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什麼是歷史的局限性 ?

一半兒是廢話,一半兒是傻話。

廢話的一半兒是指,所有歷史都是有局限的,局限性就是歷史的本來屬性。

傻話的一半兒是,把一個最普通的屬性特意提取出來,是為了反襯其愚蠢的前提假設——存在絕對真理。


歷史的局限,大概就是我們回望過去,覺得古人跳不出時代的束縛;而回望過去的我們,其實也跳不出時代的束縛。

《羅馬人的故事》第一卷《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在總結古人所寫的古羅馬史時,所說的幾句話,覺得用作回答這個問題恰好。

「生活在基督教普及之前,他們當然不會是基督教徒。只有不是基督教徒,才可以擺脫基督教的倫理和價值觀。講述不知基督教為何物的古代羅馬人,用基督教的價值觀一定寫不好的。」

「不知道何為真正的信仰,當然,他們也絲毫不會拘泥於法國大革命後提出的自由、平等、博愛的理念。不受理念的束縛,自然而然地正視現實,這樣的態度會容易得多。存在理念差異的體制中,即使這樣的體制有好的一面,但是因所持理念存在差異,那麼就很容易偏執於理念正誤,而失去了對現實的正確認識。」

「雅典民主政體的旗手伯利克里,帝制羅馬的創始人奧古斯都,如今把這兩人作同等評論的學生是會在歷史課上得低分的,革新與保守怎能相同?但是生活在奧古斯都時代的希臘人狄俄尼索斯卻對兩人一視同仁,予以讚美。暫時把「自由」與「平等」這樣高尚的理念擱置一邊,古人大概認為只要有利於民眾的幸福,就是善政,沒有所謂民主政體和帝制政體之分。伯利克里被評為傑出的領袖,民主主義的先驅,那是法國大革命之後的事情。」


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了解2個歷史學上的概念;一個叫「時代意見」一個叫「歷史意見」;歷史意見就是在歷史事件發生的時候,按當時的社會背景作出的意見決策,往往是最適合當時時代背景的;時代意見就是把當時發生的歷史事件以我們現在的社會背景來解讀,並作出決策,於是就覺得當時的古人們那些決策很有問題,不由自主的感慨這個大概就是歷史的局限性了吧!!!


今人看古人,總覺得當初應該怎樣怎樣。事後諸葛亮。後人看今人亦如是。這不應該叫局限性,應該叫歷史必然。


簡單的說就是屁股決定腦袋


就是不完美的改革


舉個例子,現在的人普遍覺得外國什麼都好,並下意識的表現出對外來事物的傾向性。這就是歷史局限性。


歷史是人寫的,而局限性就來自於人及其背後的群體的局限性。勸君勿篤信「群眾創造歷史」的歷史觀。

一、能突破時勢造時勢者,或是能突破局限不設限者,則可稱為英雄。

(比如某人,前半身鐵杆毛粉、紅旗手---聯合劉變成走資派---後半生經濟建設為中心、不做姓資姓社之辯。)

二、時勢局限,一代人只能做一代人的事:

1、形成固有的思想和堅定的信仰,習慣以自身經驗為基點認知其他事物;

(比如:「穩定大於一切」對這一代人來說就是真理)

2、大人物總有背後支持他的利益集體,是否會被利益集團綁架。

(比如把酒年決策者決定武力鎮壓)


你不能要求牛頓建立相對論,因為那個年代連電磁波都沒有認識。


畢竟有些東西可以由自己的努力改變,有些則改變不了。


歷史的局限性讓我們在很多歷史事件上都有很大的遺憾,使歷史變得不完美,但是也正是這樣我們才會有更大的興趣去了解歷史,才會花費更多的時間去研究歷史,跟歷史人物經歷他們曾經經歷過的歷史,走跟他們不一樣的未來。


們現代人往往喜歡用現在的視角來評判以前的事件,我們知道什麼是最好的,什麼是可以成功的,但是對於當時人來說,他們根本無法判斷什麼是最好的,因為根本都沒有做過,沒發生的事,怎麼判斷是不是最好的?


說封建時代的官員有忠君思想是不對的等等,廢話他接受的時代教育就是忠君難道你要他建立一個共產主義?看待歷史人物和事件要現在當時的背景下理解,不能用現在的思想來揣測。


看不到遠方


淺薄之見。歷史的局限性在於生產力水平和文化傳播的方式。就好像現在有一個國家他的政府代表著先進生產力,該國還有一個強力部門在互聯網世界裡建起一座宏偉的長城。在歷史之外再設一個局限性真是so easy。


推薦閱讀:

社會主義是什麼,到底什麼是社會主義?
古代戰爭中的修真勢力
庫爾德斯坦的成立在中東會有什麼影響?
大耳賊坑死了老實人呂布?劉備讓徐州給呂布的內幕
日本戰國史原版書籍資訊——2017年12月

TAG:歷史 |

分頁阅读: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