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文化應該被傳承還是被淘汰?
隨著社會文明的不斷發展,中國的一些傳統文化逐漸退出了歷史的舞台。取而代之的新時代產物改變了人們的思想和習慣。這個時候,傳統文化就像瀕危物種一樣。是應該跟隨時代的步伐而滅絕?還是應該傳承下去,當作以史為鑒,有據可查的人文追溯?@冬子@楊光@文化雜家@新世紀
瀉藥~
漢字、飲食、詩詞、傢具、篆刻、地方戲曲、民間信仰……算不算傳統文化?算的話,傳統文化傳承的很好呢,還與時俱進哦~我覺得我們探討文化的流變的時候,應該要把文明和文化的關係看做大前提。文化是文明的組成部分,但科技,政治的變化會對文化產生巨大的影響。看中國歷史的話,農耕社會的到來結束了人殉的傳統。近代工業社會直接破壞了鄉土社會結構。
現今中國,工業時代帶來了個人脫離組織的便利性和正當性。一些不符合現代文明的習俗和宗教習慣也會衰弱或者消失,比如西藏磕長頭的牧民越來越少,西醫在醫院唱主角,乃至於一些手工藝也會被工業機器打敗而消失。
但是有些文化可以和現代文明兼容,或者仍有人需要他,就會留存。比如與時俱進的漢語,飲食,成為高雅藝術的琴棋書畫。因為有人需要,所以各民族的風俗會保留,但這些民族的下一代離開當地之後往往就會淡忘這些習俗。
或許政策會對文化有影響,比如京劇、崑曲。本來消失的東西,硬是撐著。但,文化本身沒有市場的話,最終還是會消失的。
其實有興趣的話可以看看這個問題:對於正在消亡的某些少數民族文化,應該進行保護還是順其自然? - 傳統文化就傳統文化的某一部分來說,可以傳承。
就傳統文化的主體而言,它就應該被淘汰。
傳統文化在概念上的可大可小,是詭辯的常用來源。
就我看來,傳統文化就是一部破舊生鏽的馬車(連汽車都夠不上),就該淘汰。但是,這車上的某些部件,也許還能廢物利用,但這不說明馬車這個主體被傳承了。在不改變內質的前提,如果傳統可以被機械代替,那可以,否則反之。
「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批判繼承,古為今用。」這種問題其實高中政治已經很簡單粗暴的總結過了,看來天朝的思想政治教育得繼續加強。
什麼是傳承和發揚,傳承和發揚是在你理解的情況下去優化傳承發揚。理解不代表贊成,理解只是說我能你能理解在當時那個環境,那個情況,你能理解他的行為他的文化。而不是我理解了我就要照搬,因為我們這個時代已經變了,現在有計算機,有高樓,有電很多很多那個時代不具備的條件,如果我們還直接用那個時代的思想,那個時代的文化直接套用到現在的時代,我覺得這是對這個時代不負責任的。
當然傳承肯定還是要傳承,但是傳承什麼就很重要了,傳統文化也有很多東西是符合當下這個時代的,或者改良一下,還是很有益的。(這裡很重要,改良就是發揚,像戲劇插到流行音樂這樣的事情我們也是喜聞樂見的,這就是發揚。如果沒有改良,我們就不會從石器到青銅器再到我們現在的工業化,未來的智能化了)
比如我們過去老說的舉頭三尺有神明,那個時候我們需要神明去管理約束那個時代的人,或者寬慰那個時代的人。
我們現代可能要說舉起電話110了吧!
我們不是要西方化,我們是要現代化!所以像女德啊,豫章書院,弟子規這些該屬於歷史的就讓他躺在圖書館,躺在史學家的心裡吧!
變的只是表現,不變的是內核
為什麼要保護,因為信的人少。為什麼信的人少?因為不合潮流。為什麼不合潮流還要保護髮揚?國人不能容忍文化不如外國,然後硬吹。一邊吹一邊西化,只要不返古,愛咋咋地吧。
傳統文化屬於一代一代沿襲下來的一種習慣,我們應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時代在進步,我們也一直在進步。很多文化遺產做為多古人的一種尊重,我們尊重他們那個時代的一些文化及成果,很多東西逐漸被取締掉,不是我們摒棄了,只是我們在進步,在發展! 很多有意義的傳統文化可以做為我們生活中的一些娛樂,隨著時代的發展現在人們業務生活很乏味,社交活動被手機、電腦等一些科技產品取締掉,是很可悲的事情現在還有多少人真正為了自己的而生活著,又有多少人能靜下來心陪家人,陪朋友喝茶聊天。我們應該更多培養一下自己的興趣愛好,以至於不枉此生啊!我目前在接觸香道,覺得挺有意思,常約三五好友,一起品茶焚香!傳統文化就這樣走入了我們的生活!我也經常用逛一下各大貼吧,豆瓣,香道論壇,去結實廣大香友,一起探討學習。
不是說淘汰就淘汰
也不能說傳承就可以傳承
不管是什麼年代
能留下來的
和留不下來
都有一個重要的因素
那就是國家長治久安與福利
我國經歷鴉片戰爭以後
直至建國和改革開放30年才取得成就
穩定才是基礎
福利還需要很長的一段時間
如果醫療、教育、養老得到保障
那傳統文化就不用擔心傳承的問題
社會再發展也無法淘汰
中國的傳統文化
但是
沒有福利為保障
那隻能被西化和淘汰了
推薦閱讀:
※為什麼茶商一看有客人說起茶山(普洱茶)就知道他肯定是肥羊呢?
※茶事緋聞系列:紫砂會「吸香」
※煎茶的正確打開方式
※認識會茶道的女生是一種怎麼樣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