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一個效率低的國家嗎?
我在和一個清華大學的學生辯論一個問題 :去看中網的觀眾沒有坐滿整個場地。在奧運會的時候,有多少人夢想著去北京,但是在奧運會的時候就連國球乒乓球坐台上的人都比較少。這反映了中國是一個效率低的國家嗎?
而她說的是:這和效率低沒關係,只能說明中國是個對網球沒有熱情的國家,但是事實是北京奧運會的時候奧委會這邊一直在免費給各個街道派送門票。首先,網球跟隨者來北京看比賽是需要成本的,另外,你認為我們要怎樣才能辨別他們是買不起票的網球追隨者呢?難道要讓他們都成為free rider嗎?辦網球賽事需要成本的,並不是把座位都賣出去才是福利最大化。 求助:怎麼才能說贏她?
我發現這個問題最主要的是,你和你辯論的對象,對效率的理解不一樣……
你所說的「效率」,是指資源利用率,你認為這些應該調動到位的資源在需要的時候沒有調動到位,所以「資源利用率」很低,特別是像「奧運比賽」這樣的稀缺資源。
而那位學生所說的「效率」,估計是「資源調動速度」,中國一向是「資源調動速度」極快的國家,在政府能夠關心到的領域,即使是稀缺資源也很容易調動。
而以前的回答者,太把自己的目光放在「專制」與「民主」這兩個比較上了,但是這個沒啥好說的,從上世紀初開始已經有太多學者對專制和民主對資源調動的影響做了大量的分析,專制確實對必要的資源的調動速度有極大的促進,所以在很多人接受的」治水社會「說中,中國被認為是這種模式的典型,藉助於這種「效率」,中國從古至今長期保持著「世界第一」的增長速度。
但是如果深入探討到,把資源用到哪裡算是「對的」,如何分配資源,才是「利用率」更高的分配方式,也可以說是一個效率問題,這個才是值得探討的,不過,我還沒有看到答案……
這裡講下對自己近期看得書的想法。
近期主要看清代災荒相關的書籍,設計倉儲、農田水利、災荒賑濟等等。
在清代中晚期這樣一個大家普遍認為「吏治腐敗」的社會中,我也可以看到,對於災荒的賑濟,政府保持著一個極端效率的模式,全國各地的災荒,在理論上,都要經過「上報、勘察、調撥、發放」這一套程序,其中過程非常複雜, 涉及許多部門和官員,從中央到縣鄉的各個部門,看看現在一遇大災的混亂程度,把所有現代話的通訊和交通手段去掉,就可以想像當時的情形。可以說,如果完成一套這樣的程序,幾乎要調動整個傳統官僚體制,但是這樣一套程序,卻一般能夠在很短時間內完成,以至於即使大災不斷,政府疲於應付,卻幾乎沒有應付不到的,一遇災荒,這套程序立刻能夠緊張的運作起來,調動其足夠的資源,快速的處理問題,這個效率讓許多西方學者都非常驚訝。
這就是資源調動速度的問題。
但是在這樣一個如此效率的官僚體制,對災荒的另一方面,也就是傳統「倉儲」和「水利」這兩個方面,卻一直捉襟見肘,在史料中能夠大量的找到「河政廢弛」「年久失修」的字樣,而這樣的字樣,竟然不是在日常的檢查中發現的,一定要等到大水襲來,災荒以致以後,當地官員才意識到,自己的河堤扛不住大水,自己的倉儲不足以應付此次饑荒。然後就是走上一段那個流程,又一次大規模的調動和整個官僚體質的應急。調動大量人力物力興修河防,短時間內就把垮塌的水堤建了起來,從臨近省份調集糧食,臨近省沒有就去遠處,比如河北的災荒,經常看到官員去河南甚至江浙買糧食,而山西陝西那一帶的,甚至要去關外買糧。中國古代非常重要的」漕糧運輸「,其運輸規模舉世罕有,但是到了災荒時,就會出現大量的」截留漕糧」,「漕糧轉運」的情況,把其他商業運輸什麼的全部都擠掉了才行。
這就是資源分配和資源利用率的問題。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我還沒有得出答案,而「專制體制」長於資源調動,「民主體制」長於資源分配,這也是一個很大規模總結的「現象」,要分析這個「現象」產生的原因,還要從長計議。
而從我著眼的地區和看到的材料來說,我認為原因可能在兩點。
1,地方政府的自治權問題,特別是財政自治權,這個是倉儲和水利荒廢的原因之一,地方政府沒錢去解決這個了,而這個東西又是政府日常事物之一,地方政府斷不敢在無事時報中央政府要錢來做這些東西,這就引出第二個原因。
2,政績問題。日常防災那些東西,是日常事務,做好了也只是不減分,而抗災有力、賑災有方,可是能夠增加政績的。我現在在加拿大,說一下我的感受吧。我覺得中國的帶有市場行為的方面,效率確實很高,比如國內京東買個東西,上午訂單,下午可能就到了,最遲不過第二天;而在加拿大,一兩周是正常速度。國內給移動打個電話,立馬有人接,在加拿大給fido打電話得連續打30分鐘才有人接。但涉及到政*府行為時,國內是繁瑣+無奈。加拿大這邊要辦個什麼手續相比國內很快,他們對流程很熟悉,服務態度很好,更不會給你添麻煩,因為如果他們做的不好,有人投訴,他們就會丟掉工作。但是國內政*府機構(包括事業單位,大學,研究所等),條條框框超級多,做業務的人不熟悉業務,問他們時還不耐煩,所以效率很低,一天可以辦的事情有時候得拖到一兩周。整體上國內效率低於歐洲和北美,說的直接點,就是老百姓特別累特別忙,體制內人士特別閑特別低效(即便他們忙也是因為他們躲不開的應酬等等,並不是能夠真正創造價值的「忙」)。
比高低,比好壞,關鍵在「比」,關鍵在跟誰比。我要是跟林志玲比,那我就是醜女,我要是跟鳳姐比,我就是女神了。
我也要當數據帝。來看看全球競爭力報告。
從那張圖看,美國果然還是很強大,還有歐洲那一小塊。從表上看,參與排名的一共有144個國家,中國綜合排名29,上一期26,下降了3名。對於一個發展中國家,了不起啊,全球前三十啊!為什麼感覺不到啊?China
Basic requirements (40.0%) ...............................................31 ......5.3 Institutions ................................................................ 50 ......4.2 Infrastructure ............................................................. 48 ......4.5Macroeconomic environment ................................... 11 ......6.2 Health and primary education ..................................... 35 ......6.1Efficiency enhancers (50.0%) ..............................................30 ......4.6Higher education and training ...................................... 62 ......4.3
Goods market efficiency ............................................ 59 ......4.3 Labor market efficiency ............................................... 41 ......4.6 Financial market development ..................................... 54 ......4.3 Technological readiness .............................................. 88 ......3.5Market size ................................................................ 2 .......6.8
宏觀經濟環境和市場規模兩項排名如此高,怪不得綜合排名高呢。誰讓咱中國人多呢。
教育,商品市場,勞動力市場,金融市場,以及科技方面,144個國家,如果以1-28名為上等,29名到58名為中上等,59名到87名為中等,88名到116名為中下等,117名到144名為下等。那麼教育效率中等,商品市場效率中等,勞動市場效率中上等,金融市場中上等,科技中下等。先跟日本比比?Japan
Efficiency enhancers (50.0%) .............................................11 ......5.3 Higher education and training ..................................... 21 ......5.3Goods market efficiency ........................................... 20 ......5.0
Labor market efficiency ............................................. 20 ......4.9 Financial market development .................................... 36 ......4.6 Technological readiness ............................................ 16 ......5.7 Market size ................................................................ 4 ......6.1
日本市場效率很高啊。教育也很好啊。
再跟美國比比?United States
