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就在剛才:那個瞬間,發覺自己真的很窮

因為工作原因和一點點三觀原因,我在不久前開始逐漸淡出知乎問答,慢慢地成為了一個潛水的人。

但我依然喜歡每天來到這裡,從最上面翻到最下面,然後一次一次點「載入更多」。畢竟,知乎是一個你不說話沒人把你當啞巴,但你不看一看就會害怕自己和瞎子沒什麼兩樣的地方。

前一陣有一個很火的答案連續在我的時間線上被不同的人一次次頂出來,題目是「哪個瞬間發覺自己很窮?」

看到裡面的答案從幾十個變成幾百個,再到一千多個,裡面的最高票從幾百票變成了好幾千票,自然,我也忍不住會思考一下這個問題。

但是我還是沒有去答,因為我沒能想到是否有這麼一個瞬間,或者又是因為此前自己再不濟也沒有真的去覺得自己窮。

今天在回家的電車上,依然習慣性地刷知乎。今晚的知乎很和平,除了個別人仍然在那個「蠢女友三問」的題目下或拔高自己的情商或貶低別人的智商,其他的答案都在知乎應該有的氣氛當中。

我看到一個關於如何正確挑選蘋果手機的答案被頂了上來。不厭其煩地把它展開,大段大段地往下看,就像看絕大多數答案一樣,順其自然讓它在眼前過一遍,然後再找下一個感興趣的。

可翻到最後幾行字時,我卻不得不停了下來。這個答案最後說道國內iphone合約機的資費時,來了這麼一句:

5288分24期,每期220元真心挺推薦的,連高中生朋友都可以輕鬆接受。

我腦子裡閃過的第一個想法就是,那個哪一瞬間覺得自己很窮的問題我也可以回答了。

回過神來,感覺自己全身上下的神經都疼得在抽搐。這大概就是所謂的「當頭一棒吧」。

我並不止一次思考過自己什麼時候覺得自己很窮過,但是之前都無結果。

剛來日本的前一年我都很窮,沒日沒夜地打工,又因為害怕一直窮下去,還得打起精神去上學——窮得連覺都沒的睡了。

有一段時間稍微穩定了一點,在知乎上一個問題下寫到了這段經歷,結果被很多人贊到了100多票,還收到了幾個現今的大牛的私信。那個時候,100多票真是個不小的數字,它代表著的的確確有很多本身都很牛的人在贊同你。

那是我在知乎的第一個超過百票的答案,但是後來我把它的原文連同那一段經歷從那裡刪除掉了,換上了一段毫無意義的文字。

因為冷靜地想想,比起那些為了學費生活費和家裡人的撫養費一天打四份工,連續幾天都只能在工作和工作之間的縫隙里在東京的環狀鐵路上打盹的人,我實在是太富有了。

更重要的是,我當時力量充沛,打心底里為自己能有幾份穩定的體力勞動來養活自己而高興。

在倉庫里每天經手了多少貨,連吃幾頓飯糰後開個葷去吃個牛肉蓋飯,我都會小心翼翼地記在SNS上。

直到有一天我看到該SNS上一個不太熟的學姐發了一條狀態,「見過炫富的,還真沒見過哭窮的,真不懂這種人。「顯然,那就是針對我的。

點開這個學姐的主頁,會發現基本上和留學生里那些養尊處優的人沒什麼兩樣,吃吃喝喝,購購物,心情好了就去稍微打下工賺個零花錢。

都說發現自己是窮是富,是比較出來的。那個」哪一瞬間你覺得自己窮「的問題下的大多數答案也都是這個條理。

但即使是被人拎出來比較,看到那條狀態的那一瞬間,我依然沒有覺得自己窮。

我有不少高富帥的朋友,家庭條件可以甩我好幾條街,玩的東西也都是一些高級貨。

我記得在日本過的第一個年,自己連打了11天工,為了獎勵自己,我從一個朋友手裡花10000日元買來一台PSP。

不久我和一個高富帥朋友在網上扯淡的時候,還笑著和他說,我終於玩到8年前你們在初中時玩的東西了。

我一點都沒有覺得不平衡。一直以來我都覺得人的富和窮是天經地義的事情,有窮必有富,而且你窮也能有機會和起跑線遠你8年的人做朋友。

只是,起跑線的不同的確能說明很多問題。

比如我第二年死命找工作的時候,那些起跑線不同的人,有的可以完全置身於競爭之外,安安心心去看書考大學院而不用考慮自己已經22歲了還需要家裡負擔高昂的學費;有的可以把所有時間都投入找工作上,盡情地去聽各種企業的說明會,並且花時間花錢培養某些圈子裡的前輩的關係;還有的向家裡人要一筆資金就可以以創業為名辦個投資簽證,連事業計劃書都可以雇專門人士代寫。

