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百七十年來對中國和中國人影響最大的一句話是什麼?為什麼?
01-29
我覺得是:師夷長技以制夷。
從清朝後期開始,這句話開始影響著中國人為國家而奮鬥至今。而魏源的這一思想後來成為向西方學習的思想源頭,影響著洋務運動,維新變法,辛亥革命等而到了現如今,我們依然在努力地學習其他國家的先進技術與制度方式。舉個生活中常見的例子,我們現在忙著跟好萊塢合作,跟好萊塢的導演合作,在學習著他們的技術與拍攝手法,理念,《捉妖記》儘管有被人詬病的地方,但確實是運用了好萊塢的工業手法。
《尋龍訣》的出現,就標誌著中國電影也可以做出十分商業化的電影,兼具口碑與票房。雖然我對塘主張翰沒什麼感覺,屬於路人一枚。但是他在韓國的頒獎典禮上講出師夷長技以制夷,被批評不夠禮貌。張翰韓國獲獎 發言師夷長技以制夷遭炮轟 _娛樂頻道
但我覺得也是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說明這句話已經深刻地影響到我們普通人身上,雖然我們不一定有這個想法,但是或多或少,都有這句話的影子存在。我也覺得是「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由此句起國人一貫被儒學熏陶的心態為之一變。
是孫中山先生的「天下為公」。中國的近代史與其說是是一段抗爭史,更是一段求索史。所有人都在求索一條救國救民的道路,無論什麼「主義」,最終都是為了達到天下為公的「大同」社會目標。帝制、傍洋人、立憲、共和抑或是社會主義,都是我們追求美好、追求天下為公、追求大同的一種手段,孫先生最愛題寫的字莫過於這四個字,光有受主姓名的「天下為公」題詞就達32次,可見孫先生對這四個字的喜愛。這同樣也是孫先生未盡的理想,是從孔夫子以來中國人未盡的理想。「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誰說我們現在不是朝著天下為公的目標奔跑著呢?
2017.06.24更新:鑒於嶄新的國情(主要是很多視頻我都看不了了)我放棄當一個自干五了。在此貼一段我很喜歡的話,但丁筆下的義大利。
「你哀痛之逆旅,你這暴風雨中沒有舵手的孤舟,你不再是各省的主婦,而是妓院。」以及拉伯雷在《巨人傳》中提到沒有圍牆的理想世界:「圍牆滋生陰謀。」
原回答:「落後就要挨打。」斯大林
蘇聯的經驗與近代清王朝、民國的教訓都充分說明了這一點。無論反g反黨的人再多再有得說,我也當半個自干五,在毛澤東的領導下中國得以不挨打,得以成為一個有完整主權的國家。
而我本人在上初高中時歷史老師經常說的就是落後就要挨打,不僅是提醒我們要有國家憂患意識,也是提醒我們在人生路上奮發進取。太祖曰:須知槍杆子里出政權。
弱國無外交。
莫談國事
槍杆子里出政權
影響最大的是革命與改革的碰撞。核心是獨立自主,民族解放。
生死已看淡,單縱就是干。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
先來提供幾個答案占坑,有時間再解釋為什麼。1.初中時讀過梁啟超所作的《譚嗣同傳》,印象十分深刻。譚嗣同在拒絕逃亡日本的請求後,說「各國變法無不從流血而成,今日中國未聞有因變法而流血者,此國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請自嗣同始。」並在獄中寫下了絕命詩「望門投止思張儉,忍死須臾待杜根。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2.半數中國人都在歷史課本中學過的「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不解釋。3.國父孫文先生提出的「天下為公」。4.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德先生和賽先生,可惜當年少了一個福先生和 一個勞先生
如果將眼光放到170年的歷史長度,回到中國近代史開始的地方,再看後面的170年前,名言警句浩如煙海。看了大家的回答,其實大家提到的每一句都給了國人以極大的鼓舞或震撼。有的句子成了人一生的座右銘,比如「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然而在歷史的行程中,除了這些出名的句子,還有一些慣用的,沒有定式的句子。我覺得「同志們,跟我上!」這句話改變了中國的歷史。
一個有軍官帶頭衝鋒的軍隊,沒有不得天下的道理。
實事求是
分頁阅读: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