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感能後天培養嗎?

我有個朋友,剛畢業一年,對工作不認真負責,想不來上班了就請假,平均每個星期都要請假。平時跟朋友約好的事情也經常不兌現,而且事先都口口聲聲說一定做到的。 他小時候成績都不錯,到了高中沉迷網路,一落千丈,我分析是因為學習開始變難了,他就不願意吃苦了,體現為對自己不負責,放縱自己的行為。現在工作上也是,生活上也是。這些行為讓我很不舒服。 你們覺得責任感是不是能後天培養呢?還是天生的,以後就這樣了?


其實這不是責任感的問題,而是自控能力的問題。

看你的描述我大致理解為,他高中以前自控能力都還不錯,因為學習成績好不僅需要聰明,更需要良好的自控能力才能行。高中之後才變得比較放縱,說明並非天生。你可以理解為這是責任感不強,但我認為更直接的癥狀或者行為是無法管控自己,這種現象的根源,我認為,是對自己的未來缺乏規劃,沒有長遠的目標和價值觀,就不會把自己放在正軌上堅持行進,反而得混且混,最終造成了現在的摸樣。既然對自己的行為、人生的走向都不加控制,那麼就更不可能對別人負責任,為他人、團體的需求盡自己的努力。所以根源在於,他的自控能力不行,無法讓自己去做該做的事。或者說,他心裡根本就沒有「自己應該做什麼」這個概念。

他現在需要的是,對自己的人生有一個規劃,要讓他明白他這樣遲早死得比他想像得還慘,社會上沒有這樣他這樣的人的生存空間,就算加入流氓組織,遲早也是撲街的命。簡而言之,要讓他明白,人要懂得控制自己短期慾望,去追求長期更大的東西。


我的觀點與@程毅南 不太相同,我認為可以從責任感這個角度來解釋這個問題。而「責任感」基本上都是後天培養的。

首先要知道責任感是什麼。這是一個很抽象的名詞。」有責任感「可以解釋為會做好自己該做的事。吃喝拉撒這些個人行為雖然屬於該做的,但這些都是生存所必須,這裡不做討論。而其他的,就都是與周圍的人的互動中出現的」責任「。比如你提到的工作上和交友上的責任。這種責任感這就需要環境來培養了。換句話說,他的問題就是出在他所處的環境中。

其實你在評論里寫出了很重要的線索,他」父母都在身邊,衣食無憂「,這句話我的理解是,他的生活並不依靠自己的工資,從父母那裡可以得到經濟上的幫助。這也許就是他對工作沒有責任感的原因?而關於對朋友爽約這一點,我想問問的是,他和朋友關係如何,被他爽約的這些朋友對他態度如何?是否會容忍他爽約而不和他動氣?如果每一個被他爽約的人都跟他產生矛盾甚至斷交反目成仇的話,他爽約這種行為也應該會減少了吧。這些都是環境對人的「責任感」的影響。

我們說」培養責任感「,這句話很形象。因為責任感不是說要有就會有的,是需要花很長時間去一點一點積累的。所謂的」有責任感「也不只是一個人的努力的結果,而是要靠周圍的人給你培養。反過來說,沒有責任感就是周圍對他的培養不夠。

責任感的培養我認為主要是通過心理學裡被稱為強化的方法來進行的。上面說了,有責任感就是做好自己該做的事,所以,做自己該做的事其實就是培養責任感的過程。具體方法我認為是使用了行為分析里被稱為」強化「或」懲罰「的機制。在這個問題里,我們可以簡單的說,強化是當你應該做某件事某個工作的時候,如果你完成了它,就會對你進行獎勵(語言上的讚揚,或物質獎勵),從而增加將來你完成這件事的幾率;而懲罰則是,當你沒完成這件事的時候,對你進行懲罰,從而減少將來你不完成工作這件事的出現幾率

