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TIP談判秘密文件曝光對TTIP,美國,歐盟和中國將帶來怎麼樣的影響?
據新華社 德國媒體2日報道,綠色和平組織掌握的加密文件顯示,美國與歐盟正在談判的「跨大西洋貿易和投資夥伴關係協定」(TTIP)給「氣候、環境和消費者安全帶來嚴重風險」。
新政策會「傷及」環境和公共健康
這家環保組織定於格林尼治時間2日9時(北京時間17時)在互聯網上公開篇幅達248頁的文件。根據綠色和平組織提前透露給《南德意志報》和兩家德國電 台的文件內容,美國在談判中頻頻向歐盟施壓,要求後者降低在環保、食品安全等方面的准入門檻,稱否則將在進口歐洲產品時採取「報復性」措施。此外,一些條 款限制了監管者採取預防性舉措的能力,讓某些大型企業成為左右協定文本起草的關鍵。
「這些文件證實了我們一直以來所說的:TTIP會把企業放在政策制定的核心,」綠色和平組織歐盟事務主管約爾戈·里斯說,「從而傷及環境和公共健康。」
按這一環保組織的說法,這些加密文件表明,TTIP不僅輕視環保議題,而且美方多次要求歐盟放棄其在產品准入層面嚴格的「預防性原則」,轉而依照美方更為寬鬆的標準來行事。
「是時候曝光一下這些談判了,」綠色和平組織荷蘭分支主管法伊扎·烏拉森說,「用艱苦努力換來的環保進展正在被關起門來做交易。」
美歐談判反對聲不斷 迴避敏感
TTIP談判內容涉及服務貿易、政府採購、原產地規則、技術性貿易壁壘、農業、海關和貿易便利化等。如果歐美達成協議,將會建成世界最大的自貿區,覆蓋8億人口,涵蓋全球40%的經濟產出和50%的貿易活動。
歐盟方面估計,一旦歐美自貿協定生效,每年將分別給歐盟和美國創造1190億歐元和950億歐元產值,同時也將對國際經貿規則制定產生深遠影響。
自TTIP談判於2013年6月啟動以來,反對和爭議聲音從未間斷。在美國總統貝拉克·奧巴馬上月24日到訪德國前夕,當地多個組織和社會團體在漢諾威街頭舉行反對TTIP的示威,高舉「不要給TTIP機會」、「金錢扼殺民主」等標語以示不滿。
從談判技術層面來看,美國和歐盟在政府採購、跨國公司投資、數據保護、轉基因、環境標準等方面存在不小分歧,短期內完成談判的難度頗大。德國經濟部長西 格馬·加布里爾此前警告稱,如果美國拒絕在「歐洲購買美國貨」條款上作出讓步,TTIP將會「失敗」。上月29日,美國與歐盟在紐約結束了TTIP第十三 輪談判,雖然取得些許進展,但一些敏感議題仍被擱置。
歐盟375家非政府組織反對TTIP談判21世紀經濟報道 陸振華 北京報道
2015-03-05 07:00當地時間3月3日,來自歐盟25個成員國的375家非政府組織向歐洲議會所有議員發出公開信,警告正在進行中的歐美自由貿易協議(TTIP)可能助長商業力量而貶低公共健康、環境、食物和勞工利益,從而威脅歐洲民主決策體制。
公開信進而呼籲歐洲議會拒絕未來所有可能有害於公共利益和民主權利的商業或投資協議,要求歐盟需優先考慮歐盟人民、環境和民主,而不是短期和公司利益。
上述囊括德英法意等歐洲主要國家的非政府組織覆蓋領域廣泛,包括環境保護、公共健康、消費者權益、食品農產品標準和勞工利益等。
在最近數月,歐盟內部圍繞歐美自貿協議的爭論和反對聲音持續高漲;部分原因是由於談判本身缺乏足夠的透明度,外界也難以接受極具爭議性的允許投資者起訴國家的所謂ISDS機制。
去年由前美國中情局僱員斯諾登曝光的美國國家安全局「監聽門」事件使得歐美之間的不信任感驟增。TTIP也覆蓋數據交換領域,這也使得這份自由貿易協議的談判變得異常敏感。
談判進度已經完全落後於計劃。歐美官方原定在去年秋天完成初步協議,2016年美國大選前結束。談判在去年11月至今年1月陷入停滯,今年2月初重啟後完成了第八輪談判。
外交部可以考慮給綠和組織打點錢。
謝邀NGO其實背後都是有政治勢力支撐的,那麼這次綠色和平背後到底是誰在支撐呢?
