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語區的人如何看待「學普通話,做文明人」此標語?

我的老師在廣東某校門看到「學普通話,做文明人」的標語後,感到震驚並建議該校校長撤下。而我某一個同學則指出此標語只是一個並列關係。

廣東人(注意是問廣東人)如何看待這個邏輯不清的標語?


作為廣東人,說說我的立場。

這個標語非常不妥。雖然句子上是並列結構,但是容易讓人產生聯想。特別是粵語等方言區的人,涉及「說普通話」就容易從國家語言政策層面就容易想到「強制推普」等等的事情,前些年這種事多了去了,想必很多人也有過在學校被禁止說方言的經歷。

我認為可以把這種聯想傾向稱為語法上的蒙太奇效應,主要通過語序而省略助詞來表達句子意思,這跟電影上的蒙太奇手法非常相像。前蘇聯電影製作人員做的實驗:分別拍兩段視頻,一段一個男子向左右走,另一段一個女子往左走。兩段視頻分別單獨看的話一點異義也沒有,但是把它們前後接在一起,看起來就像這兩個人相互走到一起一樣。

語言上也是一樣。隨便舉個例子:「秦,虎狼之國。」文言文判斷句的標誌「者」「也」都沒了,理解句意靠語序上的類比和聯想。「秦」就是「秦」,單說一個字,並不能發散思維一下子知道了它是怎麼樣的一個國家。單說「虎狼之國」,也不知道它在說誰。拼起來說「秦,虎狼之國」,就知道是在罵暴秦無道了。大家來感受一下這個效果。「學普通話,做文明人」這個標語會(可能是無意識地)表達出一種隱含的意思,就是「不學普通話的人不是文明人」,一旦被人理解到這一層意思,這一條標語就帶有文化專制和歧視的意味了。

別的歐洲語言我不清楚,至少在古漢語里這種語法上的蒙太奇效應有很多,大概是竹片絲帛短缺下的言簡意賅的本能吧。現代漢語、英語、現代日語等等都要相應的助詞才能組成句子,否則不知所云。省去助詞、以並列結構造句,只有標語、口號、詩句中比較常見了,比如「One world, one dream」。

很抱歉我扯那麼遠,只不過我想說明,這種標語真的會引起很大爭議的。語言屬於文化範疇的東西,特別是方言,保護和包容之為宜。

// 必要的補充說明 // // 必要的補充說明 //

上述答案不是為了說明「這條標語是否真的有壓制方言的意味」,而是為了弄清楚「為什麼有人會覺得自己的方言受壓制了」。我只是從語法和心理角度解釋為什麼會這樣,並且給出一些對於方言的個人意見。

本問題是一個小問題,一件小事,但是一葉知秋。廣東作為經濟活動、人口流動規模最大的省之一,普通話強大的溝通作用是受到這裡的人承認的,相應地,方言的使用就有一定限制,特別是存在來自當局的壓力,引發很多人的的擔心也是自然的。

將這條標語的理解成「講普通話讓所有人能聽懂是一種禮貌」,意出良善,我也表示贊同。這些都是生活的小事,我希望,在能使用方言的場合,不妨多用。有聽不懂的人,用普通話交流,或者全數予以翻譯,不要嘲笑和歧視人家。外地人不妨也學一學方言,以融合本地人的圈子,感受感受地域風情什麼的。「廣州人講廣州話,聽唔明就翻鄉下」這種標語,也不要再出現了。語言是用於交流的不要令它反而成了溝通的障礙


希望想出這個標語的人,「垃圾分類,從我做起」!


26代都是廣州人的土著怒答一發:

學普通話 是應該的 書同文車同軌才有大一統的中國。但你可以說 學好普通話 走遍中國都不怕;學好普通話 生意交友樂哈哈之類的,但說做文明人就有欠妥了。正常的語境下上下半句是有邏輯關聯的 難道我說粵語就不文明了?說普通話的就文明一等?這點是很讓人憤怒的。

其實嘛 廣州人對普通話還是很接受的 只是在接受普通話同時 希望能保住母語 保住祖先的文化。明明兩者是可以兼容的 卻非要尊普通話 打壓粵語 那肯定激起本地人逆反心理嘛。

凡事 先互相尊重 我尊重普通話 畢竟國語 肯定要學好 你也得尊重粵語 畢竟我母語。 少喊口號 少提標語 多提利益 誘之以利大家開心 學好普通話好處多多 用這麼low的標語來推廣 我只能說宣傳部的同學真是奶姨夫


說不說普通話和是不是文明人有半毛錢關係


廣東人表示:唇亡齒寒。

粵語在廣東即使再強勢,也只是一種「聚居區域」上的社交強勢,不會貼出「講好白話、做文明人」的標語,更不可能要求「在課間消滅方言」。

唇亡齒寒,這是我們支持其它方言的原因。

(利益相關:本人廣東人,母語非粵語)


我來廣州快十年了,從讀書到工作。我普通話很標準,粵語聽力沒什麼問題,講的不地道。其實工作上對粵語有要求,但我和我的外地同事們沒有認真去學的主要原因是,絕大部分廣東人沒有歧視外地人,相反如果他第一時間講白話而導致我沒有明白,他會道歉然後用不熟練的普通話重新聊,同事、客戶、公共服務人員都是這樣的,所以工作生活方面的困擾很小。這一點我務必要讚揚廣東,不提眾所周知的上海了,就算是我家鄉那個二三線城市,本地人或多或少都會歧視不會說方言的人,所以我認為廣東是文明的,不在於是什麼語言。

我身邊的本地朋友對於粵語的感情很深,這個我能理解,大家都有家鄉話,而且粵語所承載的嶺南歷史與文化是非常獨特的,我也用自己的方式和朋友們一起「撐粵語」。

但是,作為一個非土生土長的廣東人,我能從比較客觀的角度來看待題述的事情。我出生的城市,不富裕不開放,但是教育上從幼兒園開始就是普通話,所以雖然我家庭生活還是方言,但是普通話好到沒有一點口音,RLHF這些發音完全沒有壓力,我的同學們也都是這樣,很多師長朋友都誇獎過我這點,也會稍微給人知書達理的印象分。但是廣東,我剛來的時候很吃驚,大學生普通話普遍不好,年紀稍微大一些的市民,只能聽懂不能開口,老人就乾脆聽不懂了。當然有歷史地緣的原因,但是我第一感覺是哦,比較「鄉土化」(原諒我對方言的原始看法),雖然我後來覺得廣東人無比的率性可愛,但在很多場合中,普通話用的不好是會減分的,因為這是一種通用工具,心理學角度,太過個性化的工具會有距離感與抵觸感。

普通話的推廣有大的原因和必要性,廣東外向型大省,可能以前很多人口依賴珠三角,但是珠三角也日復一日的嚴重依賴其他地區,我覺得比較好的狀態是,粵語不能丟,但是普通話普及教育工作需要再加強。

另外,我還是強調一句,「學普通話做文明人」這個標語我不贊同,邏輯有問題,大部分的廣東人第一選擇是方言可能不是因為不尊重或者不文明,而是習慣、普通話不好(我見過無數廣東人靦腆笑稱自己普通話不好,很真誠)等,但是作為經濟大省,印象分很重要的,撐粵語,撐廣東!


