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范雎這樣忍辱是有所成就的必要條件嗎?
史記寫范雎:「魏齊大怒,使舍人笞擊雎,折脅摺齒。雎詳死,即卷以簀。置廁中。賓客飲者醉,更溺雎。」這一段太恐怖了!
但細想來歷史上超多人物都有忍受非凡屈辱的經歷,勾踐、呂后、韓信、秦始皇。。。是否有所成就必然是經受過駭人的屈辱呢?
一般歷史上有成就的政治人物,其主要手段是靠殺人、殺阻礙他的人。
沒有經歷過屈辱的人,該殺人時,往往考慮到禮義廉恥等因素,時常猶豫不決,錯過了最佳時機,如項羽。
經歷過屈辱的人,該殺人時,因往日屈辱而產生的恐懼感會使其決策果斷,該殺則殺,如劉邦。
--------------------------------------------------------------------------
有時劉邦殺人好像不怎麼果斷,拋棄人倒是堅決果斷,這算是變相殺人吧我只想弱弱的說一句,范雎當時的行為不算多麼值得大書特書的忍辱吧,只是自保而已,給人打成那樣正常人都會裝死,難道跳起來說我還沒死來打我啊之類的話嗎?後來他和守衛說你放了我以後給你好處然後被放了,也是正常人辦的出來的事。
他成功在於他迎合了秦國政壇的趨勢:秦昭襄王親政。秦昭襄王是秦武王最小的弟弟,母親和舅舅都是楚國人。所以國內根基不算紮實。朝政被太后和相國(秦王的舅舅)把持久了。秦王不樂意。他提出遠交近攻之說,為公是一方面,打擊相國的政策是更討秦王歡喜的一方面。後來助秦王驅逐貴族,褫奪其特權,范雎衝鋒在前,分明秦王集權猛犬。白起長期是在太后和相國領導下工作的,長平大捷以後堅決不取邯鄲,不做辱軍之將,秦王不樂意了,正好白起得罪過范雎,范雎坑白起,把這個非秦王嫡系的軍神弄死。范雎沒有忍。
也就是說范雎積極主動的打擊秦王的對立面,見機行事地坑秦王的非嫡系。
范雎出任囯相後推薦幫助他逃亡的恩人鄭安平,殺了題主舉的例子里差點打死他的魏齊。這展現出的是一個感情充沛、恩仇必報的人物。後來鄭安平投降趙軍,范雎也是因此結束政治生命的。可見范雎的整個職業生涯里,忍辱,或者說克制一個人正常的恩仇之心的時候是不多的,程度也不深,他只是迎合需求,優先搞定主子,其次考慮大局,一步步往上爬。他在秦國的政治生涯,從恩人鄭安平開始也從鄭安平結束。
所以說忍辱是附著在真正決定命運的事情上的,孤立的忍辱沒有直接的意義,運氣好的話不要忍太多,運氣不好,想繼續干就得忍。不是。
就事論事,像范雎這樣忍辱是有所成就的必要條件嗎? 不是,因為所謂的忍辱大多數都是類似於題主所列舉的那些從底層一躍晉陞權利巔峰的人物經歷。假如題主所指的有所成就者本身並沒有處於過一個相對劣勢的地位,那勢必不太可能遭受所謂的侮辱。深入的說,之所以范雎,勾踐,呂后等等這些所謂的有所成就者能夠成功,背後的原因就在他們本身所擁有的強大的內心。因為有了強大的內心,所以才能忍受屈辱,同時也才能百折不撓,有所成就。
題主所舉出范雎所遭受的屈辱進而推論出這些人之所以成功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有這些經歷,這必然是錯誤的,而且我冒昧說一句,這個問題蘊含的內在其實和高中生寫的命題作文沒有任何區別,司馬遷因為宮刑所以寫出史記的鴻篇巨著,屈原因為愛國所以慘遭流放,而絲毫不考慮這些任務本身存在的問題,只是單純的倒果為因,臉譜人物,這種單純的線性思維其實很值得商榷。 建議樓主問題改為古往今來有所成就者們的必要條件有哪些?後面可以考慮適當添加比如范雎這類人物通常都會遭受屈辱。可能這樣更容易能解答樓主的疑惑。--------------------------------------習慣性的來段太祖的黑歷史-------------------------樓主可能誤會了一點,造成了這種類似於倖存者定理的錯覺,不是因為忍受屈辱所以成功,而是因為內心脆弱的都會被歷史所淘汰。屈辱不是依靠單純的忍耐就能熬過去,之後的崛起更多的是靠強大的內心。套用很俗的一句話,你只看到太祖建國後各項運動中的叱吒風雲,你看到太祖年輕時受過的屈辱嗎?北大圖書管理員時月薪八塊,想出門需要八個人輪流穿一件大衣,和所謂的知名學者交流,可是那些人根本都懶得停下腳步,屈辱嗎?你造太祖曾經在上海洗過三個月衣服來苟且求生嗎?你造太祖窮困到光著腳坐火車嗎?重點不在於窮困,不在於屈辱,而在於內心的強大,知道自己的目標。所以類似於陳獨秀這種沒經歷過題主所說的屈辱的人完全經不起風浪,很容易就變成渣渣。不是。
