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梁歡新專輯《2101》?

專輯鏈接 網易雲音樂 聽見好時光

以及《做一些數學》當中二進位的含義

附: 100111 0000011 0110001 0011 000000 11111 00000 110100 100010 1111010001 100111 0000011 0110001 0011 000000 11111 00000 110100 100010 1111010001 100111 0000011 0110001 0011 000000 11111 00000 110100 100010 1111010001


我也不知道那些平時連電子音樂一天一分鐘都聽不到的人,為了黑梁歡來和我扯電子音樂,錯誤論點一堆還美譽為「不同的意見」,聽音樂真的沒門檻,但聊音樂一定有門檻。

並且,響應我最後一句話,我和梁歡是同行??我工作和音樂一點邊不沾,我只聽音樂,只不過很多人無法想像一個人喜歡音樂能夠做到什麼地步而已。不靠音樂賺一分錢相反每年上萬的投入去買碟,而鍵盤俠卻靠自己意淫揣測別人裝逼

最後補充一點:仔細讀讀文章的,並且懂中文的,能看出來我並不是在誇專輯多麼好,更多的我在說中國需要怎樣一張流行電子音樂來打開市場

------------------------------------------------

本來覺得想說的,都在郵件里說了,但貌似還是得扯幾點,事先說明:無利益相關,僅個人觀點,不參與撕逼,不參與炒作

1. 我一直在用「萬花筒」來形容這張專輯,意為風格較多,好處是大家可以在眾多風格里找到自己喜歡的,壞處是讓人無法印象深刻;但肯定的是,這張專輯不屬於「狹義EDM」範疇(狹義還是廣義,請參考此問題:如何理解狹義EDM和廣義EDM? - 歐美流行音樂)

2. 另一個觀點,這張專輯的定位很重要,不同人群一定會有不同的評價,面對電音樂迷(非狹義EDM樂迷),專輯深度並不夠,每個風格涉及一部分,沒有玩的很深很專業;面對普通樂迷,表達的音樂很難立刻消化,好不好聽很可能是第一印象的事情。

3. 製作方面並不很懂,但是有兩個事實我闡述一下,提供給關於「編曲不是梁歡」這個論點的朋友們做參考:

a. 流行歌手甚至是DJ,一張專輯背後有著相當強大的製作團隊,我會經常閑著沒事,去翻翻專輯的歌本,印象最深的,就是Madonna的Ray Of Light,這張專輯幾乎都是William Orbit一人完成,作為電子音樂大師,專輯展現的風格從Ambient到Techno到Downtempo到House都涉及。再來看Britney Spears的金牌專輯Baby One More Time還是眾多樂手的專輯,都差不多如此。甚至當年的「好DJ不一定是好製作人」的說法,都無比盛行,代表就是Oakenfold和Timo Maas兩位傳奇DJ推出個人創作專輯的時候,也不得不承認他們自己在製作上是有團隊完成的。

我不敢斷言這些歌手在專輯裡一定是沒做任何事,但起碼錶面上看來,我個人認為梁歡的專輯與此沒有太大差別。(說錯的話,請原諒我的膚淺&>_&<)

b. 和參與制作的絕大部分人都認識,印象最深的是老陳和我說的,他說被梁歡逼著改了很多版作品,改的和最初版本完全不同,並且在遞交他的編曲之後,並不知道最終的成品是如何,這也是我在聽&<智能舞曲&>那首歌里感覺像是兩首拼在一起的原因,因為的確是老陳做了兩段,最後被最終做成了一首。

4. 我一直沒說這是一張的好專輯,甚至沒有去強調專輯到底是好聽還是不好聽,因為我覺得這張專輯更多具備的是新鮮感,當然不是誰都能接受,這就和我這麼多年推送電音的反饋是一樣,音樂口味是自己的,誰都勉強不來。

以上

PS:不要再和我扯什麼「梁歡給了你多少錢」,一個私下郵件溝通的如果還能拿錢,真的是把靠音樂賺錢想得太簡單了。我的工作和音樂半毛錢關係沒有,也沒靠音樂賺過錢。

最後給那些跟著屁股後面罵「你丫不可能不賺錢blablabla」的人一句話「我是做實業的,瞧不上你們眼裡那些拍馬屁寫樂評賺的錢,還不夠我一頓飯錢。」


你們確定聽懂了?

