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霸之王:郭鶴年全傳,益海嘉里和香格里拉背後的大佬

撲克投資家,大宗商品及金融衍生品領域最權威的『知識庫』,每天都在增加中……歡迎移步微信公眾平台:puoketrader

他30多歲成為「馬來西亞糖王」、「亞洲糖王」,鼎盛時期,一人控制全球5%的食糖貿易市場。現在,他是著名的「酒店大王」、「食用油大王」。由他創辦的酒店品牌——「香格里拉」遍布亞太、北美、中東和歐洲,是亞太地區最豪華的酒店連鎖集團;他一手壯大的豐益集團則是世界最大的糧食、食用油及農產品供應商、貿易商之一,在中國擁有鼎鼎大名的「金龍魚」等知名品牌。此外,他還擁有玻璃市種植、彩虹產業、聯邦麵粉、太平洋航運等數家上市公司,同時他也是舉足輕重的傳媒大亨,控制著香港無線電視和《南華早報》等媒體。

「做生意90%靠自己勤奮和智慧,要有一種膽量,要不斷收集訊息等,看準時機要快,如果每次膽量都太小,永遠是窮人,並特彆強調做生意要有膽量,但膽量要對生意,不要用膽量對人。」

他就是郭鶴年,一位將近90高齡還在奮鬥不息的偉大企業家。從90年代至今,他每年都被列為亞洲十大富豪之一,並一直蟬聯馬來西亞首富之位。【歡迎分別回復亞洲糧商 | 糧油爭霸 | 國內糧油 | 油脂巨頭 | 油脂油料 | 橡膠 | 雞蛋 | 大豆 | 糖 | 茶油 | 棕櫚油 | 棉花等關鍵詞查看更多『農產品』乾貨集錦】

本文來自全球華商名人堂|撲克投資家整理

年輕有為 臨危受命擔負家族使命

郭鶴年祖籍福建,1923年10月6日生於馬來西亞新山,彼時,他的父親郭欽鑒已定居馬來西亞近15年。

16歲時,郭欽鑒就遠渡重洋,去往被稱為「天府之州」的馬來西亞柔佛州首府的新山市。從普通店員到自己開咖啡館,歷經磨難的郭家兄弟終於經營起了一家以大米、大豆和糖為主的家族公司。郭鶴年出生時,他的父親和叔父們已經是新山一代頗有名望的商人,而且與很多當地的政要名流都是好友,這樣的家庭在當時的新山已經算得上是名門望族。

郭鶴年一共有三個兄弟,大哥郭鶴舉,二哥郭鶴齡。父輩們在商業上所取得的成績,讓他們擁有了良好的成長環境,同時也受到了很好的教育,並被賦予了廣闊見識。

郭鶴年的母親鄭格如畢業於福州協和大學,是受過新式高等教育的知識女性。鄭女士對家族生意不管不學,卻自幼勸告孩子要有商業道德,不要崇拜物質。在世時,她曾在鐵板上刻下「兒孫能如我,何必留多財,倘若不如我,多財亦是空,不為自己求利益,但願大眾共安寧」的金玉良言。郭鶴年非常孝順母親,說母親是對他一生影響最大的人。

而將郭鶴年引入商道的父親也對他有著至深影響。「由於父親是一位商人,諸如『商業道德』、『誠實』、『一言九鼎』是他經常提到的辭彙,這些都對我有潛移默化的影響。」郭鶴年說。不僅是直接的道德教育,父親也以自己的言行對兒子們進行著深刻的愛國主義教育。本著「取諸社會、用諸社會」理念,事業有成之後,郭欽鑒和他的兄弟們熱心辦學,為華人發展出力獻策。日本侵略中國之後,郭欽鑒更出任新山華僑籌賑委員會主任,和家族成員積極籌款,支援祖國。

家庭教育之外,在學業方面,郭鶴年更受到了東西方兩種文化的熏陶。小學畢業後,郭鶴年和兩個兄長進入新山英文書院學習。這所學校在馬來西亞極負盛名,馬來西亞的第二任首相敦阿都拉薩和第三任首相胡先翁都是從這所學校畢業的,而胡先翁的父親拿督翁,正是郭欽鑒的知己之交。在這個階段的學習中,郭鶴年打下了良好的英文基礎,並對西方社會產生興趣。

從新山英文學院畢業後,郭鶴年又進入當地最為著名的華文學校寬柔中學,系統地接受了華文教育。

郭鶴年曾說:「一個人如果能夠改善他的溝通技巧,那麼這個世界就會更加靠近他。」事實上,這兩種背景迥然的學習的確讓郭鶴年離世界更近了,他不僅同時具備了英文和華文的溝通能力,還和很多馬來西亞日後的政界要人成為了好友,這些都非常有利地支持了他其後事業的發展。

