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孔孝真新作《迷失:消失的女人 ??: ??? ??》?
孔孝真新作《迷失:消失的女人 ??: ??? ??》,據說「黑中國」?
前兩周,在豆瓣上搜一部影片,因為評價人數不足,尚不能看見評分。
但很可笑的是,該影片在泡菜國的熱度算得上是年底十佳。
不說別的,主演孔孝真,嚴智苑(《素媛》中的媽媽),哪一個在中國沒圈過幾大卡車的粉。
然而,就是這樣一部高炒作度的懸疑片,卻仿若在中國無聲無息被壓制了......
禁片?
一開始,彷彿呼聲是這樣的,就連家喻戶曉如孔布利,也不免陷入了「黑中國」的緋聞中。
網上罵聲一片,失望的,唾棄的,讓韓影滾出中國圈的......
看的瓢姐一臉懵逼,這不,汁源一出,瓢姐趕緊補片,今天就來為小夥伴們好好正名——
故事的前奏很生活化,嚴智苑飾演的單親媽媽李智善,每天匆匆忙忙遊走於職場和家庭之間。
年幼的孩子,只能交給保姆寒梅(孔孝真 飾)日夜照料。
這個土裡土氣的保姆,有點二傻二傻的,彷彿語言也不流暢,但卻對孩子溫柔似水,照顧地盡心儘力。
突然一天,劇情升溫,矛盾加劇——
李智善收到了法院的拘捕令,強行要求將孩子送還到拿到撫養權的孩子父親家。
一個媽寶男,一個強勢搶娃的惡婆婆,一個生活窘迫不得不加班加點掙錢的單身母親。
一場家庭大戰即將爆發!
然而,就在這時,孩子和保姆齊齊消失了?
是智善的人為?還是保姆的蓄意而為?
一切都在一團迷濛中展開......
一張「消失」的照片;
一份偽造的身份證明;
一個精神失常的母親......
習慣於《消失的愛人》套路的我們,難免將這部「消失的女人」歸為同類,當然還有點小膩味。
此時,猜測「寒梅」是智善精神分裂幻想出來的人有;
揣測「寒梅」消失在另一個時空,幫助智善奪回撫養權的人也有;
當然,介於強行提升燒腦程度,以及孔布利的親民感。
沒有人會願意承認,這很有可能就是保姆把孩子偷走了?
之後的劇情走向很精彩,噢,不,是彈幕正片熱鬧紛呈!
貧民窟里不近人情的中國大媽;
「按摩院」里的中國小姐;
鍵盤俠們已經開始「被害妄想症」發作——
更不用說,隨著孔布利的身份逐漸曝光。
雖然歐妮很努力,但對天朝老司機來說還是很齣戲的一口中文;
干著皮肉勾當的中國女人「木蓮」;
拿錢買保姆身份的中國女人「寒梅」;
與拉皮條的韓國人合夥勒索的中國女人「金妍」......
一大波空降彈幕,就為了觀影三分鐘,感受一下來自世界各地影片,但凡出現「中國」就開始「黑」的惡意!
當然,如果單從「斷章取義」的場景來說,瓢姐也深覺同感,總覺得如此敏感的話題有傷國內人民情懷的心。
但是,好片都是留給有耐心的人慢慢咀嚼的.......
一個被拐賣到韓國做媳婦的中國女人;
一個被丈夫毆打,婆婆剪髮的中國女人;
一個被囚禁,不能學習語言的中國女人;
一個生了女孩,婆家拒絕醫治病童的中國女人;
一個割腎賣淫,籌錢為孩子治病的中國女人;
一個被醫院攆走,孩子不幸夭折的中國女人......
這是黑中國嗎?
這是一個韓國導演,一群韓國演員,用冷漠的醫生、濫用職權的社會、重男輕女的家庭、男權右傾的制度......
替中國的商業「大導」們,拍出來的韓外籍華人的現狀!