Efficiency enhancers (50.0%) ...............................................2 ......5.6 Higher education and training ..................................... 8 ......5.7 Goods market efficiency .......................................... 23 ......4.9 Labor market efficiency ............................................. 6 ......5.4Financial market development ................................... 16 ......5.1
Technological readiness ............................................ 11 ......5.8 Market size ............................................................... 1 ......6.9
突然我覺得我不應該貼美國的。
人家都是發達國家好不好。好吧,換一個,貼個印度。India
Efficiency enhancers (35.0%) ................................................39 ......4.5 Higher education and training ..................................... 86 ......4.0 Goods market efficiency ........................................... 75 ......4.2 Labor market efficiency .............................................. 82 ......4.2 Financial market development .................................... 21 ......4.9 Technological readiness ............................................. 96 ......3.4Market size ................................................................ 3 ......6.2
平衡了!!印度果然就是第二個中國。
Malaysia
Efficiency enhancers (50.0%) .................................................23 ......4.9
Higher education and training ................................... 39 ......4.8 Goods market efficiency .......................................... 11 ......5.2 Labor market efficiency ............................................ 24 ......4.8 Financial market development .................................... 6 ......5.4 Technological readiness ............................................ 51 ......4.3 Market size ............................................................... 28 ......4.8
馬來西亞可以的!市場效率很高。雖然也不是發達國家。
再貼兩個,香港和台灣。Hong Kong
Efficiency enhancers (50.0%) .....................................................3 ......5.5
Higher education and training ................................... 22 ......5.3 Goods market efficiency .......................................... 2 ......5.4 Labor market efficiency ............................................. 3 ......5.6 Financial market development ................................... 1 ......5.9 Technological readiness ............................................ 4 ......6.2 Market size .............................................................. 26 ......4.8
Taiwan
Efficiency enhancers (50.0%) .....................................................12 ......5.2
Higher education and training ..................................... 9 ......5.7 Goods market efficiency ........................................... 8 ......5.3 Labor market efficiency ............................................ 22 ......4.8Financial market development .................................. 19 ......5.0
Technological readiness ........................................... 24 ......5.4 Market size ............................................................. 17 ......5.2
我知道,只要每次說中國不好,就一定有人出來說,「你說得太偏激了」。事實上,真的看你跟誰比,難道,真的要跟南亞國家,非洲國家比?
報告還指出Government Efficiency的各項指標1.08 Wastefulness of government spending ....................... 3.7 ............39
1.09 Burden of government regulation .................................4.2 ............23 1.10 Efficiency of legal framework in settling disputes ........ 4.2 ............44 1.11 Efficiency of legal framework in challenging regs. ........ 3.9 ............53 1.12 Transparency of government policymaking ................. 4.5 ............51 1.13 Gov』t services for improved business performance ......4.3 ............32
政府支出浪費太多,全球浪費排名39,其他的指數儘管還可以,但是,政府效率就是不高。
再來看另外一個。The 2012 ACEEE International Energy Efficiency Scorecard(點擊查看大圖)The ACEEE ranked the nations on energy efficiency as follows (in descending order):
- U.K. (67 points);
- Germany (66);
- Italy (63);
- Japan (62);
- France (60);
- Three-way tie between the European Union, Australia and China (56);
- U.S. (47);
- Brazil (41);
- Canada (37); and
- Russia (36).
從能源利用率上看,中國還排在美國前面呢。跟英德日法和義大利比,效率就不如人家。
別急著高興啊,別以為平均工資上去了,你的工資也上去了,我們看下細節。一共四項,National Effort,Buildings,Industry,和 Transportation。Buildings 和 Transportation 中國第一,但是在推動國家發展和行業發展上,中國是墊底。英國就好的很平均,National Effort第二,Industry第一,Building第四,Transportation第一。日本正好和中國相反,National Effort 和 Industry 排名高,Buildings 和 Transportation 幾乎墊底。不過想想,Building 和 Transportation,這兩項還真是沒哪個國家能比,建了拆拆了建,再拆,再建。建是建了不少,錢也??