「禁止吐痰和講不列塔尼語」


可能這個牌子的初衷是,在人群聚集場合,講普通話讓所有人能聽懂是一種禮貌。但是被理解的太偏激了吧……

在國外上學的時候,班裡有各國的學生,老師的一個要求就是,這個教室里大家講英文,不要一個圈子一個圈子的講自己的語言,這樣對他人是不尊重的表現。尤其是本地學生被要求的比較多,希望大家能更好的交流是初衷。

請輕拍……


我是個地道的廣州人,結合最近的所思所想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看到「說普通話,做文明人」的這句標語,跟看到「廣州人講廣州話,唔識聽就返鄉下」這句標語的感覺一樣複雜。

最近在公司在做佛山博物館的文獻數字化工作,看到了大量民國、晚清時期的用粵語寫成的文本資料:

以下是《觀音誕》一圖:

懂粵語的諸位可能已經看出,文是用粵語寫的。

另外還有粵劇劇本,我手頭上只有民國時的手抄本《洛神》:

還有年代更久遠更精彩的文本,就這樣靜靜地躺在博物館的地下室,無人問津。

孤芳自賞尚且落了下乘,何況連賞都不願意賞了呢?

我對這句標語感到憤怒,對粵文化的萎縮現狀感到不滿,但對其未來的發展保持樂觀。

因為有我們深愛這片土地,有專門的部門,專門的公司負起保護過去的粵文化的責任,有一大幫新一代的粵人創造出了新的文化產品。

廣州,有排都未贏夠。

最後聊點題外話:

語言只是一個載體,我看重的是它載著什麼。

粵語對於我而言,承載著我的父母親戚,承載著我童年的小夥伴,承載著街頭巷尾亂竄的時光。

普通話對我而言,承載著我對小學二年級教我的美麗語文老師的回憶,承載著我前任女友的溫聲細語。

這些我都無法割捨。

---------------------------------------------------------------------------------------------------------------

題目說是描述一下感覺,那我很自然就只寫了感覺,沒解釋這感覺是怎麼來的。

把標語裡面的幾個字換一換就能體會了吧:

「吃肯德基,做文明人」

「用360殺毒,做文明人」

「住商品房,做文明人」

其實很簡單,粵語是我母語。

無論別的語言多麼美妙,多麼官方,多麼值得學習。

即使我練得多純熟,有多欣賞,都不是我的母語啊。

你說我媽不文明,我為什麼不憤怒?


說普通話不等於做文明人,這標語簡直就是赤裸裸的道德綁架。

————個人感受分割線————

想在知乎上回答這個問題,是因為在油管上看到了香港電台鏗鏘集關於廣東話的一期(https://youtu.be/w4Yy6hioU2M),感觸良多。

我是90後廣州人,母語粵語,幼時去了一家普通話的幼兒園,雙語流利。小學時候陸續有普通話生轉入,我們本地同學/老師都很尊重他們,上課時候老師如果用到粵語會專門問一下轉學生適不適應。校園裡面也有類似的標語,然並卵老師不抓。中學時期,班裡面普通話生比小學多了很多,外地老師也多了很多,從此上課大多數都是普通話了,課餘沒有限制。

說了那麼多廢話不是想要洗白,只是作為一個本地人真真切切感受到的而已。

真的讓我感到有點傷心,有點憤怒的時候,是網上有人發表類似「會粵語帶來了哪門子的優越感」的言論。我們只不過是在支持我們自己的語言/方言而已,學不學普通話,用不用普通話是我們的自由。當然我並不排除有人真的以會粵語為「優勢」去看低別人,但大部分廣東人如果遇到普通話的話都會去盡量配合。外地人要來工作,ok啊,會粵語在廣東地區是一個優勢,不會也沒人強迫,就去為不會粵語的外地人/會普通話的廣東人工作咯,只會粵語的廣東人不是外地人的目標而已。就像在英語地區,華人找工作流利英語必然是優勢,英語不行的話就去中餐館咯,又不是只有一份工。

我已經兩年沒有回國過,我不知道現在廣州的推普做成怎麼樣。如果真的嚴重到不允許在校園裡使用粵語,那我的確會有點心寒。我不希望粵語會變成像拉丁一樣人們眼中「已死的語言」「xx語言的基礎」,作為一個從小粵語說到大的人我希望粵語能一直流傳下去。


廣州本地人。現在廣州某中學讀書。第一次回答問題,多多指教。

在我們的「XX中學學生行為規範」中,是專門有一節說關於普通話的。課室里也掛著一個牌子上面寫著關於推廣普通話的相關規定。可是呢,同學們還是該說粵語就說粵語。但是要是有不會聽粵語的同學(例如新疆班的同學,我們也會教他說一些粵語哈哈~),肯定會說普通話。班裡有通知,肯定會用普通話。就算通知者一開始用了粵語,我們(廣東人)也會要求他再用普通話說一遍。

家有老人,年已耄耋,從出生到現在,不會說也聽不懂普通話。和外省來的鄰居也能交流,靠的是微笑和手勢和一些普粵相近的音節。即使是他們,也不會覺得老人是個不文明的人。

「學普通話,做文明人」這句話,儼然已把「學普通話」定義為「做文明人」的充要條件。正如我家的老人——還有廣州千千萬萬的本地老人,一輩子都不會聽和說普通話,難道他們就是「不文明的人」嗎?不是的。

----------------------------------------------分割線題外話開始------------------------------------------------

廣州人對他們的母語是有強烈的自豪感的。他們不想他們的母語就這樣趨於消亡。改革開放伊始時,外省人來廣東,都是他們學習粵語而不是我們學習普通話。隨著人口的流動量加大,廣東人也在改變自己的心態,不再是「廣州人講廣州話,唔識講就返鄉下」——而是開始慢慢接受和學習普通話,皆因其實和各地人民交流的工具。千年商都,講究的就是和氣二字,和氣生財嘛。無論普通話多麼蹩腳,也要儘力讓對方明白自己的意思。

所以,既然我們都能夠尊重普通話,為什麼你們不能尊重我們講粵語的權利呢?廣東人的心態一天一天變得包容,而我們也只是希望能把我們的母語傳承下去。互相包容才是王道。

----------------------------------------------分割線題外話結束------------------------------------------------

「學普通話,做文明人」頗有些抬高普通話,貶低粵語的意味。學普通話可做文明人,學粵語不可做文明人嗎?那麼,學英語不可做文明人嗎?

一句講曬,文明與否,與語言無關。

哈哈,這是高中寫的答案,現在畢業嚕。還在廣州讀的大學,參加了粵語社團每周教粵語。有意思。


……沒有人認為這句標語是兩個並列的要求么


彼此彼此..