1941年,郭鶴年進入到另一所名校新加坡萊佛士學院深造。在這裡,他刻苦學習,博覽群書,並與先後擔任過馬來西亞總理的拉扎克與海珊·奧恩,以及新加坡前總理、前國務資政、前內閣資政李光耀等成了校友。

但是好景不長,郭鶴年的躊躇滿志很快就被災難揉得粉碎。一年之後,日軍南侵讓郭鶴年被迫輟學返馬,而此時,家族生意也因戰爭影響江河日下,直到關門。

戰亂、恐慌,每個家庭、每個生命,在動蕩中都飄零如草芥。為了謀生,郭鶴年進入到日本三菱公司在新山分行的米糧部,一點一滴地做起了白米麵粉的生意。

二戰結束後,郭家的生意恢復了生機,郭鶴年也回到家族公司協助父親發展生意。憑著敏銳嗅覺與在商場上早已奠定的雄厚人脈關係,這對「父子檔」很快就將家族事業帶入正軌。利用戰後消費品奇缺的時機,郭欽鑒父子通過與政府的關係獲得了大米和糧食的採購權,從而在很短時間內控制了柔佛州的糧食生意。而在協助父親的過程中,剛剛二十齣頭的郭鶴年也表現出了極為卓越的商業才華,因為這樣的原因,1947年,父親撥出部分資金,讓郭鶴年獨自創業,這一年,他24歲。

在新加坡,郭鶴年創辦了他商業生涯中的第一家公司——力克務公司。開始的生意是雜貨、米面,後來逐漸發展到船務經紀、船租業及膠粘劑製造。

然而,正當家族在馬來西亞的事業紅火運行,且郭鶴年也在商場中嶄露頭角時,1948年,在多年操勞中本就身體欠佳的郭欽鑒因病離開了人世。他的離去對當地社會的發展具有相當衝擊,為紀念他對新山的貢獻,地方政府特意將一條街命名為郭欽鑒路。而對於家族來講,他的逝去對整個家族生意的打擊更是前所未有。全盤接手家族生意的鄭格如不希望由於丈夫的離開導致家族事業停滯,甚至是衰敗,因此,她建議郭鶴年與他的哥哥及堂兄弟們擰成一股繩,聯手重新創業。

經過和郭家人的會議商討,鄭格如拿出部分自己和郭鶴年兄弟的財產,加上郭欽鑒幾位堂兄弟的下一代的入股,於1949年4月1日主持成立了一個新的公司——郭氏兄弟有限公司。在管理者方面,由於郭鶴年兩位哥哥的發展比較側重政治(大哥郭鶴舉曾在20世紀六七十年代代表馬來西亞出使荷蘭、比利時、前聯邦德國等國家,還擔任過馬來西亞駐歐共同體首席代表,回國後還出任過馬來西亞旅遊局主席等職務,二哥郭鶴齡則是馬來西亞共產黨內的著名人物),新公司成立後,已經在新加坡取得良好業績的郭鶴年便推舉大哥擔任董事長,自己出任執行董事和公司秘書,擔負起了家族企業在經營、管理等方面的業務。這樣,郭家的生意就這樣正式交付給了下一代,而郭鶴年也在掌舵家族事業的同時,一肩扛起家族興旺重擔。

這一年,郭鶴年26歲。

專註糖業 一鼓作氣成就亞洲糖王

與很多白手起家的企業家相比,郭鶴年的起點算是比較高,然而,他對事業的執著卻是大多數人無法企及的。「開始做生意時,是不夠本錢的,靠著微少的儲蓄,加上像超人一般的勤奮工作。要成功,不得不比常人勤奮,兩年的工作一年完成。」回顧往昔歲月時,郭鶴年這樣說。然而,除了善於用時間創造效益之外,對於時機的準確判斷與勇敢把握,也是促成他今日之輝煌的關鍵因素。

1953年,郭鶴齡在內戰中犧牲,郭家被英殖民當局嚴密監視,生意也大受影響。在這樣的情況下,為拓寬視野找尋新的機會,郭鶴年離開馬來西亞,去往正殖民統治馬來西亞的老牌資本主義國家——英國。

作為「自由主義」經濟學說的發源地,很多現代化的產業運作方式當時已經在英國出現並大行其道,比如期貨、股票等,這些都讓郭鶴年倍感新鮮。因此,在英國期間,他深入各種商業場所廣泛熟悉當地的經濟與商業環境,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他甚至天天流連於商品交易所,一邊學習現代化的商業交易方法和英國人的高效經營管理理念,一邊潛下心來研究自己所熟悉的糖業,也因此對全球糖業的貿易情況有了宏觀認識與把握,並由此萌生了在糖業上有所作為的想法。

