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醫還在用文言文?


中醫學生需要掌握或了解的中醫方面的信息大概有三部分:

1、教科書,即經過教育部安排專家們整理好的知識框架。

2、古籍,從四大經典到明、清、民國、共和國各代名家的臨床經驗和醫學見解。其中絕大部分為文言文。

3、各種論文、文獻,現代科學的研究的結果,如某些疾病的中醫治療效果、藥理學、毒理學等等。

以上三部分可因為學習者個人的興趣愛好和使用習慣而有比例上的不同,但中醫圈子裡有兩句老話,「不讀經典是成不了好中醫的。」「尊古而不泥古,臨證要靈活。」


我平時記筆記用文言文,寫文章如果不是為了發表,而是給同行、同學看也是用文言文。

沒有什麼特殊的原因,單純是因為平常天天看古籍,筆下自然而然地用文言文寫。感覺用文言文比較好表達自己的意思,而且書寫的過程又能更深領悟古人為什麼這麼寫。

前段時間覺得自己文言文表述不夠好,現在開始看《唐詩三百首》和《古文觀止》了。

很多問題不用上升到科學不科學的層面。


中醫和現代醫學(西醫)的思維方式不同,很難找到對應的概念,所以很難「翻譯」,只能在自己的圈子內打轉。在理論層面翻譯成現代語言比較困難,但「很難」並不等於不可能。可以先在微觀層面(中藥、具體疾病)打開溝通的渠道,比較流行的,如中藥現代化將活血化瘀對應到抗血小板、抗凝血。

在具體疾病方面,舉一個本人見解(歡迎批判),治療2型糖尿病的一線用藥二甲雙胍,藥理作用之一「增加肌肉、脂肪等外周組織對葡萄糖的攝取和利用」,把葡萄糖換成「水谷精微」,中醫理論的「脾主運化」、「脾主肌肉」、「清陽實四肢」等一下子就可以「意譯」成現代醫學了。二甲雙胍能改善脂質代謝和胰島素抵抗、減少內臟脂肪含量、有減輕體重的趨勢、有心血管保護作用,尤其適用於肥胖糖尿病患者;可加強抗凝葯(如華法林等)的抗凝血作用,可致出血傾向(藥物相互作用)——可以用中藥理論」健脾化痰通絡「去理解,和中醫認為的」肥人多痰「也能對應上。


文言文分很多種。

我想中醫既不會用四六駢文也不會寫漢唐大賦。

只是「有古漢語風味」的書面語。

只要用詞精準、不為了修辭省略、刪減內容,不失為一種學科語言。和有的學科用拉丁文有異曲同工之妙。


1.從原旨主義的角度來看,用文言是追求一種最初的、原始的意義

2.從古漢語發展的角度來看,用文言是白話翻譯或者註疏太繁的必然結果。隨著漢語的變遷,漢字的形、義、音均有很大變化,比如一本出自漢代的醫書,我們可以利用《說文解字》來追求本意,但書的注釋、引申一代一代疊加,唐代對此書的理解我們還要回到唐代對這些字的解釋,也就是說為了說清楚一句話,我們可能需要說,漢代人怎麼看,唐代人怎麼看,宋代人怎麼看……

3.行話的需要,我們常說隔行如隔山,任何學科都有一套自有的話語體系,並非有意疏離外行人(應有之意),而是體系內交流的需要。


這個問題,就等於問:「現代醫學為什麼要用拉丁文」一樣。

明清以來的文言文,已經不存在多義的問題。至於上古及漢唐的經典,那的確需要相當的研究才能識別。但那只是字型的問題而已。除非做考據的,否則當代出版的簡體版文言文書籍已經足夠清楚明白了。

其實文言文一點不難,可以說,只要中學語文不太差的人,完全可以讀得懂,只是習慣問題。就正如我現在看香港那邊的報紙,滿篇都是粵式口語句式,非常不習慣,閱讀速度非常慢。但現在看文言文的書籍,閱讀起來跟白話文一樣快。文言文非常簡潔,一篇三千字的白話文,寫成文言文可能只需要五六百字,相對而言,看文言文信息量會更大。像《景岳全書》《醫學衷中參西》《溫病條辨》等大部頭,看翻譯版的還不如看原版來得爽。當然必要的註解是要的,那就需要取百家之長了。


醫卜星相本來就是玄學,科學本身也是玄學(看什麼哲學思想在指導)發展來的,西方研究這些也在使用古拉丁語,怎麼中國在發展自己的「科學」時不能使用古代語雅言呢


這話說的。。。

西醫為什麼使拉丁文呢?


