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20C Classical Music】Alois Hába: Fantasia per nonetto No.2, Op.41

Contents - 狂喜之詩 - 知乎專欄 這裡有個關於曲目推薦的說明兒。

youtube.com/watch?

曲目來自著名的微分音(microtonal music)作曲家Alois Haba,他出生在捷克slowfuc……咳咳,更多介紹請參見Alois Haba.

不過這首曲目並非微分音音樂,而是又傳統樂器組成的室內樂編製——九重奏(應該是木管五重奏+弦樂四重奏編製)。

  • 樂曲的開始請留意小提琴拉響的旋律聲部,單聽會發現無非一個比較平常的旋律;但是合一塊兒之後會發現感覺不一般,原因在於Haba為它配的和聲比較奇異。這也是不少20世紀作曲家的做法,同樣的旋律配上不同的和聲能製造出差別很大但聽上去似曾相識的後果,Ravel的弦樂四重奏更是通篇如此,只不過他的和聲語言與Haba有所不同;
  • 雙簧管率先突出的木管復調部分流動優美,不緊不慢,娓娓道來;
  • 50秒處出現了一些民歌的風味,不知道是否與捷克民歌有關;
  • 2分22秒出大管佔據了上風,這件樂器在較低的音區非常富有表現力,再加上擊鍵的「嗒嗒」聲,低沉卻有幾分詼諧。

所謂的重奏曲,旨在將幾件樂器合在一起相互統一的同時又突出每件樂器之特點,所以樂器之間地位基本一樣。 接下來就是一段各個樂器凸顯出來陳述旋律的段落:

  • 3分24秒,除了鋼琴我最愛的大提琴,音區較高,深情動人,宛若男子的吶喊;
  • 3分54秒, 聲音略扁特徵明顯的雙簧管,悠長而又有突兀的效果;
  • 4分12秒,甜美而明亮的長笛,猶如天籟;
  • 4分38秒,在木管五重奏中常作為聲部填充的圓號,沒有雙簧管那樣令人印象深刻的音色,圓潤而略帶幾分笨拙,卻依舊掏出自己的肺腑(因為吹圓號很累的!

接下來主要是小提琴與圓號的對位,漸漸引出了大家。

6分15秒又出現了喜聞樂見的小提琴與長笛同音重疊的配置,夾雜著大量的半音走動,音樂一改之前的動感與深情,轉而走向了神秘與詭異;

但是也就只有這一句而已, 6分34秒弦樂組的頓弓強勁有力,和木管的靈巧形成對比,這裡有連續幾下這樣的對比以過渡到後面的部分;

7分55秒的小提琴連續撥奏到底是如何做到的?感覺就像鋼琴上彈出來的一樣!這種突然的亮點非常抓耳,靈巧而遊刃有餘,充滿彈性;

9分55秒小提琴在兩個相臨八度陳述旋律,非常具有感染力;

10分43秒單簧管和雙簧管的對位,兩者都主要在給自己比較重要的音區活動,非常有趣;

11分23秒小提琴再次在高音區撥奏,以伴大管,點狀發音的精巧很快接上延續發音的長笛,有一種「疏通」的快感。

右為Jaroslav Jezek(中間那位不用介紹了吧)

【蝦米主頁,歡迎踐踏】

推薦閱讀:

音樂的力量:亞歷山大羅夫紅旗歌舞團歷史小考
小部分古風黑的學術水平是否需要提高?
美食與音樂二者兼得,是怎麼一種體驗?
香港現在為什麼沒有像台灣金曲獎這個檔次的音樂大獎?

TAG:音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