1955年,馬來西亞巫統、馬華公會和馬印國大黨組成「馬華印聯盟」,開始謀求馬來西亞的獨立。消息傳來,遠在英國的郭鶴年敏銳意識到,「日不落」的英國終將退出歷史舞台,而那些被英國商人佔領的市場,必將在馬來西亞獨立之後成為真空地帶。

這是一個難得的歷史性機遇,郭鶴年立即離開英國返回故鄉,並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發展。除經營郭氏兄弟公司之外,他將自己在新加坡的力克務公司改組為郭氏(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同時又創辦了另一家公司——明因(Mintien)私人有限公司,經營各種商品和進出口貿易,並因加強在食糖方面的經營,獲得不少利潤。1957年馬來西亞獨立之後,郭鶴年更瞄準國家食糖供應全部依靠進口的現狀,產生了在本國建立糖廠的想法。於是,在某次郭氏家族董事會議上,他向家族成員大膽建議,率先建立糖廠,並把資金全部投入煉糖業。

此言一出,全場嘩然。雖然馬來西亞擁有種植甘蔗的條件,且在外國商家壟斷中價格不斷走高的馬來西亞糖業確實有著非常大的發展空間,但這種孤注一擲的投資策略還是存在著很大風險。而這,卻也從側面反映出郭鶴年的睿智與魄力。他說,做生意就是要做最有市場的,最存在的市場不是像化工品那種有時有人要,有時沒人要,所以簡簡單單的生意,最聰明的辦法,抓便宜的原糖就可以發財。

1960年,郭鶴年與馬來西亞聯邦土地發展局合作,建立馬來西亞第一家煉糖廠,並迅速構建起遍布全馬的銷售網。同時,他也加強了糖業的國際貿易,讓郭家的食糖貿易在國際國內的補充與配合中,開始擺脫家族生意,向國際化的大企業進軍。

因為還沒有自己的種植園,郭鶴年從泰國進口粗糖進行加工提煉,如他所料,糖廠開工後產品供不應求,並逐步形成「原料-加工-銷售」的「一體化」經營模式。在此期間,他還直接從古巴購進蔗糖,轉賣給印尼等東南亞國家。

在當時的糖業市場,能夠說一口流利英文的東方人非常少,因此,黃皮膚黑頭髮的郭鶴年在倫敦和紐約這些地方非常引人注目,也很容易與別人建立聯繫。加之過人的勤奮和自律,郭鶴年的擴展便進行得非常快。「經常白天在他們的辦公樓跑5、6家(企業),晚上就請一家出去吃飯,吃飯中把他腦中的看法都拿出來,回去之後再進行研究,(然後)寫電報去新加坡,睡覺的時候差不多就半夜一點了。我相信比我聰明的對手有好多,但是有的人聰明,夜生活卻比較亂,第二天我不會睡覺,他們卻會睡覺,所以我就跑得快。」郭鶴年說。

然而,商場總是變幻莫測,作為先行者的郭鶴年所遭遇到的變動更是難以預測。1961年,幾乎控制東南亞全部市場的老牌糖王黃仲涵家族被印尼收歸國有,這個強大競爭對手的退出無疑為郭鶴年的食糖生意帶來巨大機會。但正當郭鶴年帶領家族大展拳腳時,1962年,剛剛開始工業復興的中國也瞄準馬來西亞的廣闊市場,將大量白糖以非常低廉的價格輸入馬來西亞,這給市場地位還沒有穩固的郭氏家族帶來了沉重打擊。

如果連本土市場都保不住,又何談雄心二字?在這樣的情況下,郭鶴年必須反擊。他分析後發現,中國糖之所以能贏得市場,最關鍵的因素就是價格低廉,但自己的工廠剛開工不久,且從別國購買原料導致成本較高,如果簡單以價格戰進行反擊,必然導致虧本。因此,郭鶴年在綜合考慮各方情況之後,充分發揮自己對國際糖業市場的了解及在國際貿易方面的優勢,直接引入比中國糖價格更為低廉的印度糖,順利奪回陣地。經此一役,郭鶴年在馬來西亞糖業市場上奠定了穩固地位,他自己也贏得了「馬來西亞糖王」的美譽。

郭鶴年並沒有就此止步。翌年,他結識了印尼首富林紹良,開始供應白糖給林氏旗下的布洛公司,將版圖擴展至印尼。同年,郭鶴年在香港設立萬通貿易公司,將白糖銷往東南亞,甚至是中國市場。

