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歷史書上對一些人物的描述還能相信嗎?

市場上關於馬雲的書不計其數,讓人眼花繚亂,看過一個視頻,馬雲說「市面上那些書里的話我好多都沒說過,好多我也不清楚怎麼回事,所以現在我對歷史都有點懷疑」。現在看一些厲害的人點評歷史,例如你不知道的秦檜,等等,總之和歷史書上的描述大相徑庭,我還能再相信歷史嗎?體會他們的故事嗎?


感謝就愛藍天白雲的邀請。

歷史上記錄的內容,有兩種。

第一種:基本的歷史事實,這種內容通常都是可信的。

第二種:細節化的歷史事實,這種內容通常都是真真假假難以判斷。對於這種內容,我們只要記住一句歌詞就可以了。「你我都說完全明白事實的真相,其實聽到的也就是個傳說」。

這樣說,可能有些太抽象,我們拿玄武事變舉例說明。

玄武門之變中。基本的歷史事實上有什麼呢?我給大家試著列舉幾條。

第一、李建成是太子,李世民是秦王,他們兩個人一直在明爭暗鬥皇位繼承權。這種內容,相信誰去記述,也不會有差別的。

第二、某年某月的某一天,李世民發動玄武門政變,殺死太子建成,齊王元吉,並殺了建成、元吉的十個兒子,還娶了元吉的老婆;於是成為大唐太子。這種內容,相信誰去記述,也不會有差別的。

第三、某年某月的某一天,唐高祖淵退位,李世民成了大唐皇帝。這種內容,相信誰去記述,也不會有差別的。

細節化的歷史事實是什麼呢?

第一、李建成如何平庸,李世民如何英明神武;李建成一再試圖謀害李世民,李世民為了大唐帝國的根本利益,只能冒險殺了李建成。

第二、李淵非常平庸,李淵起兵反隋就是在李世民的推動下實現的,後來大唐可以征服天下,也是李世民英明神武的結果;所以李世民取代了李淵。

這些內容,我們都可以從正史中,找到大量的文字支持;甚至而言,你去看正史,正史中翻過來掉過去,就是在講述這樣一個事實。但是這些內容可信嗎?可信度非常低!

我為什麼說這些內容的可信度非常低呢?因為相關內容,顯然都是被告提供的。

這就好像,一個人殺了自己哥哥、弟弟、侄子,霸佔了自己弟媳婦,逼迫自己父親交出了家產;然後就對圍觀群眾說,我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總而言之,希望大家理解我!

如果我們坐在法官的位置上,應該怎麼判斷這件事呢?不管我們怎樣判斷,顯然都不能聽被告的一面之詞;更主要的是我們必須得知道,被告的這一面之詞里,水份大的去了。

一切是顯然的,如果李建成有機會發言,他講出來的一切,肯定會和這天差地別!

這就好像,在網路時代之前,老蔣在我們看到的歷史書中,形象那是非常不堪的;但是在網路時代之後,老蔣一系的資料、記述,大量傳過來,人們必須得重新審視老蔣了。

基本的歷史事實,通常是可信的,因為不論多少人去敘述,也不會有什麼差別。

細節化的歷史事實,通常只是一個個的羅生門。換而言之,同樣的一個基本事實,不同的人講述出來,細節內容常常是天差地別的。

現代歷史,因為資料極度豐富,所以任何一件事、任何一個人,都會存在各種天差地別的敘述。比如,許多歷史人物,在一些人的筆下,那就是英明神武、如同聖人一樣偉大;在一些人筆下,那就是腦殘弱智,如同惡魔一樣恐怖。誰的敘述,更接近歷史的真相呢?有時候正是因為資料太多,我們才無從判別的。

看的歷史書越多,在看細節化的歷史時,我就越會想到那句歌詞:「你我都說完全明白事實的真相,其實聽到的也就是個傳說」。

對於細節化的歷史,只要有可能,我通常都會儘力尋找各種不同版本的敘述。這就好像,作為法官,在了解事情的真相時,我們會儘力了解最多的基本事實,然後細緻詢問原告、被告、原告方證人、被告方證人、利害無關的第三方證人......;即使如此,有時候也未必能看清事情的真相。如果只聽原告、或被告的一面之詞,肯定是無法看清事情真相的。

對於現代史,因為資料豐富,而且是網路時代,只要我們願意,各方的記述,我們通常都可以找到。但是古代歷史呢?通常是無法找到的。

比如,玄武門之變,我們只能看到李世民單方面的說詞,李淵、李建成、李元吉的說詞,我們再也無法看到了。在這種背景下,我們應該怎麼做呢?自然只能從最基本的歷史事實中梳理歷史的真相了。

李淵起兵時,最基本的歷史事實是什麼?