1.「每天,它會製作十首歌曲播放給原生智人,根據原生智人的反應,留下其中一首,銷毀其餘九首,以節省地球的信息存儲空間。這是今天的。」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我個人只覺得《不是愛情故事》能聽。歌詞就不分析了,談過戀愛的都懂。設想你是作曲的它,你發現我只選了這首,「大秘密」,AI窺探了人類與它區別的本質,人類選擇這首也就相當於暴露了大秘密,可是又怎樣呢,AI到底不懂愛。雙方的悲涼。

2.《做一些數學》2001的哈爾-四川話的哈爾 人工智慧非人性的冷酷理性與現代方言諧音的荒誕二重奏 逐漸拔高音調的報數,顯露哈爾的變態過程 末世絕境的無可奈何

3.《一次試讀會》 (1)病癒患者是走向同化的原生人,都得dei→de的糾正,象徵思維的固化。最後低音拉長的「自由人」,象徵已被同化完成,集體意識融合,眾「聲」無情。而說出「遺忘」才是真的好了的尖銳男聲,顯然是該項實驗(洗腦控腦)的supervisor,這是一場對人類的逆向圖靈測試。(2)兩個都是AI,參考COD12。

4.《用你的腳 並不是腦》AI作曲風 選取簡單中英字詞 純粹流水線製品配上炫技

5.《機器人道德系統》反正你不選

6.《阿基里斯與山椒魚》半神 悖論聯覺 現代日本作品 北野武 井伏鱒二

7.《夜間飛行指南》「Goodbye 二進位的世界」 恩 敢選嗎

8.《中國女士》《我們如何摔斷腿》前者含古風詠嘆 後者直接就是諷刺原生人 共同點是有點中國味

9.《智能跳舞歌曲死了嗎》不好意思 我家手機告訴我有個快遞···

-------------------------------------9.22分割線

一周過去了 原本嫌麻煩不想多寫 看到微博里有眾人破梗 想直接說超人類主義是顯然的 不過小夥伴扒出來原作點個贊 索性多打幾個字 更顯然的不提

好像沒人說明以下:

1.《中國女士》里最後「都經過」一句 ,結合本人在試讀會的說法,是一個新人類多體意識的記憶融合體對多個女性的記憶 所以即使你歡沒有性生活 ,現在也等於有了(?_?)《科幻世界》某期有一樣的設定,哪位小夥伴記得就太好了 另外試讀會裡「自由人」的長音還有另一種可能 原生人/AI 說了不該說的key word觸發毀滅程序 至於為什麼是兩種自己想

2.《夜間飛行指南》有多個不同聲調分唱 包括了原生人和新人類的共鳴 解放-反思 須知革命本身就是revolution(循環)

3.《阿基里斯與山椒魚》和解不了的「青蛙」。。你們覺得是誰? 坐井觀天啊 這個算私貨了 說實話《摔斷腿》更讓人遐想。。

4.諷刺是雙刃劍 當新人類高度統一思想 也便沒了人性本源的真正藝術(參考劉慈欣《鏡子》聯想 最佳「藝感」的大張x-私貨)那麼以本專輯的設定,整部作品瀰漫著新文明的悲哀與自我救贖 。若聽眾第一層感受是諷刺原生人,那麼再深一層,實際是新人類的掙扎。「一片廢墟 一片斑斕」泯滅了個體與集體的差別,迎來的可能是更濃重的絕望。夜間飛行 可能只是在二進位代碼的洪流里奮力抬首隻為真正的呼吸吧


看到這個題目,特意用我寶貴的流量在回家的路上下載了整張專輯來聽

作為電音專輯還是很不錯的,有個清晰的主題,而且有意識的在表達

封面、標題、莫名其妙的標題,一句話歌詞,詩朗誦,假裝谷歌翻譯寫出來的狗屁不通的專輯說明都在提示我們這張專輯其實想說的就是

「精神病人思路廣,弱智少年歡樂多。」

正經的說,整張專輯的風格很合我的口味,techo輕電音,第一首獨白有點hip jazz感覺的酸酸的氛圍音樂,作為intro很出色(梁歡的聲音一開口還以為在說相聲)。夜間飛行指南有些段落還聽到了我之前很喜歡的日系後搖 小瀨村晶的感覺,後面幾首歌把dub trap 8 bits ehouse bass都玩到了,玩的很high。

