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科和真正科研的深層次區別有哪些?

為什麼用民科的方法無法觸及到真相?如何用科學哲學解釋民科現象?


剛剛,我們的約稿老師在一個回答的評論區下,和一個民哲進行了辯論。

這篇文章會放上一段在我是真實的嗎?我們是否生活在模擬世界中?這個問題中,我們寫的科普文下的一段評論對話。在這篇回答的評論區里,和我們約稿的張小星老師(一個接受過專業訓練的哲學博士)與一個民哲,認真地進行了辯論。

放出這個對話的目的,並非是掛人。因為對方是怎麼樣的人我們並不關心。

最主要的目的,一是,這是張老師用如此大量的時間精力,極其認真地去寫的回復。我實在是不忍心看到這些內容所有的作用,僅僅是擺在評論區里,去面向一個人。在寫作這篇文章的過程中,張老師也是用極為認真的態度寫作的回答的初稿,並為修改稿提供了持續一晚上的,非常嚴謹的審校,我欽佩他的專業態度,也對他付出的心血感到不值

二是,這樣的內容,或許可以作為一種一般化的參考,去讓我們了解民科/民哲的思維是怎樣的,以及它們的謬誤在哪。

民科/民哲有哪些特徵呢?

一、語氣激烈,傾向於做出毫無根據的判斷

比如在這裡,民哲一上來就採用了非常沖的連續反問的語氣,然後在幾乎沒有任何信息的前提下,對對方下了一個結論——「小編是不會懂的,作者懂不懂就不知道了」;

而專業人士的回復,相比之下語氣會更加溫和一些,而且有能力(有些專業人士未必有這樣的耐心)進行精細到細節的論證。

二、在沒有充分論據的情況下,對非常大的問題輕易下結論。

比如在這裡,民哲就在毫無支撐證據的情況下,對很空泛的問題下了結論,然後再質問:「現代有一個哲學家嗎?」。

而專業人士的回答則是仍舊平和地列出證據,包括列舉出現代哲學家Annalisa Coliva,Crispin Wright,等等。

三、喜歡指責對方只會「掉書袋」,「引用課本」,「套術語」。

比如在這裡,民哲就開始展開了非常典型的反駁:指責對方引用是「套術語」「翻書黨」;

而專業人士則是繼續認真地解釋其論點的支撐論據,理清其背後的一條條邏輯。最後,還謙和地表示「不針對你個人」。

四、如果你非常認真地和他討論,他會最終經受不住而退出,可能還會出言粗鄙。

比如在這裡,民哲會主動提出退出,並且出言辱罵對方。知乎的環境尚屬不錯,在貼吧微博,程度還會加深。

最後只剩下可憐的專業人士在孤零零地認真論述。

(註:截圖按照時間順序。由於有些圖是後來補劃線的,所以時間顯示會不齊)

這是張老師最後關於民哲的回復,我認為非常適合回答這個問題,貼在這裡:

民哲或民科的普遍心理特質,大家討論的很多。這裡就哲學和其他科學的差異說明一點。

哲學和其他學科一樣,都要通過構造理論來解釋數據和現象——物理學解釋實驗觀察數據,哲學解釋我們對道德美醜理性的基本判斷。這個理論構造的過程,都會鍛煉學者的邏輯和理性思考能力。

差別在於:一個好的物理學家,可以把一個洞見逐步發展為完整的理論,而如果這個洞見基本「準確」,理論完善的過程也會比較順利;哲學不同,再強的哲學家,再精彩的哲學洞見,也必定會遭遇一系列反對和質疑——哲學理論天生伴隨著糟糕的數據。這個差別帶來的結果是,即便在最理想的成長條件下,一個哲學家的訓練也都要經歷無數次自我否定、自我粉碎、再回爐重造的過程。這是一個去「我執」的過程。