不斷開拓市場的同時,1962年一役也讓郭鶴年愈加看清了原糖在糖業發展中的重要性。然而,受傳統種植習慣影響,馬來西亞的氣候條件雖然非常適合甘蔗生長,但大馬民眾還是更傾向於種植稻米、可可等傳統作物。於是,為擁有自己的原糖,1968年,他再次與政府合作,建立了玻璃市種植有限公司,將14500英畝森林地開墾為大片甘蔗園,翻開了馬來西亞農業種植史的新篇章。同時,郭鶴年還配套建立了玻璃市綜合糖廠有限公司,專門煉製種植園生產的甘蔗。

彼時,正值馬來西亞實施第一個五年計劃,政府全力推進新興工業的發展,因此,郭鶴年的種植公司和糖廠便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發展迅速。糖廠產量大幅提高,不僅在馬來西亞實現自給,更遠銷多個國家和地區。

在此期間,郭鶴年依然持續關注全球糖業市場的變動。1970年,已成為倫敦糖業聯合會會員的郭鶴年認定世界糖價很有上升趨勢,利用這個機會,他以東南亞為主要基地,廣泛收購白糖和白糖期貨,當年就贏得了600萬馬元的豐厚利潤。

貿易和糖廠的雙豐收讓郭鶴年的糖王地位更加穩固,特別是在70年代之後,他領導下的郭氏企業集團佔有馬來西亞糖業市場80%以上的份額,而在國際市場上每年上市的1600萬噸糖中,郭氏企業則控制了其中的二十分之一,糖業貿易遍及英國、美國、香港、中國等多個國家和地區。

然而,這整個過程依然不是一帆風順,1963年,郭鶴年就因為對市場判斷過於樂觀,一次性購入了十幾二十萬噸現貨,但幾個月後,市場不僅沒能穩住,更是出人意料地大跌。他說。「假如財力不夠的話就破產了。」當時的狀況已是人力無法補救,緊張程度可想而知。好在8月底的一場颱風破壞了古巴的甘蔗園,從而影響了糖業市場的走向(古巴的糖產量當時每年是550萬噸,在世界糖業市場上佔有重要分量),國際糖價一路上漲,這才將郭鶴年從危機中解救出來。

雖然這場危機的化解似乎更多源於運氣,但郭鶴年還是堅定地認為,在商場上90%以上要靠自己的勤奮、頭腦和智慧。他說:「要不斷地搜集信息,研究各方面,好像供求問題、生產消費問題、運輸問題。有的船載糖要5、6個月,但一個國家要是缺糖,你不能等1個多月,所以這些都是經濟的材料,要多懂得。一旦看清楚之後,馬要跑得快,因為別人也能看的清楚。」

1976年,郭鶴年用玻璃市種植有限公司收購了自己創立的馬來西亞糖廠93.3%的股份。至此,40出頭的郭鶴年已由原來的「馬來西亞糖王」升級成為名副其實的「亞洲糖王」,並成為國際同行所公認的世界六大糖王之一。談及成就糖王的這段歲月,除了上面所提到的勤奮、智慧與專業之外,郭鶴年特彆強調了這樣一點:「一定要專一,不能花心。」

多元發展 先人一步鑄就產業帝國

作為糖王的郭鶴年無疑是能夠叱吒國際糖業的風雲人物,然而,在糖業市場頻頻取得良好戰績之時,郭鶴年卻沒有在這個領域內繼續乘勝追擊。多年的市場經驗告訴郭鶴年,食糖的升值空間非常有限,因此,在通過糖業積累資金的同時,郭鶴年立足未來,將事業引向多元。

1960年,他成立馬來西亞三夾板廠,產品遠銷到歐洲、美洲、東亞及西亞各國。1962年開始,他先後創辦多家麵粉廠、食油公司、飼料廠、塑膠袋廠、大理石廠、玻璃廠和礦業等多個企業。他擁有拉曼錫礦41.37%的股權,並成為馬來西亞第二大銀行——土著銀行的董事,還與其中一位董事合作收購了在馬來西亞的法國銀行。1972年,他又成立彩虹公司,大量投資地產業務。

上世紀70年代,正值航運業發展的黃金時期,以此為契機,郭鶴年與另一位傑出華人企業家曹文錦合作,開始發展航運業。

作為華商界的傑出代表,郭鶴年和曹文錦有過多年合作,兩人彼此欣賞,共同奮鬥,也因此成就了一段佳話。「我對船運一竅不通,但是,曹文錦在船運界卻享有祟高的聲譽。我要求他協助搞船運,經過數次會談後,我們開始合作。在遇到他之前,我自認是很勤勞的人,但是遇到他之後,我改變了這種想法。他不分日夜的工作,而我告訴他,我的格言是:只要有一絲陽光,我就繼續工作,夜晚則停止。」