比如,我們小時候,父母會給我們規定門限,幾點鐘一定要回來。如果晚於這個時間,父母就會罰我們做家務或是限制幾天不准他出去玩又或是少給零花錢之類的,這就是懲罰;而當我們準時回家時,父母會對我們進行言語上的稱讚,這就是強化。這些看似平常的生活場景,其實也起到了培養責任感的作用。因為該孩子做的事就是按時回家,做到了就強化, 做不到就懲罰,久而久之,孩子完成自己該做的事的幾率就會增大,而不完成的幾率就會減小

所以,培養某一個人責任感是通過周圍的人所給予的正確的及時的反饋來做到的。通常是從小培養,但這並不是說長大成人以後就無法培養。如果你想要幫助這位朋友,就跟他做一些簡單的約定,然後督促他完成,然後給予其獎勵,完不成時則進行懲罰。重複這個過程並漸漸提高約定的難度。但這個過程一定是漫長而艱苦的。

當然,這件事只靠你自己是很難完成的,還是需要周圍其他的人,尤其是與他親近的人比如他父母來協助才更有效。


責任感怎麼可能是天生的。

必須是經歷過一些事情,必須是懂得愛人與愛己後培養的。

給他講道理、說他自制力差什麼的弱爆了。

他現在能聽進去,豬都能上樹了。


當你對某事付出心血、精力、時間並獲得積極的反饋,那麼你對此事便開始有了責任感,逐漸的你會像對自己的孩子一樣去對待它,不辭辛苦,不懼困難。


不知道是不是有人把責任感作為自己的核心價值觀,我總覺得擁有責任感並不是一個結果,而是為了實現一個更本質的目的而向外體現出來的一種品質。對人更有激勵作用的是他最核心的價值觀,而每個人的核心價值觀都不一樣,比如求知慾、比如好勝心。所以要提高責任心,更好的方法是找到這種核心價值觀,也就是你行事的根本動力,利用這一點,擴大自己的責任範圍,從而激發責任心。


最好的教育是家庭教育,是父母無微不至的關愛,是父母的言傳身教。

真正優秀的孩子必定在年少時受父母的影響,就已立下了宏偉之志,並以此信念激勵自己應對生命中一個個看似難以跨越的挑戰。

作為父母,如果寄希望將教育子女的重擔全權交給幼兒園,交給學校,無疑是捨本逐末。

先不要說學校里是不是所有老師都具備足夠好的職業素養,面對那麼多的少不更事的孩子們會不會有足夠的關愛之心與情緒管理能力。

即使老師們在學校里對孩子們的行為進行了有效的管束,約法三章了,令行禁止了,孩子們就真的能變「好」嗎?

學校教育的價值被人們誇大了,學校教育也因此背負了太多的壓力和責任。

我們來看一個傳奇人物,在他身上真實的反映了家庭教育對於個人成長不可取代的重要價值。

我們先來看看他此生取得的成果:

9歲時撰寫了自己的第一篇科學論文——《昆蟲自然史》;

16歲時被哈佛大學錄取,並成為了美國大學優等生榮譽學會的一員;

23歲時參與競選州議員,並在第二年出版了自己的第一部學術著作;

42歲時成為了美國史上最年輕的三軍總司令;

唯一被授予國會榮譽勳章的總統;

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的第一個美國人。

這些成果夠耀眼嗎?

獲得這些成果的人是誰呢?

有些朋友可能已經猜到了,容我再賣個關子。

我們再來看看取得了如此令人稱耀的個人成就的背後,他的起點:

他體弱多病,生性敏感,膽子也不大;

他患有哮喘,於是不得不坐著睡覺以避免窒息;

由於身體太弱,無法上學讀書,父母只能在家裡給他上課;

由於他患有嚴重的心臟病,醫生建議他長大後做文職工作,並叮囑他千萬不能進行各種耗費體力的活動。

是的,就是這樣一個看來最不可能成功的,一個體弱多病的人,取得了偉大的成就。

他就是羅斯福,美國歷史上的一代偉人!

