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牆、城樓為什麼是稍稍向里傾斜的?

最近在騎行,路過好多古迹,發現部分古城樓(比如現在站著的宣化大新門),稍稍向里傾斜,而且磚與磚之間形成小階梯,雖然只有1-2厘米,可是對於攻城還是有利的吧?


瀉藥

題主問的應該是這種(所有圖片摘自網路)

包磚城牆的剖面結構圖:

確切的說城牆是梯形的。

  • 最最主要功能,首先基座很大利於穩固,不易坍塌,建城牆主要是為了防禦,如果維護頻率太大就不合算了。但做成三角形又明顯不實用。

  • 其次是排水,在中國,很多夯土城牆的功能之一就是防洪(參考防洪堤,都是梯形的)。良好的排水才可以令城牆更穩固。可以將雨水迅速導入城內側的排水槽,有效的保護牆體不被水浸泡,起到保護牆體的作用。

乾隆三十三年規定凡城牆頂部須「海墁磚砌,使雨水不能下滲城身,裡面添設牆宇,安砌水溝,使水順流而下」。

清朝畢沅在增修排水系統時,統一城頂斜度,在城牆內側每隔一段距離修一個磚石排水槽,從城頂直砌城底,頂部為石制吐水嘴,下部與溝渠相通。

當地面有雨水聚集,立刻就沿著海墁的斜面迅速導入流水槽中從流水槽流入城下的溝渠,從而防止了牆體被雨水浸泡,有效地保護了城牆。

  • 當然這樣也能減少死角,不過是附帶功能了,忽略不計。


見到這個問題的已有回答雖然比較完整但是措詞,邏輯都有些許瑕疵,所以試探性的回答一下,並對疏漏處作一補充。

首先中國古代城牆留下來的基本是夯土城牆外部包磚,主要行使防禦,防洪功能。

從建造方面,

1,城牆無論執行哪個功能都需要一個穩定的基座,對內外牆磚的壓力,對地面的壓力都需要考慮,自然梯形是最佳選擇。

2,城牆內,城牆地基的夯土多是黃土,容易因大雨漿化,所以需要考慮排水問題,但排水同防洪意思完全不同(所以不敢苟同第一個答者把排水說成防洪的論述)。斜面自然利於排水,畢沅修「雨水管」是利於排出牆頂雨水,防止下滲,與「為什麼是斜面」無關。

3,城磚構成「小階梯」是修造的自然結果,誰也不可能花人力物力將外城牆磚面打磨成光滑斜坡,能否便利敵軍在下文說明。

從功能方面,

1,防禦方面來講,這一角度可以縮小城牆下可能存在的死角,如果配有角樓則會更好的避免死角,提升防禦力。

2,防洪角度,參考防洪堤沒錯。

3,能否利於攻城?

-首先這一角度使城牆頂端距離城下弓箭兵更高更遠,同城垛一起更好保護防禦者。

-城牆上防禦者無論是用圓木還是巨石再或熱油都更加方便。

-所謂的「小階梯」並無法給攻城者帶來一點好處,其比例如同攀爬華山,一個士兵披甲持械將如何攀爬?

希望有所幫助。


你在海邊壘過沙堡的話會知道自然狀態下「一堆」是最穩當的

蓋城堡也是一樣,古代不像現在一樣有技術可以修成齊刷刷直上直下的建築還能那麼穩固,下面寬上面窄比較穩當不容易塌。所以準確的說也不是稍稍「向里」傾斜,那只是因為你是從外面看的,而是從里外往中間傾斜成梯形。

而且據說蓋成這樣似乎下大雨的時候也比較好排水。

至於那麼高的城牆那麼一點傾角,以古人的技術水平來說影響可以忽略不計。


因為這樣結構穩定,容易維護


推薦閱讀:

[考古日報Vol.76]陝西鳳翔發現秦漢時期「皇家祭天壇」
[考古日報Vol.91]山西陶寺北墓地發現2座大型春秋晚期墓葬 均為大夫一級的貴族夫人墓
直觀與創造(中)
鎖子甲的防禦力大揭密,面對刀劍比防彈衣還可靠?

TAG:考古 | 歷史古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