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What is Montessori ?」系列——一些你需要知道的事情:「需求循環」

(轉載註明出處、作者,並帶原文地址鏈接,十分感謝您的尊重。)

(圖片皆是作者自網路素材搜集而來,如有侵權請告知,十分感謝您的諒解)

你的孩子是否時常哭鬧、耍賴、發脾氣呢?

你知道當你的孩子表現這些情緒時,他其實是想要傳達某種訊息,好讓你了解,並為他解決問題么?

這就是兒童與成人溝通的重要行為模式:需求循環

什麼是需求循環呢?

圖示所列是一個基本的需求循環過程。

需求循環的起點往往都是基於某種需求的發生,無論這個需求是餓了、渴了、孤單了還是對某件事情感到好奇。孩子當遇到這種需求出現時,而他自己又無法滿足這個需求時,他便會用各種形式來表達他的需求。在大多數情況下,這個表達方式就是——哭。

"表達需求"這一階段的過程會一直持續到他的需求被滿足為止,隨後孩子的情緒便會陷入平靜的狀態,直到又有新的需求再次出現。這種"產生需求"、"表達需求"、"滿足需求"、"平靜"的四個階段,就是需求循環的一般過程。在主要照顧者與孩子之間一次又一次滿足孩子需求循環的過程中,孩子會產生安全感,以及對主要照顧者的信任與依賴。

而當孩子的需求循環不被滿足時,會發生什麼事情呢?當循環的第三階段遲遲沒有被滿足,那麼孩子會持續不斷地表達自己的需求,一直到以下三種情況發生為止:他的需求被滿足、需求消失

、或是陷入疲倦狀態。(更常見的情況就是哭累了睡了。)

需求循環並不是一味的寵溺孩子

從需求循環之中,我們便可一窺兒童行為的奧秘之一,那就是兒童安全感的來源。理論上講,需求循環時常被滿足的孩子,他們的安全感會要比那些需求循環不被滿足的孩子要來的高的多。然而實際上,我們會發現在生活富足、照顧周全的家庭中,孩子的安全感與處在平穩情緒的時間,有時候不見得就多於那些獲得較少照顧次數與質量的孩子。這是為什麼呢?因為滿足需求循環的方式不同。

在學步階段的孩子,需求循環的滿足方式通常是由成人來滿足,包括進食、陪伴、用餐、著裝等需求。孩子雖然在這個循環過程中滿足了需求,建立了安全感,然而同時也形成了對於成人的依賴。

而當孩子能力漸長之後,如若成人能有意識的教導孩子如何自己滿足自己的需求,並提供給孩子能夠滿足自我需求的環境(自己上廁所、自己穿衣服、自己吃飯.....等),那麼孩子滿足需求循環的方式就變成了自我滿足的模式。在這種新的需求循環模式中,孩子不再需要通過依賴成人來滿足需求,通過自己建立了安全感,而這種新形態的需求循環建立,將會協助形成一種十分重要的性格特質的基礎——自信。

發生在蒙特梭利教室里的一切

在蒙特梭利教室里,孩子除了能夠接觸到豐富的語言、數學以及文化領域的課程外,他們將會有很大比例的時間用在學會如何滿足自己的需求循環,建立對自己能力的信任,而這一切都是通過蒙特梭利教室環境的特殊設計來體現的。在義大利語中,一所蒙特梭利教室,被稱為"CASA dei Bambini",中文意思為"兒童之家",在這個屬於他們的家裡,一切環境、桌椅、用具的設計,都是基於"能夠使得兒童自己滿足自己"的考慮來設計的,通過環境來支持他們自我需求的滿足,這將會成為他們發展出獨立、自信的性格特質的第一步。

你也可以為你家的孩子創設屬於他們的"家"

實際上,除了找到一所蒙特梭利學校以外,你也完全可以根據"讓孩子自己滿足自我需求"的原則。問問自己,在如下幾個問題中,你做到了什麼程度?

-在滿足安全性的前提下,孩子是否有最大程度的行動自由?

-環境中是否有能夠讓孩子獨立使用,無需成人協助的設置?

-環境是否同時尊重了成人的需求與孩子的需求?

-哪些日常生活環節,你是完全釋放給孩子自己嘗試的?

(轉載註明出處、作者,並帶原文地址鏈接,十分感謝您的尊重。)

(圖片皆是作者自網路素材搜集而來,如有侵權請告知,十分感謝您的諒解)

推薦閱讀:

「自由就像風,怎麼去阻止它?」| 不要做限制孩子自由探索的家長
在家DIY蒙特梭利 | 秋天,還有比葉子更好的玩具嗎?
記暴風雪中兒子的情緒波動
孤獨始於童年
剛剛看到——真希望是假新聞

TAG:蒙特梭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