中國的房屋空置率,我不知道,反正肯定不在5%-10%。能源是用了,人住不住得上么??路是建了,但是中國的道路使用率??我就知道市裡挺高的,天天堵,城外的路倒是空蕩蕩。其實,建房子,應該是因為沒地方住了要修房子;修路,也應該是因為沒地方走了要修路。可是,現在的Gov,是不是這樣呢。我不知道。
不管怎樣,能源利用的效率還是可以的。「至少能源我拿來了,我還是用了,我沒浪費。」
而且,環境的破壞是一個很大的成本,在全球競爭力報告綜合排名裡面,Swizerland排名第一,生態環境依舊是第一,日本的生態環境排名23,台灣29。只有Qatar和Oman,排名分別是100和110,可是這兩個國家都在沙烏地阿拉伯邊上。= =
中國呢,這麼大一片好山好水,現在的生態環境,居然排到了116名,還在伊朗後面。難道要慶幸,「還好還好,印度的環境比我們還差,我們還沒有墊底」??我覺得,中國確實是一個效率比較低的國家。
~~~~~~~~~~~~~~~~~~~~~~~~~~~~~
另外我有點看不懂你的問題描述。一場比賽沒有坐滿,確實不能代表場地使用率不高。也許平時使用率也還不錯,如果你非比賽時老去那個場地,如果一直都空蕩蕩,那確實使用率不高。奧運場館在奧運後確實使用率不高。
奧運過後有段時間,不是有專家說,大型體育場館的收益多來自於無形資產,場租是掙不了什麼錢的嗎?比如冠名,廣告位什麼的。所以如果你擔心沒坐滿,導致這場比賽成本大於收益,那可不一定,說不定冠名和廣告已經掙回來了。
一般的體育館,使用率高不高,還是跟全民體育教育相關的,如果當年毛主席愛打網球,說不定喜歡打網球的人就會很多了。記得我學網球的時候,大家聽說我學網球還會說「哇」,現在可不會了,學網球的人也越來越多了。
而且入座率和比賽本身也有關係,大賽事,總決賽,肯定滿滿的。記得本科的時候大師杯在上海,我去看的時候,真的很滿。感慨一下,當年看羅迪克真的很帥。
[1]The Global Competitiveness Report 2012–2013 http://www3.weforum.org/docs/WEF_GlobalCompetitivenessReport_2012-13.pdf[2]The World』s Most Energy-Efficient Countries. http://news.thomasnet.com/IMT/2012/07/19/the-worlds-most-energy-efficient-countries/[3]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Index http://epi.yale.edu/epi2012/rankings好吧,有一天晚上凌晨兩點和幾個朋友,坐在五道口的肯德基里。然後,和鄰座的老美攀談上了……
他們到中國已經 有一段時間,貌似是北語的學生,而且很喜歡中國。當問起他們為什麼喜歡時,出乎我的意料,他們第一句話就是他們覺得中國是一個highly efficient的國家。他們覺得美國已經腐朽到不可救藥了。其實,我既同意越專治越高效的說法,也同意中國朝鮮效率非常低。因為,大家在討論效率前,忽略了價值觀的因素-小偷效率越高,那麼對社會造成的效率就越低;希特勒效率越高,全人類的效率就越低。因此,從我個人的角度來看,壓抑的國內社會效率比起美國社會低了很多。那麼回到LZ的問題,只有先理出雙方的價值判定(現實世界裡的價值觀不一定截然相反,可能只是有所偏差)後,才能在同一個維度上討論效率的高低。如果從網球這項運動本身的屬性來看,那麼效率確實是低的,因為在有很大提升空間的情況下並沒有將其影響最大化-不能讓真正有需求的人滿足;但是如果從政治等角度出發,上面有人提到的人情、權勢象徵等等,低上座率並不一定是效率低下-沒來的特權人士可能也通過這些票樣交流了情感,坐定了交易。不過其實LZ的根本訴求是說服對方……但是說服是效率很低的交流方式,常規情況下誰也不會服誰的氣;只要願意,總能有辦法找到對方的漏洞或者疏忽等等。PS:鑒於對美國友鄰認知的不滿,我開始在大庭廣眾之下教他們「肏」的讀寫方式,糾正他們的發音……後面兩個姑娘聽得花枝亂顫,離開的時候繞過來看我……於是我只好衝出去要了一個女孩的電話號碼。^^
中國的決策和執行效率應該都是非常高的,但另一方面,浪費,做無用無效的工程耗費的財力物力也是驚人的高。綜合下來效率不高。
這個問題也能發牢騷,真是呵呵呵。
其實提問者一開始的邏輯就是錯的,總覺得中國哪都不好,所以隨便有點啥就覺得佐證了自己的觀點,結果拿去和別人辯論,當然輸的很慘。
比如說:在奧運會的時候,有多少人夢想著去北京,但是在奧運會的時候就連國球乒乓球坐台上的人都比較少。這反映了中國是一個效率低的國家嗎?
這是你自己的臆測還是有數據支持的?當你哪怕去調查落實一點點數據,你也不至於被人輕易反駁跑來知乎求助。
比如說有多少人夢想著去北京,有調查么?還是CCAV新聞的民生調查,那個你也信么?
再說了,那麼多人夢想著去北京是為了看乒乓球比賽么?一場毫無懸念的表演賽有個毛線看頭?君不見奧運會開幕式的門票一票難求么?開幕式有座位空著么?當然,要說贏這個妹子也不是沒有辦法。其實任何沒有數據和調查支持的邏輯都經不起刨根究底的追問,例如:而她說的是:這和效率低沒關係,只能說明中國是個對網球沒有熱情的國家,但是事實是北京奧運會的時候奧委會這邊一直在免費給各個街道派送門票。首先,網球跟隨者來北京看比賽是需要成本的,另外,你認為我們要怎樣才能辨別他們是買不起票的網球追隨者呢?難道要讓他們都成為free rider嗎?辦網球賽事需要成本的,並不是把座位都賣出去才是福利最大化。
既然中國對網球木有熱情,那麼為什麼要修網球場?既然北京人民不喜歡網球,為啥不把網球運動放在網球運動更為普及的城市進行?既然網球在國際上有這麼廣泛的群眾基礎,為何在中國未能如乒乓球一樣普及?中國這麼多的體育經費連坐滿網球場的網球愛好者都培養不出來,不是效率低么?
無論從經濟角度還是政治角度考量,中國的效率都非常高。
這種話語太沒有說服力了,要看一個國家效率高低太簡單了,現在社會國與國之間競爭就是彼此的效率高低,一個三等落後國家在幾十年間爬到世界經濟第三,擁有完整的工業體系,號稱世界五大流氓之一,能自主開發多款四代機,自主組建全球導航系統,跨越式發展航天技術,弄的日本舉行遊行抗議中華帝國主義,在聯合國對美國拍桌子的國家,你認為是效率低還是高!