我努力把課程提早修完,夜裡打工,白天稍微睡一會然後去找工作。就業季的電車裡隨處可見穿著就職西服的學生,大家或多或少都會緊張,而我除了緊張,總會覺得有一些悲傷。

但即使這樣,我依然沒有覺得自己很窮。

」哪一瞬間你覺得自己很窮?「

看到這個問題後,我不止一次回憶起那些過去的事情,不止一次在心裡笑著想,哈哈,當年還真是狼狽啊。

可我萬萬沒想到的是,讓我真的覺得自己窮的,和那些辛苦和血汗一點關係都沒有。

高中,我在一所寄宿學校念書。

每個星期,我會拿到50到100塊不等的生活費——因為周末是可以回家的,所以這並不算吃緊。當年的食堂2素1葷是4塊錢,後來漲到5塊,然後我每天都要去電子閱覽室花兩塊錢上網,這些花費都不是問題。

唯一成問題的,是手機的話費。

因為手機卡是父母給辦的,既要申報話費,他們也有權利去打出詳單來監控我的通話和簡訊對象。

我喜歡上網,所以流量包和超出的流量本身就是一個大問題。

而很不巧的是,我還喜歡上了隔壁班的一個女生,每天晚上都要和她發簡訊。

話費自然而然就要超出警戒線了。

後來我想方設法搞到了一台別人不用的舊手機,然後自己去開了一張手機卡。被監控的問題是解決了,省錢就得靠自己了。

然後我記得當時一個星期最低的花費好像是15塊錢。不要問我是怎麼做到的。我只知道可能再沒有人會把自己憋得這麼窮了。

這種在校園裡省錢的能力在國內上大學的兩年更是被發揮到了極致。

那所某海濱城市大學食堂的飯菜均價,每頓至少達到了6塊錢。

但是為了去旅遊,為了去給當年在隔壁班,後來成了異地戀女友的人送驚喜,一個月1000塊的生活費能被我省出700。

外語院校的學生家庭環境往往要好過一般綜合性大學,這一點從食堂飯菜的均價能看出來,從學生們的生活物質水平上更能看出來。

我不止一次慶幸自己是異地戀,如果就在身邊,換哪個女生都會被我給窮跑。

但是那種美好也只能是短暫的。

後來到了日本,連電話都負擔不起的我,終於迫於生計,為了麵包而放棄了愛情。

我來日本的時候,正處於日本人的手機使用習慣從他們特有的翻蓋手機轉型向iPhone等智能手機的風潮正熱時。

iPhone 4S幾乎和我同步登陸日本,我身邊的同學紛紛興奮地用比國內便宜的價格拿下它,而我卻選擇了softbank在當地唯一的一款零元機。

這樣,我每月的電話費只要1200多日元。此外我簽約了一個3G小路由,供電腦和手機上網,這個費用和手機費加起來剛好等於iPhone不限流量的套餐費用。

那隻又丑又不好用的翻蓋手機直到2012年末才被換成了iPhone5,拿到iPhone5的那一刻我覺得自己終於回歸大眾群體的行列了——日本已經完全成了蘋果的天下,而iPhone在這裡是最便宜的智能手機。

就在剛才,在從公司下班回家的電車上,我握著這台iPhone刷著知乎。

工作已經穩定,不用再在倉庫或者便利店」混基層「,上班的地方寬敞明亮,座位也很舒服。從樓里出來一轉頭,就能看見東京塔——它早已不再高大,但僅僅100米的距離還是讓它能給人以充沛的精神。晚上,這座古老建築的橙紅色燈光亮起,感覺安心而溫暖,也許還能讓人堅強起來。

可我的心卻在之後地鐵隧道里它照不到的地方碎了一地。

我記得兩年前我咬著牙和前女友分手的時候捂著胸口,摸到一套鐵石心腸。

而就在剛才,我看到的是一地的玻璃。

你們來告訴我,這是為什麼呢?


推薦閱讀:

所以日本車到底安不安全
日本的APP用戶
逃出東京:不屬於你的城市
人來人往:最後一位客人

TAG:东瀛杂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