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的核輻射真的很嚴重嗎?
一個叫「微悉尼的公眾號」12月13日言之鑿鑿的說澳洲是英國的核試驗基地,遺留著嚴重的核輻射,想請問各位知友是否屬實。
老實說,看到標題里「震驚」、「封存67年」、「黑暗秘密」、「曝光」這種花式關鍵片語合時候,我是一點都不想去點開的。
被套路了這麼多年,一般這種想搞個大新聞的標題都是棒槌舉得高高,實際內容平淡得如同一壺白開水。
但這次是澳洲啊,向來以自然環保、生態宜居聞名的澳洲,居然是所謂的「核輻射污染」區域?
於是手癢又點進去了。
有時候不得不感慨,標題黨的作用真是屢試不爽,明知是個套還得往裡面鑽進去。
概括起來,這段「澳洲封存67年的黑暗秘密」,講述的是英國在1952至1957年期間,在澳大利亞進行過12次核武器試驗,地點主要位於以下三處:
1. Montebello Islands
2. Emu Field3. Maralinga
我把這三個地點標在了地圖上做對比。從地圖上看,這三處地點位於西澳和南澳地區,同當地首府城市珀斯和阿德萊德的距離還是比較遠的。
該報道聳人聽聞的地方在於,把這段歷史說成澳洲故意遮掩了67年,直至2017年諾貝爾和平獎頒布給國際廢除核武器運動,才得以昭告天下。
67這個數字是怎麼來的,我翻了一下外媒的報道,標題是寫著1950s。
Australia still 『TOTALLY radioactive』 following British nuclear tests in 1950s
所以2017-1950=67?
數學是沒算錯,就是英語要再提高一下,1950s是指20世紀50年代,不是1950年。
最關鍵的是,這段歷史真的不為人知,直到前幾天公布才讓世界嘩然,讓澳洲人民都驚呆了嗎?
我又查到一份記錄這件事的參考文獻。
Carter, M., Robotham, F., Wise, K., Williams, G., Crouch, P. (2006). Australian participants in British nuclear tests in Australia. Department of Veterans Affairs, Canberra) Dosimetry, 1.
裡面赫然標註的是2006年。
更為打臉的是,澳洲政府早就在官網上陳述了這件事,注意看資料的撰寫日期是1989年。所謂的封存67年的黑暗秘密,是沒有查資料就信口雌黃,還是明知故犯用標題黨吸引人呢?
澳洲政府既然已經公布了這段歷史,意味著官方機構不可能坐視不管,對於核試驗後續影響的治理措施也早就有了,大家不必擔心在澳洲身處「核輻射污染」的水深火熱中。
從時間跨度來看,經過幾十年自然條件的沖刷洗禮,當年的放射性物質已經擴散稀釋了,雖然說可能擴散到澳洲各地,其劑量強度也大大衰減。
從地理位置上看,實驗地點跟大都市的距離還是比較遠的,實在不放心的,遊玩的時候不要去那三個地方就好了。
哎呀呀,手抖了真不好(lll¬ω¬)
這問題本來就是clickbait的無聊,突然都很認真的答了...只能也要寫點什麼表示一下了,lol
你澳的核武試驗這事也不是啥捂蓋子的大事,那些個新霉體是見著諾貝爾核平今年又發帽子到ICAN,然後見著村裡滿世界的這篇通稿揭black mist的舊事,就突發奇想的又搞成的震驚體了?來龍去脈應該就是這樣
不過10年的炒舊飯拾人牙慧也就算了,搞成這樣所謂的「傳播學」,按理說這種以white guilty為訴諸情感主體的history shame在毫無西式PC的環境下,是販售不出去的propergenda。不過經過這麼改造一番後,朋友圈也一驚一乍地,確實很fake news的風範。
回頭說說IACN吧。理想是很不錯的,但連鈾礦都不打算讓采和出口是不是也太過了?真的諱疾忌醫到要搞無腦用愛電電那一套?不能拿崇高的理想元敘事來當麵包販賣嘛。這事左邊的idealist真是死活不知悔改。講環保不能不講成本的,尤其是拿民眾生活品質放在刀口上的時候。畢竟以「大多數都不是理性人」為主旨的Richard Thaler的那套行為經濟學拿獎的新聞才過去多久?
