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中國70式火箭筒?
就是這個東西,記得以前《輕兵器》雜質講過這個,最近突然想起來這玩意的構型跟美軍的SMAW差不多,都是前後兩節用時組裝,這玩意最終下馬的根本原因只有破甲深度太淺、直射距離短和過於粗糙么?在那個年代69式40火是否量產?為什麼這種比40火輕便的東西沒有繼續進一步改進,比如增大口徑開發新彈種之類的?
1.這個東西跟美國的SMAW無關,是在越南獲得M72 LAW後,受其影響,加上珍寶島事件後全國反坦克武器大會戰,研製的應急單兵反坦克武器。
2.這個東西之所以破甲深度不高,直射距離有限,主要原因是定位於單兵反坦克應急武器和當時強調運動戰游擊戰的影響。
把重量壓的太低。當時要求重量要向M72看齊,爭取更低。把重量壓到了2.48kg比M72輕0.02kg。火箭彈彈徑62mm,比M72的66mm小。垂直靜破甲280mm比71年才停產的M72破甲深度300mm,並不算差。
M72a3才把靜破甲做到350mm。
3.直射距離只有150m,確實比M72小20-30m。M72的發動機殼體連同噴管是7系鋁合金沖擠一體化成型。我們做不了,我們的發動機殼體是合金鋼車制的,發動機的拉瓦爾噴管是用螺紋連在發動機殼體上的。
因為發動機殼體材質和加工不同,加上國產發射葯燃素25m/s比美國的40m/s低。因此毛刷式裝葯從19根變為22根,增大比表面積加速燃燒。裝葯總重是59g,低於M72的63.5g。
4.70沒有裝備,70-1是裝備了的。空降兵在PF89以前一直使用這個。出口柬埔寨就不說了
後繼以此為基礎還改出了防化兵的FHJ84火箭筒,目前都還是現役裝備。
5.70-1的彈除了發動機,最有意義的全新的單錐度紫銅旋壓葯罩設計和鈍化黑索金主裝葯柱+8071副裝葯柱設計
葯罩直徑這麼小100mm/65°靜破甲,很不錯了。
比當時69的彈好,後來仿製的紅箭73,沒有抄蘇修的戰鬥部設計,而是基於70-1,威力比蘇修的原版要大一些。
6.70定位於應急武器。引信直接使用了成品,電1甲。這是原定用於56-1火箭筒的改40火的引信。
一堆問題
保險不可靠,膛口保險距離太短,落角大不發火率高,無自毀機構,電磁兼容性差遇高壓電和強電場可能自爆……
改40火也沒敢用,而是用了性能較差的機械引信破4乙
廣義上說是一次不成功嘗試,標誌著中國陸軍單兵裝備思想由蘇式向美式轉變的開始。狹義上說這玩意是當年看楊基佬在越南玩的溜,腦袋一抽,蘇聯陸軍五萬輛坦克幫助壓出來的應急品,實際發現不能正面跟坦克肛,干雜活的效費比趕不上40火,加上窮,所以下馬了。
試驗品,技術儲備。本來就是給民兵用的,然而效果太差。
該火箭筒由於直射距離短,在對越戰場反映不好,已經大部分退役,少量在服役。但該系統的誕生是我國開始擺脫蘇聯笨重的無後坐力炮發射增程彈的模式,而向西方的輕型純火箭發動機原理靠攏的一次成功嘗試。
真不如RPG–7和69式–1
我兔向來就有火力不足恐懼症,看看紅箭家族的發展史就知道
補張原創圖片,06年拍的
http://matchbox.top81.com.cn/mil/2006/70RPG/tph22552.jpg
跟40火沒什麼進步
推薦閱讀:
※高麗「哥薩克」——俄式裝備的韓陸軍第3機甲旅團
※台灣有可能秘密的發展核武器來增加自己獨立的籌碼嗎?
※軍事教育中應重視兵棋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