因為看到評論糾正說粵語是一門語言,所以修改的部分在末尾星號處。

語言這個東西說出來是需要讓別人去理解的,就這個標語來說至少我是覺得有先後順序邏輯關聯的,如果沒有關聯那麼大可不必寫成一句話。再說這個標語的內容,我是北京人,不會說粵語,但是很多情況下粵語的韻味和內涵要比普通話更有深度,最簡單的例子就是林夕的詞,每次聽楊千嬅的《再見二丁目》那句「如能忘掉渴望,歲月長,衣衫薄」內心都抑制不住顫抖,短短12個字表達出來的意思是沒辦法翻譯成普通話的。各個地區的方言都代表著他們的文化,粵語是中國第一大方言*,又在國內外都有非常大的影響,如果說要推廣普通話,大可不必驅除粵語,說的好像講粵語就不文明了一樣,真是具有中國特色的洗腦式標語。

*修改:粵語是中國第二大語言。


畢竟吳語已經被滅殺了差不多,閩南語還需要統戰台灣,香港澳門已經回歸,今日不搞粵語更待何時|?ω?`)


學普通話就好像學開小車一樣,難道不會開小車就是不文明的人嗎?都市裡大家各行其道,我坐我的公交車地鐵你開你的小車大家都是去各自的目的地,沒見的誰比誰高人一等,誰比誰文明。如果要較真的說普通話是胡音,是五胡亂華時候就開始形成的語言,到蒙古大軍一統江湖正式確立的語言,而粵語,是漢語的其中一種,與客家話,潮汕語等並存兩千多年的古漢語,怎麼說粵語會不文明,不如普通話。只不過有朋自遠方來他們不會說粵語我們學普通話來與他們溝通方便大家交流,始終學普通話遠比學粵語容易,我們改變話風不代表粵語比普通話差,而是因為那種語言方便交流我們就用哪一種,就好像非洲朋友他們喜歡粵語就說粵語,普通話方便就普通話交流,英語,就算蹩腳也儘力而為,總之一切為了交流,那種語言根本無所謂。為什麼一定要把普粵放在對立面甚至敵對的層面上,大家都是炎黃子孫龍的傳人喜歡說啥就說啥,那種方便交流就說那種。


我來自吳方言區,廣東的朋友們請一定要把粵語好好保護起來,前車之鑒。


這種標語一般出現在中小學,特別在我讀書的年代,老師,學生九成以上說粵語的,看到這種標語,我們會有什麼感想。

還有,每過幾個月總有一個星期什麼推普周,大家都用普語上課,聽課的人辛苦,講課的人更苦,一星期後,大家像解放一樣,一切依舊。


首先,一個命題的真偽與其逆否命題是等價的,對「說普通話,做文明人」這句話的邏輯分析如下:

命題——說普通話的人是文明人

語境——中國大陸的學校

逆否命題——非文明人是不說普通話的人

在內在邏輯上,該標語顯示出了對非普通話漢語言的歧視性。本人作為泛粵語區的人,十分反對此標語。


我作為所謂「粵語區」的人的看法——

中國大部分方言地區是經濟文化落後地區。標語中的普通話不是僅指語言,而是中小學教育普及程度的標誌。所謂「文明人」中的「文明」,也不是指這個語言承載的歷史上最優秀的文化,而是指現在講這些語言的人的基本公民文化水平。整個的邏輯就是:普通話是法定官方語言,至少義務教育實施場所是要使用普通話。因此經濟落後的方言區如果誰講普通話,他一定是接受過義務教育,於是他也一定連帶有其他的文化水平,比如懂查新華字典,漢語拼音等等,簡單說就是「脫盲」了。反過來說,如果普通話都不講,那絕不是你廣州人這種情況,而是代表他直接就沒上過學,很可能是文盲。全國這樣的經濟落後方言區一度是大面積的,所以這個標語站立的背景是「掃盲」大業,不是搞語言侵略。除此之外,落後地區的改善需要的是經濟文化交流,需要賣東西給全國其他地方的人,需要向「外人」學習,硬是不講普通話就成了阻礙這些地區發展的陋習。一切都是基於方言區=落後區來講的。

問題在於兩個。一、以上意義上的文盲,今時今日可能也不多了。這種標語過時了。二、不是所有方言區都是經濟落後區,所以發達而閉塞廣州人(是指對中國內地國情閉塞,世界潮流他們倒是開放得很)根本想不到你叫人講普通話意在掃盲扶貧,但人家在國外聽說過了語言侵略這種理論,特別buy,反而以為你搞語言侵略。標語跟語文課本一樣全國統一的做法,本意當然不是要給南方人洗腦成以為春天一到燕子既飛向北方也飛向南方(春天到了燕子「回來了」)。但我朝總之一向就是這樣全國統一做的。全國的鹽都加碘。在一個幅員和地區差異這麼大的國家你本來就要習慣有些標語忽略就好不代表啥。可是很多廣州人感覺不是處於一個這麼大的國家,不知道在這種國家有很多屬於完全不同世界的人和事會互相看到。他們只感覺他們就活在廣州範圍內。陝西和山西,去完旅遊回來都還分不清。

作為廣州人之一,我跟很多答案的反應不一樣。我最多吐槽一下它「過時」和「全國統一」的做法,而且後者我也未必憑標語作為例子來吐槽了。

==============================

很多答案所提到的什麼「粵語文化」,按照我上面的看法,跟標語問題是完全沒有關係的了,但我也想在這裡講講我的看法。

廣州也好,「百越地區」也好(這些概念應該從學術上釐清並正確使用),追尋和研究這個地域上發生的歷史文化,永遠都是一件好事,也沒有人在打壓這些研究,把一條叫落後地區講普通話、順便貼到了你這個發達方言區的標語看成打壓地方史研究的大棒就更可笑了。總之研究地方史是一件沒有人反對的好事。

語言只是地方文化的一部分。以前的粵語跟現在不一樣,古代的語言跟現代也不一樣,你很難講你研究的課題是不是在「撐粵語」。很多「撐粵語」的人甚至都談不上嚴肅研究,只是喊個口號。

就算說,現在有人要搞文化侵略,要來消滅粵語了。很多人的邏輯是這樣的:我們粵語有很深遠的文化,所以不應該消滅。所以假設有一個方言真的沒什麼文化,消滅它就無所謂咯?假如大家花很多工夫去挖掘,還真挖不出粵語有什麼文化,那就乖乖地讓人家「消滅」?

從文化人類學的角度看,方言的存在意義是什麼?方言存在的基礎是什麼?根據這些研究當前認為的觀點,你所珍視的粵語的存在基礎今日是否依然完備?動搖這些基礎的,是你認為的那些「文化侵略」動作,還是另有其他因素?於是你的辦法又是什麼?在做一件事之前,這些問題應該先回答,然後寫在一個綱領性的文件中,作為一個宣言。你看看人家《共產黨宣言》是怎麼回答一個席捲全球一個多世紀的運動的基本問題的。

還有一些名語叫「地方文化保育」。地方文化的概念更大了,不僅是方言了。是不是先該定義,什麼東西屬於地方文化?比如說,包括哪些實物?