第一、李淵起兵前,晉陽有三股力量互相制約。它們分別是:晉陽留守李淵、晉陽令劉文靜,晉陽宮監斐寂。

李淵起兵時,晉陽留守李淵、晉陽令劉文靜、晉陽宮監斐寂達成共識,於是火併不願意一塊造反副留守王威。

第二、李淵起兵後,晉陽留守李淵為大將軍,晉陽令劉文靜為大將軍司馬、晉陽宮監裴寂為大將軍長史。[注]

[注]:裴寂等上淵號為大將軍,癸巳,建大將軍府;以寂為長史,劉文靜為司馬......。 司馬、長史的地位有多高,我們只要知道一件事就可以知道,楊廣平定江南時,史書明確記載,楊廣雖然是大元帥,但是主要負責人,就是長史高熲、司馬王韶。[注] [注]:東接滄海,西拒巴、蜀,旌旗舟楫,橫亘數千里,以左僕射高熲為晉王元帥長史,右僕射王韶崐為司馬,軍中事皆取決焉;區處支度,無所凝滯。 幾歲余,征還,高祖謂公卿曰:「晉王以幼稚出籓,遂能克平吳、越,綏靜江湖,子相之力也。」於是進位柱國,賜奴婢三百口,綿絹五千段。

李淵稱帝時對斐寂說,我能走到今天這一步,主要是你的功勞[注];李淵上朝的時候,通常都與斐寂同坐;散朝還把斐寂留在宮中;從來中稱呼斐寂的大名;[注];李淵離開都城,都是讓斐寂留守。[注]面對這種記錄,斐寂在大唐帝國初期的地位有多高,我們可以想像吧!

[注]:高祖既受禪,謂寂曰:「使我至此,公之力也。」 [注]:高祖視朝,必引與同坐,入閣則延之卧內,言無不從,呼為裴監而不名。當朝貴戚,親禮莫與為比。 [注]:高祖有所巡幸,必令居守。

劉文靜自覺自己的才能、功勞都比斐寂高,但是一直位居斐寂之下,所以一直心懷不滿,最後被李淵殺了。[注]死的時候,劉文靜說,鳥盡弓藏,真不是說著玩的。[注]

[注]:文靜自以才能幹用在裴寂之右,又屢有軍功,而位居其下,意甚不平。每廷議多相違戾,寂有所是,文靜必非之,由是與寂有隙。 [注]:文靜臨刑,撫膺嘆曰:「高鳥逝,良弓藏,故不虛也。」時年五十二。

第三,李淵起兵,任命年僅28歲的李建成為左路軍元帥、年僅19歲的李世民為右路軍元帥、年僅14歲的李元吉為中路軍元帥。[注]

[注]:六月己卯,傳檄諸郡,稱義兵,開大將軍府,置三軍。以子建成為隴西公、左領軍大都督,左軍隸焉;世民為燉煌公、右領軍大都督,右軍隸焉;元吉為姑臧公,中軍隸焉。

面對以上的基本歷史事實,我們真會相信,李淵起兵是由李世民推動的?

以李世民的年齡、閱歷,根本就無法勝任這種工作的。更主要的是,李世民的軍界地位,與建成、元吉一樣,都是依靠嫡子的身份取得的。

隋煬帝楊廣身敗名裂了,所以我們看晉王楊廣早年的輝煌戰功時,自然知道,晉王楊廣的元帥只是掛名的,真正負責軍事行動的是元帥府的長史、司馬。

唐太宗成了中國歷史上的樣板皇帝,所以我看秦王李世民早期的輝煌戰績時,難免會認為,那些軍政經驗豐富、軍政地位極高的元帥府長史、司馬,都是打醬油的,真正負責軍事行動的就是19歲的秦王李世民。

李世民最初的軍事行動中,行軍長史就是劉文靜!劉文靜在李淵一系的地位,與楊素、高熲、王韶在大隋帝國的地位,估計沒有什麼差別的。

我這樣說,無意徹底否定李世民,我只是想說,我們看到的唐初歷史,只是李世民的單方面說詞,所以在這種歷史中,李世民成為無可爭議的主角;其它人都是打醬油的。但是真實的歷史,顯然不是這樣的。最簡單而言,斐寂、劉文靜絕對是當時的主角;如果李世民不是李淵的嫡子,他從哪個角度,也是無法與裴寂、劉文靜相提並論的。

在大唐奪取天下的過程中,太子李建成的功勞大?還是秦王李世民的功勞大呢?因為李世民取得了話語權,自然是李世民的功勞大。

問題是,在大漢開國的過程中,蕭何也一真坐鎮關中,從未率軍打過仗,但是劉邦說,蕭何的功勞最大!大家不服,劉邦就對他們說,追殺野獸的,通常都是獵狗,而在後面指揮獵狗的永遠人。你們不會認為,獵狗的功勞應該排在人的前面吧![注]

