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窮,可能會影響孩子的大腦發育

昨天(3月30日)中午,Science有篇新聞讓我覺得:「媽呀,這麼寫真的大丈夫嗎?」。原標題為 Poverty may affect the growth of children』s brains,點擊即可看到原文。

公平平等,是一個被社會人士和政客討論了很多年、很大張旗鼓,但都是「說得多,做得少」的話題。對於神經科學家來說,問題貌似不只是「得到機會」而已,在Nature Neuroscience上,來自哥倫比亞大學的Kimberly Noble 和來自洛杉磯兒童醫院的Elizabeth Sowell 和她們來自9個不同大學的研究人員,共同發表了論文《家庭收入、父母教育水平與兒童和青少年的大腦結構》,核磁共振成像(MRI)掃描了1099名 3-20歲的兒童和青少年,發現 家庭在收入和教育上得差異會直接與正在發育的兒童和青少年的大腦大小直接相關。

在此之前,大家心照不宣地認為,雖然成功不論出生,但不同的家庭環境是肯定對個人性格和才能有極大影響的。富有的家庭更容易給孩子提供各種音樂、語言、藝術、運動等專業訓練,很多這類專業訓練已經被公認為,越早學習,越會讓孩子得到長期、甚至能夠終身受益的認知優勢 (關於音樂訓練的幫助,見先前的專欄:音樂,讓你更聰明?(上) - 神經科學 - 知乎專欄 )。但 1)更多明確的認識還是主要在心理上;2)現在不可控的因素極多,幾乎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會成為重要的印象因素;3)貧窮 是個很難準確定義的辭彙,不僅全世界各處「貧窮」的差別很大,而且涉及人群極廣;4)很少有科學家「有種」用小部分被試者的結果,下這種危險的定義。

2009年時,有實驗表明 來自社會經濟地位高的家庭的孩子在一系列的認知測試上更優秀,包括IQ、閱讀、語言以及注意力。之後也有一些專門研究特定的一個大腦區域的發育情況的研究,譬如語言或者記憶,但這些研究都有一個問題 1)沒有在人種上區分。

讓我們回到昨天發表出來的那篇掃描了千人MRI的研究上來。在這個研究中,通過公認的方式,統計分析了上千孩子的MRI大腦結構結果,有以下:

1。父母教育水平 (=父母在學校讀書了多少年,當然不包括留級萬年的那種類型,指的是和學歷年數)和 小孩的大腦面積 成明顯的直線相關,特別是在語言、閱讀和執行能力(其實是指集中注意力的能力)特別明顯。粗略估計,只有高中文憑的父母的孩子比來自讀過大學的父母家庭的孩子的大腦面積少3%

2。家庭收入 (=年收入,從每年 5000美金到 300,000美金)雖然不是直線相關,但從最低的收入區間起,每個收入增長台階,相對應的小孩的大腦面積都會明顯升高。對比 $25 000和$150 000 家庭的小孩,前者大腦面積比後者少 6%!! (我擦咧。這個區別真的不小啊我去。)

另外,此研究也發現,種族和民族 (race and ethinicity,民族實際上是指細分的種族,譬如黃種人里,我們chinese有時就被算是一種細分種族,但這和國籍沒有關係)和大腦面積沒有明顯關係

研究人員分析,較低的社會經濟地位的家庭會帶給孩子家庭壓力、更有可能接觸到有毒物質(譬如說毒品、煙酒,或衛生問題)、或是營養不良,這些問題都會直接抑制大腦發育;而富有、父母教育水平更高的家庭,孩子更有可能得到認知激勵的機會。

除此之外,需要補充的時,在智力上,一些現在未知的基因因素也會對智商有影響,在這方面,愛丁堡大學的 Prof Ian Deary 是影響社會經濟地位的基因因素方面的權威。

大腦發育是個很長的過程,從嬰幼兒到青少年,雖然變化逐漸變小但發育依舊持久。在此之前,從沒有神經科學家做過這麼大型的MRI的兒童大腦與家庭背景的對比。

說實話,以前我一直覺得,『貧富差距』和神經科學沒什麼關係。但從這個實驗或多或少能夠看出,家庭對孩子的影響,絕不僅於性格塑造、能力培養,雖然令人難過,但的確敲響了一個警鐘。兩極分化,導致的可能不僅僅是現階段的社會問題,很有可能對未來人類發展有更基本、現在難以想像的影響。雖然這個研究肯定只能算是代表一個地區、而且還有很多不夠嚴謹的地方,但不得不說,在現階段,的確是個令人矚目的實驗。

國家政策,即使不是在醫療、教育上,也會對下一代的人類產生無限種可能。這不是「提供更好的機會」的問題,而是「減少根本性的差別」。

不過,對於個體來講,這篇論文沒有任何參考價值。回到日常生活中來,成為怎樣的人,過上怎樣的生活,完全是自己的選擇。

————————

我的實體書《大腦使用指南》已經上市啦。各大電商平台都有售:噹噹、亞馬遜、京東、天貓、淘寶。當然,你要是喜歡去書店,也闊以。反正等你看到了實體書,更會接受這一劑安利的。

References:

Hackman, D.A., Farah, M.J., 2009. Socioeconomic status and the developing brain. Trends Cogn. Sci. (Regul. Ed.) 13, 65–73. doi:10.1016/j.tics.2008.11.003

Noble, K.G., Houston, S.M., Brito, N.H., Bartsch, H., Kan, E., Kuperman, J.M., Akshoomoff, N., Amaral, D.G., Bloss, C.S., Libiger, O., Schork, N.J., Murray, S.S., Casey, B.J., Chang, L., Ernst, T.M., Frazier, J.A., Gruen, J.R., Kennedy, D.N., Van Zijl,

P., Mostofsky, S., Kaufmann, W.E., Kenet, T., Dale, A.M., Jernigan, T.L., Sowell, E.R., 2015. Family income, parental education and brain structure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Nat Neurosci advance online publication. doi:10.1038/nn.3983

(封面圖片:mybusinesslab.wordpress.com

盈利機構/團體 轉載此文前請私信趙思家。此文已經發在微信公眾號 神經科學 上。

P.S.:5月中旬 我將會推出「鹽」自選集。有沒有什麼建議和希望我能夠在這個自選集里回答的新問題的呢?歡迎在下面留言~


推薦閱讀:

如何利用經濟學看透你身邊的大事小情?
為何其他發展中國家不能複製中國的成功
從傳銷中出來是一種什麼體驗?
睡前消息【17-04-06】破碎虛空送黃易
為什麼近二十幾年來,幾乎所有的中國家長都很重視教育?

TAG:经济 | 大脑 | 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