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中日對比:想在日本人的酒桌上喝出胃穿孔,是很難的

作者聲明:

本文章的初衷僅在於基於作者本人個人見聞對中國日本的酒桌上習慣的個別差異作出評論和探討,沒有任何妄自談論「酒文化」這一深刻話題的意思。知乎在2013年8月19日晚的推送(目測為微博)中,使用了「東瀛雜記|日本酒文化」這一宣傳用標題,有所不妥。此行為與本人意願不一致,特此公告,敬請理解。

原作者 謝牧陽 2013年8月19日 22:19

-----------------------以下原文---------------------------------------

剛才看到某專欄里關於一個酒桌上勸酒的例子吵翻了天,就又想到了中日兩國的酒桌文化異同的這個問題。一直都想寫一寫它,但又怕自己知識不夠深刻,引來眾人吐槽。不過看到別的專欄吵翻天也沒出什麼大事,那我寫一寫大概也無所謂吧。

本文僅代表個人經歷和見解,如與大眾現實有所出入,敬請當作被傻逼勸酒,一笑而過之。

中國和日本都是有著悠久酒文化的國家,無論是從生產終端的釀造工藝,還是到消費終端的酒場食肆,都算是非常有講究的。(憤青:日本的酒肯定也是中國傳過去的!——好吧好吧,日本人都是中國大陸這邊趁海峽乾涸跑過去的,哈)

釀造上的歷史和文化,憑我的知識水平是沒有資格的,但是在消費上,至少作為一個平時自己沒事也會在家自斟自飲程度的愛飲之人,還是可以發表一些看法的。

上面說我自己是愛飲之人,是在日本設定下的「愛飲」。我們不妨從這個詞開始比較。

日本的「愛飲酒」大概是什麼概念呢?嗜酒當然不能說不是愛飲酒,它已經是過激的愛飲了,而在日本,我想只要是自己會自掏腰包買酒喝的人,都可以被稱為愛酒之人。這樣的日本人很多很多。

當然這樣的中國人也很多很多,不過在中國,僅僅是自己偶爾在吃飯時點個啤酒什麼的,根本不會有人說你是喜愛飲酒。

在中國喜愛飲酒的人一般都是還沒點菜就先點一件(一箱)啤酒的。。

那麼嗜酒這個概念呢?每天下班都喝的醉醺醺的,有時還會發酒瘋,嚴重的會在車站一個踉蹌栽到鐵軌上去——似乎指向的人群很大。但在日本,這樣的人都屬於酒鬼的概念。(其實界定標準不是自己喝成了什麼樣,而是「是否已經會給別人添麻煩」)

而咱們中國呢?好像不喝到砸飯店桌子,回家還要打老婆孩子,文雅一點的每天喝到神志不清趴倒在桌上,似乎不會有人稱之為酒鬼。

從以上愛酒和嗜酒兩個概念在兩國的不同級別的分析,您可能會得出一個這樣的結論,那就是小日本不能喝啊~

這個結論沒有錯——如果您是在比較酒量的話。

中國人,二鍋頭,50多度,什麼都不兌,一口下肚,這是自古以來的習慣。

日本人,焼酎,30多度,先兌個水(對,就是清水),然後慢慢喝掉,這也是自古以來的習慣。

所以這樣看來,日本人確實應該是沒有中國人能喝的。這裡的能喝指的是對酒精的攝取能力,而不是喝酒的技巧和風度。

那麼有人也許會說,喝酒嘛,一次性來一打才有豪氣,心裡才爽嘛,日本人完全不玩這套嗎?

也不是。日語里有個詞尾叫~放題(hodai),就是「隨便~」的意思。如果是食べ放題,那麼意思就是隨便吃,交一定的費用然後在指定時間內隨便點單(相當於自己點菜的自助餐)。那麼飲み放題就是「隨便喝」了。本文題頭的圖片上寫著30分鐘的「隨便喝」只要399日元,這其實是比較少見的。一般情況下是1000多日元喝90分鐘。這就喝的比較多了。

最要命的是「隨便喝」基本上是不限種類的。上來先來一紮啤酒,然後根據自己喜好看是繼續點啤酒,又或者是直接上清酒焼酎之類的白酒,然後接下來喝點雞尾酒緩一緩,之後上紅酒,紅酒一杯以後再來個whisky不加冰塊什麼的。看看錶,哇,才三十分鐘而已。

