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二戰後,中東地區走向和平有哪幾次機會?


隨手一答。

二戰前還是可能的,大英要是不玩分而治之的把戲,扶植道統法統高的聖裔家族而不是保守派的伊本沙特,中東可能會有一個雖然脆弱但合法性比較高的統一阿拉伯國家。

可惜《賽克斯-皮科協定》徹底消滅了這個前景。


一定要出現一個能像印度一樣誰都不敢動他的地區大國,中東才能安全。這個大國未必能對抗美蘇,但必須在中東是壓倒性的強。

要建立大國的話,以色列必死無疑,無論誰要吞併周邊國家,都一定要拿以色列開刀,否則壓不住周圍那群農民,伊朗雖然與以色列關係緊密,但那是建立在什葉與遜尼矛盾基礎上的,而什葉與遜尼無論誰主管中東,都肯定要消滅異己,連穆斯林兄弟都殺,猶太人還能活?這也是埃及連續3次跟以色列死磕的根本原因。最後以色列聯手美國徹底把埃及打服了,再也無人敢接手中東這個爛攤子。

有一個挺微妙的情況是,中東近代出現的大國,沒有一個是靠自己實力起來的,都是西方東方扶植的,他們的實力尤其是社會控制力其實非常可疑。

當然,中東統一了,和平了,我們這些卡費勒們的災難也就開始了。哪怕是最好最開明的伊斯蘭國家,對外輸出革命也是不會停的。中東能頂住美蘇的干涉統一,再有了歐亞航道和石油這兩大殺器,那肯定要呼風喚雨了,你指望他們和現在的中印一樣悶聲發大財,那是不可能的。

(歐亞航道,無論是繞非洲還是走蘇伊士,都要經過印度洋,卡死亞洲各國是秒秒鐘的事情,沒有北極航線,太平洋航線又不通歐洲,那中日印全要趴)

而對這個中東大國的存在,最不高興的,恰恰不是5大流氓,也不是猶太人,而是中東人自己。如果瓦哈比的沙特統一了中東,遜尼派其他分支真的會服氣?瓦哈比派摧毀了先知的陵墓,包括以色列在內西方國家200年來對中東犯下的所有罪行,還不如他們一家。於是中東人民拿出打擊以色列10倍的精力來打擊沙特》國內各種高壓恐怖政治》人民不滿》伊斯蘭之春》再重來一遍。

《晉書 周處傳》

周處,字子隱,義興陽羨人也。父魴,吳鄱陽太守。處少孤,未弱冠,膂力絕人,好馳騁田獵,不修細行,縱情肆欲,州曲患之。處自知為人所惡,乃慨然有改勵之志,謂父老曰:「今時和歲豐,何苦而不樂耶?」父老嘆曰:「三害未除,何樂之有!」處曰:「何謂也?」答曰:「南山白額猛獸,長橋下蛟,並子為三矣。」處曰:「若此為患,吾能除之。」父老曰:「子若除之,則一郡之大慶,非徒去害而已。」處乃入山射殺猛獸,因投水搏蛟,蛟或沈或浮,行數十里,而處與之俱,經三日三夜,人謂死,皆相慶賀。處果殺蛟而反,聞鄉里相慶,始知人患己之甚,乃入吳尋二陸。時機不在,見雲,具以情告,曰:「欲自修而年已蹉跎,恐將無及。」雲曰:「古人貴朝聞夕改,君前途尚可,且患志之不立,何憂名之不彰!」處遂勵志好學,有文思,志存義烈,言必忠信克己。

一句話總結:就你也配和平?


中東以前和平過,一次是穆聖和四大哈里發建立的阿拉伯帝國

第二次是奧斯曼土耳其蘇丹,被英蘇兩國撕碎了

這條路二戰之後又幾個國家走過

第一次是埃及,三次中東戰爭被以色列和美國打殘廢了

美國扶持了一個獨裁者穆巴拉克讓他們消停了

第二次是伊拉克,兩伊戰爭讓他們有了非分之想,兩次海灣戰爭讓他們沒了念想

利比亞和敘利亞也曾經意淫了那麼幾秒,現在也身首異處了

我看中東和平還得靠以色列納粹,全殺光了就和平了


我覺得只有一次機會,就是英國不要這麼快撤退。不管是中東也好,印巴也好,當地人其實沒有為執政做好準備,尤其是對於現代化治理是缺乏經驗的。我們現在可以總結出很多教訓,對當時的人而言,多數是完全沒有概念的。

就算是中共,長期在部分地區執政,組織嚴密,又有蘇聯援助,49年後還是不免要交學費,更何況那些部落長老?現在總是強調英國人的分而治之策略,其實有一部分是潑髒水,推卸自己管理不善的責任。蒙巴頓當初勸告過尼赫魯,英國人太快撤退會有麻煩,尼赫魯不聽,結果後來反而怪英國人。


缺中心大國,出潑膽狂人

吳澧 2011-05-19 23:52

「文明衝突論」的提出者、當代最偉大的國際政治學家、已故世哈佛教授塞繆爾·亨廷頓,有個非常深刻的論斷: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奧斯曼帝國解體,衣似藍文明圈不再有中心大國,這使得他們在目前的大國政治框架內處於相對不利地位。以近日斃命的烏薩馬·本·拉登(題頭圖:本·拉登在巴基斯坦藏身處自拍錄像)為代表的當代恐怖主義,也可從這一角度去觀察。