1970年,他們聯合在新加坡成立了第一家公司——Leo船務公司,之後又成立了太平洋船務公司。鑒於航運業和保險業的密切關係,第二年,他們創立了Jerneh保險公司,同時也應馬來西亞政府邀請,合作籌建了馬來西亞國際船務公司。1973年,在馬來西亞第二任首相敦拉薩的邀請下,二位再次合作成立了馬來西亞船塢及工程有限公司。1977年,郭鶴年又在香港建立嘉里船務。

從船務公司,到船塢與保險,在短短不到10年時間內,郭鶴年就在上下游的不斷擴張中,在航運業構建起了完整運作體系,運輸能力也有了相當程度地提高——太平洋船務成為東南亞最大的散乾貨船隊;國際船務在成立第五年時已實現凈利潤1850萬馬幣,並上市;船塢及工程公司成為馬來西亞重工業的劃時代標誌;作為郭鶴年航運事業的主力,嘉里船務既負責郭氏集團的自身運輸,也經營著來往於世界各地的貨運生意。

在發展船務的同時,上世紀60年代末旅遊業的逐漸發展,也讓郭鶴年從中看到無限潛力,因此,他率先將觸角伸向酒店業。其後的事實也再次證明他眼光的精準與獨到。

1971年,郭鶴年投下1億馬幣,在新加坡將自己的酒店品牌——香格里拉推向實踐。

「香格里拉」的英文釋義是「世外桃源」,源於英國作家詹姆斯·希爾頓在1993年所撰寫的《消失的地平線》一書。郭鶴年非常喜歡這本書,也對書中所描繪的如畫卷一般美好的香格里拉非常嚮往,因此,他當年聽從朋友的建議將酒店定名為「香格里拉」,就是希望能夠為顧客營造最為舒適、理想的居住體驗。

果然,充滿浪漫色彩並充分承載人本理念的香格里拉酒店一經推出就受到了市場和消費者的廣泛好評,不久便成為新加坡盈利最高的酒店,並在其後若干年裡一直保持這個頭銜。

以香格里拉首次亮相酒店業的郭鶴年也由此一鳴驚人,之後,他又在馬來西亞、泰國、中國香港、中國內地等多個國家和地區興建香格里拉酒店,特別是在香港投資1.63億港元建設的面向維多利亞港建立的五星級豪華酒店——九龍香格里拉,開業不久即被評為亞太區最佳酒店第三名,即便在經濟低迷時期,也仍舊保持了80%以上的入住率。

對郭鶴年個人而言,與糖業比較起來,酒店業是他更喜歡的事業。因為糖業只是出售商品,而酒店業售出的卻是服務,服務的承載者,便是行業里的每一位員工。「所以我一開始做酒店就有一個大的原則,我對董事會講,從今天開始,我們的一個大責任,就是要照顧我們的職工。」他說。這樣的責任感讓郭鶴年的酒店生意以穩健步伐向前推進,而船務和酒店也像一雙強勁翅膀,將蓬勃發展中的郭氏集團引入到又一個輝煌階段。

然而,危機卻再次猝不及防地降臨了。上世紀80年代初期,由於世界經濟的不景氣,郭氏家族所有航運業務連續出現赤字,在曼谷和吉隆坡新開業的香格里拉酒店也遭受到了嚴重損失。

面對危機,郭鶴年再次顯示了他睿智、果決的一面。1986年,在航運業已經虧損數億美元之時,郭鶴年壯士扼腕,果斷退出。而對於同樣處於虧損的酒店業,郭鶴年卻始終堅信自己對於旅遊業發展的預判,在堅守中等待春天的到來——他將酒店業作為集團的主要業務不斷投入,甚至在香港因主權移交問題陷入低迷的80年代,還在香港大舉興建豪華住宅、商業樓宇以及深灣遊艇俱樂部,併合資興建了一座16層高的廣場。1989年,郭鶴年又創立了為商務旅客服務的四星級酒店品牌——商貿飯店。「我相信中國不會摔破這顆東方明珠,令中國遭受損失。」他說。值得一提的是,這個階段的投資,郭鶴年都是在航運大蕭條,酒店陷入虧損的狀況下完成的。當時的手法主要有以下三種,一是通過抵押香港的產業,從銀行取得貸款;二是出售自己在馬來西亞上市公司的股票,兌換大量現金;三是將泰國香格里拉運作上市,募集資金。如此迅速且有效的資金運作方式,難怪很多不明就裡的人會發出這樣的感嘆:「郭鶴年似乎有用不完的錢!」

這就是郭鶴年的風格,不僅能順勢而行,更能逆流而上。「危機就是機會。一名生意人必須保持對時勢的敏感與警覺。」他說。

因為這樣的逆境堅守,現在,郭氏的品牌酒店已經擴展到了馬來西亞、泰國、香港、斐濟、韓國、菲律賓、澳大利亞、美國、加拿大等多個國家和地區,而在中國內地,香格里拉酒店在落戶旅遊勝地杭州之後,更是在北京、上海、西安、青島、大連等多個旅遊城市留下足跡。如今,香格里拉酒店集團已經成為亞洲地區最大的酒店集團之一,「糖王」郭鶴年,也再次被冠以「酒店大王」的美譽。