在國產的電音專輯裡算得上質量上乘,值得一聽

缺點

人聲,梁直導的聲音不使勁失真一下真的不適合拿來做專輯,這個是天賦問題,別掙扎了。聲音太奶氣,不夠性感,甚至不夠性格

律動和節奏型有些死板,比如夜間飛行指南的節奏就太平緩了,比起我說的小瀨村晶,不夠碎,不夠靈動。

音色和採樣也沒什麼驚喜。

這三點都是屬於天賦問題了。梁直導在製作和努力層面已經做到需要拼天賦了,這也是一種勝利

最近梁直導跟大張偉撕的很激烈,我說句大實話梁直導可能不愛聽,您做的活確實細,但要是說到天賦也好 靈光一現也好,確實比不過大張偉


作為一個梁黑,但是還得承認這張專輯水平是有的。

和有位答主相反,雖然他的為人我很不喜歡,但是他的音樂水平還是有的

在製作上來說這張專輯甚至可以說是國內一流的,首先創意本身是不錯的,讓我想起當年聽《編號89757》,整張專輯有背景設定的,大體上是個完整的故事的並不太多。這張專輯的演繹方式也是很有意思的,雖然對於普通聽眾來說可能難以get到point,但是這種方式來表達「數字世界」,是很棒的做法。整張專輯的故事還是比較完整的,雖然只有寥寥數語——國內非常缺少會講故事的人。

話說居然有 @Sherry Li?《夜間飛行指南》比較符合普通聽眾的point,編曲也比較炫酷。

整體來說這張專輯的質量在國內可能能排前5%,我認為比較精良。

不喜歡梁歡的人很正常,說「自己覺得這張專輯難聽」也正常,不過黑「這張專輯水平低」,那在當前國內的水平下來說就很不科學了,如果不是這麼電子化用了很多普通聽眾不容易理解的東西,甚至有可能超過《編號89757》。

如果哪天他不再「惡毒」,我大概也會成為他的粉絲。

利益相關:梁黑,初中時候很喜歡《編號89757》。

附一個已經打臉的答案:如何看待梁歡在超女比賽過程中抨擊古風圈的事件以及事後各類粉絲的撕逼? - Eidosper 的回答


希望大家都先拋開偏見、人格否定與沒營養的揣測。

作為一張電子樂專輯,這張專輯在內容上,應該大部分屬於那些混音製作者;在宣傳上則可能更多是依靠了梁歡的人氣。但是不妨礙這是一張優秀的電子專輯,在國內範圍。

論及個人感受,先批評下。風格雜但不深,人聲太弱,有幾首曲子里梁歡的聲音顯得很突兀,他的聲音真的不適合這樣的風格。有幾首比較偏門的編曲,也不能說想法很實驗很前衛,二十年前的歐洲和日本就已經開始在做這種風格的嘗試了。

這些製作人都是國內頂尖的製作人,保證了專輯質量的一致性。梁歡的專輯質量一直在上升,這張體現了他對不同風格的掌控力,他也參與了編曲,說是他自己的專輯也無可厚非。

說一點題外話。很多人說梁歡指責大張偉抄襲是蓄謀已久的營銷策略,為了給自己的專輯造勢。

這的確是個極高明的宣傳手段。剛剛上架的熱播節目,風頭正勁的爭議藝人,針對事實不針對人,作用邏輯和事實辯論。最後的效果也不錯。

但他不應在這一點上受到詬病,樂評人保持對行業的關注並提出有質量的觀點是正常的職業行為。營銷型蹭熱點行為是迎合大部分民意,吸引那些只擺明立場而沒有思考能力的人。

梁歡本人在音樂上的才華並不出眾,但是他一直堅持做著有益於音樂市場的事,這是我相當認可他的一點。希望他能堅持下去,不管是做音樂還是做人。

另外,推薦電板鴨的回答。論及專業性,大概你們都不如他。


直導明顯知道了自己的唱功是短板,所以出了一張不怎麼需要自己出聲兒的專輯。


專輯名稱應該叫做 梁歡和他的電子音樂製作人朋友們


一個疑問:這種風格的電子音樂,作曲和編曲這兩種身份如何界定?

