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到了 iPhone 5 重量突然成為了產品上關注的重點?
前幾代 iPhone 的材質選擇明顯是把重量排在了較為次要的位置上(玻璃屏幕,以及 4 ,4S 的不鏽鋼框架)。包括 iPod touch 的不鏽鋼後背也是增加重量的因素。而 5 為什麼突然要減重?
首先,不是技術成熟。 iPod 系列使用鋁合金很久了。其次,不是別人做不到。主打輕薄的智能手機一直有。比如 Moto 。蘋果的設計向來是「質感」&>「功用」。否則塑料和其他纖維材料才是首選。
沒別的創新可做了,就把輕薄啊、Lightning介面不用區分正反啊這些當賣點放在主要位置了。
當年Nokia、Moto等傳統手機廠商入日中天的時候,也是覺得手機已經做到極致,幾乎不可能再有什麼突破性創新了。於是開始拚命追求輕薄、靚麗、外觀出彩,Nokia拚命追求鏡頭,整天拿多少像素的卡爾-蔡司鏡頭當賣點
直到有一天iPhone出現了,把他們都終結了。「金屬質感」一直是我喜歡 Apple 產品的原因之一,但隨之而來的問題就是「重量」。
不論 MacBook Pro Retina 多麼的纖薄,他的重量依然比我的三星筆記本重,可是我不喜歡三星筆記本的塑料質感。曾經因為重量,我在三星和 MacBook Pro 之間選擇了三星,因為 MacBook Pro 實在太重了,我很難接受拎著這麼重的電腦上下班。但是有了 MacBook Pro Reina 後,我就拋棄了三星,因為在重量可以接受的範圍內,我願意犧牲一點點重量選擇我更喜歡的質感。
同樣,iPhone 4 的重量和體積一直是我很鬱悶的事情,因為在此之前已經使用過很多更輕、更纖薄的手機,遺憾的是更輕的手機大多數都沒有金屬質感。iPhone 5 保持了金屬質感,同時重量和厚度也達到了可以接受的範圍,儘管出現了一些新的問題(易刮花、有焊點等),但我還是很喜歡它相對於 iPhone 4 的進步。同時,我希望下一代會更好。
Apple 的產品至今都並不完美,但是當我去橫向比較其他產品時,能與它媲美的產品卻又那麼少,所以我依然使用 Apple ,並不斷期待下一代會更好。
當然,能與 Apple 媲美的產品雖然少,但確實有一些,為什麼我沒有選擇那些產品?因為我更喜歡 iOS 與 Mac OS X 。
的確很輕啊~在我看來是技術成熟了之後的必然發展,前幾代在功能上突破,後來就拼做工、工藝了。Macbook、iPhone、iMac都是這樣,說不上是「產品上關注的重點」。
能改變甚至引領潮流和用戶習慣的,我們稱之為劃時代的產品,能結合用戶需求不斷改進和提高的,我們稱之為優秀的產品,蘋果5隻是一個優秀的產品,但並沒繼承劃時代產品這一基因,或者只是為後期的產品做實驗和鋪路,所以重量成為關注的重點並不奇怪。
後喬布斯時代,減重亦是一種創新。
iPhone的出現不是創新,是革命。3GS里Appstore的出現是再一次的革命。4的出現是一次完美的創新變革;4S的出現是一次重要的轉變意義。
5的出現意味著iPhone的靈魂不再。
回答這個問題我認為不能從簡單的技術層面的思考,萬法歸宗回到本質進行分解,我們解讀蘋果最好從哲學層面進行思考。之前我有請教過大家什麼是蘋果的核心因經營哲學,我們用一句話來解讀的話就是:"極致科技和人文關懷的最佳結合點",大家認可嗎?
什麼是人文關懷?
什麼是極致科技?在這之間如何尋找到最佳的平衡點呢?應該如何給用戶以最佳的體驗呢?這考驗著所有經營者的能力與智慧,在我正式解讀之前先問大家幾個簡單的問題:1蘋果沒有能把iPhone5做得更大顯示嗎?2作為手機手持的重量感覺算不算是用戶體驗真的重要環節呢?3大家真的了解為什麼蘋果手機不能換電池嗎?雖然連蘋果官方網站的介紹上也突出介紹 iPhone5 的輕薄設計,但我認為這只是一種產品營銷的策略,引導用戶關注和放大新產品的優點,忽略和縮小缺點,比如in-cell屏幕的問題,背板工藝的問題,等等。
另外,我由此有了心理準備:即便在明年年底漏出 iPhone6 的設計時,發現除了用於聯接和支撐作用的邊框外,連背板也全換成了玻璃材料,我也不奇怪了。或者在 iPhone7 的時候,做成了大一號的badge。
掌上設備進化的方向就是微型化、輕型化、智能化。因為在其他方面可說的太少了
因為iPhone5的輕已經到達了一種誇張的程度,的確輕非常多,拿到手裡的第一感覺就是這個。不只這一代啊,iP4剛出來的時候也是強調薄啊,沒什麼不對的啊。
推薦閱讀:
※蘋果是否面臨著創新衰竭?
※蘋果維修換的機子是全新的嗎?
※Google 能通過精簡產品線變成像 「蘋果」 一樣產品線精簡而強大的公司嗎?為什麼?
※為什麼 iPad 和 iPhone 上的 App icon 都是一行 4 個?
※蘋果的新款耳機 EarPods 音質如何?
TAG:iPhone | 蘋果公司AppleIn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