很多熱衷於這類運動的廣州年輕人有三點不足:

1. 對中國行政文化一無所知又十分抗拒,在他們眼中這屬於北方中年成功男人知識體系,他們感覺這些知識身上穿著夢特嬌polo衫、劣質西褲和絲襪皮鞋。但除非他們移民澳洲加拿大,否則他們逃不出這個現實。

2. 他們不讀書,或者讀書少(中學生),又等不及了感覺危機逼近了。這是年輕人通病,或者說是近代以來中國年輕人的通病。中國近代史的幾乎每個學生運動都來自「國之將亡」帶給年輕人的一種異乎尋常的熱血(以及不用讀書的理由)。一部分成年人會勸阻他們,例如告訴他們這個問題有更深的學問,等他們讀更多的書,就能更好的理解,也能更好地救國,但學生們一定是說亡國在即等不及了,必須走上街頭了,大唱兩句一呼百應根本沒人理這部分成年人,甚至會鄙視、嘲笑甚至打倒這部分成年人。而另一部分成年人,則會告訴這些年輕人去寫綱領,找矛頭,自己做青年導師,運動領袖,運動結束了就拋棄大隊自己走佬。

3. 不講這麼遠。很多地方保育運動都是NGO。我從來不看好NGO。他們也許有一定的宗旨,也有一定的具體想做的事情,但往往這些事情很理想話,真要做的話是牽涉很廣的。在中國這種大政府社會,你想做成這種事情只能依賴政府。真正做成事的,根本不是你們這些小NGO,而是政府關係密切的企業家。當然了,企業家選擇做的事情更加不會是這類特別理想的事。這更給這些NGO的成立者一種假像,覺得這些事沒人做了。或者換句話來說吧,在中國不是沒有成功的NGO,只是這些成功的NGO都並不NG,成功的NGO其實都是企業家(有此素質之人)跳出來做的。

我甚至還有一個偏見,在那裡高喊「撐粵語文化」的,都是沒文化小市民,世面見得少,聽風就是雨。


我哋不嬲都好文明嘅啦~


第一反應——領導對「創文」很看重哦;底下的人又拿懸掛橫幅、張貼標語之類當成營造某某環境來完成任務了。真的,說普通話是很多文明評比的考核指標。這只是眾多荒謬事之中的一樁。多少習慣了表面一套內里一套,對這類口號式標語比較無感,自動忽視之。

有足夠的底氣,有自己的圈子和世界,知道很多人有見識,不覺得有必要忙不迭向人證明「說粵語的也是文明人」,慳番啖氣暖肚。


我是重慶的,來東北上大學才開始天天說普通話。

為什麼我覺得,沒有方言才是真的讓人傷感。


總感覺普通話表達不了感情啊。


談戀愛的對話,我總覺得是在演電視劇。


有時候就笑出來了。。


啊,跑題了。

全國推廣普通話當然非常有必要,


畢竟方言太多,太不好懂。


但跟文明與否真的沒有關係。

並且方言是應該受到保護的,

天生講著普通話的人哪裡來的優越感啊。


另外我覺得粵語好聽慘了~~

題主所提到的這句話,可能的確沒有歧視意。


但看起來的確不舒服。


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廣州人表示十分反感「學普通話,做文明人」這個標語,我相信這個標語出現在滬語、川語地區也一樣惹人討厭,潛台詞就是不說普通話就不是文明人了嗎?

普通話作為一種方便全國各地人民溝通的通用語,確實有存在和推廣的必要,但跟文明不文明完全沾不上邊。

若說歷史和文化底蘊,歷史不過一百多年的普通話相比起粵語、吳語、客家話等等各地各族語言,簡直完全不在一個檔次上。

為此,我們去年做了一個名為《舌尖上的粵語》的微視頻,表達了我們對在推普政策,各地語言日漸被邊緣化的擔心。

粵語版:

視頻封面舌尖上的粵語視頻

普語版:

視頻封面舌尖上的粵語(普通話版)視頻


作為蘇州人,我想對於這個問題,我們和粵語區有很多相似點,因此也能表達些看法。

1、我們都是方言聞名地區:吳語、粵語。

2、我們都是外來人口眾多地區。

3、我們都是與本地語言相關的文化,那部分底蘊非常濃厚地區:粵劇、評彈、崑曲等。

4、不管承不承認,外來打工者多的地區,都經歷過排外這麼個過程。可能現在好些了,但一部分本地人,以講一口地道純粹的方言,彰顯自己本地人優勢或其它,還是有一些些高傲的顯擺心裡在內心的。

5、當然,雖然不討論,但兩地經濟也是避不開的話題,因為這也是一小部分人優越感的由來。

講講我的經歷見聞。

許多年前,我還是中學生時候,我父親請他的老師,帶了他一大家子和我們一起去旅遊,其中有他的小外孫,那小朋友還沒上幼兒園呢,他全家除了媽媽都是本地人,但講一口標準普通話,我當時只是見面時有些好奇而已,因為即使我們這裡有和外地結婚的,婚後小孩也是講本地話,當然除了上學,我想大概是媽媽的緣故吧,也沒在意。

但是一路上,小朋友把我給驚呆了!確切說刷新了我們所有人的認知範圍。

在那個年代,還要爸爸媽媽抱著出去玩的,剛會說話沒幾年的小屁孩,能認識猴子老虎動物圖畫、1234數字這些就不錯了。

但是他一路上所有廣告牌的字,都能正確認識並能正確朗讀,包括捲舌翹舌前鼻音後鼻音!酒店前台妹子逗他玩,他也毫不膽怯對答如流。諸如此類各種智力早熟現象。

他家雖然都是高級知識分子,但也沒對小孩強加什麼學前教育,只是教了小朋友普通話,然後電視、報紙各種信息知識他自我吸收和自我學習,再加上不認識就問爺爺奶奶兩位老教師。

是不是很像現在近幾年的小朋友?很早就什麼都懂,學習特別快?如果在鄉下就差些,雖然動手能力強了……

是的,這就是普通話對小朋友的學習上顯而易見的效果。

但是,我要講的,不是這個。

隨後不久,我去我表姐家玩,表姐兒子也差不多大,我和我表姐說:「姐,讓小侄子學普通話吧!」然後balabala說了一大通。我表姐只是笑笑和我說:「說普通話在學校里,會被小朋友以為是外地人,要欺負的。」

在現在,小朋友們不管是上課,還是下課一起玩,全是滿口普通話,沒有誰看不起誰。

但30多年前,我無言以對……

而且若干年後的我,一定沒想到,我兒子雖然是所有人眼中的聰明學生榜樣,但說本地話,竟然要我們全家一起重新教他開口學說話!