這一大夏/冬天地兩隻手就搞成執政邏輯不自洽了,只能說行政和宣傳口的水準也太低了?
話說國內土壤修復行業經過土十條還是沒見起色啊。比起關心輻射,
這樣的地圖是不是更值得費點筆墨地來著?哦,說不得..
其實所有這些換成中國羅布泊、美國斯托拉克斯、俄國塞米巴拉金斯克等也一樣能寫個故事,核試驗數量還多得多,只是沒人敢對中美俄的蛋蛋bb而已。
澳洲有世界1/3的鈾礦,有些地方天然本底還挺高的,不過都在大沙漠無人區,大城市都在海邊
這類公眾號發表的信息,我不負責任地說:60%是假的,剩下的40%是真實信息添油加醋曲解的。
在99.99%的情況下,維基百科(哪怕是受到與你意識形態不同的人篡改的條目)都會比這些公眾號發的文章真實。
在剩下的0.01%,你可能需要用Google進行搜索。澳洲的中文媒體就這德行,為了吸引眼球恨不得脫褲子給你看,見怪不怪了。
=====實際上是北京的官營中國媒體,沒有節操,實在是丟人丟到國外去了。你既然知道知乎,為什麼還信微信上的這些東西呢。謠言太多了,都懶得考證呢。
換個角度說,人家是在事實基礎上遍了個故事,如果你當新聞看,那就是你的錯了。大概查了一下新聞,到不是完全的空穴來風。
https://www.express.co.uk/news/science/891887/nuclear-war-tests-australia-radioactive-cancer-britain但我覺得當前對澳洲人危害最大的應該是強烈的紫外線,以及….......teenagers。
畢竟核試驗都過去幾十年了,而這兩個危害對澳洲的影響是持的,而且有持續增強的潛質。我覺得,擔心一下澳洲熾烈的陽光都比這個有必要。
這種問題在知乎問肯定是一片祥和了。各個答案簡直團結和諧的像日本人一樣。要是quora那些黑中國的問題下也有這麼高效透徹的解釋+反擊,中國人在英語國家的形象也許能好上一點點吧。
某悉尼一直是我們吐槽的對象。。各種爆文體,關注沒幾天就取關了,覺得很噁心,可以把幾條新聞拼接到一起,而且估計翻譯成駭人聽聞的樣子,不知道被別的號闢謠多少次了。
本來我對這文章也不以為意,覺得反正大家對這種標題黨一驚一乍的口氣早就習慣了。
但沒想到,不僅各微信群紛紛轉發這篇文章,有幾個微信大號還進行了轉載,甚至國內有個關心我的朋友發給我讓我提高警惕。這時候,我覺得必須得說點什麼了。
恰好一個月前,我就收聽過ABC的一期訪談節目,嘉賓叫Liz Tynan,現在是詹姆斯庫克大學的高級講師。她在澳洲國立大學讀博士期間,專門研究了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英國在澳洲的核武器試驗。她為此撰寫的專著Atomic Thunder: The Maralinga Story在2016年9月出版。
有關的專著還有2007年出版的Maralinga: Australias Nuclear Waste Cover-up,2006年出版的Beyond belief: the British bomb tests: Australias veterans speak out,1987年出版的A Very Special Relationship: British Atomic Weapons Trials in Australia。