經此,一個成熟哲學家的「學術人格」,很少會和他所辯護理論捆綁。自己辯護的理論遇到了嚴重挑戰,帶來的是又一個粉碎重塑的契機,而不是遺憾、失落或丟臉。當然,成熟的物理學家也都能跳出個人,並客觀的反思理論。可惜,自己的理論遇到嚴重挑戰,給物理學家帶來的傷害要大得多。

哲學和其他科學的這種差別,可以進一步解釋。但在心理層面,足以說明一般意義上民科和民哲的一點差別。

許多人不看好民間科學家,是因為他們缺乏理論推理能力。也就是說,如果具備了足夠的推理研究能力,民間科學家的一些想法是有可能發展成出色的理論的——你得承認,雖然郭英森的物理素養差的很多很多,但他的情況基本屬於此類,這也是許多群眾對他表示同情的原因。

相比之下,民間哲學家缺少的,除思考能力外,還有哲學的學術人格。「不聽反對聲音」、「堅持己見」、「眾人皆醉我獨醒」、「只有我懂」,這些態度,在及特殊的情況下,是有可能讓民科獲得成功的。然而,好的哲學理論,必須在對話式的批判中修正完成。從蘇格拉底,經中世紀,到當代,都是如此。所以,如果一個堅持己見的民間學者研究的是自然科學,我們可以祝他持有的是潛力股,並且將來有能力兌現;而如果他研究的是哲學,我們只能祝福他。

由此,大家可以對民間哲學家多一些了解和理解,因為他們如果想取得成就,需要經歷雙重的考驗:思維訓練,以及自我否定。

自我否定是很傷自尊的。

體制內的學生和學者,實際上已經通過學術共同體的支持緩解了這種痛苦。「唉,昨天想出的論證不成立,有一個反例」,「沒關係的,我也是,導師上周也是,大家都在自己打臉,好疼」。

由於大家都在回爐重造,你個人的人格與自尊很容易從中脫離出來。可惜,民間哲學家沒有這種條件。

不過,從民間哲學家自身的角度看,這種困難不應當構成為自己開脫的理由。既然認為自己在思考哲學,也思考出了別人都不懂的理論,那就應當承擔哲學本應帶來的痛苦與挑戰。

不然,只為障目一葉而生我執,生出對他人深深的敵意,何苦?


正確使用高等數學。


一個最基本的態度問題。而這個態度的目標如果對準了科學研究,那麼產生的就是民科。

現在是信息時代,大家都知道,信息是最有價值的,知識就是力量,是一切的根本。而科學研究是什麼?生產知識,生產信息,生產你一切接下來的產業生產所需要的材料------科技儲備的【生產工作】。

而民科,就是在這種【知識和信息的生產工作】上,搞大躍進,搞階級鬥爭,搞嘩眾取寵。。。。。。總之就是不老老實實的搞生產。

這就是態度問題。這種態度如果放在別的地方,會產生別的令人討厭的人,甚者這種人還會獲利。相比之下,也許民科反而是最無害的。。。


就像民間起義和當局窩裡斗那樣。


一種日常的有意義的區分和形而上學的二元論不是一回事。(假裝自己有哲學背景)

而且也不存在所謂民科的方法,除非胡思亂想也能算是方法的話…

畢竟大家都是人,邏輯和感知方式基本上是共通的,所以才能有主體間客觀的知識。而學術研究歸根結底也是一分耕耘一分收穫,「以一種屬於人類的方式」一點一點前進。沒有那種比人跟猩猩差距還要大的妖孽的。不思進取固執己見就會遭到淘汰,而這種人在各個水平層次上都存在。民科之流只是比較扎眼,而人們又總會對「強者」更寬容一點~

不過知乎er有個很不好的習慣,就是總喜歡把水平層次的高低強行擴展成專業和業餘這種二元論式的鴻溝。

這種標籤化的認知,人為得建立身份壁壘,在分工和效率上自然有一定價值,但對於試圖通過知乎來開拓視野尋求成長的人而言是非常糟糕的。因為他們將看到的不是一個大牛連續的持之以恆的成長之路,而是從一個身份到另一個身份的神秘躍遷。

