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以智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人,但是為什麼方以智全集不正式出版呢?
方以智是安慶人,我的老鄉。我的導師說明末所謂三大家(顧炎武、黃宗羲、王夫之)其實根本就沒有方以智深刻。
題主你要知道,中哲里傾向唯物的,是一定會出集的。陳亮這樣幾不得哲學家之門而入的都有集,方以智又怎麼會沒有呢?我沒記錯的話,方的集叫《方以智全書》,上海古籍1988出版,侯外廬主編。雖然時間上是晚了點,有不太重視之嫌,但規格很高呢。
待我找機會問問專門做方以智的師弟
目前在做方以智哲學相關的工作,哲學方面的文獻閱讀和整理已經基本結束,所以還可以來說一說方以智著作的整理與出版的情況。
余英時在《方以智晚節考》(2004年三聯書店增訂版)中說「密之著述等身,其傳世者以《通雅》五十二卷、《物理小識》十二卷、《葯地炮庄》九卷為最有名」。
其實遠非如此,目前經考證確認的方以智著作已經達到幾十種。在此將他們按照內容大概分為三類並將版本以及現代出版情況作一簡要說明。一、博物、音韻訓詁類等
1.
《物理小識》
「系作者早年依西晉張華《博物志宋僧贊寧《物類相感志》等書推衍而成。十二卷。約成書於明崇禎十六年(1643內容包括天地、律歷、風雷、雨嚦、人身、醫藥、飲食、金石、器用、草木、鳥獸、鬼神、方術等項目的研究。」(張岱年主編:《中國哲學大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14年。)
《物理小識》初稿於1643年。據蔣國保先生《&<物理小識&>著作考》考證,方以智因李自成破北京城後出逃致使書稿損佚失嚴重,於出逃兩廣的過程中就已經不斷增廣。
1664年由於藻出資刊印。
於藻《物理小識·序》說「《物理小識》一書,原附《通雅》之末」。
主要的本子有:
浮山此藏軒刻本。
寧靜堂重刻本。
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陳文濤箋證:《方以智物理小識》,福州文明書局出版,1936年。
商務印書館萬有文庫鉛印本《物理小識》,1937年。
台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1986年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2.
《通雅》
「初稿始於明崇禎末年。清順治初年流寓嶺南時又加增訂。五十二卷。為一部綜合性的各類名辭彙編書。分別記述天文、月令、農時、地理、官制、田賦、刑法、禮儀、器用、飲食等。」(張岱年主編:《中國哲學大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14年。)
《通雅》是方以智早年即開始搜集積累資料,並在為《爾雅》作注的基礎上,於方子1640年通籍後始加編撰的。到崇禎十七年(1644)國變前已經初具規模。後又多假補充修訂完工。錢澄之說《通雅》「要其三十年心血,盡在此一書矣。」(錢澄之:《通雅·序》,「三十年」指從最初醞釀到康熙五年即1666年姚文燮刊刻印行之間三十年)。
方以智流寓南京遇名士黃虞稷慕名求教,將「既久秘而不章」的《通雅》託付給他,並囑之以「天予手筆不可負,只是莫與時人爭論」(曾傳燦《過日集》卷八釋弘智《與俞邰》),希望「藏之名山,傳之後世」。
後方子弟子揭暄謀而刻之,但無從得見「千傾堂」藏本,而趨桐城抄《通雅》家藏稿本,並作卷首《跋》,邀方以智的老師作余颺為之序。揭暄刻本據方中通《與熊魯子書》「《通雅》五十卷」,並非今見五十二卷。
後時任福建建寧推官的姚文燮於揭暄刊刻「見而悅之」,遂竭力付梓。