記得,別人在玩的時候我們在工作,別人在泡妞的時候我們在工作,別人放長假的時候我們在工作,別人睡覺的時間我們在工作……
轉篇文章給你看
談將成為「發達國家粉碎機」的中國——冷酷的哲學
這篇文章是09年發的,LK與西西河都發了。但是LK大災變,於是……所以重新發一下。這篇文章被天涯的一位網友稍微改編了一下,改名為《也談即將成為「發達國家粉碎機」的中國》,其中分了節,然後加入了一些關於中國山寨的評論。後來又有人在轉載時糅合了天涯論壇那篇文章的一些有價值的評論,加入了一些用中國產業作的例子。
這篇文章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回擊那種「中國現在創新不如歐美所以追不上他們」的觀點。所以採用的角度是「就算我們不創新,一樣能追上」,而並不是說為了鼓吹中國山寨,或者貶低創新的價值。因為在LK的討論遺失了,所以文末我會再附上一些西西河那邊比較有價值的討論。同時我還對文中一些遺漏的錯誤進行了修正。 ——————————————————————————————————— 發達國家的國民憑什麼生活水平高?憑什麼做同樣的工作,就可以有更舒適的生活。 發達國家的國民,要生活更優厚,條件必然是他們做的工作能比發展中國家的人賺更多的錢。如果大家都做同樣的工作,而發達國家的工資明顯太高,那成本就會高得多,也就競爭不過發展中國家。那麼發達國家之所以是發達國家,自然是因為那些發展中國家徹底做不了的工作。只有少數人才會的絕活,才能賣得起價錢。 進一步問,什麼是發展中國家徹底做不了的。那自然是包含著發展中國家不具備的科學技術的工作。 所以說到底,發達國家所憑藉的,無非是科技的發達。 換個角度說,如果沒有科技的發達,那麼發達國家能做的,發展中國家也能做,於是價錢就會被發展中國家拉低,發達國家也就維持不了優越的生活條件了。 金融業的發達、服務業的發達、管理的先進,說到底,在這個和平年代,都是科技發達的附庸。 那麼,我們可以進一步推論,發達國家要維持其發達,必須將科技作為核心來支持。但是我們今天又看到,世界上很多發達國家並沒有完全意識到這一點。這些發達國家就將會被中國一個一個碾碎,淪落為發展中國家。 ——————————————————————————————————— 我們先跳開這個話題,看看一般的發展中國家是如何成為發達國家的。 按常理來說,發達國家在科研方面可以投入更多,那麼成果也更多,那麼在同等條件下,發達國家將永遠保持對發展中國家的技術優勢。那麼發達國家就永遠都是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也永遠都是發展中國家。當然,世界是沒這麼簡單的。 首先從技術進步的角度來說,在類似於科技革命一類的質變之外,科技發展往往是一個緩慢的量變過程。處於領先地位的,需要投入大量資金才能(相對於質變來說)緩慢的前進,而追趕者則可以投入較少的資金,循著領先者的道路前進,其追趕速度有可能會高於領先者。這也就是我們所熟知的「後發優勢」。 那麼一這種狀態,後發者完全有可能在下一次科技革命的時候處於與先行者同樣有利的位置,參與到科技革命之中,從而一躍從發展中國家成為發達國家。 我們可以注意到,這個世界上一些後發的發達國家就是藉助這種科技質變的歷史機遇才成為發達國家的。 而另一些(准)發達國家,例如韓國,其實並沒有多少自己原生的高科技,他們是依賴外國供給的技術成為發達國家的。 ——————————————————————————————————— 依照我們前面所說,一個發達國家維持發達的是他們的科技。一旦科技不再先進,這個國家也就發達不了多久了。 中國目前的科技發展,正處於一個典型後發者的時期。中國的特點又是國土極為龐大,經濟實力遠超小型發達國家。這就造成一種倒掛的優勢——中國對科研的投入力度可遠超某些發達國家。(而以中國的龐大,即使吞下了這些發達國家的利潤,也是不能立刻成為發達國家的。只不過我們會把這些發達國家都拉下馬,使之變成發展中國家。這個過程,我不能稱之為超越,而只能稱之為「粉碎」) 那麼我們是否可以因為科技投入的問題就認為因此中國就能粉碎某些小型發達國家呢? 且慢。 我們提到,有些發達小國或者地區(比如台灣),其實並不具備多少科研能力。他們發達的原因,無非是發達大國——比如美國——賜予了發達的技術。(我們且把這種自己的科研實力不足以維持發達水平的發達國家成為「准」發達國家)中國的科研投入是否超越這些國家和地區其實並不能完全決定中國能粉碎他們。 那麼是不是說,中國要粉碎這些小國,就必須超越那些賜予他們技術的大國呢? 這個問題的有趣之處就在於此。 回答是「否」。 發達的大國只會因為自己吃不下所有的科技產能才把新型科技有選擇的外流出去。如果發達大國需要這些技術保證自己的產業利潤,那麼就只好對不住自己那些准發達國家小弟了。這是一個非常簡單的本能選擇。 如果中國快速發展,攻破了某個領域的技術,那麼這個領域的利潤就會統統消失掉(畢竟咱是後起發展中國家,一開始只能和先行者拼價格),那麼准發達國家就無法維持自己的發達了。這個時候,如果發達大國不進行技術輸血,准發達國家就會從價格到質量一點一點被拼掉……最後要麼產業完蛋,要麼收入水平和中國看齊。 而發達大國的技術輸血也是有限度的。中國一步步進逼,同樣在壓縮發達大國的利潤空間。很多東西他們自己已經做不了了。——這一點有的人看法很怪,他們認為美國人不做塑料玩具、不做自動鉛筆是因為他們不想做,那東西太低級。那麼試問,如果有利潤,他們會不做?只不過就是因為現在會做的人太多了,做這些的利潤不足以支撐他們優厚生活了,所以他們不得不放棄。而我們中國作為一個後發的發展中國家做起來居然還有利潤。 就如同自動鉛筆一樣,所有技術含量不高的產業都會被中國吃掉。想想看,中國十幾億人,需要多大的利潤才能把生活水平提高到哪怕是新加坡的水平?中國吃掉的產業,就很難再吐出來。而更可怕的是所謂「技術含量不高的產業」這種概念,完全是由中國定義的。中國的技術進展到哪一步,哪裡就是「技術含量不高的產業」。