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讀物理是什麼體驗?

在日本的大學或大學院里讀物理專業是什麼體驗?跟著日本人老闆是什麼體驗?有科研經驗的可以的話也請分享一下。

-----

本題已收錄至知乎圓桌 ?諾貝爾獎巡禮,更多諾貝爾獎話題歡迎關注討論。


嘿 這個問題可以講點有趣的事

雖然現在做的東西很偏computer science,但我本科畢竟還是物理出身的不是。

如果說有什麼日本特色的話,那麼大概是日本頂級學校的職位和經費都更「溫和」。同時日本和大多數歐洲國家一樣沒有殘酷tenure track,也沒有給學術界太大的生存壓力。

相比而言,目前美國學術界的生存壓力,一定比任何時期、任何國家的學術界都來得高。塔尖輝煌是由無數炮灰和底薪博後堆積而出的。對於納稅人來說,低薪科研勞動力就出過程當然是開心的,但從科學家的角度而言,從來沒有見過這麼多PhD搶一個瓷飯碗的時代。

(冷戰前的美帝學術界生存壓力要小得多是因為二戰後一直在擴張。從博後的時間就能看出來,那時候讀博士後不是因為找不到教職,而是想找更好的教職才跟名師多學兩年。然而,美國學術界一旦停止擴張,這種模式就維持不下去了。每年PhD的數量遠遠多於空出的教職位置。博士後越干越久。美帝大概是需要越來越多的postdoc才能維持住學術界的繁榮的。這個真的是體制問題。

日本教授的研究自由度應該是比美國同行更高一點的。

除了軍事研究絕對不能碰以外。東大教授要參與國防項目就得脫離東大。)

更高的研究自由度其實是來自更高的經費穩定性。日本的頂級名校主要是東大京大這樣的國立大學。經費特點是長期充足而穩定。

日本教授的地位也非常高,美國同行需要跟上研究熱點才能申請到研究經費,但日本的教授不必。日本教授在經費申請上比美國同行花的時間少很多。

(歐洲應該也少很多。不好的是歐洲很多國家的經費正逐年遞減。。)

這樣的好處是,日本可以在一些原本的冷門領域做出開創性成果。比如去年物理諾獎的藍光LED,那種思路其他國家大多都不看好。

這樣的壞處是,有一些死腦筋的教授可能會在死胡同里鑽太久,而沒有在容易發paper的領域多吃幾口肉。也可能會錯過突然出現的熱門領域。

反正做出來了就是靜下心認真鑽研,做不出就是死腦筋嘛.. 日本好幾個諾獎都是這樣看似一根筋的開創性成果。

大多數日本的實驗室都有自己長期的目標和規劃,在一個領域深耕幾十年也不在話下。去熱門領域跟風發paper的情況比美國少,比中國遠少,比韓國遠遠少。歐洲國家各有特色,我就不好說了。

現在東大CS不少做機器學習/人工智慧的教授仍然不願意一味跟進熱門的神經網路/deep learning,所以東大在deep learning領域的影響力相比其他領域而言就落後了。幾位偏統計的教授都不太認可deep learning的可解釋性等問題,所以繼續堅持自己的研究方向。一個研究方向有沒有未來是很難講的。

有一個朋友是先到韓國留學,再來東大讀PhD的。他在韓國讀Master,會議和paper發了幾十篇。教授他自己已經發了上千篇。材料學的文章,就是熱門材料改一改,做了實驗再一投就有了。所以這位朋友的特長就是實驗做得快,在韓國一個人帶著10個學生20個工人幹活是常事。笑稱「包工頭」。

而另一個在東大讀PhD的朋友,他對老闆說,這個東西我想發文章。但老闆說,這個太naive,做了沒什麼價值,不要發,不好的工作發出來是丟人...

再來從學生角度的體驗上來講一講。

體驗是什麼樣,與跟了什麼樣的老闆關係最大。

很push的,很nice的都有。

有的老闆要求每周組會,每周報告至少一次。

有的老闆什麼都不講,但你有問題找到他一直在那兒。

有的老闆給你idea,指導你去完成。

有的老闆一定要求學生自己先了解這個領域再自己找到idea。

共同點時,日本很喜歡發表、發表、發表(presentation)。組內發表看教授個人的,但是系裡組織的相關研究室發表,全系發表很多。

我遇到的教授都很nice。我第一次到日本是在OIST的一個quantum theory group。明明是去做本科暑期研究的,不過boss老說什麼哪些沙灘不錯,可以去看看,京都風景特別好,別錯過了呀..