而在把這些人帶歪之後順便再嘲諷一下這些被誤導的人缺乏判斷力…

果然是一手好棋。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科學不分官民,但科學分真假。拿實驗數據說話,而不是拿官帽說話。可以說別人是偽科學,假科學,僅僅是一種猜測。但分個官民,再拿官帽壓人,哪就是你的問題。科學是不認官帽的,科學要的是研究成果,實驗數據,可以應用的發明,突破的發現,沒有?靠邊站,給有的人讓出一條路來,也給人類發展讓出一條路來,你提出科學官帽論,不如切實的拿出經得起實驗室檢查的科研成果。恐怕在這裡撕逼就是因為拿不出吧?要麼切實的做科研,要麼退居二線做行政管理,兩條路裡面總得選一條,卡在中間,玩權術鬥爭,顯得既平庸,又小人。平庸之輩的可怕。


不是早有定論了嗎?區別就是「我錯了」三個字。


科學:「實驗結果不符合基於現有理論的預測,一定是理論有問題」

民科:「實驗結果不符合我的預測,曹尼瑪整個世界都在迫害我」


從我自身專業來看,化學民科主要特點有把精力放在無機物上,樂於提出無法驗證的猜想以及糟糕的基礎知識。然而與他們相比,我作為一個為真正的科研工作者(的下手)思維是相對固定的,有時自己也覺得狹隘,只能通過窮舉的方式嘗試新的反應形式。


民科,本質上是用哲學的路子來搞科學。

身為高中三年沉迷於解讀量子力學而幾乎荒廢學業的前民科(嗯,自封的),現在回憶起來還是覺得挺羞恥的。

首先吧,作為一個普通的科學愛好者,無法接觸到專業文獻。像那些專業的外文資料庫,基本上只有大學才會去買。到知網裡淘到的,本來就是官科過手給國內的東西,但民科往往連知網這個二道販子都不會去用。

那民科的信息來源是什麼呢?只能是中學的課本知識,外加圖書館裡的各種書籍,科普讀物啦,偽科學(什麼養生、宇宙信息場之類亂七八糟的東西)啦,反正如果相信圖書館裡有乾貨,那絕對是走錯了道兒。現在回想起來,覺得高中時的校圖書館層次上其實比市政的圖書館高多了,起碼能有點乾貨,讓我知道除了排列組合數之外,還有貝努利數——我看到的時候真的是相見恨晚啊,我自己整整初中三年琢磨出來的東西原來早就有了。

沒有專業的知識擺在面前,永遠不知道天有多高。民科們啊,不要以為能靠著市政的圖書館能搞出什麼科研來!

其次,是民科在「研究」中偏離了科學,走向了哲學。民科主要的研究方法不是做實驗出數據,而是看幾本書,然後自己沉思一番,得到一個自以為新穎的學說。然而這種學說只是哲學性質的,它本身不預言新的現象,也害怕預言新的現象:因為他們的所謂「新學說」,不是通過實驗得到的,也害怕被打臉。這種「新學說」哲學屬性的極端,便是完全講理念,連數學也放棄了。

因此,到大學接觸了「數學建模比賽」後,有些相見恨晚的感覺。起碼它培養了參賽者查文獻(上知網)的意識,而且還不會浪費參賽者樸素的科學熱忱,充分運用到解決實際問題中去,比起搞什麼「小發明」騙自招要好,後者還造就了一批自我感覺良好、否定應試教育的高中生,論中二程度與民科不相上下。高中搞的那些「課題」也是很水的,也就走個形式而已,還會對科研產生錯覺。