對發達國家來說更更可怕的是,中國還在充分利用「後發優勢」在科技上緊追,迅速地重新定義「技術含量不高的產業」。 這種緊追,會讓發達大國也很吃力。他們會逐漸失去原來那種可以隨便發派點科技讓小弟保持發達狀態的悠閑心態。到那個時候,這些准發達國家就會被中國徹底粉碎。這個過程並不需要太長,如果沒有科技革命,而且中國不出什麼大亂,大約只需要20年時間,第一批准發達國家就要倒下了。 如果有科技革命,那更好。以中國目前的情況,雖然科研資金不算充裕,但專攻一個方向是絕對夠了,中國就可以一躍進入發達國家行列,一系列准發達國家完蛋的更快。 (說一句題外話,奧巴馬上台大談未來要以清潔能源什麼的為科研重點發展方向,這無非就是在尋找下一個科技革命的突破口。只有通過科技革命,美國才能甩開其他國家,繼續過人上人的日子。現在大家差距越來越小了。)所以,中國在未來的幾十年里必然要扮演一個遭人嫉恨的「發達國家粉碎機」的角色。 ———————————————————————————————————— 那麼那些有獨門絕技的發達國家呢,中國有能力粉碎么? 當然也是有的。 中國再往下發展,國家對科研的投入能力只有更大沒有更小,產業上一級一級吃下去,發達國家也會捉襟見肘。一些小型的真正的發達國家也就無法維持了。這些國家首先是歐洲一些缺乏科技推動力的傳統發達國家,我稱之為「懶」發達國家。這些國家已經忘記了他們為什麼會成為發達國家。也忘記了該如何保持發達的身份。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中國人都覺得歐洲一些國家暮氣沉沉的一個原因。這些國家已經喪失了進取心,以為維持現狀就能維持發達。 這些懶發達國家雖然有自己的獨門絕技,而中國也未必能超越。但是他們的利潤空間會被嚴重壓縮,中國做中低端,他們只能做高端。而在絕大多數行業,首先高端的利潤率固然高,但利潤總額卻是遠比不上中低端合在一起。其次,高端產品生產量少,僱用人數少,能夠支撐的僱用人數有限。這些國家最後也無法維持原來的生活水平,只能被粉碎。 ——————————————————————————————————— 那麼向日本這種仍然在科技上不斷進取的真正的發達國家又當如何? 回答是,很難,但是絕大多數發達國家都是要被粉碎的,儘管這個過程會很漫長,也許要三代到四代人的時間。 雖然咋一看,這些發達國家強大異常,他們在自己專精的領域可以投入超出我國能力的資金。似乎可以一直保持領先。但是實際上,中國卻在可以一條看起來不那麼光彩的攻克之路。 我們知道索尼在家電業是很強大的,看起來中國沒有哪一個企業能超越。索尼一年申請的專利數量把中國家電業加在一起乘三都比不上。以索尼為代表的日本產業彷彿在中國同行面前擁有不可超越的優勢…… 真的嗎?那為什麼索尼還時不時虧損呢?為什麼中國這些低技術含量的企業還能存活呢?不,不但存活,還有不少盈利得挺滋潤呢? 曾經有人感嘆,美國公司走的都是高端路線,比方說這CDMA就是美國公司搞個專利,然後我們辛辛苦苦打工錢都交給那專利公司了。我得說的是,這種思路只看到狼吃肉,沒看到狼挨揍。當初的科研經費難道不算嗎?突破口就在這裡。產業的創新、技術的更新,總有這麼一種模式,即首先消耗大量資金創新,然後利用創新所生產出的產品來獲取比成本更多的利潤。那麼,如果要粉碎發達國家的這種模式,進而粉碎發達國家的產業,中國真的需要在創新上超越對手么?當然不需要,甚至說,中國一點都不創新都可以。只要保證對手創新出的產品收不回創新的成本就足夠了。那樣他們就沒有創新下去的能力了,創新越來越慢。要麼坐在那裡等死,要麼就只能和中國企業合作。這話說起來很簡單,但怎麼保證對方創新收不回成本呢?無他,「低水平重複」。千萬別看不起低水平重複。這個東西我們覺得很一般,對方就覺得很恐怖。利用後發者優勢,追在後面,讓對方不得不壓縮利潤。中國的利潤可以很低,那麼對方的利潤就不可能太高。而中國低水平重複的成本,比對方創新可低得太多了。來上幾次產業技術革新,對方的力氣也就用得差不多了。這條路是很邪惡的,因為這並不是加強我們自己的創新來趕超,而實質上是迫使對方無力創新來追趕。到最後中國企業也很難在技術上超越對手,不過基本並駕齊驅還是做得到的。到那個時候,中國也差不多是個發達國家了,而有些發達國家就很難受了。 —————————————————————————————————————總的來說,中國未來的發展會把這世界上很多發達國家一個個碾碎。這一點並不會因為中國創新能力不如某些發達國家而改變。 ※※※※※ 4樓:關於科技發展的模式: 科技是拿人力和錢財堆積出來的,足夠多的人才配以足夠多的資金,科技追趕就變成了一個「自然的歷史過程」。 歐亞那些小發達國家,研究能力受到國家資源和人力的限制,在未來基本沒有能力獨立和中國競爭。美國當然是很強大的,但是美國有自己的問題。美國是一個「忘本」的發達國家。這個國家的總體氛圍並不有利於科技發展。你雖然看到美國對科技投入力度很大,但是你沒有看到裡面的浪費也很大。美國人100萬美元能辦成的事情,中國人30萬人民幣也能辦成。所以資金上和人力上的差距並沒有看起來那麼大。而另外一個因素我也說到了,那就是後發優勢。先行者的研發成本總是要高於後發者。因為先行者總是要探索各種可能的發展方向,而後發者就不必。如果你認為因為中國和發達國家沒有科技交流,所以中國不能享受到後發優勢,那我得說你錯了。現在科技交流已經不是能封鎖的了。且不說全部公開的科技文獻,就算是軍事科技,真正能保證完全保密的,也不算特別多。固然完全獲得研究資料是不可能的,但是只要能看到成品,後發優勢就足以建立了。 何況中國的人口還是所有發達國家的總和。千萬不要忽視人口對科技發展的重要作用。天才在人口中的比例是一定的,人口越多,天才就越多。中國現在人力還沒有得到充分應用,現在科研實力已經很可觀了。隨著中國科技投入逐漸加大、中國教育逐漸發展,未來的科研實力只會越來越強。 有一種很流行的「速勝論/崩潰論」的調子,說的是中國發展這麼多年了,居然沒有一個諾貝爾獎,也沒有一個世界頂尖的產品。彷彿中國拿不出什麼誇耀全球的頂尖產品或發明,中國科技發展就一無是處。這種觀念很可笑。