政府的無視,加上本土人民的冷淡,可以說這些被賣到世界各地的東南亞新娘,包括中國農村很多買賣越南新娘的事實。
你都可以去感受到這群邊緣弱勢群體的無奈,和生活在社會最底層令人心痛的掙扎。
隨著近年來,中國的移民大軍迅速增加,去往韓國生活的中國人不在少數,權益的保障成為越來越急迫的硬性需求。
這就是為什麼瓢姐很認可本片的原因,因為總要有人把聲發出來,總要有人做些什麼,我們才能把日子過得有盼頭,有希望。
在這裡也想給躍躍欲試,想要加入移民大潮的小夥伴們,敲一敲警鐘——
外面的世界雖然很精彩,但外面的世界卻也很無奈!
不要頭腦發熱就奔著「想像」出來的生活而去,一定要三思而後行!
文章的最後,咱們還是聊回到影片。
說了一大圈,你可能覺得生活的操蛋也不能成為偷別人家小孩的借口?
就算是雙女主的設定,貌似兩位母親之間的命運轉盤並沒有太大的必然交際?
瓢姐在此也不多做劇透,既然是懸疑片,就一定有flag立下的理由。
小夥伴們不妨去看看正片,感受一下什麼叫:
想要關注更多的小眾電影,可以加瓢姐的微信號:QN-Moviehttp://weixin.qq.com/r/-khhee3ED7Bwraka9x3s (二維碼自動識別)
看到好多評論所以去看了,看完之後怎麼看都覺得要黑也是在黑韓國,看不出哪裡在黑中國,這麼說哭聲是在黑日本咯,其實故事的主線劇情和盲山挺像的,雖然敘事並不像盲山那樣凸顯壓抑和仇恨,而是以母愛為主。去除的外國人的元素,大家看了盲山就不會覺得在黑大學生,不會覺得在黑女性。
下方有劇透。
幾個女主的遭遇都可以和傳統的拐賣婦女情節一一對應:韓國農村某一家人買了一個女的,那個被買的就是女主:中國人金妍。韓國農村一家人有兩個成員:猥瑣的農村大叔和他尖酸刻薄的母親。買媳婦的目的就是為了生兒子。鄰居家的媳婦似乎是從東南亞來的。第一胎生了一個女兒。而且得了先天性疾病,要治。(把嬰兒黃疸畫得黃黃的)他家覺得是女兒沒必要治女主自己帶孩子就診,但是一沒有身份,沒法給孩子做主,第二夫家本身也窮也不出錢。女主就去賣腎給孩子治病。夫家不出錢,丈夫主動要求出院,然而女主沒有合法身份沒有話語權。所以並不是單純的因為女主交不起醫療費而被趕出院,而是小孩監護人要求出院,小孩的媽媽此時在法律上相當於一個沒有身份的路人,滯留醫院而被趕出院。附帶一提,有人說把中國人演的很窮很土,難道衣服不是夫家給的嗎?農村買了媳婦天天給穿香奈兒定製,踏高跟鞋,化妝?之前看到女權和醫學意見領袖撕逼的時候我感到很為難,在許多女權的視角,醫學、制度一直是處在壓迫女性的位置。在這個電影中醫學的形象一是女二李智善的醫生前夫,第二是女主因為沒錢也沒有身份無法拒絕丈夫要求孩子出院,第三則是為了籌錢給孩子治病的賣腎手術。金妍和孩子在孩子監護人要求出院而孩子母親拒絕出院的爭議中,床位醫生還在猶豫時,李智善前夫(上圖背影)補了一刀,因為自己孩子肺炎,把金妍果斷趕出院,自己孩子住上了那個床位。剛換完腎的金妍看著李智善的孩子住上了方才的床位。不久後,金妍的孩子死了,賣腎籌了錢,卻沒辦法用來治療自己小孩。所以金妍開始了韓國電影式的復仇,最直接的是殺了丈夫,殺得爽不如殺得巧,一直沒有被發現。也許是為了復仇,但是並不是那種傳統意義上殺光別人全家的復仇。金妍去當了李智善家的保姆,李智善和前夫離婚後,自己一個人努力工作,把一半的收入都用來請保姆。但是到後來,比起純粹的復仇,更是把李智善的孩子當做了自己的孩子,而帶著李智善的孩子消失,想回老家。