不斷開拓相關產業,是郭鶴年多年堅守,且促成他不斷飛躍的產業發展信條。進入90年代之後,郭鶴年則以更大的氣魄,在更多行業內大展拳腳。1988年,郭鶴年以20億港元的價格,收購香港電視有限公司31.1%的股權,一舉成為無線電視的最大股東,全港震動之餘也給郭鶴年授予「傳媒大亨」的美名。但僅僅在1年之前,郭鶴年還因一次失敗的糖業期貨投資承受了高達1億美元的巨額虧損,這也又一次充分顯示了郭鶴年不退縮、不畏懼的企業家本色。

成功進入傳媒領域之後,順勢而發的郭鶴年又以持續行動進一步強化了他在傳媒業的地位。1991年10月,應榮智健邀請,郭鶴年與李嘉誠、鄭裕彤一起加入到大昌行的世紀收購大戰。1993年,郭鶴年在香港的旗艦嘉里集團,以26.5億港元的價格收購香港銷量最高最有影響力的英文報紙《南華早報》。

從最初的臨危受命,到後來的「亞洲糖王」、「酒店大王」、「傳媒大亨」,直至現在的多冕之王;從60年代的立足大馬到如今遍布世界多個國家的業務網路。郭鶴年在幾十年的時間裡,憑著堅韌與智慧,打造了一座足以讓眾人仰望的產業帝國,而他自己,也成為了除政治領袖之外,最為國際社會熟悉和認可的馬來西亞人。

心分兩瓣實業報國譜寫愛國華章

企業的進步、企業家的發展始終與社會緊密相連。

作為一位在馬來西亞出生和長大的華人,對於生養自己的這片土地,郭鶴年的感激之情自是不言而喻。這些年來,他也以自己的實際行動,為經濟社會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通過創辦糖廠,他填補了馬來西亞糖工業的空白;通過創辦種植園,他在馬來西亞農業史上寫下了嶄新一頁;通過創辦航運公司,他讓馬來西亞扭轉了遠東航運壟斷國家航運市場的不利局面;通過創辦馬來西亞船塢及工程公司,他為馬來西亞重工業發展鋪就了一條新道路;當新加坡從馬來西亞獨立之後卻仍舊與大馬共有一間航空公司時,他受兩國政府委託,出任馬新航空公司董事主席,帶領公司度過過渡期;他在兩個非常關鍵的時刻,分別擔任馬來西亞駐美國大使和馬來西亞旅遊局主席,為馬來西亞國家服務??1985年,在由亞洲管理學院以及馬來西亞銀行公會共同舉辦的馬來西亞十大企業家評選活動中,郭鶴年被評為「最傑出企業家」,並被授予象徵馬來西亞企業界最高榮譽獎——「金字塔獎」。這是馬來西亞社會對他多年努力的肯定,更是對他的感謝與褒獎。

郭鶴年為馬來西亞在國際社會上創造了諸多機會,並贏得了巨大榮譽。然而,能說一口流利的中文的郭鶴年,還有另外的使命。郭鶴年說,他之所以會說中文,是受了先母的影響,她通過這種方式告訴後輩,不要忘本。這是一句樸實的教誨,但這句教誨卻幾乎伴隨了郭鶴年整個的商業歷程。

作為長期生活在海外的華人企業家,一直以來,他都十分關注對華人與華人社會的發展,最為鮮明的體現,就是發生在1985年的「馬華控股」事件。

馬華控股是馬來西亞華僑組織——馬來西亞華人公會(簡稱:馬華公會)創辦的一家大型企業集團,參與這個集團的股東、合作社社員以及存款者,多達30萬人。1985年,由於管理不當,馬華控股出現嚴重虧損,生死存亡時刻,馬華公會決定對企業進行全面改組。為了維護廣大華人的切身利益,郭鶴年毅然出任馬華控股董事會主席,並帶領企業迅速償清債務度過難關,在此期間,郭鶴年沒有進行任何新的個人投資入股或股權轉讓。