所謂忍辱忍多了也就容易失去進取的銳氣,尤其是某些環境裡面,忍可能會失去太多東西,何況是忍辱呢。
題主所舉例的人之成功,與忍辱不忍辱恐怕關係不大,而在於其心志,毅力,才能,時運等,歷史上沒有忍辱過最後很厲害很成功的人更多吧。
至於忍不忍,完全是人生中的一個片段,可能會影響一個人心性想法的改變甚至造成某種轉變,但是成功是一個長年的系統工程,取決於無數個選擇和執行,非一事一時可以成就。莫要忘了史記是誰寫的唦,司馬遷,太史公身受腐刑,屈辱之至,當然會特別關注歷史人物受屈辱的細節,以求得精神上的安慰,參考報任安書那一段,歷史人物受屈辱而終有大成在司馬遷筆下我認為是放大了的。受屈辱並不是成功的必要條件,不可否認苦難對有志氣的人是有一定的激勵作用,但是作用被誇大了,一旦有一兩個幸運兒,稀罕啦,所以人們便大肆報道,可是實際上沒受屈辱的人成功的更多,只是寫書的人就像現在報道新聞的都願意報道小概率事件。苦難毀掉的人更多,和沒受磨難而成功的人一樣多,這太平常了,所以就沒有人寫他們,當然那不是作家的錯,他們只是為了鼓舞受苦受難的人,完全是一片好心。但是不要被誤導了以至於形成以上錯覺。
成功不僅意味著位高權重,更意味著付出長久的努力,甚至重大的犧牲。「忍辱負重」 只是可能面臨的各種犧牲之一。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1,
問題中的人物,皆為歷史中的政治人物,因此在這裡我把「有所成就」理解為政治上的有所成就。政治上想有所成就,我認為忍受屈辱(隱忍)是一個必要能力,即使是帝王。形勢不利於己時,需要有唾面自乾的心胸。政治家以政治利益為核心訴求,在政治利益未達到前,個人的苦難,榮辱得失皆為塵埃,一切向政治利益讓路。
副作用是到達權利巔峰時會瘋狂反嗜。
2,
身為普通人,身在職場/商場/生活圈。需要底線,「隱忍」是有所成就的必要條件,忍受屈辱不是。身在職場/商場/生活圈,忍受了一次屈辱,施加者勢必會發生第二次第三次。人善被人欺,這種事一旦發生必須反擊。這是為人處事的底線。
3,是否忍受「屈辱」,最核心的是能否承擔不忍受帶來的後果。政治家之所以選擇忍受,往往是因為後果太過嚴重(關乎生死或國家/政治利益);鼓勵常人反抗,因為代價相比底線值得承受。
4,
需要看如何界定「屈辱」。舉個例子,過年前有個職場中人(我們之間淵源頗深,故事很多)喝醉酒,他拉著我私語,上來一句:「L,你就是個sb!我告訴你,你tmd就是個sb!」
我的第一反應是一拳揍他臉上,但環顧四周,不合適!於是我笑。他接著說了很多話,其中每句話都夾雜著你就是個sb!我都笑著忍了。扶他去廁所吐的時候,我甚至幫他揉揉背緩解嘔吐。
那件事於我來說,是隱忍。我不屑和他像瘋狗互咬。因為,當時回應不合適,時機場合不對,會讓我們都大跌身份成為業界笑柄。當晚能笑著面對,我突然感到自己成熟了很多。
後來,我對那件事作出了光明正大的回應,效果很好。
而如果那晚他辱罵了我的家人,那一拳一定會揍到他臉上!
——這是底線。看爹。例:金三胖大大
不是,比如俾斯麥,屋大維就沒受過什麼屈辱。只不過從精神鴉片的角度來說,大家更喜歡傳唱受屈辱的屌絲翻身的故事,而不願意傳唱出身就很好然後成功的人的事例。畢竟這個世界上還是窮苦的人多,所以大家還是喜歡讀屌絲逆襲的故事而不是王侯將相世襲的故事,這樣才能給自己的生活一點希望,不是嗎。
在他人眼裡這些所謂的委屈,在他們看來只是實現目標的手段而已,所做的每一件事只會讓他們離目標更近,不會感到所謂的委屈。
也不一定啊
成功再成功的那些人,因為缺少戲劇性,肯定是被有意無意忽略的。
比如這幾天討論的意思穿越人物葉帥
不過太祖被那些知識分子輕視是有記錄的推薦閱讀:
※你以為你真的會讀書?
※「生命是一場悲愴的華麗幻覺,人是一堆無謂的單調元素」,這樣的說法有沒有道理?如果有,為什麼?
※思維格局,決定了你的人生高度
※你身邊有什麼活生生的例子,把原本非常普通的人生過得非常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