首先我要說的是,不是中醫的相關書籍不僅用文言文,而且也有今譯

之所以保留文言文原文,個人認為是由於著作成書年代較為久遠,文化背景和語言環境相差較大,為了完整確切的轉達作者想表達的意思還是把作者原話告訴出來比較穩妥,這樣既有了現代研究人員翻譯出來的白話,也有古文

再說了,每個人對每個事都有自己的理解,也許您可以從原文中理解出獨特的思路呢,所以文言文的存在太有必要了


因為古代的還沒融會貫通,誰敢改?一改改錯了怎麼辦?誤後人甚矣

現代文的也有很多,現代的教材,還有近代的醫生的書,各種論文。民清的書跟現代文區別也不大了吧?

這個問題真的不是在釣中醫黑來噴我大中醫么。。。


首先呢,什麼金匱要略,傷寒雜病論什麼的在中醫里,很重要,所以才會有文言文。

其次,也不是所有的一切都是文言文,還有很多白話文的。


因為現在中醫不被信任,被壓制的厲害,很多頂尖的人才都不會去從事這個行業,所以創新能力不足,導致很多古代的名詞無法翻譯成現在通用的語言。


前面的索居道人講的不錯 我也補充幾點


中國本來是沒有科學的,有的只是經驗,以及神話時代傳下來的國粹,以觀察為基礎的西方科學傳入後,很容易就證明中醫只是無稽之談,因為中醫所謂「丹田」、「經絡」在幾百年的解剖實踐中根本找不到


但是問題是「科學」也有其局限性


科學的局限性就在於,他的基礎在於「觀察」,如果觀察不到相關現象或者物質,就宣布其不存在


那麼我們就產生一個問題:是否會有一些東西是觀察不到的?如果一個東西確實存在,但暫時無法觀測到,那麼貿然給其下定論顯然並不合適


至於中醫理論,現代西方醫學至少從觀察層面上已經證明了中醫理論是虛無飄渺的,那麼中醫理論是否是屬於那種觀察不到但又實際存在的東西呢?這個還有待於後來者研究


我想要回答的問題是「為什麼中醫還在用文言文?」然而評論里卻很多都是關於中醫是非對錯的討論,我不得不表達一下自己的感想。 中醫是我們傳統文化的一部分,由於古人的認識能力有限,中醫里不可避免地有一些糟粕,但我們不能由於中醫有糟粕而無視甚至否定中醫的精華部分(有用的部分)。而且不得不說從古到今不知有多少庸醫俗醫敗壞的中醫的名聲。我們要辯證地看待中醫。我知道網路上有的人對學中醫的人極不友好,那是對人不對事,我實在無語O__O"…我們自己的傳統文化不去傳承發揚,等到哪天別的國家通過研究中醫或者我國傳統文化的其他部分有了新的成就(國外有研究中國文化的機構呢),或者我們不愛惜自己的文化,被別人拿了去(韓國說端午節發源於韓國的時候網路大軍的反應大家都心知肚明)的時候才知道尊重珍惜自己的傳統文化。其實我很羨慕日本人能把他們的傳統文化傳承的很好(請不要黑我,我不哈日)

首先聲明 真的不想撕逼 我才大一 我是來這裡交流思想的 不想爭論誰絕對對誰絕對錯

我承認我水平低,來這裡交流學習

我承認「存在即合理」被我斷章取義了,謝謝指出

引用我們醫古文老師的話意思大概是:

①中醫的經驗在人身上試驗了那麼久(從中醫學理論體系形成的戰國至兩漢時期到現在多少年自己算)有用的精華大都被撰寫在古醫書里了,我們有什麼理由不學文言文?