一個感想:我前段時間覺得,一個人的品味不在於他接收了什麼信息,而是他創造了什麼信息。但是很快,這個論斷被大張偉和梁歡這兩個人聯合打臉了。

爾後,我發現這倆人之間很微妙嘛。

真是有意思啊。

ps:僅從梁歡真正開口唱歌兒(拿效果器營造烏托邦氛圍那些不算)的那幾句來看,我還是覺得他寫的旋律很刻板乃至僵硬。不過比起歡樂多和小機器人來說真的進步挺大的。

pps:反對任何人的腦殘粉。


梁指導本身作為製作人,找好的編曲混音合作製作專輯是無可厚非的。但我一直強調的是電子音樂的主體是編曲和混音,電子音樂人的「風格」就體現在他們常用的音色,節奏,編曲手法上。我去聽電子音樂的時候,更多的會去想,這部分這個人用了什麼音色,應該是怎麼合成的,濾波怎麼加的,包絡怎麼畫才能把情緒調動出來,除非旋律線特別好聽才會去關注作曲。換句話說,當我打開了梁指導的專輯,聽到的卻是別人的曲子,就是這種感覺。

答題時候情緒確實比較激動,而且答非所問。大家隨便點反對。不過我的態度依然是這個,不會改。

======================================================================

梁指導可以捫心自問一下你的旋律和歌詞在整個專輯裡占的比重多大?你對電子音樂的理解又有多少?電子音樂,尤其是一些實驗性質的音樂,主要看的就是電子音樂製作人對編曲技術的把握,對合成器音色的創新,對採樣的再創作,旋律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電子音樂編曲混音的佔比極大,您真的好意思說是自己的專輯?專輯說是多元化,多風格的電子音樂,不如說,都是跟自己沒關係的別人的電子音樂。

就像寫論文,明明只是個第三作者,卻偏要在第一作者位置上署上自己的名字。


謝邀!

難聽。(除了《阿基里斯與山椒魚》,很科幻很迷幻很好聽。)雖然梁歡的歌我不喜歡,但是他的人我還是很欣賞的。


這是一張,以「為了讓自己看起來很『很實驗』為終極目標」的實驗音樂唱片。

女朋友的評價是,概念凌駕在歌曲之上,音樂本身跟不上概念,創作水平跟不上自身欣賞水平。

我甚至連聽都不需要聽,從梁歡前兩張唱片所展現出的水準,就可以推出上面的結論。

但聽了5遍之後,我決定要把《2101》放到我的 iTunes 曲庫里去,又聽了10遍之後,我決定要買這張唱片的實體盤。

因為這是一張,通篇都在講「濕貨」的唱片。

梁歡顯然不是一個「未來學家」,也顯然不是一個「科幻作者」,他想要表達的,對未來概念的思考,對「已存在的關於未來的作品」的思考,並不處於一個多麼高的層次,從《做一些數學》這一首就看得出來。

而這張唱片的製作水準,也一定因為成本和格局的限制,不會多麼出眾。

但我聽完之後的感覺,就像和一個朋友深夜漫談,從《2001太空漫遊》聊到《Moon》,從《TRON》說到《銀河系漫遊指南》,從阿莫西夫扯到劉慈欣,我從這張唱片里解讀出的東西,其實很有意思,我會很喜歡和一個朋友聊聊這些。

這就讓這些梁歡自己所想出來的東西,都很有意義。

在聽這張唱片的過程中,我甚至開始想,到底什麼是「實驗音樂」,什麼是「獨立」和「小眾」?

我們是舉著大旗,反對「藝術被市場綁架」這件事的。那麼如何從自身出發,來踐行,反對「藝術被市場綁架」這件事?

就是不讀「乾貨」,不在乎具有普遍適用性,有明確的標準來供你解讀的藝術。

我開始覺得,「實驗藝術」,就是通篇講濕貨,一萬個人里有9998個人都不知道你在說什麼,有兩個人,給出了兩種截然不同的解讀。每一個參與「實驗藝術」的觀眾,自己都是藝術家。

這可能就是「實驗藝術」的終極存在形態。

這正就是我們每個人所處的狀態:因為心中有難以抒發的感情和想法,竭盡全力,寫出幾個很玄的句子,結果被懷著不同心情的人,理解成了不同的東西,然後大家好像互相理解了,然後大家真的互相理解了。

孤獨和溫暖,纏繞並存著。

以上。

PS:用這個方式來看,我所知的,最「不實驗」的藝術,就是宋冬野的《董小姐》。


自我感覺,這張專輯有沒有梁歡都能成立。


我聽說,接編曲活兒的那些哥們,如果遇到實在唱得太「飛」了,調都調不過來的歌,就會勸人家做成電音。

比方《滑板鞋》,做成電音還挺好聽的是吧。

炒作是天才,撕逼是好手,做音樂吧還真不是那塊料,至少比他撕過的那些人差遠了。

————————割————————

其實不是我聽說,事實就是調多了人聲失真就沒法聽了(花栗鼠唱歌那種feel),只能做成電音。說「我聽說」這是為了語氣委婉點。可自行搜索關鍵詞《打吊針》。

粉絲水平真能看出偶像水平(蜜汁微笑)。


完整的聽了一遍,傷人的話就不說了。梁歡最近和大張偉撕在微博天昏地暗,讓我又想起大張偉在跟著貝爾去冒險裡面第一集裡面說的最後一句話(大張偉在那綜藝節目裡面也像微博里被指抄襲一樣被人撕的也是天昏地暗)

