說:

「後來,我發現物慾的增長並沒有給我和家人帶來真正的快樂。我變得越發忙碌和煩躁,很少有時間和父母相處。直到有一天,我突然發現,父母不知何時開始悄悄衰老、虛弱了,好像隨時都有離開我的可能。

我給了他們什麼呢?這一切他們又能帶走什麼呢?這種心痛使我從喧鬧中安靜下來。我開始想到:如果我的父母去世了,我該怎麼辦?」

疾病,對於勇敢的人來說,是一筆人生財富。它並不是逃避責任、獲得特權的借口。它迫使忙碌的我們停下來,去默坐,去獃想,推開嘈雜,理一理紛亂的思緒,看窺看自己的心魂,找回自己的使命。

人啊,總在舒適順利時得意忘形,追逐別人眼裡的光環,卻丟掉了自己的身影。「別熬夜,當心身體。」「別太貪,精神內守。」這些忠告,在當時看來,單薄如輕煙,風吹即散盡。

有一天,突然卧倒病榻。如澆冰水,使人瞬間清醒。想起了那些逆耳忠言,憶起了曾對自己身心的任性傷害。躺倒在病榻上,什麼事也幹不了,才被迫去思考那些從沒認真想過的、曾不屑一顧的東西——它們已積滿了厚灰。這才意識到,能唯一真切地踩在地上的,只有身體!

可是,彷彿被一種難以抗拒的力量驅使著,我們已經在光怪陸離的世界裡走了太遠。一味攫取物質財富的人,形同怪物。他們遠離了純真的感動、唯美的神遊、愛戀的私語、光影的藝術......

曾經熾烈的紅玫瑰、口留余香的茶茗、童真的嘴角上揚、母親溫熱的親吻......此時,它們是多麼親切啊!遺失在角落裡的美好,生病使它們又重新回到了我們的視線。

愧疚悔恨,開始醒悟、深刻檢討、痛改前非......在深切的懺悔中,生命才得以升華。

經歷了一場病痛後,你將從紛繁的視野里認清什麼是重要的,你將卸下本不屬於你的包袱,只擔起自己的使命,微笑前行!這失而復得的幸福,就像是背著一個大草帽,歡快地奔向遠方的夕陽!

生病是最深刻而重要的教育,可惜它總來遲了一步。

可是,對於那些已經走出病痛,發見生命真諦的人來說,永遠都不算晚。

跟麗莎大夫做健康女人。更多健康知識和方法,關注微信公眾號「麗莎大夫」便能看到哦。


推薦閱讀:

創造與喜悅-- 論生活的兩種意義(上)
從時間的角度來看生命是什麼
撞到狗狗開車走屬於肇事逃逸嗎?
從蝴蝶效應的角度來討論,我們是否應該感謝我們出生之前所有的重大人物及事件?正是這些人事才造就了我們的生命?
為什麼吸蟲和絛蟲是厭氧型呼吸,但是它們的功能合胞體內具有很多線粒體?

TAG:生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