姚刻本將余颺《序》以及揭暄、曹成、中德、中通《跋》盡數刪除,並將方子醫學論著《脈考》、《古方解》德國編進《通雅》,使得「主於折衷音義」的訓詁學專著成為後人眼中的「百科全書」、「雜考之屬」。
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編成的《四庫全書》收《通雅》於「子部·雜家類·雜考之屬」,刪除姚文燮、錢澄之《序》,代之以《四庫全書·通雅提要》。
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張裕葉《通雅刊誤補遺》一卷,「以舊稿訂正今本,詳密周至,用力甚勤」,訂正了姚刻本何「四庫本」中的不少訛誤,同時補輯了曾被姚文燮刪除的中德、中履、揭暄、曹成等人的《跋》,中德、中通、中履及黃虞稷的部分批註,方以智給其弟方其義、舅父吳道凝的信等。
乾隆後期因方以智部分反清詩文被人告發,《通雅》從四庫全書中被抽出查禁。
日本文化二年(清嘉慶十年,1805年),日本立教館根據朝鮮傳入的姚刻本《通雅》加以翻刻並加以假名符號。今安徽省博物館有這個刻本。
光緒六年(1880年)方氏後裔重刻《通雅》,即「桐城方氏重刻本」,在姚刻本的基礎上,抽去錢澄之《序》,補增卷五十三《刊誤》。不過甚為可惜的是,這個刻本毀於「粵寇之亂」。
後(1885年)方中通子方寶彝再度進行重刻。
1888年方以智七代孫方昌翰編印《桐城方氏七代遺書》將《通雅》輯如其中。
1990年中國書店出版社影印出版姚刻本《通雅》。
二、詩文類
其集名為《浮山詩集》、《浮山文集》,總名《浮山全集》或《浮山集》,四十卷。
潘江《龍眠風雅》卷四三《方以智·小序》(《四庫禁毀書叢刊》,集部第98冊,第561頁)認為「詩文奏議,喪亂後多半散佚,諸子搜求之四方,編成四十卷,分《前集》、《後集》、《別集》,總名之曰《浮山全集》,行於世。」
3.
《浮山詩集》
約二十部子集,始自明天啟年間,迄於清康熙年間,前後歷40餘年,存世作品達2000餘首。清康熙初年曾彙刊福山詩文集,其詩集分為《浮山前集》、《浮山後集》、《浮山別拈》。
《浮山前集》散佚,現存清初佚名抄本《方以智詩鈔》,今藏於中國國家圖書館。
另,《前集》之子集《流寓草》、《後集》之子集《無生寱》、《鳥道吟》、《借廬語》今存康熙康熙刻本之底本的鈔本,為台灣方氏後裔方豪所藏(《方以智和陶詩手卷及全文:觀王雪艇先生舊藏方以智手書長卷跋言》:「余藏有方以智手改抄本詩稿二冊:一題『流寓草』,旁題『浮山詩集』,『詩』字又以硃筆改為『前』字;另一冊題為『浮山後集』。」)。
《後集》、《別拈》(俱為孤本)今藏於安徽省博物館。
《前集》之子集《流寓草》(九卷,有明崇禎間刻本)曾影印出版,以《方子流寓草》為名收入《四庫禁毀書叢刊》(北京出版社,2000年)。
據台灣學者商海鋒《方以智&<浮山詩集&>考述》一文二十種子集年代及存佚情況如下:
(表格為《方以智&<浮山詩集&>考述》所制)4.
《浮山文集》
文集,十卷,有清刻本,今有以《浮山文集前編 浮山文集後編 浮山此藏軒別集》收入《四庫禁毀書叢刊》(北京出版社,2000年,集部第113冊)、《續修四庫全書》(上古籍,2002年,第1398冊)、《清代詩文集彙編》(上古籍,2009年,第35冊)。
三、哲學類
5.
《易余》
上下二卷,朱彝尊《經義考》卷六十四有著錄,題曰「未見」;黃虞稷《千傾堂書目》卷一有著錄。
今有《易余》抄本(孤本),安徽省博物館藏。
張昭煒據抄本點校,於2014年九州出版社出版。
6.
《周易圖象幾表》八卷。
白華堂刻本《周易時論合編》以其中《圖象幾表》作者為方以智之父方孔炤。
據蔣國保先生《方以智與&<周易圖象幾表&>》一文考證《圖象幾表》作者實為方以智本人。
現可見:
齊魯書社1997年出版《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經部》第21冊《周易時論合編·圖象幾表》。
7.