顯然不是美國
那麼是反政府勢力嗎?其實不見得 我覺得這就是政府自演自導的 目的是給美國施壓 對抗TTIPTTIP從13年提出到現在都過了三年了,三年沒什麼明顯進展,為什麼會這樣?再看看TPP,差不多也是類似,各方都不是那麼熱情,甚至不想簽。其實原因只有一個,因為這個TPP或者TTIP不是一個單純的經濟協議,而是一份政治協議。TTIP談判中最棘手的問題是對投資者的保護機制,即投資者-東道國爭端解決機制(ISDS),「當出現利益衝突時,外資可以繞過主權國家,在國際仲裁場合對投資國政府予以起訴。」想想看,這和中國的南海仲裁是不是有異曲同工之妙?開個私設法庭,說你黑你就黑,說你白你就白。加入TPP,TTIP就等於成為美國的殖民地,連司法權都沒了,那美國企業還不是為所欲為上了天?也只有各國的買辦勢力會熱衷於這種喪權辱國的協議。日本那是為了換取自衛權解禁,歐洲有什麼理由自己主動簽這種協議?有些人說TPP,TTIP對經濟有什麼什麼促進作用,其實這都是明面上的說給你看的,實際上根本就不可能,增長的那部分是怎麼來的?那都是和中國停止貿易,把中國那部分換成了美國,實際上總體是否增長還是個未知數。
所以一般大國不樂於簽協議,反而小國因為更容易爭奪中國失去的份額而特別想簽。最關鍵一點在於,TPP,TTIP的本質是對中俄的圍堵,如果一旦簽了生效,那麼世界正式進入兩極格局,將成為美國與中國的二級對抗。這顯然是對歐洲不利的。因為當前的世界仍然是多級格局,多級格局意味著每一方勢力都有自己的話語權,尤其是歐洲這樣的聯盟。但假如加入了TTIP之後,歐洲的行動就失去了自主權,這個時候只能做美國的傀儡,還如何爭奪利益?這一點顯然歐洲無法接受。這也就是為什麼TTIP提了3年還舉步維艱的原因。所以,政府有時候不便出面公然拒絕美國的時候,讓綠色和平這樣的組織煽動民意製造借口是最好的選擇。如果不考慮道德等因素,環保組織、勞工組織和所謂的一些民權組織等僅僅也就是政治制衡的各方勢力之一,這新聞爆出來就是他們在和企業談判中政治訴求沒談妥唄,正常的輿論造勢手段,沒啥好上綱上線的。
TPP和TIPP已死。還能有啥影響啊。呵呵。德國財長:美歐間自貿談判TTIP已失敗
法國總統奧朗德:法國將不再支持歐盟與美國談判TTIP
全球宏觀與市場智庫在《TTIP的利與弊》一文中指出,TTIP真正的問題在於監管協調以及合適的投資者—國家爭端解決機制(investor-to-state dispute settlement,簡稱ISDS)在北大西洋地區產生的廣泛的社會及政治影響:
德國伊佛(IFO)研究所的Felbermayr
和Aichele質疑是否需要ISDS這一機制。德國是歷史上第一個簽署雙邊投資協定(Bilateral Investment Treaty
,簡稱BIT)的國家。這類協定通常包含ISDS條款。一般情況下,協定的合作方是較窮、較欠發達的國家,他們是德國對外直接投資的接受方。但在TTIP
的情況下,德國自身成為了對外直接投資的接受者——這對公眾對於BIT的認知有了負面影響。
如果排除特朗普上台,不透明的政策等外部因素,就TTIP本身來看,它的影響力和可行度3年來一直是被質疑的,其中一點就是美國和歐盟之間的管制差異太大, 而TTIP的重要舉措之一就是減少NTMs(非關稅貿易壁壘)和實現regulatory covergence,就單舉化工產業來說,美國實行的是TSCA,歐盟實行的是更為嚴格的REACH.差別在哪呢,歐盟是基於precautionary的原則,也就是你生產的東西進入市場之前必須進行註冊並提供產品成分的安全性檢驗報告,只有在確保沒有危害才能進入市場,而且這些數據是可被所有stakeholder分享的。美國則是基於科學性原則,既當你覺得市場上某種產品成分有危害,再用各種手段去證明它,而這個時候,管制才真正開始。同樣的差異放在其它產業都是一樣的道理,歐盟成員國是不會願意冒著各種風來降低市場准入標準以此來迎合美國寬鬆的體系,所以大規模抵制遊行爆發了,德國法國的當權者也開始思量TTIP是否有價值,不過現在正好,以特朗普對自由貿易的抵制和TPP的前車之鑒,大家不用考慮那麼多有的沒的,透明不透明其實已經沒那麼重要了。
德國經濟部長是社民黨黨魁西格馬.加布里爾!縣官不如現管,德國白左現管,美國的TTIP困難不小。
沒什麼影響爆出來就是以後討價還價的時候多一個籌碼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面臨被炒的開利空調員工稱自己感覺被川普背叛了,因為川普之前承諾要保護他們的工作崗位?
※如何看待亞布力出局國家級旅遊度假區?
※為何中國很少有百年品牌?如何才能做成百年品牌?中國品牌為何難以走出國門,獲得更多的人認可?
※一價定律與價格歧視的關係是怎樣的?
TAG:美國 | 經濟 | 歐洲聯盟EU | 國際經濟 | 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夥伴協議TTI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