孩子死後,金妍到離婚自己帶孩子的李智善家當保姆,媽媽都在工作,孩子很快對保姆就好過親媽,不久後金妍把李智善的孩子當作自己的孩子,帶著孩子想跑,整部電影以李智善找孩子為主軸,抽絲剝繭找出金妍的遭遇。韓國農村和大山也許在物質條件上有一點點不同吧,至始至終沒有說金妍為什麼去到韓國,是否自願,但是無論如何去韓國總不會是為了這樣的生活。和各種拐賣婦女輿論老說要殺光全村,包括自己生的孩子,完全覺得孩子是人生拖累的鍵盤俠不同,電影的主軸是確實母愛和孩子,在當鍵盤俠的時候也是認為個人自由至上,母愛是社會強加的,小孩算個球,但是在創作上母愛似乎是絕對的政治正確之一,也不能單純的把母愛當作是一種自私,以此來化解孩子與自由二選一,在孩子的爭奪上更多是與父權(丈夫、婆婆、法律法規)的角力。。。以下所說的僅為個人觀點,不喜勿噴。先說說電影本身的結構,故事的發展非常清晰,以平淡的故事開頭,以帶有悲劇性的結局收尾。其間利用插敘的手法交代部分情節的來龍去脈,所以整部影片看下來,就敘事方面沒有什麼特別的新意。雖然也有兩條線索的交織,但是在故事的穿插中又是獨立的敘述。這或許是因為題材的制約,沒辦法像有些電影一樣,在故事敘述方面創新。說到情節結構,這裡推薦克里斯托弗·諾蘭的《記憶碎片》,黑白與彩色兩條線並行發展,黑白線採用順序,而彩色則是倒敘。這樣還不算什麼,厲害之處就在於這部影片就如同它的名字一樣,真是的「碎片」似的存在,一段彩色故事一段黑白故事,下一段彩色故事又是對上一段彩色故事的解釋。如果只看一次,或許根本沒法把所有情節連貫起來,於是第二次觀看時,你可能會拿出紙筆簡單記錄每一個故事,然後看完後再將所有的片段聯繫起來,組成一個完整的故事。直到第三次、第四次觀看時,你則會有越來越多的問題。總而言之,克里斯托弗的電影產量一般,但部部精品。好了,現在回到正題上來。剛剛說了這不電影情節結構本身沒什麼亮點,但在觀影后卻會引發很多思考,這也是它的魅力之處。看見微博上許多評論都說這部電影是在諷刺中國人。當然作為一個觀眾,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也沒有人知道到底導演是怎麼想的。但是我只想說,一個人的思想有多狹窄,眼光就有多狹窄。誠然,影片中「中國女人」這個設定或者那個態度惡劣的中國人會引發誤解,但是如果以這些就判斷它是在諷刺中國人的話,那和那些支持「中國威脅論」的人又有什麼區別。孔孝真扮演的角色所代表的不是「中國」,而是那個被欺壓的群體,她身上的中國標籤可以換做是任何國家。或許導演是了解到了世界上普遍存在這種擁有悲慘命運的婦女,而只不過恰好將標籤貼在了中國而已。中韓本來就有很深的歷史淵源,再加上地理位置的因素,所以可能選擇一個中國女人更為貼切。我想這樣理解也不是沒有道理。或許換一種方式理解,如果將寒梅換成一個其他國家的女人,那麼我們所感悟到了是否就會發生改變?我想,如果說人物的發生了變化,但是我們的感動與體悟沒有改變,那麼就正好說明了這個中國標籤確實不能將其看作是對中國的污衊。我們之所以會被感動,無非來自與兩個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字——母親。有人說,因為上帝不能無處不在,所以創造了母親。這話說的沒錯,媽媽或母親二字,光是看著就讓人心動。人常說孩子是母親身上的一塊肉,這話不完全對。