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期間的生活除科研外是否應豐富多彩?

讀博科研固然是本業,導師講一天應該14個小時在實驗室… 但總覺得會少點什麼,也許我沒有在科研中發現那麼多的樂趣,還想有規律地堅持鍛煉身體、學習一種樂器、讀一讀社科類的書,但似乎儼然沒有時間做這些「閑事」。 這是否科研效率問題,沒能夠合理安排各項事務?是否想法太多,有點不務正業? 自己一直堅持這樣一種看法:僅限於科研搞科研,也就是僅僅搞科研;如果聯繫哲學、美學、藝術、社會去思考,感覺自己的科研工作會很崇高;但這似乎又僅僅是一個哲學層面的空想。 博士生活或者科研工作者的生活你期冀的是一種什麼狀態,實際又是什麼樣的狀態?


不太清楚你是哪個學科的博士,但「豐富多彩」肯定不是一個讀好博士的標準,譬如讀書的目的,你說「長見識,添閱歷,理解世界,放鬆心情」都是對的,但說「我為了多讀書而讀書」,這明顯就是沒找到讀書的意義,而只流於表面了。

博士亦然,有一周60h+的,也有一周20h-的,但關鍵是看你自己適合哪種學習方式,而且更重要的是你自己有什麼目標,能不能把自己的目標完成。

一樣是業餘讀書鍛煉玩樂器旅遊,你能把自己的主業目標完成,且在這些東西上達到了一定水平,那就是多才多藝。

你能把自己的主業目標完成,但這些東西也就是順便玩玩,開心就算,那就是業餘的放鬆休閑。

你完不成主業目標,卻在這些東西上達到了一定水平,那是找錯了發展方向,可以考慮退學改行了。

你完不成主業目標,這些東西一樣沒啥結果,那就叫不無正業,浪費自己的光陰。

判斷標準就是現實的成果,具體的方式因人而異,「豐富多彩」只是一種很膚淺的表象,真正重要的,是盡量用這最後的幾年學習時間去提升自己,不要浪費掉這很多人可能一生都無法得到的光陰。


為什麼要聽別人告訴你該怎麼過你自己的人生?

是否學會了獨立思考,找證據支持自己的觀點?

還是說繼續人云亦云,寧願繼續從眾不願從心?

有沒有放下judging欲,不隨便貼標籤下結論?

還是說繼續自以為是,沒法透過現象看本質?

人生只有一次,博士只是一個階段。旁人不是你人生的評委,對錯好壞都是過程,不存在輸贏。

那麼你覺得呢?

所以,你想要的是什麼?


當然應該,前提不耽誤畢業,不影響科研成果。不過大部分博士的生活應該都比較單調枯燥。像我的方向相關的博士,主要時間做實驗,又累又臟,並且實驗周期長,連續半年都很正常,哪有時間和心思想其他的事情。

雖然我很想豐富多彩,但奈何找不到啊啊啊啊啊啊


推薦閱讀:

寒門博士楊寶德事件持續發酵,是人性扭曲還是教育亂象?
德國讀博士,知道這7條,少走些彎路
深度學習方向的phd選擇,四大還是MILA?

TAG:博士 | 博士生在讀 | 工學博士 |