到現在,他講蘇州話,完全沒有那個隨口就來的輕鬆韻味,就像外國人講普通話一樣,需要先腦子裡翻譯一遍。

我想我當年也許丟了西瓜了。

方言,本就是一種文化。我想,「學普通話,做文明人」的標語,本意就是不要有歧視的想法,不止指人,還指語言。

我相信現在粵語區,和我們這裡情況差不多,對外來人員不待見最多就是流動人群的衛生和個人素質上。真的在本地安居樂業的,都和鄰居相處很好的。

所以本質不是「外地人」,而是「流動性人口」:反正我不是這裡的,隨意破壞又怎麼樣?

還有,就是該標語對語言方面的指向。

這標語其實還有層意思就是:

大家不要有這種想法:普通話是低人一等的;我們是高傲的廣東人。溝通不暢就要你來學粵語,而我是不會來學普通話的。

大致就像我上面說的幾十年前的情況一樣。

但事實情況是這樣嗎?我看是發標語的人以偏概全,用詞過度了吧。

我們這裡,也有上年紀的老人,只會方言,普通話聽都聽不懂,甚至隔幾個村,十幾公里都可能方言口音是不同的,某些語句都聽不懂,他們也活的好好的啊。

Life will find a way!

------------------------------------------------------

另外說些題外話,幫各地方言及文化說幾句。

沒有地域攻擊,只針對那些出政策規定官老爺。如果令各位網友不適,請路過。

普通話,其實就是北京話的改版。北京,天朝首都,政權中心。

要求說普通話前,是不是首都先做個榜樣啊?

每年春晚,京劇、相聲甚至二人轉等都不會缺,你見過滬劇、粵劇、評彈之類么?

赤裸裸的雙標和鄙視!


1.排名第一的答案連我這廣州人都覺得不妥,毫無具體內容且不尊重人。

匿名用戶回答,已刪除,大意為「傻b才會理會它。」

2.大學中與同學溝通交流深有體會,大家都是來自全國各地,當你與朋友走在一起時對方和身邊的人用地方方言滔滔不絕聊天你卻既聽不懂也插不上話的感覺實際就是令人十分不舒服的,從此之後我也很注意不在外省同學面前說粵語。

推己及人,與身邊方言不同的人交流用普適語言溝通這難道不是文明的一種嗎?


我們經常不能理解宣傳部的人怎麼想的,真的是有血有肉的人嗎


我只能話,如果一個人連講句母語都要同道德掛鉤,咁我人生會好閪絕望


我在長三角地區上大學,離家一千公里,大學之前只有在課堂上才說普通話,而大學同學大多是長三角的,還有全國各地的,不說普通話難以溝通,作為推廣地最成功的一種漢語拼讀法,普通話無疑是有必要的,也是簡便實用的。

但是我不太同意廣為流傳的類似「說普通話是對人尊重」的言論,語言的一大目的是便於交流、易於溝通,承載的是思想。舉個不太恰當的栗子,兒子外出學了一口流利的京片子,爹種了大半輩子地只會說方言,如果兒跟爹說話一張嘴「吃了您吶」,無形中已有了隔閡。

我和我媽工作的單位都需要和各行業的人打交道,在工作中也會遇到交流不便的問題,我認為這時候說哪種話方便就說哪種,達到目的、解決問題才是首要的。

我們家處於尖團合流與否的分界處(以前看過哪個大學的研究及分布圖,具體的忘了)。老一輩的還會說,年輕的就很難分辨了,大部分人還以為是自己普通話說的不標準。在單位很多人都已經按普通話的拼讀,鑰匙作ㄧㄠˋ ㄕ·,我讀ㄧㄨㄛ-ㄕ·還有人嘲笑老土。粵語區算是方言保護比較好的了,其他地區想擺脫方言還來不及,更談不到保護了。祖宗的田賣了,祖宗的言也不要了。

各地方言都傳承著文化,中學時有些古詩文不押韻,雖然中古音我不會讀,而個別字按我們方言讀卻是押韻的。但是現在我的表弟表妹們卻不能分辨了,因為他們的方言學的不夠好,老師說古音押韻,他們也只能這麼記,古音是什麼,誰也不知道。

另,我目前藉助 RIME 和一些其他資料學一點本地方言和語音;RIME 輸入法支持 中古音(polyhedron)、中原官話(佛振)、蘇州吳語(寒寒豆、吳語越音)、上海吳語(上海閒話abc、吳語越音)、粵語 等方案的輸入,希望更多的朋友在不影響工作效率的情況下,為各自方言文化盡一份力。詳見:lotem (佛振) · GitHub


作為北方方言母語者依然想操說這話的人


從小我們就被教育要講普通話 雖然教我們的老師也不過是半撈白【就是帶有濃重廣東口音的普通話】 也許在非廣東人看來 廣東人很有錢但是又很俗 所以 廣東人想改變這種看法而努力學普通話 拉近心與心的距離? 反正對於我 和不熟的朋友同學或者陌生人基本都是講普通話 有時也會用普通話爆幾句粗話【是的 我周圍的同學朋友罵人多是用普通話】 但是用粵語是絕對說不出粗話的 心裡有阻礙 這樣看來 你覺得我算不算文明人呢


即使在古代,能說一口標準官話也是有文化的體現


在我的母校們,這個標語一般是:

講普通話,寫規範字,做文明人

無論如何我都很難相信前面兩個並列選項都是和語文有關的前提下,最後一個『做文明人』會是『行為舉止文明有禮』的意思。

利益相關1:廣州人。東山長大。四個母校有兩家校史可以追溯到四野南下解放廣州時——其中一家與軍部仍有某程度聯繫,一家是粵東非粵語區人士為主,還有一家要讀六年。總之和廣州常見的老校相比都非常年輕。

利益相關2:我和女票之間賣萌撒嬌還是得用普通話。音調比較合適。

不光是要講普通話哦,像這樣寫繁體字也不是文明人咯。

唔單只係要講普通話,就咁寫粵語字你都唔係文明人哦。

我曾經以為像這種赤裸裸的語言歧視應該只會發生在如非洲19世紀的殖民地上,只有那些酋長的孩子們才有資格去學習文明的語言:他們的宗主國的母語。自己民族的語言用拉丁字母拼寫。

小時候也曾經以為廣州是天選之地可以雙語廣播是一種必然(小時候沒有珠三角概念嘛),直到長大才發現什麼叫收聽敵台什麼叫同頻干擾什麼叫統一戰線。粵語廣播只是上面那些大人出於防止____以及_____,方便進行______的天威浩蕩

我們的學校還是在不折不扣地推行『講普通話,寫規範字,then做文明人』的轉折關係。

先是在學校不能講方言,講了方言要受罰。

然後家長配合學校,七老八十的銀髮族也要遷就著孫子講普通話。『爺爺,老師說了,我們是中國人,要講普通話!』or『孩子啊,你語文聽寫怎麼又退步了,我還是同你多講煲冬瓜啊』

更何況還有像我表侄女這樣父母任意一方本身就是新廣州人,廣州話都唔咸唔淡,自然更樂意教講普通話了。

合力絞殺之下,粵語嘅暴露機會就更加少了,開始出現詞不達意嘅情況,當有個字有個詞唔識用廣州話表達嘅時候點算?咪用普通話讀咯,或者強行翻譯咯(一集變讀成一級,混凝土變成混寧土)

你覺得你啲廣州話好差想補課於是打開廣州台廣東台睇佢哋啲粵語節目,結果裡面啲稿都係有字讀字,

『張sir睇到咗犯罪嫌疑人正準備向乘客實施盜竊犯罪……』

WTF?就咁嘅水平你重想同三色台(沒落前)鬥?

