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秦始皇從陵里蹦出來,有多少人能通過繁體字和文言文跟他筆談?

感覺漢字從秦代到近代,變化並不是特別大。


瀉藥

一個都不能,秦標準字體是小篆,跟現代標準字體隸書有多大差異你搜一下就知道了,差不多等於中文和日文的區別。

讀音上,之前在網上聽過一些用先秦古漢語讀《離騷》的語音段子,個人感覺如果多聽幾段,應該勉強能聽懂一點點,跟現代漢語發音差別很大,差不多是普通話和加強版粵語的水平。


謝邀。

如果秦始皇從陵里蹦出來,應該只有少數幾名研究人員、學者或者領導能和他筆談,用的應該也是小篆,其他人就免了。畢竟做過皇帝,而且脾氣也不小,不是誰找他說話他都會理的。


謝邀

(一)文字

秦代官方文字是小篆,不過這時候隸書已經出現了,乃秦書八體之一,而且是使用較廣的一種書體,由基層文吏在大量的公文書寫中革新而來。許慎《說文解字序》:

是時,秦滅書籍,滌除舊典。大發吏卒,興戍役。官獄職務繁,初有隸屬,以趣約易,而古文由此而絕矣。自爾秦書有八體: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蟲書,五曰摹印,六曰署書,七曰殳書,八曰隸書。

除了小篆、隸書外,其他皆爲特殊用途的文體。刻符用於符信;蟲書裝點大纛旗幡;署書題署宮殿匾額;殳書銘於兵器。

秦隸又稱「古隸」(漢隸爲「今隸」)帶有篆隸過渡的特徵,主要變化是將篆書圓轉的筆劃逐漸改為方折,變圓爲方,變弧爲直

引用一段百度

戰國和秦代一些木牘和竹簡上的文字,已有簡化篆體,減少筆劃,字形轉為方扁,用筆有波勢的傾向。

初創的隸書,結體和用筆都帶有篆書的意味,長扁不一,波磔也不明顯,可以說只是篆書的潦草寫法。到了東漢,隸書才有了大的變化,結構向扁平發展,筆畫出現了雄健的波磔,更趨於工整精巧,從而形成了漢朝隸書的獨特字體。

要直觀地瞭解秦隸特點,看已面世的先秦簡牘最方便,例如雲夢睡虎地簡、青川郝家坪木牘、天水放馬灘簡,等等。

青川郝家坪木牘

(此圖有誤。感謝評論區@白開水 提醒)

圖源 雲夢睡虎地秦簡

可見,對現代人而言,秦隷識讀比之小篆大爲簡單。簡牘校讀雖仍是專業人士之務,但考慮到文物有破損、文字漫漶等因素增加難度,所以始皇帝當場筆書辨識起來會簡單一些。古文字愛好者,或者學過數年隸、篆的書法愛好者應可認個大概。

(二)文言

1. 識

文言文是以先秦口語爲基礎的書面語,始皇時期可以認爲言文差不多是一致的。文言文作爲正式文體一直沿用至近代,緩慢地向淺近文言變動 。高中語文接觸的多爲淺近文言,要看懂秦朝人所寫的話,大概是不夠的。《史記》所載始皇帝與大臣的談話是這樣的:

廷尉李斯議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衆,然後屬疏遠,相攻擊如仇讎,諸侯更相誅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內賴陛下神靈一統,皆爲郡縣,諸子功臣以公賦稅重賞賜之,甚足易制。天下無異意,則安寧之術也。置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戰鬥不休,以有侯王。賴宗廟,天下初定,又復立國,是樹兵也,而求其寧息,豈不難哉!」

去掉標點,一句話一句話地寫,

吾前收天下書不中用者盡去之悉召文學方術士甚衆欲以興太平方士欲練以求奇藥

今聞韓衆去不報徐市等費以巨萬計終不得藥徒奸利相告日聞

盧生等吾尊賜之甚厚今乃誹謗我以重吾不德也諸生在咸陽者吾使人廉問或爲訞言以亂黔首

如果司馬遷的記載離原話不遠,那麼始皇帝寫下來的話就會和上面所引用的差不多。

2. 寫

現代人如果能寫一些文人筆記類的文言短文(嗯,我以前在文言文貼吧看見過不少),那應該就足以同始皇筆談。知乎上也有一些文言文高手,可以去相關話題觀摩一下。

達到如此水準的人全國有多少?這很難有準確的答案。

(這一部分是強答了...)