1993年,郭鶴年在接受香港《大公報》採訪時說:「我的心分成兩瓣,一瓣是愛我生長的國家,一瓣是愛我父母親的家鄉。」在支持大馬華人社會發展的同時,隨著中國的改革開放,郭鶴年更多次直接投資中國,為中國的現代化建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在早期與中國的頻繁往來中郭鶴年遺憾地發現,有著豐富旅遊資源且以開放姿態努力融入世界的中國卻沒有好的住宿條件。「中國旅遊業一定要發展,能幫它發展就幫它發展。」出於對祖國建設的關注以及對中國旅遊業未來發展的信心,1978年,郭鶴年投入巨資在杭州通過改建打造了中國內地第一家香格里拉酒店。當時,改革開放政策剛剛在中國提上議程,作為馬來西亞進軍中國的開路先鋒,郭鶴年和正面臨巨大變動中的中國一起摸著石頭過河。

杭州之後,郭鶴年將建設內地的下一站定在了北京。1983年,郭鶴年與他人合資興建了北京的第一家香格里拉酒店——北京香格里拉,之後,他又進行了一次更大手筆的投資。

1984年,郭鶴年斥資5億美元,在北京長安街興建了國家貿易中心,這是當時外資在中國的最大筆投資。國貿中心是包括酒店、寫字樓、商場、高檔國際公寓在內的綜合性建築群,國貿飯店和中國大飯店是國貿中心的重要組成部分。該項目一經建成,便成為了北京的地標式建築,長安街也由此進入到新的規劃建設時期。他回憶說:「當時我的夥伴林凱來找我,他講建國門外有一大塊地項目,一共大概40萬平方米,當時有美國和日本集團競爭,我想今天中國還要依靠這些國家幫助?我們要爭志氣,不要給外面人看不起我們華人。剛好我有一億多美元現金在香港盤古銀行,我(就決定)來用這個投資。」也是在這個時期,郭鶴年為北京亞運會捐出200萬美元。如今,由郭鶴年投資的北京國際貿易中心三期落成後,不但是北京最高的建築,而且樹起北京中央商務區的嶄新形象。

上世紀80年代,國內投資環境還不甚良好,如果郭鶴年當時將這筆錢放到新加坡、馬來西亞進行投資,回報可能遠遠不止現在這些。但談及這本賬,郭鶴年卻並不後悔,他說自己不是個有本事的商人,「我不會算」。

因為這樣的「不會算」,5億美元且有著很長回報周期的項目在很短時間內便做出了決定;因為這樣的「不會算」,在其他外資紛紛因1989年撤出北京時,郭鶴年卻仍舊增資數千萬美元。然而,就是在這樣的「不會算」後面,我們卻清晰看到了郭鶴年對中國的熱愛,以及對鄧小平所推行的改革開放政策的強烈支持與回應。郭鶴年說:「他們講今天開放的成果是我的功勞,我說不對,我只把大門開了一點點,是後面的人推我出去的。」正如鄧小平同志當年在接見郭鶴年時曾說過的那樣,郭鶴年和鄧小平同志一樣,所扮演的都是引路人的角色。「我一個人的力量來幫助祖國中國,只是大海洋的一滴水,但是我做一種榜樣,同時很多商人也要和你競爭來做,這都是好事。」郭鶴年說。

進入90年代之後,郭鶴年在內地的投資更為增多。1995年,針對CBD地區高檔寫字樓稀缺的狀況,郭氏旗下的嘉里集團聯合北京北奧公司興建了高級寫字樓嘉里中心,其中包括嘉里飯店。而從1996年到1999年的短短4年時間裡,郭鶴年就在中國開設了9家飯店。這樣的長線投資開始自然無法帶來多大利潤,但需要養活一大幫人的郭鶴年卻並不著急,他有著自己的考慮與打算:「在中國內地投資,今天簽了合同,等於種一棵榴槤樹,你要等6、7年,才第一次看到結果,這中間的6、7年,飯從哪裡來?我們在香港的企業、生意,東南亞的飯店、砂糖工業和麵粉廠,這些的利潤,不止養我一家,還有我們公司下面的好幾百人、好幾千人,大家都可以過日子。」

現在,在全球已經開業的72家香格里拉酒店中,有34家位於中國,而在建的45家中,中國則有28家,品牌所到之處,香格里拉就成為當地的標誌性酒店。

這些年來,郭鶴年在中國的投資已達百億規模之巨,是在中國投資規模最大的海外華商之一。

不僅是酒店,郭鶴年在中國其他產業也有著非常重要的投資與貢獻——嘉里集團與中糧集團合作建設的嘉里糧油公司,以年銷售額200億人民幣的規模成為亞洲最大的食用油生產基地,投資建設10多家可口可樂瓶裝廠,擁有包括住宅、商業及綜合用途物業的龐大且多元化的物業投資組合,同時,嘉里集團在飼料、速食麵以及物流行業也都有著非常廣泛的參與??很多嘉里集團的人都知道,申請項目時,只要有益於中國經濟社會發展,郭鶴年80%都會表示同意。