(我知道各位記者都很辛苦想把新鮮熱辣的新聞呈現出來,但有空真的可以考慮下可以用什麼更好的字眼來替換諸如睇到咗這樣的詞好嗎?睇到就是睇到,睇到唔會咗OK?)

然後新世紀過了十年,網路要發展了三網要融合了我們家也裝上光纖了,電信公司給我們提供的一個offer就是每個月加10蚊開個IPTV的機頂盒就可以看到國內的高清電視順便給我們開百兆光纖。

沒有三色台。亞視已死。沒有三色台。電信的高清機頂盒沒有一個香港電視台的高清低清AV清畫質直播。重要的事情要講三次。

就算三色台沒落到貼地,他都是三色台。沒有當年一地魚骨天線對三色台和亞視的接收就沒有本地的粵語廣播。

死死地氣都係裝咗機頂盒,留翻原來有線電視嗰個嚟睇AV清三色台。

感覺自己又文明了一點了呢。

等我們這一代人都老去,像我表侄女這樣在廣州學得一口流利的普通話的一代佔據社會主流,大概也就不用再強調做文明人了。

你們全家都是文明人。

所以你再問我,看到『講普通話,做文明人』是什麼體驗,我就會告訴你:

是一種南羅德西亞的酋長公子去白人開的學校學英文的體驗。

是旅順或者打狗的少年去公立學校用日語上課的體驗。

*南羅德西亞,現辛巴威;打狗,台灣高雄舊稱

我當然不會否認普通話在中國所起到的巨大作用,並且我也是受益者之一。

我反對的是推普過程中對其他方言的絞殺。

我不反對請講普通話,我反對只講普通話。

就一件小事吧,4月2號Ingress XM Anomaly Obisidian在香港舉行,參加2016年4月2日 Ingress Anomaly Obsidian 香港是怎樣的體驗? - quitsky 的回答,我帶著幾個來自廣州和重慶的特勤被分到香港的大隊裡,我們小隊的工作語言是普通話,大隊長是香港人。

看著大隊長努力跟我們講普通話下命令,我說:你都係講翻廣州話啦……

可能這樣還真的會快一點吧。

哦對了,你們還要學英文嗎?


按理說女浴室不能進寵物,也不能進男人。但你要在女浴室門口貼個「男人與狗不得入內」總覺得怪怪的。


題主怎麼看待 為人民服務 這個標語?

另外就題目本身說一下,普通話只是工具而已,會說就夠了,使用他的場景僅僅存在於別人聽不懂你的方言的時候,表示一種尊重。但是多數情況下,我選擇保護方言。


我作為一個在北方方言區的人,都感覺普通話(Mandarin-Chinese) 不好聽,何況他們南方人?

還是恢復老國音吧,這樣也是對南方各方言的尊重。


p.s. @JoeGuGu 方言有自己的書面語法,不應該拿方言的語音和普通話的書面語對照。很多方言保留了部分古漢語的語法和用字,而很多是普通話所不具備的。例如,我家鄉方言的第二人稱不是「你」「你的」而是「乃」這種文言詞,而且沒讀過書的中老年婦女都能熟練使用「垣牆」「圍堰」等文縐縐的詞。


純潔的我一直把它理解為:

「1. 要學普通話;2. 要做文明人」。

難道我一直理解錯了?


中國有七大方言,分別是官話方言、吳方言、湘方言、贛方言、客家方言、粵方言、閩方言。

我就不明白了,「說普通話,做文明人」這標語,放在任何一個非粵語方言區大家都不會覺得奇怪吧?憑什麼粵語區就更特殊?不用扯什麼粵語文化博大精深什麼的,應該保留髮揚傳承什麼的。誰不是呢?

另外,這標語應該理解成說普通話並做文明人,而不是說普通話才能做文明人。


我覺得,外地人要來廣東穩食,點解5系外地人學廣東話,而系要廣東人學普通話?


跟看到「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時的表情一致。


我上大學前從來沒說過普通話


其實我的經驗就是,多數人都是忽略這種標語的= =

長期生活在粵語區的群眾除非出於和非粵語區人交流這個需求才說普通話啊,不然好端端兩個粵語區的人聊天用普通話是什麼景象?

先不說這個標語的邏輯問題,光是這種看法,本來就是漠視群眾生活需求。

企圖通過 政治/道德 手段 統一/控制 文化,根本上就是一個錯誤。


從邏輯的角度出發,則有:

學普通話→做文明人

根據充分條件逆否命題,有:

非 做文明人→ 非 學普通話

翻譯過來就是,不做文明人,不學普通話。顯然,該標語不具有文明性。


我不是廣東人,而且我承認我的觀點可能是偏激。

我始終認為,國內外,所有莫名其妙專註於研究中國方言,"保護""推廣"方言的人,都是別有用心的,根本目的是最終分裂中國。語言是文化最直觀的表現,語言不同就是人為地劃分族群,目的也就不言而喻。

我就想問,為什麼維基百科有中文,吳語和粵語卻沒有德克薩斯英語或者加利福尼亞英語?一幫外國人,ngo變著法兒的想幫中國人保護"方言"你說他們圖什麼?


吳語方言區感到非常心痛。

去年還出了一個奇葩在我校論壇里說什麼吳文化野蠻北方文化先進,吳中人過年不吃餃子實在太落後,吳語太粗俗現在這樣慢慢衰落是遵循歷史規律的,吳文化就是未開化的文化。

:) 嘿嘿。

可是我再也說不出小時候那一口漂亮純正、悅耳動聽的吳語了。


北方人的中央,當然會打壓南方人,看看中央台春晚,都是北方文化,所以南方收視率很低,至少我已經好幾年不看了。


大學在廣州讀的,因為學習需要,經常和幾個廣東同學在一起,他們也會說普通話,也知道我聽不懂粵語,但是他們不會顧忌到我是不是聽不懂,依然用粵語交流,即便是明明需要我們四個人參與的內容。宿舍里也是這樣的情況,從一開始,外省的就被排除出去了。不是每個人都有方言學習的天賦的,大學四年聽了那麼多粵語,我還是連基本的價格也聽不懂,我很喜歡廣州這個城市的,但是感覺學不會粵語就無法融入進來,所以畢業以後還是選擇離開了。


本來推行普通話是針對官府那幫人的,畢竟官府裡面有不少人官話說的讓人汗顏【我在廣州上學那會接觸過,來上講座的,講普通話講到一半講不下去改講粵語】,所以有必要推行,初衷是好的【在官府講官話此乃自然之理】。但是呢,在執行的過程中矯枉過正,開了地圖炮,這樣子是不行的……


標語有問題。「講普通話,做文明人」可否理解為「講普通話則是文明人」?如果是,那麼「不是文明人,不講普通話」也是正確的。普通話是官方語言,在國內推行,每個人都要學普通話是肯定的。和說普通話的人講普通話也是禮貌。但是這個標語很有問題,你就可以這樣貶低其它語言嗎?如果那人不是對普通話感到優越感,我不信他會有「講普通話」=「文明人」這種邏輯!