說文小篆有9353個字,但是字根540個,從這裡入手,除去生僻字和派生字,一年就能背完。

至於文言文,看看王力《古代漢語》,基本的日常表達都可以應付。我估計只要肯下功夫,知友們基本都能達到這個要求。我只記過字根,不會小篆和籀文,秦朝人寫字可以看懂,但是無法筆談。但是漢朝以後的人穿越過來,筆談應該是沒有大問題的。當然,文盲除外。

其實如果用Word,安裝了一套說文小篆字體,就可以成功將楷書轉換成小篆了。要是秦始皇過來,藉助電腦筆談也是沒問題的。


繁體……字?


口音是個問題不說,筆談也有些困難——秦國的官方文字其實是小篆,現代人能讀懂的隸書的地位和去中國化之前,朝鮮文在半島的地位一樣,有地位的人是不用的,秦始皇很有可能不會這種文字。而小篆的使用是不在中文系的要求中的,碩士古漢語方向的也就是能讀,能寫的都不多


古典學術在民間的存在感太低了,恐怕思考這個問題的時候沒多少人想到「音韻學」「古文字學」「古文獻學」吧?

小篆又怎樣,古文字學的博士碩士會寫會認小篆的人成百上千。兩千年前的漢字發音沒人聽過?音韻學的構擬成果已經基本還原出來上古音了,儘管無法找上古死人驗證。

但是,只要秦始皇敢復活……哼哼,等你好久了~


繁體字還好,但你一說文言文我就沒希望了


謝邀。秦始皇應該文化水平比較高的,這樣繁體字筆談問題不大,當然需要相當的古文素養,五四白話運動後漢語變化非常大,語言表達的差異大於文字上的差異。從里耶竹簡可以看出來,隸書(沒有波磔的直筆,其實叫真書比較好)是和小篆同時存在的,並不是從小篆改簡過來,二者是平行的,可以互相參考支持,都是脫胎於倉頡古文,即記載黃帝以降及三代典籍所用的古文、「黃帝文字,三代不改」的那個古文。小篆是保留了古文彎曲的原生態,只是簡化了一下,80%以上沒有怎麼動,而隸書變化比較大,基本上就是楷書的架勢了。


怕是爬出來的話,只有國家主席有資格可以見見吧,我們芸芸眾生,平白百姓怎麼可能有能力見陛下呢?出來就像日本天皇一樣,英國女王一樣,是國家的象徵,不是你懂古文了解七國文藝就能聊上天的。這種事就是想一想,第畢竟秦始皇古墓還沒打開,不清楚秦始皇到底長不長生不老,所以他還是有機會爬出來的。


始皇……首先要用小篆……唔,學過書法和纂刻的可能會點,不過可能寫別字就對了。

先秦的方言和現在的普通話乃至西安口音也天差地別啊!粵語可能接近一點,但本質上還是不同的,大概粵語水平一甲的可以像中國小學生說英語一樣和他對話吧!

所以就是廣東地區熟練掌握粵語的書法及纂刻愛好者可以勉強交談?

但是要「交談」還不僅要語言互通,更要形成觀念的理解。所以他大概還需要足夠的歷史知識積累。

要和秦始皇解釋現在的狀況,可能要涉及到解釋「穿越」的概念和解讀科學文化的變革,所以我想這個人應該要懂點科幻知識,乃至於相對論?量子力學?然後懂法律懂社會學懂時事……

我有限的想像力只能想到這裡了,所以我姑且簡單地將這個人概括為一個——廣東出身長大,熱愛書法和篆刻,從量子力學研究轉向人類學研究的科幻小說愛好者。

嗯,應該不難找


推薦閱讀:

如果天宮二號發射途中被鄰國擊落,中國會有什麼反應?
以中國目前的工業能力,能不能挖掉/填平/移掉太行王屋二山?
學渣每天學八小時高數是什麼體驗?
氨基酸依靠肽鍵間吸引力鏈接而構成蛋白質,從而構建生命。 宇宙中有沒有依靠電子間吸引力組成的電子基因呢?
安全且大膽地騎在男票脖子上,需要注意些什麼?

TAG:古漢語 | 穿越 | 秦始皇 | 腦洞網路用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