除了以巨大投資展現自己對中國的信心和熱心,郭鶴年還捐款支持中國的公益事業,比如,先後捐款5000萬人民幣給中國希望工程,並向香港中文大學數學研究所捐款5000萬港元等等。

郭鶴年認為,企業領導人的成功要訣有三:首先是要擁有一批強大及有高度效率的經理人才,並與屬下的各級員工密切合作,為公司奮鬥;其次是要公平及誠實,領導人應以公平及誠實的態度與所有人交往,平時以禮待人,講究信用,將會建立良好的聲譽,一旦面臨困境時,將會得到貴人協助;最後是領導人必須要擁有堅強的體魄及精神意志,隨時為公司的前途儘力奮鬥。同時,他特彆強調企業家一定要有使命感。他說:「企業家都有一種使命感。賺錢當然是最重要的工作,可是,當獲得大量金錢後,使命感便會油然而生。因為沒有使命感,一個人很快便想到退休,每天在高爾夫球場出現。」

對於如何領導並管理龐大的事業,郭鶴年說:「就我個人的意見認為,追尋良好的管理,必須要從個人的庭院,以及花園著手做起。相同的文化,諸如語言、舉止、形態,以及教育制度,可以對建立起早期的內聚管理工作隊伍,做出巨大貢獻。當集體協作及團隊精神建立起來後,始能引薦其他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才智之士進來。換句話說,我建議在事後才在你的花圃中介紹其他的花卉。」他說:「持續實行的良好管理需要高層管理人員作出榜樣。其一是對工作的全面貢獻,其二是埋頭苦幹。現在假設生意已經獲得成功,不管這是有賴於全部或部分管理方面的努力所達致的,我一樣建議給予全體職工作出獎勵——雖然有關獎勵需基於個人的貢獻與表現而有所不同。」

郭鶴年強調紀律在公司發展中的重要性。他說「我相信良好的紀律行為對維持一家公司的正直作風及向前、向上發展大有裨益。此外,它也可以協助防止貪污事件的發生。一個人一生中如果出現貪污,已經夠壞了,如果有一個人本身的庭院中有這樣的事件,肯定糟透。對於那些犯下嚴重錯誤行為的人,應當給予懲罰。」

郭鶴年還有一個經營的秘訣,就是在經營中,始終堅持與人合作的方法,取長補短,實現雙贏。找尋大夥伴的同時,他還喜歡找尋小夥伴,把有貢獻的公司骨幹變成股東。「因為他們已把一生最好的時光獻給公司,這對中級與低級人員同樣是一個很好的獎勵。因他們有一個可以期待的東西。」

早在1992年就宣布退休,將集團事業交給年輕人的郭鶴年,對事業的追求依然激情不減。最近兩年,他似乎更加老當益壯,越來越忙,常常往來於中國各地。可以想像的是,在他的背後,一個在中國取得更大成就的藍圖已經繪製,並在加快實施。

郭鶴年曾說:「人生七十古來稀是舊社會的說法,現在,九十歲才是古來稀。人生一定要有挑戰。」現在已經90歲的他,依然還在挑戰。曾經,寶刀不老的郭鶴年還影響了台灣企業家郭台銘,令後者改變了自己要退休的想法。據中國台灣地區媒體報道,鴻海集團總裁郭台銘歷經一年多漫長的「約會」後,終於在2009年末見到已經86歲的郭鶴年,令郭台銘感到吃驚的是,出現在他眼中的郭鶴年,不但「健步如飛,腦筋清楚」,而且「連周杰倫都知道」。

2012年年底,郭鶴年在獲得當年「中國經濟年度人物終身成就獎」,期間,他寄語年輕人:「第一,要專註,無論做什麼事業,要抓住機會,不要東想西想,找到好的項目,要抓緊,推動力要大。第二,必須有耐心。路程中肯定有不少困難,不會很容易的被克服掉,我記得鄧小平先生提到做不倒翁,打倒了站起來,做生意一定要這樣;第三,成功以後,賺了錢以後要特別小心。幾十年前講失敗是成功之母,我本人的經驗,成功也是失敗之母。」

而在此之前,郭鶴年還參加了中央電視台對話節目,回顧自己的商旅生涯。被問及生意的成功之道,他總結說,做生意90%靠自己勤奮和智慧,要有一種膽量,要不斷收集訊息等,看準時機要快,如果每次膽量都太小,永遠是窮人,並特彆強調做生意要有膽量,但膽量要對生意,不要用膽量對人。

撲克投資家,大宗商品及金融衍生品領域最權威的『知識庫』,每天都在增加中……歡迎移步微信公眾平台:puoketrader


推薦閱讀:

在未開發的香格里拉天保山區徒步七天
香格里拉大火的損失應該由誰賠償?

TAG:粮油食品 | 粮油市场 | 香格里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