英語全世界最多人說,要國際化就要學英文,但人家可以說:「Only the Civilized people speak English" 嗎?那麼,我國一半不會講英文的都不是文明人咯?


作為一個廣州人 我必須支持粵語 畢竟是廣東本地的方言

下面是我很反感的兩件事

1.我的表叔是廣州人 表嬸是安徽人 他們的女兒 今年6歲 操一口字正腔圓的普通話 可是用廣州話講自己的名字都講不準 非常不準!!!於是我感嘆 我爸媽也在感嘆 作為一個在廣州出生 在廣州長大的小朋友怎麼可以連自己的地方方言也不會講呢

2.我在玩的網遊有一個區叫廣東電信 有時候在聊天室裡面跟朋友用廣州話交流 就是打字用廣州話的發音打 然後很多時候都遭一些外省的玩家鄙視「都不知道在說什麼鳥語」 在廣東電信被別人這麼說我們真的除了無奈還是無奈

雖然說普通話是全國通用語言 但是作為有兩千多年歷史的現代化大都市 廣州人有義務去捍衛自己的本土文化 其他地區的人也應該尊重其他地區的地域文化!!!


事實上我想知道全中國有哪片地區是沒有本土方言,自古(建國)以來就講標準普通話的嗎?我相信把「講普通話,做文明人」這一標語放全中國都是合適的,換言之,是不是全中國各地的本土方言,以及方言使用者自古以來就是不文明的呢?搞不懂


本人家居佛山,覺得很正常啊,自小念書都是用的普通話,嗯,我還是學生耶。

———————————————————————————————

11月份更新


有一次帶遊客,他說不了普通話,我聽不懂粵語,最後用英文交流……


我是福州人,從小就記下了「講普通話,做文明人」這句話。所以至今基本不會講福州話,並且普通話發音上沒有任何類似h f不分的錯誤。來到廣州上大學後發現這邊的同學都用方言交流就感覺很奇怪。

見識過老一輩各地人的普通話後,我覺得為了鞏固普通話在全中國的權威地位設這種標語很正常。

另外,禁止吐痰和講布列塔尼語這句話我也是贊成的。我的法語老師就來自布列塔尼大區,但他的法語口音卻比較標準我估計也是多虧了這個。

並不是指方言作為地方文化遺產不重要,但為了統一語言,統一口音,提倡講國語肯定是要的。


我覺得粵語不錯,但是我真的很討厭在受眾中有不懂粵語的人時,還要講/打粵語這種行為,比如本問題的某些答案和評論。我個人沒關係,因為我看得懂聽得懂,但是其他人呢? 私人交流,別說講粵語,講klingon都是你的自由,公眾場合麻煩照顧一下他人感受。

貌似答非所問。 至於這個問題本身。。為了不讓自己的智商受侮辱,大家以後不小心看見了天朝的標語,假裝沒看見就好了啦。。。這麼low的東西有什麼評價的意義~_~


⒈挺受不了這幫人的,民族主義者,背地裡歧視別人歧視的不得了,面上非要說保護地方文化什麼的。就跟中國人背地裡棒子阿三叫的開心,跑出去了就說我們是文明古國,我們有古老的文化什麼什麼的,搞得自己多熱愛京劇多熱愛武術似的。

⒉問題問的是「學普通話,做文明人」這個標語,然後看看排名第一的答案:

你是在搞笑嗎?以為大家不知道「丟」在廣東話中是什麼意思? 么。想起了韓寒的一句話,說你們家鄉的人怎麼老愛說髒話呀,對方就會用一萬句髒話來罵你胡說八道。

⒊Google搜索」學普通話,做文明人「,6個結果。有的說是90年代讀小學時的標語,還有重慶一個區的宣傳稿標題,還有一個鎮江市一所小學的學生演講題目(http://gqzxx.dtjy.org/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1051)其他的都是一口咬定有這個標語,但是沒給出處。微博搜索只有三條,只有一條比較重要,是質問廣州教育局長的:「有學校的標語類似為:做文明人,學普通話,請問局長這類標語是否合適,不說普通話就不是文明人?」也是說有學校有這個標語,卻沒說出來是哪個學校,跟題主的問題補充里有點類似。

一點捕風捉影的事情,就被利用起來鬧的雞犬不寧的,也就這些民族主義者乾的出來~


印象里在中國大陸敢跟普通話叫板的只有粵語和滬語。原因無他,經濟發展水平而已。不知道其它地方出現同樣的標語會不會有人上知乎問同樣的問題。

我的觀點:1,標語不妥,但可一笑了之,類似的標語多了去了,樓上不是講了廣東人自己還有同樣宣傳粵語的標語么。2,現代社會方言消亡是個長期不可逆的過程,政府根本無需用這種標語推廣普通話,粵語和滬語區的人再怎麼推崇方言也不會有什麼用。


呵呵,推普沒錯,但不要太過分。


現在很多廣東的小孩剛會說話就是學普通話,造成這樣一種奇怪的現象:父母是廣東本地人的,孩子在廣東出生,卻不會說粵語,或者能聽不能說。


按這樣下去,粵語方言真的就要慢慢消失了。


外地人不會說可以理解,本地的小孩也不懂自己的方言,那就真心可悲了。


我認識的法國人,在廣州待一年左右,人家的粵語也能達到基本日常交流的程度。況且,粵語不僅是方言,還是一種語言。它是Cantonese ,而不是Guangdong dialect.