光從這些專著的出版時間看,就知道所謂「封存67年的黑暗秘密」完全是信口開河。其實,英國在澳洲的核武器試驗從來就是一個公開的事實,不為人知的只是某些細節而已。
二戰以後,英國本來是跟美國合作製造原子彈的,但是英國軍方出現了一個蘇聯間諜,機密大量泄漏,所以美國就停止了與英國的合作。
英國不願意就此罷手,而袖珍島國又找不到合適的試驗場地。他們一開始是求助於加拿大,但選中的是一個北極熊棲息地,所以被斷然拒絕。而當他們打電話給澳洲的時候,當時的澳洲總理卻忙不迭地答應了。不僅答應提供場地和原料,還主動提供大量資金。
這些核試驗的時間線是這樣的:
1952年10月,西澳蒙特北洛群島的「颶風行動」中,引爆了1枚核彈。
1953年10月,南澳鴯鶓平原的」圖騰行動「中,引爆了2枚核彈。
1956年5、6月,西澳蒙特北洛群島的」馬賽克行動「中,引爆了2枚核彈。
1956年9、10月,南澳馬拉靈格的「水牛行動」中,引爆了4枚核彈。
1957年9、10月,南澳馬拉靈格的」鹿角行動「中,引爆了3枚核彈。
總共進行的核試驗是12次,另外從1953到1963年,還進行了20到30次小型核試驗。
看看其他幾個大國的核試驗數量,就知道澳洲的這個數字根本還沒到值得覺得恐懼的級別:
美國:1032次。
蘇聯:727次。
法國:217次。
中國:47次。
第一次核試驗之前,政府確實對此諱莫如深。但是紙包不住火,民眾發現了頻繁運輸的軍事設施,政府不得不通過媒體公開報導了核試驗的事情(不包括小型核試驗)。
如果換做今天的澳洲,核試驗這種事情肯定會遭到強烈反對。但是在那個年代,民眾卻對此產生了強烈的自豪感,不僅不反對,還很擁護(跟某國某些人民很像)。
這些實驗確實對參與的軍事人員產生了巨大的傷害,包括英國和澳洲的軍官。英國對核試驗的保護措施比美國要粗糙簡陋許多,有些在場的軍官還穿著短袖短褲,他們甚至還讓飛行員駕駛飛機穿越蘑菇雲以觀測數據。
當時英國的科學家在預估天氣情況的時候還發生了很多錯誤,包括風向和雲層的高度,所以核爆污染到了一些起先沒有預計到的地方。
1964和1967年,英國曾兩次派人清理核試驗基地,但都是草草了事。清理不僅沒有做好,還把封禁污染土地的柵欄拆了,給不知情的人們造成了很大威脅。
真正的大規模清理髮生在90年代,耗資超過1億澳幣,英國為此出了一半的費用。雖然仍有人質疑這次清理是否徹底,但負責監督清理的科學家認為,這些核試驗遺址已經沒有任何輻射風險。
在核試驗的主要地點馬拉靈格,本來聚居著許多土著人,但當時的土著人都沒有公民身份,權利也沒有受到重視。可以說軍方根本沒有考慮過核爆對土著人產生的影響。
確實有很多當時的軍方人士和土著在核試驗後患上了嚴重疾病,包括癌症、失明、流產等,但是由於核輻射的隨機效應(stochastic effect),多年以後產生的疾病很難就能確定與核輻射有關,所以政府也沒法把所有癌症患者照單全收。
至於某文章列出的澳洲各地癌症患病報告,根本無法證明跟核輻射有關。
另外,「澳洲的東海岸各城市,由於雲雨傳播,也同樣存在著隱藏的核危機」的說法簡直喪心病狂。且不說已經經過這麼多年的輻射消散和清理,如果核輻射真能傳播這麼遠,所有進行核試驗的國家都無法倖免。日本經歷過廣島長崎,前幾年又經歷過福島,恐怕概要滅國了吧?
我們無法否認當年的核試驗和政府處理不當的事實,但是用聳人聽聞的文字和圖片把澳洲活活描繪成一個人間地獄,某文章的小編你確定還不要為了小命逃離澳洲?
