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足跡全球對比

大家好。今天的題目屬於地理學,也涉及到城市規劃,生態學,交通工程,經濟發展學等領域。在下面我貼一個infographic(示意圖)。這個示意圖裡面按照人口排列了55個城市的footprint (足跡)。什麼叫城市的足跡呢?我所說的足跡是一個城市的built-up area(城建區)所佔的土地。

城市足跡是按照人口排列的。警告,這不是全球人口最大城市排行榜,有些城市我這裡沒有包括在這裡。這些是我任意選擇的幾個城市而已,沒有別的意思。 因為我是美國人,因為我長期在中國,所以中國的城市和美國的城市佔大部分。

先看infographic,下面繼續分析及闡釋。。。

我們可以從這個示意圖得出很多推論,比如城市的population ndensity(人口密度)。雖然這裡都沒有顯得具體的數據,我們可以通過推理知道面積小但人口大的城市(比如:達卡)人口密度較高。面積大人口卻不怎麼n大的話(比如:ya te lan da)我們可以知道人口密度低。

人口密度高的城市一般都出現在發展中國家。中國的城市人口密度較高,但不是在高的。印n度,印尼,孟加拉,非洲的城市密度還是高於中國的。當然,美國的人口密度最低,這和美國城市規劃和汽車普遍性有很大的關係。大部分的美國市民住在城市的郊n區,每天依賴汽車出行,因此城市的足跡擴散到很遠的郊區。這些地方如果沒有汽車實在生活不了。不過,發展中國家老百姓沒錢買車,都依賴走路,騎自行車,坐n公交車出行,因此城市足跡不會超過一定的範圍。美國城市的sprawl(城鎮漫無計劃地擴展)問題比較嚴重,造成美國人均耗油量過高。

美國一個500萬人口的城市亞特蘭大的面積等於 亞洲八個城市(總共人口1億)的面積加起來:

這些城市足跡都是 irregular polygon(不規則多邊形),其中有些符合不同的典型的城市形狀。

比較傳統的是相對圓形或者oval-shaped(橢圓形),而且compact (凝練) 的形狀,比如倫敦。一般這種城市是比較古老的,落在平原上,然後新建區都從中央老城區按concentric pattern(同軸格局)往外擴散。

首爾是個perforated (有穿孔)的城市。這種城市一般落在山區中。城建區集中在平的地方和山溝,而陡峭的山區留為公園或保護區。美國一些城市的大公園在足跡圖上也是明顯的perforation(穿孔)。

在這個汽車和地鐵年代很多城市屬於fragmented (碎片)或者disconnected (間斷的)類型的。這種城市有主要城區在中心,然後外面也有碎片的城區或者城鎮,城鎮和主要城區中間還存在農村。這些城鎮和中央城區有一定的經濟關係,也屬於中央城市的通勤者區,經常由地鐵或者公共交通與中央城市連起來。典型的例子有上海:

先說一下我造這個infographic的methodology(方法論)。城市足跡的outline(輪廓)是根據谷歌地球衛星圖顯得城市城建區的邊界。下面是聖保羅的衛星圖,紫色線是我自己劃的。

有些城市城建區邊界沒有聖保羅那麼明顯。在這個比例看,亞特蘭大的郊區和周邊的農村顯得差不多一樣(因為郊區植被多,衛星圖顯得綠色),這樣一來需要在谷歌地球放大才能看清除哪裡是屬於城建區的郊區,哪裡是農村。

有時候,分辨城建區和周邊的農村真的很模糊。我承認我的方法論不是完全科學的。

人口也是一個讓人頭疼的事。Infographic裡面的人口數據都是維基百科來的。為了參考而已比較可靠,但是不能完全相信。很多城市人口數據有點模糊,尤其是中國的,因為戶口人口和常住人口的區別(我用的中國城市數據應該是常住人口,不是戶口人口)。更複雜的是每個國家對城市範圍的定義。一般,我用的人口數據是指都市人口,而不是光城市人口。比方說,我在此答案美國的「town」是什麼概念? - David Rand 的回答解釋的,在美國城市有一定的定義,然後一個城市的「都市」指一個更大的範圍,可以把括很多(有自己的政府的)小城市。我這Infographic的足跡和人口都是按都市這個概念酸的。但是還得承認,有些都市,因為挨著別的都市(比如,東京,紐約)很難限定。

補充:

有些知友提出我對中國城市數據不正確。我想提醒大家,中國城市人口數據存在一個很頭疼的迷惑點,就是地級市人口和城建區人口的區別。中國正式的人口數據都是地級市。但是世界的城市概念和中式「城市」的定義很不一樣。我這兒是按照世界城市概念,在中國就等於「城建區人口」,總低於全地級市人口。這個問題在我答案美國的「town」是什麼概念? - David Rand 的回答也說過了更詳細。

新版本更新:

推薦閱讀:

數讀城市--濟南,最不像省會的省會城市
有哪些遊戲中的地名你一生難忘?
地理答啦:世界鹽湖城,青藏線樞紐,高原名城——青海省格爾木市

TAG:城市 | 地理 | 信息图Infographi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