沒有中心大國所帶來的弱勢地位的最明顯例子,是以色列的建國。如果巴勒斯坦仍為奧斯曼帝國一個行省,美英蘇等國當然不可能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同意猶太人在巴勒斯坦建立一個新的國家,至多是奧斯曼帝國批准設立猶太人自治區。被以色列建國所激發的阿拉伯民族主義,從此一直成為世界的火藥桶。

阿拉伯民族主義的第一波是埃及青年軍官運動和伊拉克、敘利亞的復興社會黨所代表的泛阿拉伯思潮。他們在本國奪取政權後,先後試圖建立各種聯盟,統一阿拉伯世界,形成新的中心大國。埃及和敘利亞曾建立聯邦,利比亞也曾經試圖與埃及建立聯邦。但是,由於種種原因,這些嘗試都無疾而終。而且,對以色列的戰爭失敗後,這些世俗國家所進行的現代化努力,使他們陷入短期內難以克服的內部矛盾,無暇外顧。

阿拉伯世俗國家的軍人獨裁政權,在國內有兩方面的反對派。一方面是中產階級自由派希望改革的步伐快一些,公民的民主權利多一些;另一方面是宗教極端勢力強烈抵制日貨各項現代化改革。比如,極端勢力特別痛恨西方國家男女關係的「隨意」,所以他們激烈反對公立學校像西方國家那樣男女生同校。有的國家,如九十年代的阿爾及利亞,軍人政權與極端分子血腥內戰。還有的國家,如利比亞,年輕統治者沒有經驗,將敢講話的知識分子都抓了起來。清理了在輿論上可以制衡極端勢力的中產階級自由派,反而給極端勢力更大活動空間,然後利比亞就被迫成為打擊極端分子最賣力的阿拉伯國家。卡扎菲這幾天還在提醒美國:對本·拉登發出全球追捕令的第一個國家正是利比亞。

世俗軍人政權至少還是向前看的,他們從歐洲的各種社會主義思潮里尋找靈感。極端分子則是向後看的,他們對現代化壓力的回答是回歸宗教傳統,而且是按原教旨主義的理解。極端勢力試圖重建一個中心大國大哈里發(Caliphate 教權合眾國),他們或許可算作阿拉伯民族主義的第二波。

本·拉登大概一直不喜歡美國,但他開始策劃暴力攻擊美國,是在1991年的第一次海灣戰爭之後。前一年8月,薩達姆·海珊突然襲擊,伊拉克佔領了科威特。薩達姆是世俗軍人政權,原是本·拉登之流的死對頭。本·拉登向沙特王室建議:他可以召集參加過阿富汗戰爭的各國老兵,組成部隊,防備伊拉克入侵。但沙特王室寧願請美國提供安全保證。本·拉登雖然不站在薩達姆一邊,海灣戰爭卻為他提供了另一種教訓。

就算本·拉登推翻了沙特王室,建立一個教權政府,轄下也不過兩千兩百萬人,領土尚未囊括阿拉伯半島。如果他要重複七世紀阿拉伯崛起的歷史,向東擴張,統一整個阿拉伯半島,他就要越過阿曼、阿聯酋等海灣諸國的邊界。而這些小國,全都依賴美國提供安全保證。海灣戰爭表明,沙特大概不是伊拉克對手,但伊拉克更不是美國對手。聯軍陣亡僅四百人;雙方都沒有公布伊拉剋死傷數字,一般估計陣亡三萬餘人。戰爭打得如此一邊倒,如果美國捲入阿拉伯國家「內部」衝突,武力怎能統一阿拉伯世界?

在美國具體負責9·11恐怖襲擊、並駕機撞向世界貿易中心北樓的穆罕默德·艾塔,就是在海灣戰爭之後,覺得太絕望太屈辱,從而轉向恐怖主義的。

而在美國看來,驅逐伊拉克軍隊,幫助科威特復國,這是保證國際公認的疆界不可侵犯。而這條準則,是全球和平的基礎。聯合國安理會的基本職責,就是維護這條準則。

阿拉伯人的民族主義理想值得尊重;如何實現,卻只能走尊重國際現存秩序的道路。抗日戰爭甫勝利,1945年8月25日,中共中央發表《對目前時局的宣言》,對中國的前途,提出和平、民主、團結三大口號。這三大口號,大概也是阿拉伯民族的上優選擇。今年的「阿拉伯之春」,或許會成為阿拉伯民族主義第三波。美國繳獲的文件表明,本·拉登臨死前夕,還向潛伏在阿拉伯各國的「基地」人員髮指示,責令他們不要投入當地的運動,而要把力量繼續用於攻擊美國。看來,本·拉登真正擔憂的,正是「阿拉伯之春」效法歐盟,走上和平、民主的團結之路。


世界各大強權坐視以色列把周圍的國家都滅掉就有了和平。而統治問題並不是問題,猶太人從德國人身上學到了很多東西。


推薦閱讀:

【西漢篇】不顯於外的漢初三大戰將之肅侯靳歙
恐懼是不是抑制戰爭最有效的手段?
如何看待日本強行通過安保法案?
為什麼印象中別的國家老喜歡針對中國,中國從不搞事?

TAG:和平 | 中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