②另外,現代漢語和古漢語的語言表達方式,古人和現代人的思維方式都有差異,如果學習中醫的人不通過學習文言文了解古人的語言表達方式和思維方式,又怎麼領悟古代醫學典籍里的奧妙呢?

③值得一提的是,西醫的研究大都是針對某種疾病研製一種新葯然後在小白鼠身上試驗然後再招募志願者(人體小白鼠)來試藥,這些試藥志願者的數量是有限的,而每個人的年齡性別身體素質免疫力各方面都是不一樣的,這樣一來每個人對新葯的反應也是不一樣的,即使新葯通過了國家葯監局之類的官方許可得以生產,然後投入市場供病人使用。這種短期的試驗與中醫世世代代以來的試驗,從試驗時間試驗對象和試驗數量來看,科不科學大家自行對比。

總而言之,學習文言文能讓現代人更好的探索領悟中醫的學術思想,讓現代人更全面地發掘有用的中醫知識。

(PS:潛水了好久,第一次在知乎回答問題,如有錯漏歡迎指出 )

補充:我承認「存在即合理」被我斷章取義了,謝謝指出

一件事物存在就有它的合理之處

我的答案答得偏離軌道了,我們討論的是中醫為什麼還在用文言文

對於中醫黑我還沒有足夠的知識儲備去反駁,所以現在對於完全否定中醫的行為選擇沉默


科學還在用拉丁文呢


中西醫專業的路過。。。我的答案是,因為要看典籍。

當然,任何行業都有行話,中醫亦然。

不過並不難學。

我大一有一門課叫醫古文,和高中學的文言文差別不大,除了一些專有詞,所謂行話。

說個題外話,不是中醫就不需要學文言文嗎?當然你高考過後或者不高考的,不感興趣的專業不相關的的確可以不學。

不過感興趣的人也不少。

像聊齋這種還是蠻有意思的。中醫典籍里我看的不多,比較喜歡講養生一類的教你怎麼做吃的,怎麼睡覺啥的,還有一部分醫案,都挺有意思的。


文言文字字珠璣,毫無廢話,看陳士鐸的書尤為明顯。


樓上這些非議中醫的,我想請問你們真正的從頭到尾讀過中醫書籍嗎?請舉例你讀過的中醫書,以及如何讀的?另外,中醫是不是偽科學問題,上個世紀早就有人研究了,可以看郝萬山教授的傷寒論視頻教學裡有談到,上世紀有個院士證偽,結果就是證實經絡確實存在,而且和文獻吻合。這個視頻課程是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組織的「萬年青」項目。至於中醫該不該滅亡,我覺得很簡單,它沒有療效,自然就淘汰了。無論中西醫,療效才是最重要的,其他都扯淡。如今的局面,我的觀點:中西醫之爭,完全是某些人的利益之爭。至於優缺點,中西醫各有千秋,未來就是相互結合,互為補充。

-----------------------------------------------------

補充:如今國家全力發展中醫「師帶徒」傳承模式,就是因為過去幾十年按西方的模式走不通,現在回過頭來走老路。一個博士畢業生,連個方子都不會開,那是哪裡出了問題,更不要說本科生了。

至於國際上的研究,你可以關注一下,國外現在研究中醫的是很多的,不要被某些東西迷惑。


用文言文很正常,你以為西醫用的不是「文言文」么?西方醫學論著都是用希臘語寫的,醫學辭彙基本都來源於「希臘語」。醫學這個東西本來就帶有本土的文化,中國傳統醫學沿用古文,外國醫學其實也是古文!!!

所以中醫用文言文不奇怪。


不用文言文你不就看懂了嗎


推薦閱讀:

大腦——頭頂上那款多功能的豆腐
如今是否有生了病之後只看中醫,不看西醫、不吃西藥的人存在?
在日本讀物理是什麼體驗?
如何提出一個好的自然科學類問題?
是什麼動力給了你選擇自然科學這條路?

TAG:歷史 | 中醫 | 自然科學 | 醫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