現今在義務教育階段,關於創新能力的培養可以說是錯位的。真正對科學感興趣的同學,會去預習一些高年級的知識,把那些東西往高年級放,那是把他們想得太白痴了。

要我說,「小發明」什麼的,交給小學、初中生玩玩就好了,搞什麼全國比賽來騙高考加分,只能讓部分高中生誤入歧途。數學建模適宜放在高中,結合高中的所謂「課題」來搞,那些社會上的數學問題可以歸類到不同學科里,以免搞一些冷飯出來水一水,還於社會無益。本科生的競賽應該強調理論學習與實踐結合(總之來當免費勞動力很歡迎,嗯,邪惡之爪還是忍不住伸向你們了,誰叫你們這麼悠閑,哼哼),以免一堆本科生一邊應付考試一邊在問:「我學這些有什麼用?」

總之,民科最大的問題,還是實驗做得太少了。要是擠進有機狗的搬磚大軍,估計分分鐘轉勸退黨吧。


我記得我曾經給人科普,光是電磁波~

引用了大學教材的內容,還給出了實驗證據…但是民科,就是說你不會!

還有我討論問題是一個點一個點說,並且給證明。而對方直接就是結論,不給證據!


長期混跡民科吧看熱鬧的一個小發現

民科一般分布在 物理 哲學 數學三個大板塊

這三個板塊可以依靠想像力和腦洞,相對於生物化學,比較便宜和扯淡門檻比較低。並且往往有八卦陰陽五行,再結合似是而非的宗教知識

化學多年前有一個嘗試然後炸了....

生物... 我知道有一個毒死1000多隻雞研究怎麼做河豚的


前者主要以想像為依據,後者主要以實踐為依據。


真正科研

民科


民科和真正科研工作者的區別就好像大型便利超市和大便 的區別, 道不同不相為謀。


智力水平有明顯差異。


這樣可以破音速嗎?

比如這樣的問題,標籤看起來很高大上,但是仔細一看,這種問題需要問嗎?中學水平就能弄明白的。

其實通過這樣的例子已經可以看出,最大的區別在於,自己存儲的知識量的問題。有很多「民科」問題,早就有結論的了,晚則幾十年前,早則數百年前。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思考不是壞事,但是只思考不學習,就很尷尬了。


第一,一些民科的人太SB,他們所說的拋棄邏輯,實際上是他們沒有領會清楚。真正的科研並不是完全拋棄邏輯,他們拋棄邏輯有這2種情況

1.為了獲取靈感

2.經過長時間的思考經歷,他們已不需要嚴密的一步一步驗證思考過程,就好比你做算術不需要一個個數慢慢相加,武術家出招式是不需要認真的邏輯思考,他們已經熟練到不經思索便能正確的應對。

經歷這2種情況後,真正的科研者最終還是會用嚴謹的邏輯驗證自己的結果,他們的追求是真理,不是創意。

第二,民科是SB,只要他們感覺有那麼一絲絲正確性,他們便堅信不移。科研是堅信有可能是真理,但保持懷疑。民科是堅信那就是真理,哪怕被他們的真理之蛇咬了,甚至咬死了,他們仍是欣喜若狂,這應該是邏輯能力不足以hold住科研這種高端的東西,被科研強大的神秘力量反噬了吧。

最後補上一點,真正的科研者中,也有許多SB,他們能力或人品,不足以擔當他們的身位。


民科總是在研究一些高大上的東西(比如哥德巴赫猜想),真正的科學是腳踏實地的學習。


猩猩和人的區別


我一個老師,本科學歷,非常努力,但是有個考試幾次都過不去,另一個老師,博士,輕輕鬆鬆。你覺得民科能怎麼樣?


推薦閱讀:

一篇顛覆認知的雄文:權威的演化邏輯,統御規模化力量的基礎
為什麼人類常做火雞??式的歸納
改變認知模式,其實是一種治療
Low的不是人 ,而是你的認知

TAG:認知 | 科學 | 民間科學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