當年我也疑惑過,為啥中國到現在還沒有個正兒八經拿諾貝爾獎的呢?咋就全是些莫名其妙的所謂中國人拿莫名其妙的諾貝爾獎?後來我就明白了。從國家整體戰略角度上看,諾貝爾獎(科學類)就是個添頭。它代表了一部分和普通民眾和商業化距離十萬八千里的科學進展。中國要想在這個方面獲獎,無疑是在浪費金錢。這種獎項所獎勵的科學進展,現階段對提升中國產業水平、人民生活、國家實力,一點用處都沒有。 反過來說,要進行最高精尖的研究,就要不求回報地大把大把撒錢。只有資本雄厚的發達國家有能力這樣做。中國這樣做就太奢侈了。中國是個發展中國家,而且將長期是個發展中國家。我們還沒有這個必要去爭這個方面。這些高精尖方向只要能跟隨國際腳步就足夠了。能出創新結果固然好,出不來、能跟上也行。等到有必要投入或中國發達了再深入研究也不遲。我的觀點就是,中國的科技研究能力和潛力,也許不能拿個諾貝爾獎,但絕對足以支持國家產業的戰略性追趕。 ※※※※※※ 5樓:關於中國與美國科技競爭時人力資源的對比: 2005年杜克大學作了一項研究,那就是究竟中美印三國每年畢業工程學學生有多少。結論是 美國:13萬5千 印度:10萬 中國:35萬1千(當時中國政府公布數據為60萬,杜克大學不信,進行了重新調查) 根據美國人口普查局數據美國2008-09年度大學畢業生人數約160萬人。根據中國政府公布數據中國610萬。 2003年的時候美國所有完成過大學教育的人數才4000萬出頭,到現在,大概也超不過5000萬。 誠然,中國大學生的素質可能不如美國。但是人數上已經佔據了遠遠的優勢。中國只要三個人頂美國一個人,就夠了。更不要說中國教育還在逐步提升,未來也有很大空間。而且隨著中國產業規模擴大,中國高等教育規模也有很大的擴大空間。 不錯,美國的確吸引了很多其他國家的科研人員。有多少呢。我看科研人員起碼是要拿綠卡的吧。而且科研人員拿綠卡的時候,應該和職業、專業有關吧。好,我們來看看美國DHS2009年的報告。 http://www.dhs.gov/xlibrary/asse ... ons/lpr_fr_2009.pdf 其中Employment-based Preference一項合計為144,034人。雖然潛在的外部輸入研發人員通常都走這條線,但我得承認並不是所有輸入的潛在研發人員都走了這條線,不過這條線進來的也不全是潛在研發人員,起碼投資者還有三四千呢。那麼我們放寬一點。認為每年有20萬輸入的潛在研發人員,這已經算是料敵從寬了吧。每年新增的潛在美國的研發人員總數還是沒有中國多。有的人以為美國從外國輸入的科研人員都是精英。我不否認這批人平均素質稍為高一些,但就從我個人的觀察,大把大把的拿綠卡的人,水平放在中國也就是現在100名左右的一本末流大學的畢業生水平。 也就是說,中國只要繼續擴大受教育人數,逐步接近美國的教育水準,一樣能擊敗廣招天下賢才的美國。所以不要把美國想像的過分強大。中國的人口往往是中國人無法想像的強大優勢。 ※※※※※※ 8樓:關於產業升級的討論: 產業升級是一個逐步的過程。總是從最古老、最穩定的產業向高新產業方向發展。指望很快就在高新產業領域佔有一席之地,是不現實的。因為一時沒有在高新產業有高速發展而對產業升級報有悲觀看法,也屬於看不清形勢。 中國的出口,開始是做玩具、紡織品,現在已經升級到了機電產品。的確,機電產品中某些核心的零件我們還沒有掌握,但這並不表示我們幾十年來沒有發展,也不代表我們未來佔領不了那些產業。有的人一心希望中國花上10年20年的功夫就能和發達國家在高端方面一拼高下,這未免太不現實了。而當這種妄想沒有得到現實上的滿足之後,他們又立刻轉向悲觀。這完全是抗戰時期速勝論和必敗論的翻版。而實際上,中國的產業發展,靠的是持久戰。 20年以前,有人敢想像通訊設備戰場上中國企業能擊敗外國嗎?20年以前,中國的車床出口是什麼樣子?現在呢?整體的趨勢是很明顯的。晶元這種才商業化幾十年的新興行業,離中國還比較遠,這個是一個很清楚的判斷。如果中國現在就能吃掉大量的晶元產業,那中國就已經是發達國家了。可以去看看日本人拍的有關中興通訊在非洲項目的紀錄片,看看日本人是如何羨慕中國龐大的工程師團隊的。二十年前有這種可能性嗎?現在大家耿耿於懷的汽車、飛機、發動機、晶元,都是西方發達國家的高端技術產品,正是這些產品中所蘊含的複雜技術,讓中國產業界暫時不能夠佔領市場。反過來說,中國建國100年就從啥也不懂的農業國一躍掌握髮達國家所有高新技術,這是不可能的。對於這一點需要有足夠清醒的認識——高端技術短期內我門攻克不了,但我們在不遠的將來還是能攻克。關於中國發展的幾個誤區—再談所謂發達國家粉碎機
冷酷的哲學
http://www.lkong.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94940extra=%26page%3D1
第一個誤區:人口紅利吃光了、老齡化了,中國產業就該完蛋了。
這個問題的關鍵點在於並沒有看到中國目前勞動力還遠遠沒有得到充分利用。 有人認為現在勞動力持續減少,會對中國經濟發展造成阻礙。這個話現在說還嫌太早。沒有經過完整教育的、沒有得到完全利用的勞動力,是社會的負擔而不是財富。中國現在還有幾億人在農村,農民工打工到中年就回鄉蓋房子養老了。這部分勞動力到現在都還沒有完全利用,干著一個月只值一兩百美元的工作。在未來幾十年中國的問題是怎麼樣把這些勞動力充分利用起來,而不是擔心勞動力減少的問題。可以說,中國未來幾十年面臨的重要問題是如何將這幾億人充分教育、充分就業。在此以前,勞動力的減少對中國經濟發展影響甚微。 還有人說,老齡化會讓中國社會負擔加大。這個也是不成立的。未來的老人數量不會比現在多很多,社會負擔是類似的。大家所憂慮的,無非是未來勞動力減少的問題。所以這還是可以歸結到上面那個問題。中國未來社會財富創造能力是增加的,而勞動力還遠遠沒有接近充分利用。所以,如果中國產業和教育繼續發展,未來整個國家的贍養壓力反而會比現在小,因為在同等的贍養標準下,老人造成的社會負擔類似,而隨著產業升級與勞動力更充分的利用,未來社會財富創造能力卻在提升。