似乎令人無法想像。

先天不足,體弱多病,甚至因為身體虛弱,羅斯福連學都不能上,卻取得了如此偉大的成就!

這一切的主要原因是什麼呢?

是因為羅斯福有一個偉大的,給予他無微不至關懷,並為他界定行為界限,帶領他學習知識,建立人生願景和使命的父親,老羅斯福。

這就是家庭教育的強大力量!任何人,任何培訓機構,任何學校都不可能取代!

羅斯福在回憶錄中寫到,為保證他能夠順暢呼吸,父親經常用粗壯的臂膀抱著年幼的他在門廳里來回走動,一走就是幾個小時。天氣晴好時,他們會去戶外活動;天氣不好時,他們就泡在圖書館裡。小羅斯福漸漸變得強壯起來。每到關鍵時刻,老羅斯福就會鼓勵兒子努力奮鬥,永不放棄。成為總統後,羅斯福在日記中這樣寫道:

「儘管父親對我照顧得無微不至,但智慧的他知道如何不寵壞我。也正是因為他,我明白了自己一定要發奮圖強,而非自暴自棄,並且要為擔負起世界的重擔做好準備。」

好一句「要為擔負起世界的重擔做好準備」!

能令體弱的孩子樹立如此崇高的使命的,該是多麼偉大的一位父親!

看罷這個案例,我不禁掩卷長思。

在「不要輸在起跑線」的疾呼下,我們很多父母忙亂的將孩子送往了一個又一個課外補習班,本該休息玩耍的周末,被各類補習班填滿。年幼的孩子們無權管理自己的日程,不得不為了父母的意願強打精神上完這個班又上那個班。

孩子們儼然已成了父母的獎章,而不是活生生的一個人。

可嘆的是,有些父母視孩子為自己顏面的代言人,只有那些聽話的,學習成績好的,擁有眾多特長的孩子才能得到父母及老師更多的關愛。反之,便是不值得愛的,令人羞恥的,不聽話的「壞」孩子。

當然,形成這個局面有非常複雜的系統原因,也不是父母們以一己之力可以改變的。

於是,不少進入青春期的孩子居然陷入了抑鬱,他們在模模糊糊有點懂事的年齡,因為無法把握自己的命運,沒有能力追隨內心,習慣了的服從,而產生了心理學上所說的「習得性無助」。

高考仍舊是不少孩子,尤其是資源相對匱乏的孩子們進入「精英」階層的唯一入場券,考上了名牌大學,就意味著一隻腳已經踏入了精英階層,而這正是他們辛苦工作卻又不得志的父母們所企盼的。

這便形成了一撥又一撥精緻的利己主義者,他們被稱為這個時代的「精英」,可惜他們的眼裡只有自己,只關注自己以及「熟人」的利益。

什麼「為擔負起世界的重擔做好準備」與他們沒有半點關係。

各類學校,各類補習班成了父母們實現夢想,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救命稻草。

排名好的學校一位難求。

功利的心態,家庭教育的無力與缺失,這是現狀,更飽含了多少無奈與感慨!

2014年一項最新研究發現,以基尼係數為標準,收入分配越平均的國家,其家長對孩子的要求越強調「想像力」,教育手法越寬鬆;貧富差距越大的國家,家長越強調「努力拚搏」,教育風格也更獨裁。而我們顯然屬於後者中的典型。

文楊柳君(微信公眾號:柳君說)


以個人的經驗而言,除非他自身打心底想要去改變,並經歷一些大起大落的事情,否則很難改變。


本身就是一個責任感不強的人,如何教育他人、孩子培養自己的責任感呢?有時會反思自己散漫的工作作風和生活態度。


推薦閱讀:

春花秋月Mandala
你越窮,就越沒時間
北京冬日初雪 沏杯鮮花奶茶期待吧!

TAG:生活 | 生活方式 | 發展心理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