他說:這事情吧你得堅持,但是你知道,有好多堅持吧,也沒什麼用。。。

這是我對這張專輯只聽一次也只能聽一次的評價。


作詞:梁歡

↑這個感覺很好笑以外其他感覺還是不錯的,總體上來說算是中國樂壇上的一個創新?


突然揪住大張偉開始撕逼

說大張偉的電子音樂編曲抄襲

然後擺出自己一大堆專業的理由

博得了一票群眾的關注

最後他發了一張電子音樂專輯…

這不是炒作我還能用什麼詞來形容…

另外

這個社會如今變了

你自認為的風雅

總有人去附庸…

不過你得先學會如何去變得風雅

這點我服梁歡…


如何評價第一署名梁歡的這張電子音樂專輯?

首先我們來看看流行音樂和電子音樂,在流行音樂中把編曲去掉,還可以有人聲,旋律,歌詞。但是在梁歡的這張專輯裡把編曲去掉可能只剩下100110011100。

那麼如何去評價這張專輯?

我認為梁歡是在用流行音樂的模式去做電子音樂,在電子音樂世界裡梁歡自己說過:「製作人(Producer)是音樂製作者。電子音樂世界裡絕大多數 Producer 都會是 DJ,以及一首歌曲的編曲兼混音。」 所以梁歡他這張第一署名的專輯裡做了哪些工作?在電子音樂世界裡基本沒人這麼干,但梁指導另闢蹊徑用了流行音樂的製作模式來製作了一張電子音樂專輯,是聰明或雞賊,我無法判斷,但是這麼做有什麼意義?用流行音樂的製作模式來製作了一張第一署名人梁歡的電子音樂專輯,本身就是對這張專輯背後的編曲和混音作者的不尊重,因為在這張專輯裡把編曲去掉可能只剩下100110011100。

而梁歡在微博上針對挑這張專輯毛病的網友是這麼回復的:「等一天了,沒等著,就等著一個「編曲不是自己做的」。」

天哪!你這是在侮辱你粉絲的智商嗎?你明明心裡懂得電子音樂里的編曲意味著什麼,還這麼說真的有點不妥,你這張專輯除了編曲只剩100110011100了呀,而且就在不久前還對你的粉絲因為大張偉抄襲事件,做過大量的編曲混音在電子音樂里無上位置科普,到這裡就變成「不就是編曲不是我做的嗎」 ,這雙標有點嚴重,這對粉絲智商的侮辱也有點嚴重。

就像美劇,大家都知道在美劇製作里編劇的重要性,而梁歡就是在用國產劇對編劇的待遇製作了一張美劇專輯。

我想這不是中國電子音樂應該走的路,這是一條雞賊邪路,請把這張專輯的第一署名讓給電子音樂的靈魂職位編曲混音,起碼他們跟你同樣重要,不應該只是你看我都告訴你了呀編曲是誰混音是誰


更新:

我實在很難相信,有一萬多張cd兩萬多張黑膠的電板鴨會認為這是一張完美的專輯,且觀點成立於「新鮮感」?大概是我審美不夠吧 (現在電板鴨老師修改了答案 大概是之前表達有誤吧 並不是真的想表達我說的意思 )

原答案:

我又一次深刻體會到梁直導和大老師真的是兩個極端。

以及,大概知道梁直導不喜歡大老師的原因。

最後,這張專輯真的值得一聽。如果你連第一張都忍受了,實在是沒什麼理由拒絕第二張。


聽不懂,梁歡一出聲就感覺很尷尬,歌名是不是都故意起的跟外面那些妖艷歌名不一樣啊,像便簽標題似得這樣很有逼格嗎?


整張專輯還是不錯的。我不喜歡梁歡和他的粉絲。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歌手吾恩?
為什麼周杰倫《夜曲》的鋼琴版會那麼好聽?
一位普通中國觀眾與紅旗歌舞團的不解之緣
寫歌的人假正經,聽歌的人最無情(2)
poppin 怎麼快速的找到一首歌曲的拍子?

TAG:音樂 | 電子音樂 | 梁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