所以同樣的贍養標準下,壓力反而下降。未來贍養壓力上升的唯一可能是大家贍養的標準都提高了。而贍養標準的提高,是社會收入提高的結果,如果社會收入提高慢,贍養標準自然提高慢。所以對於整個國家而言,贍養壓力並不會有顯著的提高。 其次,計劃生育是計劃生育,不是只生一個。獨生子女政策不是永恆。 ————————————————————————————————————第二個誤區:未來其他發展中國家會從中國口中奪食,就和中國現在對發達國家作的一樣。 這個誤區的關鍵點在於沒有看到中國奪取發達國家產業與中國丟失低端產業的模式是不一樣的。 中國奪取發達國家產業,靠的是忽然有13億低收入人學會了高收入人的把戲,生產成本突然降低了。而中國丟失產業的模式是,中國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低端產業人力也逐步提高,於是逐漸就高過了其他發展中國家的生產成本。 那麼為什麼中國低端產業人力成本會提高呢?我們先反過來說,如果說一個產業勞動力供給非常充沛,這個產業的工資就很難上漲。也就是說,中國低端產業的人力成本提高一般是因為勞動力短缺了,不得不提高工資來招攬勞動力。那麼勞動力怎麼會短缺了呢?勞動力有可能看到外面有工作不做,寧可在家裡餓著嗎?顯然不可能。勞動力短缺的原因無非是有足夠的收入更高的職位。所以中國丟失產業的模式是按照原來的薪水,勞動者漸漸不願意做了。其本質是高端產業對低端產業的替代。我們來舉個例子說明一下。 如果中國沒有更好的職位,血汗工廠現在很可能還是600一個月。而現在工資都高了,為什麼呢?因為如果不漲工資,他們就招不到足夠的勞動力,這些勞動力在中國市場上可以輕易找到高於600塊一個月的工作。 反過來說,如果這個行業最高給出的工資只能是600塊一個月,再高就無法和其他發展中國家抗衡,那這個產業在中國就已經被淘汰了,這個產業就被其他國家拿走了。但是丟到這個產業並不會對就業和經濟發展造成衝擊——因為本來就沒有人願意幹了。 而這與中國奪取歐美產業不同之處就在於,在這個模式中先進國家為主動,而中國奪取歐美產業的模式中是後進國家佔主動。先進國家主動放棄產業,經過選擇誰來接受這些產業,就可以構成雁行模式,這是發達國家構建自己身勢力範圍的有力工具。 ————————————————————————————————————誤區3:美國崛起就根本沒有什麼粉碎發達國家的情況 美國崛起階段,它的人口只是發達國家的一部分,而中國的人口超過所有發達國家總和。兩者造成的衝擊是不一樣的。 美國舉起的時候,全球化還沒開始,發展中國家也有很大的剝削潛力。現在全球化已經成形,全球剝削體系已經建立,中國從其中不影響他國地從發展中國家榨出汁水的可能性就小了很多。 ———————————————————————————————————— (以下兩個在原文修訂版中也有,因為出現頻繁,所以在此也重複一下)誤區4:發達國家搞關稅壁壘就可以阻止中國 這裡的關鍵在於沒有看清發達國家是不能夠依靠自己吃自己來維持發達狀態的。 發達國家要維持生活水平,必須大量從發展中國家進口貨物,目前還沒見過任何一個能夠自給自足的發達國家。這就需要有創收的工具。這工具就是他們的優勢產業。換句話說,發達國家的生活水平,是不可能依靠關起門來自己和自己貿易就能獲得的。如果把發達國家的企業打到不得不拿出關稅保護或者技術性壁壘保護的地步,該國的這個產業就已經被打殘了,走不出去了。利潤每況愈下,也就不能夠繼續支撐本國國民維持發達的生活水平,反而需要靠其他行業來維持它。一個國家祭出這種最後法寶來護身的時候,他們就已經向發展中國家的地位又走近了一步。 ————————————————————————————————————誤區5:發達國家可以靠玩技術或者標準之類高端的東西來維持發達。 這裡的關鍵在於,第一沒有看清技術、標準研發與實物生產之間的關係;第二沒有看清,這類產業只能維持少量人的發達生活。 所謂「一流企業做標準、二流企業做技術/品牌、三流企業做產品」這種說法,其實掩蓋了兩個致命的事實。 第一,專心做標準的企業,當年都是從做產品起家的。有的後來不做產品了,不是因為不想做產品,而是做產品競爭不過別人了。而不做產品,很快就會失去對產品標準的話事權。 第二,也是最重要的,一流企業比二流企業少得多,二流企業又比三流企業少得多。所以一流企業的存在並不能挽救發達國家的頹勢。 首先,一流的企業是極其有限的。這些企業就算盈利再多,也支撐不了整個發達國家維持生活水平。這就是我所說的「就算中國創新不行,也能粉碎發達國家」。真正能幫助多數國民過上好日子的,恰恰是廣大的二三流企業。把發達國家的二三流企業打垮就足以粉碎發達國家了。我就算完全用你的專利,讓你一流企業賺飽又能怎麼樣?幾個制定標準的企業能填飽所有美國人的肚子么? 其次,我們的目的也並不是超越這些一流企業,而是把他們創新的收益壓縮到不足以支撐下一步創新。我們完全可以制定自己的標準,對方為了讓我們用他們的技術標準,就不得不壓縮利潤。 就比方說,ESP變成ESP+又怎麼樣?我落後於你又能怎麼樣?我就是低成本緊隨,逼迫你不斷升級不斷消耗資金,反正我成本總比你低。我總是在競爭中處於有利位置。你處於ESP+的時候我完全不必也擁有ESP+,甚至說我連ESP都不需要有,只要有ABS就夠了。我只需要時刻跟隨技術下限,而不需要跟隨技術上限。這成本是極低的。企業的先進標準和國家強制標準往往是兩回事。我們沒必要跟隨企業先進標準。我們使用比對方低一代甚至低兩代的技術就足以奪取利潤額最豐厚的中低端市場,它們想固守高端市場就固守去好了。高端的市場往往是很狹小的。建國60年,解決十幾億人的吃飯問題、基本教育問題、普及9年制義務教育、經濟世界第二、軍事基本現代化,中國有沒有效率呢?效率更高些,你讓美國人、歐洲人誰不睡覺了。當然,在某些人眼裡,沒有民主就沒有效率,因為他們的腦子遇到專制的中國已經停止思考了
我來貢獻一個角度,最近發現這樣一個問題:一些生活類娛樂類論壇,每到周末活躍人數和發帖回帖數就驟減,而周一到周五的工作日則活躍指數大幅提升,說明了什麼?