[注]:高祖以蕭何功最盛,封為ガ侯,所食邑多。功臣皆曰:「臣等身被堅執銳,多者百餘戰,少者數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今蕭何未嘗有汗馬之勞,徒持文墨議論,不戰,顧反居臣等上,何也?」高帝曰:「諸君知獵乎?」曰:「知之。」「知獵狗乎?」曰:「知之。」高帝曰:「夫獵,追殺獸兔者狗也,而發蹤指示獸處者人也。今諸君徒能得走獸耳,功狗也。至如蕭何,發蹤指示,功人也。且諸君獨以身隨我,多者兩三人。今蕭何舉宗數十人皆隨我,功不可忘也。」群臣皆莫 敢言。

更主要的是,任何一場重大戰爭的勝利,都是團隊協作的結果;後方有強大的政治、經濟、外交、兵源提供保障;前方面有軍政經驗豐富的職業經理人、專業人士合作,才是前方統帥取得勝利的重要保證。

19歲的秦王李世民統帥大軍作戰,可以取得勝利,顯然不是他天縱英才的結果。就如,晉王楊廣早期的戰功也不弱啊,問題是,因為晉王楊廣後來成了隋煬帝,所以誰也知道,晉王楊廣的戰功,就是因為有強大後方支持,更有第一流的助手協助。

寫到這裡,我們回頭總結一下前面說的內容。

從普遍意義上,歷史書中,完全可信的內容只有那些基本的歷史事實,因為這些內容,不論多少人去敘述,通常也不會有什麼差別的。

細節化的歷史事實,通常都是一個個的羅生門,因為不同人的筆下,它常常是天差地別的。許多內容,我們可以看到一種比較統一的說法,無非是因為有一方完全控制了話語權,所以給了我們一個標準的答案。

最簡單而言,如果李建成一系有機會寫唐初的歷史,它與我們現在看到的唐初歷史,在細節上肯定是天差地別的。

再簡單而言,如果一直沒有網路,經過幾百年的淹沒,老蔣等人的形象,肯定就是我們許多年前歷史書中看到的形象。

對於細節化的歷史內容,我們想分辨它的真假,最好的方法,就是找到眾多不同視角下的資料;然後細心的梳理基本歷史事實,再依據自己的經驗、常識去分辨哪些內容更可信。這種經驗,在研究現代史時,相信誰也知道;因為現代史資料豐富,任何一個人、一件事、一個時代,在細節上,都有無數種不同的版本。如果你不按上述方法做,那我們看到的現代史,肯定就是一大桶漿糊。

看古代歷史時,人們常常無視這種經驗,那是因為許多古代歷史,因為資料非常有限,所以在細節上常常也有標準的答案。因為類似的原因,許多人總是習慣性的認為,這種有統一答案的歷史內容,肯定是真實的;即使它完全經不起情理、常理的推敲。

因為古代史資料有限,至少我們很難看到眾多不同視角下的內容,所以我們在研究相關歷史時,最好是細緻的梳理基本的歷史事實,然後順著基本的歷史事實去了解歷史。在此過程中,把各種完全不符合情理、常理的內容都拋開。

最簡單而言,我們看歷史,是為了吸取歷史的經驗教訓,如果我們看到某段歷史,吸取的歷史經驗教訓,就是歷史當事人太傻了、太變態了、太邪惡了,如果他有他們正常人的智商、道德、意志力,就能如何如之何,那我們就是把歷史當童話看了。因為看這種歷史,我們能吸取到什麼歷史經驗教訓呢?


我只說一句:毛偉烈豐功,卻由於某種人為的推動,是現在的95,00後竟恨毛捧鄧。你想勝利者書寫的歷史多麼可怕?


史書上凡是對一個人物的一生或者某一個時期完全持正面評價或是完全負面評價的論述,通常都不太可信……


人真的能站在絕對客觀的立場上評價一件事情嗎?你所認為的客觀立場真的和大家的客觀立場一致嗎?舉個小栗子:你對你父親的評價和其他人對你父親的評價能完全吻合嗎?

所以換個角度看,我們去學習了解歷史,目的是為了評論和辨別歷史的真偽嗎?難道真正的目的不應該是鑒往知來嗎?


有看進擊的巨人么?

馬萊國說巨人都是惡魔後裔,對其他種族進行了長期的種族滅絕,是女巫和惡魔的契約。

而反叛軍說巨人幫助人類,造橋修路,創造了財富,是女神的恩賜。

最後從實際情況來看。

很有可能是一種生物藥物促進身體巨大化的黑科技。


自唐太宗之後的歷史人為改動的痕迹太大,正史的可信度遠遠比不上唐前。


給點面子官方好不好,隨便一個人口中馬雲的事可信度和民政局公安局記錄的馬雲的事可信度對等?


「He who controls the past controls the future. He who controls the present controls the past.」


馬未都先生有句話說得好:歷史沒有真相,只殘存一個道理


歷史只是一個總結,解答「我們從哪而來」的問題,途中風景的每一處細節在大方向上沒有意義。


推薦閱讀:

你害怕被拋棄,愛情來臨時總在懷疑
一切終將幻滅:周期奧義在於對過程的追逐,你的一生是它最好的詮釋,附周金濤21篇重要文章
沈從文——鄉下人的都市夢(上)

TAG:歷史 | 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