看到某答下面撕得厲害,忍不住分享一下個人經歷。

在下土生土長廣東人,大學也在廣東上的。室友有一安徽人,老嫌棄我普通話說得不準,還說我的廣普口音帶偏了她。然而普通話測試時我一乙,她二甲。

個人覺得一種方言養一方人。北方方言區的人有時會挺瞧不起廣東人說普通話的。但事實上每個地方都有各自的方言,講普通話時也會帶有各自方言的口音,只不過廣東的味兒跟北方那邊的差距大一些罷了。方言沒有優劣之分,更無從談起文明與不文明。但尊重是最起碼的。我認為普通話的本質是為了讓不同方言區的人順利溝通的一種工具,在不同方言區人之間構起橋樑。文明與否,不是看你講什麼話,而是看你怎麼做人。

當然,作為廣東人,我很為我的母語(還是說母方言?)感到自豪,相信其他地方的同胞也會對自家方言有高度認同感。語言這種東西,要靠口耳相傳,一旦消失就很難尋回了。但它的消失絕不是因為優勝劣汰,也許是某些自稱文明人的「獨裁者」的粗暴對待。

==============5.30==============

重新看了一下原題,是「學普通話,做文明人」,是「學」不是「講」。

學古代文學、古代漢語的時候,用普通話讀一些古詩詞感覺並不十分押韻,但用方言就感覺音韻和諧。普通話是現代漢語的產物,而古詩詞中所需要的音韻在普通話里已經失落,卻還可以從方言中找到。方言並不是一無是處,還是有其文化價值和文化功能的。

學普通話、講普通話和傳承方言並不矛盾。學普通話,不代表就不講方言啊。恰恰相反,學會講普通話也是一種尊重方言多樣性的途徑,是一種方言的持有者對另一種方言的持有者尊重的體現。這不就是「做文明人」嘛?「學」是一個過程,也是一種態度,有學普通話之心,表明有尊重之態度,即便學習的效果不是十全十美,也可以算作一種文明不是?

這麼看來,單純從標語的表述來看,似乎又沒有否定方言的意思……_(:з」∠)_

不過「講普通話,做文明人」就另當別論了。


我學校就有貼,當時我一看見就愣了一下,一個奇葩的形容詞瞬間掠過我的腦海,然後哈哈得笑了一笑,還好沒驚到我的小夥伴們。最後就忘了這回事。。。


道德約束是這個世界上最好的手段,也是最賤的。


作為廣州人要表示:

粵普間本無矛盾,壞在部分脫離群眾,刻意媚上的庸吏之手。

從年頭的普通話粵劇《船說》到眼下各種強制推普行為,均是忽視基層情況,亂揮權柄的惡政。

希望相關部門腳踏實地做好工作,忽以挑撥土客矛盾為樂!


其實大部分人看到普通話不標準的都是中年那代,跟香港人為多,所以經常被笑廣東普通話很差,現在大多8090後的普通話還是可以的。粵語其實是一種文化,是一種無形的文化遺產,很多梗翻譯回普通話是沒有那種味道。

如果你出國,全是中文,那你感覺並不像出國。

粵語是廣東特點,

我們可以多學一門口語,

但是並不是因此才文明。


和粵語區非粵語區有關係嗎,作為一名湖北人從小接受的語文教育也同樣是「講普通話,做文明人」。一個宣傳口號而已,非要加上地域標籤,批判一番搞個大新聞,題主是真壞。


作為廣州人,從上學的時候看到這個標語,會覺得是因為要我們學普通話學一門全國通用的語言所以才有的這個標語。漸漸長大以後,覺得,這標語有點刺眼和專制。說普通話跟文明掛鉤,很容易被斷章取義。有點很傷心就是,很多時候說粵語成為遺產要保護,很怕什麼時候因為這個推行普通話,粵語這個全世界有一億人說的語言會消失。怎麼去保護?從廣州來說 遺產就不是保護得很好。經常能從新聞上看到明明被列為受保護的建築最後卻被推倒重建,然後消失。希望粵語能走得更遠。I LOVE CANTONESE:)


我是生活在廣州隔壁的佛山人,大學在廣州上,平時是用普通話交流的,但是如果遇到講廣東話的同學雙方都會講廣東話,不講的話感覺很彆扭,大家都是說廣東話的,為什麼要講普通話,何況很多時候講普通話並不能很好地傳達意思。不過如果有聽不懂的人在場的話,我們還是會講普通話的。之前上初中高中都是只有在上課時才講普通話,下課後的其他時間都是講廣東話的。

我覺得每個地方都有方言,不能說哪個地方的外來人口多,我們就必須講普通話,笑話,為什麼我們就不能講自己熟悉的語言呢?碰到同地方的,大家都是講相同語言的人那肯定是講自己熟悉的語言啦。

至於普通話是跟其他聽不懂廣東話的人溝通的一種工具,就像英語是跟外國人溝通的一樣,不應該說講普通話就是文明人,不懂普通話就不是文明人。

求同存異才是發展的根本趨勢。


哦,我懂了,說歐洲話,韓國話,日本話的都是蠻夷啊,這樣不行吶~


在我們心目中這就跟掛在學校教學樓的校訓一樣——明知道是瞎說,看都不看。


我是這樣理解這標語的邏輯的:講普通話就是文明的 講粵語就是不文明的 不是歧視是什麼?請尊重地區文化差異 就像我們尊重上海人講上海話 北京人爺們腔一樣! 那天學會了尊重和包容那天就不需要再裝文明了!


看過這些標語。誇張了點。我是廣東人,但是是潮汕地區,說的是潮汕話,也會白話,但用普通話交流。

其實,廣東人也沒排外,就像我現在在廣州上學,如果他們知道我是不會說白話地區的人,他們也會先道歉,再用普通話和我交流。

其實,說到底,標語的出現說要用普通話,其實也就是要使溝通交流更方便易懂而已。


無人會留意這些大字報


這個標語非常的不合適。


一個人是否文明,關鍵在於言行,而非使用語言。比如說得票最高的答案就非常的不文明,但哪怕他用的是「艹」或是「F**k」都不會顯得更文明。


有朋友說兩個標語是一個並列關係,這其實是很可笑,因為這種標語往往是推普辦製作,又不是精神文明辦,你把這兩個沒有關係的標語放在一起,讀者沒有遐想才怪。


推普的好處無需贅言,但不能把推普建立在對方言的無故限制上,學生在校園講哪種話,純屬學生的自由。


不是無視,而是未曾關心,如果不是題主說了還真沒留意過。


做文明人係咪一定要我哋學普通話!?


歷史的車輪碾過去的時候,難免會有幾聲「咯吱」。


說普通話就是文明人?不說普通話就不是文明人?普通話連國語都不算

普通話是為了讓不同地區語言的人交流用的共同語言!!!

我不反對普及普通話教育,但是我反對打壓本土文化。如今確實很多廣東的孩子已經不會講廣東話,即使講起來給我的感覺就是「撈妹(仔)講白話」。我也是無語。

與其講政府如何如何學校如何,倒不如說家長如何如何。

傳統文化的繼承發展需要自己努力,高考不考,學校不教,政府也不會管。我們粵西人,我爸講茂名白話,我媽講黎話,我們看電視學香港廣東話,來到佛山順德生活?學順德話,在學校學普通話,關政府屁事?

所以你們家長呀,一定要自己重視,識得唔識得呀!


外國人講普通話嗎,他們唔文明咩?


中國式標語的其中之一而已,看多了就免疫了,沒人去關註的。該說粵語說粵語,該說普通話說普通話。大學裡面粵語和普通話說得多,大學以前除了上課沒說過普通話。


推薦閱讀:

國內外生活最大差異是什麼?
外國人眼中的中國美人是什麼樣的?為什麼迪斯尼的花木蘭不符合我的審美標準?是我的問題嗎?

TAG:文化差異 | 文化 | 廣東省 | 社會 | 社會現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