如果很多人都憋著工作時間解決私人問題,那麼肯定是無論如何都稱不上高效率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同樣的問題?希望我是看懂了這個問題的人。效率低這個詞是完全正確的。 從社會形態看,越專制越「高效」,越有執行力。但是,實際上,在漫長的社會發展中,專制是效率最低的生產方式,和效率最低的社會制度。
提問者並沒有說錯,是效率低。這不僅僅是一個分配問題。無論是網球比賽,還是其他比賽,我們都可以看做一個社會利益分配。 因為社會分配不僅僅分了就完了,會產生後延效益的。比如,有了票,就有人去看。 有人看了,就有一部分更加喜歡網球。喜歡的人或者投入網球事業,或者購買網球,推大網球產業。 這樣,網球票最後產生的結果就是社會效率問題。每一份社會財富,用不同的分配方式,會生產不同的社會財富量,這就是效率的高低。
具體到提問者問到的問題,導致效率低在於幾個方面:
1.不需要的權貴免費拿到票,視打網球的人為豬狗。視拿不到球票的人為豬狗。視免費拿不到球票的人為豬狗。 2.權貴的廚師,奶媽,傭人,花匠,走狗拿到免費的轉手票,或者低價票,成為認同官僚權貴,保衛官僚權貴的一部分。 3.熱愛網球的人拿不到免費票,甚至買不到平價票。使得打網球的人,組織網球比賽的價值大大降低。 成為了權貴者的圈養的體育寵物。使得打網球者的生產價值大大降低。 4.奧委會這邊一直在免費給各個街道派送門票。 根本不會落到真正的居民手裡。 在有市場需求的情況下,無論是送人送親戚,還是直接轉賣,都是利益。 真正的居民不會得到多少。這仍然是特權分配的一部分。就像廉租房等所謂的福利一樣,除了做樣板的幾人能拿到,其他大部分是官僚分配。很多學生太幼稚,居然認為分到街道就是分給居民。 5.就是分給居民也不是分給老百姓。 北京人都是極大的享受特權的一部分。普通的北京人享受的特權仍然和全國老百姓是不一樣的。 6.志願者是權貴者的炮灰和幫凶僕從,並不值得讚揚。 因為,奧運是有反對者的。而這些反對者根本得不到應該享有的聲音,反而被XXX,慘!!! 志願者不過沒有獲得報酬的執行者,並不能改變奧運是不是老百姓真正需要,或者老百姓能不能收益,老百姓同意不同意的根本事實。 7.效率低 就低在,全國需要比賽的人非常多。但是權貴們寧可佔有不去,也絕對不把票讓出來。這也導致票貴了10倍。 這樣,需要的人很多就只有放棄。有需求的商品不能準確的到達需要他的人手中,這就是效率低。 這是白菜8分錢一斤爛地里賣不出去,而超市卻必須賣2元一斤是同一個道理, 生產效率,運輸效率,分配效率都非常低。所以,問題根本不是那個傻瓜型志願者說的,「喜歡網球的人出不起錢,買不起票和路費等,所以才沒有人看。」這樣官僚論調。
問題的根源是票被霸佔了,老百姓不需要你免費,但是需求低價和合理的價格。喜歡的人自然會買票看。而不是被官僚無限推高的票價和購買機會。另外,官僚沒有合理安排,不讓比賽出現在需要的地方(時間),也是重要核心原因之一。購票,根本沒有給老百姓太多的機會和準備時間。準備好了,別說網球這樣的熱門運動,就算是冷門運動,一樣可以爆滿。
綜合來看,你很難說服她。因為她是幼稚而可憐的志願者,屬於不懂社會現實現狀的奴才者,除非你能改變她對社會常識的認知,要不, 她的邏輯你破不了。 官僚奴才邏輯必須用社會常識的認知,才能打破,而這,需要太多時間來說明。你不可能做到。我也來湊湊熱鬧。。。剛看《明茨伯格論管理》,書中有一章專門論述 「效率這個髒字眼「。
- 赫伯特在《管理行為》一書中指出,效率,是一個完全中立的概念。定義是」運用有限資源,使產量最大化的一種方法「。
- 但在實際生活中,效率並不意味著成本的最大收益,它意味著可量化成本的可量化最大收益。舉例:明茨伯格讓59位MBA學員寫下關於一個"有效率的餐廳」的第一印象。結果又43名學員列舉了「服務速度」,而對於最重要的指標-----菜品的質量,只有13人提到。
- 將效率和可量化的標準聯繫起來的後果是:
- 由於成本往往容易測量,效率往往簡化為節約。從而消減可見成本,損害無形利益。
- 降低經濟成本,導致社會成本的提高(社會成本由於難以量化常被忽略)
- 效率常常因盲目追求經濟道德而背離社會道德。
所以,生活中,效率和一種特定的價值體系系在一起。"講效率「,則意味著節約,意味著用經濟效益取代社會效益。中國也許是個」效率「很高的國家,什麼GCI啦,經濟增長率啦。但以此付出的社會成本是巨大的:不管是勞動力,自然環境,資源,還是社會福利等等。
因此我不認為中國是一個效率高的國家,相反,可能是一個效率極低的國家。
對於怎麼說服這個問題,原諒我沒有看懂你的意思(%&>_&<%)。答非所問,還請原諒。為什麼貼上來的原因,純屬插科打諢~~呵呵相比民主,專制有時是高效的。可惜,這種高效往往是更快的沖向災難。熊彼特說的「創造性的毀滅」,同理。
你說的兩點並不能證明中國是效率低的國家,只是市場供需結果,按照現在的價格,供給大於需求,所以會很多空位。
如果中國效率高,會讓空位變少么?肯定不會啊,效率降低的生產成本而不是使用價格。試想一下春運,在短時間裡把這麼多人倒來倒去,效率肯定高的
專制的效率比民主高。就是方向容易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