所以90分鐘下來,並不是不能喝出「嗜酒」的感來。您到日本晚上十點十一點的電車站看,滿站台都是酒鬼,一上電車一車都是酒氣,自己沒喝酒聞著這麼滿世界的酒味都會有點後悔自己今天為什麼不喝一點。

同樣都是喝成醉鬼,在這個條件下我們就可以八出中國和日本在酒桌上的最大區別。

日本街上倒在街頭自走不能或者爬著回家的醉鬼,基本上都是自找的。

中國街上被人抬著或者自己爬著回家的醉鬼,至少有50%是被別人給逼醉的。

為什麼會有如此大的數字上的區別呢?很簡單,日本人不勸酒。

筆者混跡日本雖然時間不長,但在酒桌上面對的,有過日本人,有過在這邊呆了很長時間的中國人;有學生,也有大學教授;有公司職員,也有公司社長;有文藝青年,也有傳統文化圈裡的老油條。發現了一個顯而易見的規律那就是,只要不是剛來日本未滿10年的中國人,都不會勸你喝酒。

大家都交一樣的錢,在一樣的時間內「隨便喝」,而正如「隨便喝」這三個字,大家都是「我隨便喝,你也隨便喝」。

對的,如果說敢於在中國酒桌上說「我先干,你隨便」並且完全不食言的人是業界良心,那麼日本的酒桌上就是活脫脫一整個良心業界。

公司員工聚會,所有人都先來杯啤酒,清涼解疲,唯有一個人說我先來杯烏龍茶(「隨便喝」當然也包括各類軟飲),所有人都會奇怪,但是無論你是回答「今天我開車」還是「今天就是不想喝酒」,沒有人會攔著你。

筆者在大阪實習時就曾試過一場「隨便喝"下來從頭到尾就和烏龍茶和Ginger Ale(生薑汽水),也沒說自己是開車來的(當時和那家公司的人還不太熟,不好說自己開車上班),硬是喝茶喝到飽也沒見那些一半微醺一半瀕臨自走不能的狀況的人再說一句」哎你怎麼沒喝啊「。

而回想自己在國內時的痛苦經歷,這句在日本別人連問都不問的」哎你怎麼沒喝啊「就會變成以下語言:

」我操你小子今天是不是沒喝酒啊我就問你三個字是!不!是!你他媽是不是看不起我啊!你他媽是不是看不起我啊!是!不!是!...(此處省略1000字)「

當然大部分情況是,從一開始你就會接受如下」洗禮」:

「今天都給我喝啊!不喝就是不給我面子啊!說出去別人會笑話我照顧不好客人啊!來來來喝,先幹了這一杯!什麼?你說你不喝?!你夠意思啊,你就這麼夠意思啊!是不是看不起我啊!是!不!是!....你要不喝,不是不給我面子,是不給這裡所有人面子啊,這樣,你不喝?好!你不喝你就別坐這桌!」

於是就有了我在開頭所提到的某別的專欄的爭議。

每每想到這一點,在日本酒桌上的我都會頓時覺得很舒服,然後喝光手中的酒,按鈴再叫一杯來。

這個世界上任何事,只要是自願的,那就是享受。

我經常和朋友說,在中國喝酒,大家是為了喝酒而喝酒。不管醉了的結果是開心還是變傻逼,總之要先喝得不能再喝。而在日本,大家是為了開心而喝酒。不管開心的結果是喝醉變傻逼還是相安無事,總之先要保證開心。

中國人可能會不理解,酒桌上不勸哪會熱鬧呢,不熱鬧哪會開心呢?

可事實上酒桌上少了勸,大家一樣開心地聊,一樣會借著酒勁埋怨客戶或者家裡的女人。說兩句自己喝一杯,對方喝兩杯才說一句,互不干涉,這才有了所有人都開心的前提。

至少,不會有人因為喝酒而打架。

也不會有人喝完得被抬出去——因為自走不能都是自己喝成那樣的,別人不存在抬你回去的義務。這就是我在上面中國人和日本人喝完後的形態的描寫有所區別的原因。

同時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在日本人的酒桌上,想喝成酒精中毒甚至胃穿孔,是很難的。

作為一個「愛飲」的人,在日本酒桌上我倒是真被勸過一次。

對面的日本大叔說「喂小子,別喝太多了,一會你回不去了喲」。


推薦閱讀:

不倒傳說:在日本這些店根本就沒人光顧,真的大丈夫嗎?
就在剛才:那個瞬間,發覺自己真的很窮
所以日本車到底安不安全
日本的APP用戶
逃出東京:不屬於你的城市

TAG:东瀛杂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