朝九晚五是肯定的,只是九點來的五點前都走了,五點沒走的早上九點肯定還沒到。

nice還是push似乎和研究領域關聯很多。理論研究的教授普遍都很nice,這種需要智力創造的工作是不能用時間來衡量工作量的。而樓上一個生物實驗組正好相反,幾乎只能用工作時間來衡量用功。那是一個每周休半天的組,教授自己也親自做實驗室,每年工作360天以上。

CS的教授大多早上都不太容易起來,但工作起來也不知道晚上幾點睡的。算是理論研究和實驗組的中間態吧。

東大物理系的教授卧虎藏龍,各個方向的人才儲備都挺充足的。如果不介意多學一門語言,跟著一個大牛教授倒是挺不錯。

東大還有一個物理工學的系,在工學院。本科第一次看它網頁時就震驚了。單Department of Applied Physics一個系在物理領域的積累就是世界級的。

有一個教授給我印象很深。是一位USTC師兄的導師。KEK的前大boss。每一本弦論書上都會出現他的名字。

他從KEK退了後終於有了閑心思考一些更天馬行空的事。

比如,用高能物理的新方法定點殺死癌細胞啊。

比如,計算用多強的中微子束可以瞬間銷毀全球所有核武器啊。

第一次見這位USTC學長的時候,他和他都在研究凝聚態里的一些量子理論。那次他還提到一個新的相很有趣,其理論描述和廣義相對論框架匹配,相當於是一個廣義相對論下的微縮宇宙。

現在他跟著他boss做超弦宇宙學(String cosmology)了,而我...

嘆一句,物是人非事事休。

暫時如此。有空再補充吧。


我來回答一下吧。本人碩士在京都大學化學系,雖然是化學系,但是做的課題是很物理:拓撲絕緣體。所以覺得還是應該夠格回答的。博士就到了真正的物理系去了(還是一個學校),做的是鐵基超導。

總體覺得,日本學校的物理還是挺強悍的,但是由於規模的原因,可能和歐美的大學相比競爭缺少優勢。起碼在凝聚態領域,除了東大的物性研究所那樣的巨無霸,很少有大規模的凝聚態研究室。在京大,凝聚態物理實驗組只有四組,理論兩組。規模相當小了。

物理系氛圍很好,師生之間很和睦,很少有老闆不太和學生交流的,也沒啥架子。這點比起京大化學系好太多了。研究室前輩對後輩也都很提攜,一起幫你做實驗也不會圖你啥。

資源什麼的肯定是相當豐富了。實驗儀器,我們組做超導核磁共振的,一個研究室五台核磁儀器,別的組更加豐富。圖書室和研究所的藏書相當分恢復,Springer系列的物理書都是好幾個架子堆著。

當然以上只是京大的情況,其他學校等待他人補充。總之,在日本讀物理,不虧。


材料出身,在日本讀大學院的掛名導師是電氣電子,不過事實上導師是物理學府,自己的工作屬於凝聚態物理。

導師很年輕,拿過歐洲某物理學會的年輕科學家獎,很工作狂,早9晚11是常態,有時候忙了兩三點回或者直接睡實驗室。這樣的氛圍使得學生們也11點末班車回家,從入學第一天到畢業一直是這麼過來的,總之覺得衰老的特別快。長時間工作導致的後果就是效率不夠高,也有一些人在這混時間。導師思路活躍,反應很快,給他說一個東西,很快就能理解並提出很好的建議意見。另外,經費小充足,所以每年都有出國開會的機會,前提是有成果要發表。生活上氛圍不錯,中午學生老師一起吃飯。

再說下設備,微納加工的各項設備自己研究室都有,比如電子束曝光,磁控濺射,RIE還有ion milling等等,掃描電鏡磁力/原子力顯微鏡等也是研究室自己的,以及弱信號檢測系統/低溫測試系統一人一套(個人工作跟微波應用有關,微波信號發生器SPA等等也是最好的),想什麼時候用就什麼時候用。不過目前組裡人多了,不夠人手一套了。關於設備不得不提的是,研究室的各種鍍膜設備等都是買二手零件,自己動手組裝的,老闆在節約用錢方面很有一套。

