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亭序真跡和我們看到的臨摹品,估計有多少相似度?

古代沒有複印手段,都是靠人揣摩後模仿書寫,難免有個人的手法在裡面。


可以說是相當像了

唐太宗本人嗜好書法,尤其特別喜歡王羲之。

當時為弄到蘭亭序真跡,也下了不少功夫,中間有不少有趣的小故事流傳下來。據說弄到手以後把蘭亭序置於座側,朝夕觀覽,死後也要將他帶在身邊陪葬。

後來唐太宗欽點了一些人專門去勾摹這個蘭亭序還有一些其他右軍法帖,用於賞賜近臣。據說使的是雙勾法,就是對照光源覆硬黃雙勾填色,斷筆破峰結字行墨甚至一些枯筆飛白細緻精微處都能得到最大程度的保留。其中馮承素這個版本最好,既得筆法也得神韻。至於勾摹的到底好不好,最清楚的應該是唐太宗了吧。我們有理由相信,唐太宗的眼力應該是很棒的,當時他不惜財力人力,專門去收集並整理散落於民間的王羲之真跡,可以說是閱真跡無數了hhhhh。唐太宗對於王羲之作品的流傳功不可沒。說真的,要不是唐太宗,我們後世只能從史書中的描述去了解王羲之的字了,更不用說什麼蘭亭序了...

個人見解,不當之處,還請指正。


還是老習慣,先說結論:臨摹版本與原版相比相似度很高,但是不及原本。

首先說,臨摹,兩個字,但是兩個代表的含義完全不一樣。一個書法家(比如虞世南、歐陽詢、褚遂良、唐太宗),照著真跡,自己寫,臨出來的,是臨本。一個職業摹拓手,用雙鉤描摹法摹出來的,是摹本。

至於李世民費盡心血搞出來的描摹本到底多像。其實了解一下初唐三大家(暫時不算身為小輩的薛)和李世民,就知道他們都是王羲之王獻之二王派別的嫡傳人物,評價自己祖師爺還是夠格的,製作描摹本也不會差

虞世南是智永的外甥,智永是王羲之的七世孫,智永可以算是王羲之王獻之之後,王家書法造詣最高者,甚至郭沫若啟功等認為蘭亭序的實際作者應該是智永(其實看千字文,確實這個說法有道理)。歐陽詢與虞世南互為師友,而李世民和褚遂良是虞世南教出來的。這四個人也是武德貞觀時期書法藝術造詣最高的四個人。

可以說在搜集王字,判斷王字,臨摹王字上,貞觀時期最夠格的四個人在把關。加上魏徵等鑒賞家,可以算是對王羲之真跡在梁武帝後最大,最重要的搜集和鑒定工作。

至於臨本、摹本、拓本,都有極高的藝術性,但是,只論相似度,摹本高於臨本,臨本高於拓本。摹本作者沒有任何自身特色,但是技術過硬,摹本保留原意最多。臨本,尤其是名家臨本難免帶有名家自己的痕迹,其次。拓本最不像,看看現存的幾個拓本,有些字簡直區別極大,不像一個人寫的。


現在公認的最接近蘭亭真跡的就是故宮博物院藏的神龍本(附會為馮承素摹本沒有多少有效的證據),據啟功先生考證,這一卷摹本是採用勾摹和臨寫兩種方法共同進行而成,其中大部分用硬黃紙和毛筆勾摹填墨方法。

最令人稱讚的就是非常忠實原跡,其中的賊毫之處,也一一細緻描繪而出,集王聖教序之中有些字來源於蘭亭序,兩者對此,會發現這些痕迹很多都呈現出來,當然也有一些字並未成功。在行距的排列上,會發現前面寬鬆,後面排列緊湊,而摹本的後面還有空白,因此,推測這應該是王羲之本人在書寫的時候就是如此排列。如果沒有神龍本,後人很有可能會以為原跡像定武蘭亭一樣,中有豎線,行距大小相等。

因為蘭亭序過於有名,因此蘭亭的版本非常多,著名的版本就有附會於歐陽詢的定武蘭亭,附會於虞世南,褚遂良的兩本蘭亭,其他更多的如玉枕蘭亭,落水蘭亭,以及千奇百怪的翻刻本等等,數不勝數。將這些放在一起對比,很明顯發現筆墨最為精良的便是神龍本。

至於王羲之的蘭亭真跡在何方的問題早已成為謎案,說藏於昭陵的,史書記載當年昭陵被盜過後,其中的很多王羲之真跡以及鍾繇蔡邕等的真跡都被弄出,唯獨沒有著名的蘭亭序,因此可能性微乎其微。現在有著另一種說法認為藏於乾陵,據說是當年和武則天一起陪葬,不知真假。


分兩種:

1.臨本。臨本的相似度一般般吧,蘭亭八種,大家臨本之間差別就不小。臨本之間差距都那麼大,這說明各臨本相似度都不佳。

2.摹本。摹本是摹出來。在陽光和銅鏡的輔助下透過影子將原本上的字複製在另一張紙上。唐人於毛筆之精熟,費時之巨(馮本用了三年),上令之嚴謹,都保證了馮摹本的極高相似度!

==========================================

(補充一次)

本身在學界一直存在一種觀點,即所謂的原本也是智永所作,看一下智永作品和王羲之手札,也有些道理。


現在看到的所有蘭亭序應該都是偽作,並不是臨摹王羲之的作品。


真跡在昭陵,求得有生之年有技術能不破壞墓下環境取得吧。

要不開陵也得變飛灰。


書法與歷史均無研究,個人認為很難估計。當然,故宮也有很多幾乎與原作一模一樣的書法複製品,但都是有真品實物作對照,然而當時真跡到底有多少人見過(李世民那份也不見得一定是真的)?傳播途徑、傳播速度與傳播面都是考慮因素,誰臨得好誰臨得不好有沒有公論?很難估計啊。


推薦閱讀:

有關現代書法的發言
詩書畫境|魚往雁返,巧由熟生:「遺我雙鯉魚」上博館藏明代信札展觀看建議

TAG:書法 | 中國古代歷史 | 中國古代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