中澳緊張後澳洲什麼毛病都來了,什麼問題都有了。不匿
這麼說吧,澳洲的核輻射要是很嚴重,中國就沒法住人了。
這篇文章指出:60年代在南澳搞過一次核試驗,引爆了和1945年廣島原子彈相似當量的核武器,所以目前澳洲處於「全面核輻射」之下。
當年羅布泊的氫彈當量是廣島的20倍,我國國土面積比澳洲多百分之二十。。。。。對了,還試驗過330萬噸當量,相當於220倍廣島原子彈當量的氫彈。
羅布泊距離吐魯番只有170公里,距離烏魯木齊270公里。至於澳洲試驗場距離阿德萊德1000公里,距離布里斯班超過2000公里。
那個澳軍司機,五六十年代往那裡送過人,2015年得了癌症,這都五十年了,七八十歲的人了,得了癌症不是好正常么。
這篇文章口口聲聲政府掩蓋,可是引用的全是媒體報道,媒體都報道了,掩蓋個鬼啊。
你引用媒體為啥不引用完全,報道裡面說因為無法證明這些人患癌症和核試驗的關係所以敗訴。他們的發病率死亡率都沒有高於其他地方,所以無法證明。這些為什麼不說。
沒有簽署這個協議的大國還有一個,為什麼不寫上去。
至於ICAN獲得諾貝爾獎,請參看
如何評價 2017 年諾貝爾和平獎頒發給 國際廢除核武器運動?
癌症發病率,請參看
為什麼丹麥癌症發病率全世界第一?
總之,這種似是而非,真假混合,旨在帶節奏的文章,足夠微悉尼一生黑。
真實的情況, 樓上已經寫了很多了, 我就不再累述了. 說說這篇文章的原始出處吧.
第一次被forwarded 這篇文章, 是自己的至親, 在流言漫天飛的危信世界, 總還是有謹慎懷疑的讀者的!
恐怖!澳洲封存67年的黑暗秘密被揭開,人民嚇慌了!原來,我們一直都生活在「核輻射污染」中...
這篇文章是我最早讀到這則"新聞報道"的出處. 因為文後還是很"專業"地附上了參考文獻, 如:
編輯:小歪 | 曼達
來源:1994-2017 Australian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MARTAC. Rehabilitation of Former British Nuclear Test Sites at Emu and Maralinga (Australia). ISBN 0642773289, 2003.ICRP. ICRP Publication 82: Protection of the Public in Situation of Prolonged Exposure. ISBN 0080438989, 2000.王旭東. 梁宇《澳大利亞核試驗場整治中的幾個問題》[ D ]. 輻射防護通訊,2006, (156) : 38-39.其他來源:DailyMail,NEWS,SMH,news.au,BBC,The Australian.圖片來源:North News Pictures Ltd
好, 如果這可以理解為原創文章, 那麼我們來八一八作者背後的機構是誰吧.
這個公眾號, WechatID: wesydney, 是一個公司類型的公眾號.
其註冊主體為 北京中新唐印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那誰又是這家公司的主人呢, 看下圖:
重點部分劃個線: 北京中新唐印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是 中國新聞社全資控股 的子公司.
文章到這裡不必往下寫了吧. 作為一家負責任的企業, 散布不經考證的胡亂文章, 實在太可惜了. 以後Fo公號的時候, 需要調研下背後的主人是誰了. 否則, 微信, 就真成了危信了.
震驚!C國上個世紀的多次地下核試驗已通過地下水系,嚴重污染到C國主要河流源頭,造成主要農作物瘋狂生長,持續高產的假象,官方為掩蓋真相對外宣布本國雜交水稻獲得成功……
謠言止於智者。是很嚴重啊。不然為什麼澳洲的蜘蛛那麼大?為什麼只有澳洲有有袋類動物?這都是核輻射造成的基因突變口牙
居然釣到一條魚23333如果不是刷到這個問題,我都不知道。你覺著嚴不嚴重.....
推薦閱讀:
※悉尼公共交通【一】概論
※舊日歌謠
※澳洲三文魚,五毛一公斤沒人吃!中國吃貨們還不快上!
※盛夏High Touch | 墨爾本不可錯過的夏日狂歡宴
※走馬觀花亦逍遙 | 交通工具上的墨爾本穿梭之旅
TAG:澳大利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