在日本讀物理的話,選好導師特別重要。

###

再加一點,導師到現在依然會自己做實驗,遇到好的實驗結果會興奮的跳來跳去,而且經常會凌晨三四點收到他郵件,而早上六點又收到他郵件的現象。有時候我甚至會懷疑他從來不睡覺。也不止是導師一個人,我的掛名導師也是,周末也會工作或者回郵件。總體上覺得日本的教授都蠻敬業的,除了申請項目,開會,寫論文之外,親自做實驗的大有人在。工作不僅僅是工作,對他來說是一生的熱愛。


說一下西日本一個國立大學的情況。

1.老闆不push,一點都不push。

不只我這個組,其他許多組都是這樣的。

究其原因,個人猜測如下。各組裡學生大都是日本人,而日本學生真正為了做學術而讀研的幾乎沒有。我之前那個組貌似碩二學長里就一個打算讀博,其餘的都已經內定工作等著明年4月交論文畢業了。而今年4月畢業的那一屆碩士更是「全軍覆沒」,都去了各大企業。在這種氛圍下,導師要學生鑽研學術實在是強人所難。

同時導師經常是自己做自己的那塊研究,和學生的課題是分開的,目前為止沒聽說過自己想idea甩給學生當苦力最後論文成果自己當一作的。也就沒必要push了。

很靠自覺。想偷懶就會像我一樣一年都在湊學分,無所事事。後來真正做了一點事情才發覺做這類實驗根本不合口味。(目前已改做另一個方向的計算,對做理論依然有興趣,但是耽誤了一年,補基礎很難)

2.實驗組的許多學生理論功底差。

但動手能力強,敢於嘗試。

之前這個組既可以在物理研究科招生也可以在【某個研究科】招生,導師又nice,想來的都收。而據日本學弟的情報,那個研究科碩士入學簡單得一匹。當然,厲害的也有,十多個學生里大概兩個吧,都是物理系升上來的。

其餘的理論功底有多差呢?

越南留學生,組裡唯一一個博士,【國費(日本政府全獎)】。梯度散度分不清,高斯積分沒積過。學院某外籍導師為了這種留學生專門開班補習本科電動力學和量子力學,但是她覺得太難了。

碩士里由非物理本科升上來的,物理知識約等於0,明確表示不喜歡研究,只想趕快畢業工作賺錢。

做畢設的三個本科生,不出意外應該會報考到這個組,大四。每周參加討論班,主要內容是把一部本科固體物理英文版教材用日語為大家講解,有不懂的地方一起討論。裡面有1個是比較上進只是嚴重缺乏練習的,剩下2個就是智障一樣磕磕巴巴翻譯書上原文,推個公式都得靠導師和我(助教)反覆提示。

但是!

他們的目標很清晰:做實驗,解析數據,出論文,發表。確實是一步一步按照導師的指導做出來的。雖然理論什麼都不懂,但是具體到實驗操作和軟體使用上,肯花時間認真做,最後也能做出不錯的成果,然後寫成論文,組內討論懂了大概,就可以自信大膽出國發表了。日本學生就是這樣,只要把任務分解到他能完成的地步,不管懂不懂他都能做得像模像樣的。

而做實驗真的不需要太高深的理論知識。導師指了目標,給了樣本,自己花時間硬懟就行。而這確實是他們擅長而我不擅長的。這也是我離開的一大原因。(另一個原因是電子能帶結構實在是看吐了。之前覺得以後看懂了就喜歡,現在看懂了更覺得心煩。)

暫時就這些吧。這裡的師生都是nice又努力的人,雖然志向不一樣,但是對於眼前的目標都是很拼的。


推薦閱讀:

如何提出一個好的自然科學類問題?
是什麼動力給了你選擇自然科學這條路?
酷站推薦 - llnl.gov - 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
一個人在極寒之中,斷了補給,慢慢凍死的過程是怎樣的?
怎樣看待「工業社會及其未來」這篇論文與卡辛斯基這個人?

TAG:自然科學 | 物理學 | 理論物理 | 留學日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