《東西均》一卷
此書有清順治九年抄本(孤本,現藏於安徽省博物院)。
《續修四庫全書·雜家類》據抄本的影印本。
李學勤先生據抄本點校本(1962年,中華書局,後附《象環寤記》)。
龐朴先生據抄本以及李校本的注釋本《東西均注釋》(2001年,中華書局)
龐朴先生《東西均注釋(外一種)》(2016年,中華書局,後附龐朴原發表於《儒林》的《一貫問答注釋》。)
8.
《一貫問答》不分卷
是方以智遁入佛門以後的著作。
現存手抄本,藏於安徽省博物館。
龐朴作《一貫問答注釋》(上、下)分別在《儒林》2005年第一輯、2006年第二輯上。
後如前所說《東西均注釋》2016年再出版時將《一貫問答注釋》附在之後作為外一種。
另外,九州出版社將《象環寤記》、《易余》、《一貫問答》合為一冊於2015年出版。
9.
《象環寤記》一卷
如上提及。
10. 《葯地炮庄》九卷,《葯地炮庄總論》三卷
現存的本子有四個:
安徽省博物館藏潭陽大集堂本(最早,可以基本斷定《炮庄》正式刊刻就是從康熙甲辰年即1664年開始的。)
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所藏潭陽天瑞堂本(此書原題:「墨歷山樵集春浮行者蕭伯升較。」兩節樓本。口下刊有「此藏軒」三字。)
台灣中央研究院史語所藏王木齋題記本
四川省圖書館藏本
張永義、邢益海校點本《葯地炮庄》由華夏出版社2011年成書。
張永義注釋《葯地炮庄箋釋·總論篇》由華夏出版社2013年出版。
11. 《冬灰錄》
12. 《烹雪録》(佚失)
13. 《青原愚者禪師語錄》
方昌翰《桐城方氏七代遺書》稱《冬灰錄》有家藏抄本,1954年方鴻壽先生捐獻家藏孤本,共五冊,內文未標明眷屬。
現有將《冬灰錄》、《青原愚者禪師語錄》一冊付梓(邢益海校注《冬灰錄(外一種&<青原愚者禪師語錄&>)》,2014年,華夏出版社。)
上個世紀50年代,方氏家藏抄本獻出後,侯外廬、李學勤等諸位先生有志於點校出版《方以智全書》,但最終也只是將《東西均》、《象環寤記》點校完成,其中點校的質量仍然是有可改進的地方。「從2000年開始,在安徽省財政的支持下《方以智全書》項目啟動,該項目後又被列入國家「十二五」規劃重點項目和安徽省委宣傳部「文化強省」項目。安徽省古籍辦組織多人次赴全國各地尋訪、查閱、收集方以智著述及相關資料。經十餘年校點、審訂,目前收集存世著作37種、約500萬字的《方以智全書》已編撰完畢,即將陸續編輯出版全部書稿。」(《方以智全書》編撰完成 歷時15年填補歷史空白)但從我了解的一些消息來看,該項目進展的並不順利,原定2015年完成並出版的項目到2016年年末尚未有新的消息。究其原因,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方以智著作宏豐,但其著作多在清廷禁毀之列,身後除了《通雅》、《物理小識》等通行較廣外,其餘大多孤本流傳或湮沒。材料的收集就已經是一個極大的難題。
2、正如龐朴先生所言方子著作「博採三教、烹炮百子、用典晦澀、陳義玄奧」,給點校工作帶來極大困難。(當年挖坑的時候,我老師表示很難,要慎重,結果我義無反顧地踏進了方才子這個大坑以致於到今天還未能脫坑。)
3、方子著作多作於明清之際離亂之中,考訂年代困難重重。
以上幾個原因我認為才是方以智全書遲遲未能出版的幾個至為重要的原因所在。
註:根據手頭掌握的資料,簡單地作了一個梳理,非正式行文,注釋方面欠缺之處見諒。
這問題你應該問你導師。
推薦閱讀:
※如何理解金觀濤提出的「常識理性」?
※俄羅斯19世紀興起的民粹主義與泛斯拉夫主義間有何流變關係?泛斯拉夫主義對一戰的爆發真的有決定性的影響嗎?
※孔子等先哲能在思想史上產生很大影響,可否說是因為當時大眾的文化水平較低,精英思想容易得到傳播和保留?
※如何評價這篇文章《如果魯迅活著,會怎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