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sue#1 血紅色的Anish Kapoor

第一次遇見Anish Kapoor的作品還是在看了這個作品Svayambh(2007)之後。

雖然從未親臨現場,但已被其震撼。一塊巨大的紅色蠟塊「強行突破」門框,留下一道深紅色的軌跡和被削得平平整整的輪廓。說實話,第一眼感覺有那麼點兒血腥;第二眼覺得有點情色;第三眼意識到該作品的體積之後,想像了一下現場的場景,感到了深深的震撼。回過神來之後,有一種無法名狀的情緒。緩慢運動卻無法停止的巨大物體在突破各種形狀的出口時都會被強行改變形狀,並留下一條深紅色的軌跡。

和這個著名的類似火車造型的作品相似的還有這個作品My red homeland(2003),

柔軟的蠟質被各種硬質材料切削和打磨,深紅的顏色加劇了觀者的痛感。至少我感覺到了疼痛。對於當時喜歡過度解讀的我來說,我把它解讀為「象徵著破處」。不過現在我再看到這個作品的時候,更多的是從題目里那個homeland來考慮的,這個他偏愛的深紅色確實是印度的深紅色,而作為他祖國的紅色印度就這樣被一個無法停止的外力一遍一遍地蕩平了。

第二次遇見Anish Kapoor的作品是看到了這個Cloud Gate(2004),確實非常後知後覺。

這個完成於2004年的作品我大概應該是在2010年左右才知道其存在的,並且當時並不知道這個作品和那個紅色蠟塊出自同一個藝術家。

後來和別人聊天才再次提起了Anish Kapoor這個名字。就這樣,Anish Kapoor這個名字重新又出現再我面前。隨後我才知道,原來那兩個曾經震撼過我的雕塑/裝置藝術都是出自他。

這個名字表明了他的印度裔身份,對於相信地理決定論的我來說,這也解釋了為什麼他的作品總有一種神秘的感覺。尤其這作品red, karma, sex(2003),靈感更是來自印度的杜爾迦節所撒的彩色粉末。

毋庸置疑,他偏愛純色,而在純色的背後是奇特又扭曲的造型。無論所採用的什麼材質,硬的例如不鏽鋼和木材,軟的例如蠟塊,都採用了大尺寸,這就給作品一種侵略性,好像從另外一個次元突破到了我們的宇宙。

我覺得人真是一個神奇的生物,征服了高山大海甚至探索到了外太空,可是內心裡還是一個渺小的人類,我們在看到同樣的東西的時候,尺寸越大越讓我們心生敬畏。這可能也是為什麼很多人看到蒙娜麗莎真跡之後會失望吧,因為太小了;這也許也是為什麼人們看到馬克·羅斯科的作品的時候會覺得震撼,電腦屏幕上不起眼的幾個色塊,現實中卻是四五米高的大幅油畫,瞬間就會肅然起敬。

Anish Kapoor也善於使用單一的材料以及龐大的體積,這首先就讓人覺得自己很渺小。再加上不鏽鋼本身的鏡面反射作用,確實有一種時空扭曲的感覺;而其他材質的大型作品,也會採用扭曲的造型,比如這個作品 Dismemberment site 1,

如同連接兩個時空的出口;

再如這個Memory(2008),

巨大的橢球形物體,讓你無論身處何種角度都無法得知整體的面貌,正如記憶一樣,靠拼湊的碎片來還原。

我總是固執地覺得東西方的宇宙觀是不一樣的,西方喜歡拆開看,東方喜歡整體看。因此,我總覺得東方人對於自然和宇宙都有一種深深的敬畏,不會糾結於單純的人以及人的這些渺小的情感,更多的是看透浩瀚宇宙和渺小人類的一種心存卑微和敬畏的哲學。

Anish Kapoor這個血統複雜、文化複雜的藝術家自然深刻地明白這一點。而我也通過他的作品深知人只不過是浩瀚宇宙的滄海一粟的時候,人生只不過是一場終究要醒來的夢。
推薦閱讀:

女人是水「做」的,「它」又何嘗不是呢?
開一家全自助透明展示餐廳有沒有可能?
當代裝置藝術有哪些流派?各有哪些代表作?
為什麼藝術家都不會解釋自己的作品在表達什麼?
想去倫敦藝術大學讀Fine Art,聖馬丁和切爾西的具體區別到底是什麼?

TAG:当代艺术 | 艺术 | 艺术评论 | 装置艺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