因為對有些母親來說,孩子就是心臟。心臟不跳了,整個人就死了。無論一個人有多麼理性,在自己最脆弱的那部分受到威脅時,整個人就陷入了一種癲狂狀態。影片中的智善是這樣,在電話那端聽到女兒被綁架,也不確認是不是真的,根據聲音的相似性就直接將自己的積蓄轉給對方,以及後面尋找女兒時整個人的恍惚,個人認為嚴智苑將那種母親在失去女兒後的精神狀態非常好的演繹了出來。而另一位母親寒梅則是影片著力刻畫的形象。一個被販賣的婦女,在被婆婆嫌棄和丈夫家暴的情況下,為了自己的孩子一直默默承受著,最後選擇逃走也不是出於對自己的考慮,而是為孩子爭取更好的治療條件。賣掉自己的腎只為交住院費,最後卻還是被有關係的醫生家屬霸佔了病床。她想要的並不多,而這微小的願望也都只是為了自己的孩子。或許寒梅自己知道的,她知道在仁停留在這個世界上的時間不長久,但是即使是這樣,她也希望自己能為在仁做出最大的努力,可世界卻給了她冰冷的一巴掌。印象最深的是當寒梅發現在仁情況危急時,她撥通了急救電話,但卻因為語言不通無法告訴對方自己的具體位置,那緊急而又無能為力的一刻,何嘗不是她日後最為內疚的一刻。於是在仁在寒冷的冬夜再沒能堅持下去,寒梅抱著她的心臟,望著空無人煙的四周,那一刻她的心臟停了。為什麼寒梅最後會選擇帶著多恩逃走而不是交給別人?為什麼最後智善會跳下海去就寒梅,我想這還不是因為「母親」二字。因為寒梅失去過孩子,所以她才不願讓自己盡心照顧的多恩被別人當做勒索的工具。因為智善也是母親,所以她才會體諒寒梅所做的一切,所以她才會不顧自身安危跳海去救寒梅。可最後寒梅還是選擇離開,因為在仁停止呼吸的那一刻,她就知道自己的心臟也不再跳動。作品對故事的詳略處理的也很好。上面所說的插敘不是漫無目的的插入,而是對必要情節的插入。例如為什麼智善和她老公會離婚,導演雖然沒有交代,卻通過她婆婆的態度和電話那邊一個女人的聲音告訴了觀眾,要麼是因為這段感情不受婆婆喜愛,要麼就是丈夫出軌。至於為什麼這樣做,個人認為導演對人物悲劇色彩的渲染是分主次的,寒梅無非是主要的,所以對其婚姻的交代著墨較多,而另一個人物則有相對性的省略。這或許取決於導演更想突出哪個主題。
剛看完這部電影,本身是沖著我愛的懸疑題材和孔姐姐看的。一度以為是黑中國的影片,直到看到最後,才覺出此片幾乎於是拯救國民。中國嫁到韓國的女人其實不少,有很多是在韓國打工為了身份自願嫁的,但金妍看來一定是被拐賣的,一個無助的挨打的被拐外國女人,直到生了自己的女兒,才燃起了一位母親的鬥志,為了救孩子她可以做妓女,孩子沒了以後她變了性子,殺了始作俑者——她的韓國丈夫,報復了為了給自己孩子看病而把她的孩子轟出醫院的韓國醫生一家。但金妍是善良的,妓院里的姐妹也說木蓮姐姐非常善良。她偷走了至善的女兒,她把至善的女兒當成了自己的女兒來愛。
社會的問題並不是一部電影就可以解決的,但至少讓人看到了些許希望,對未來的希望吧。
反映了韓國中產階級對底層人入侵其生活的隱憂
推薦閱讀:
※怎樣評價電影《內在美》?
※我怎樣評價韓國電影《我腦中的橡皮擦》?
※怎麼評價《八月照相館》這部電影?
※誰能告訴我宋康昊、崔岷植、金允石三個人區別在哪?太像了簡直髮型都一樣?
※延邊朝鮮族人和韓國朝鮮人是什麼關係,看韓國電影韓國人為什麼叫他們「老棒子」?
TAG:韓國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